㈠ 热水壶是不锈钢的我加了除垢剂,不锈钢变了颜色。不锈钢遇见酸不是会分离出重金属,我担心有毒。
酸性是不会分解不锈钢的,不锈钢分解必须要有溶解不锈钢的温度1000多度才会产生分解,这些柠檬酸接触不锈钢表面变色这个只是化学反应,不会分解不锈钢的,用这个柠檬酸洗过以后最好再用清水多洗2次,用白酒或者酒精擦拭一下再重新煮水,这样比较安全一些
㈡ 304L不锈钢经过固溶处理后稳定化退火可以降低硬度吗晶粒度会变粗吗韧性会下降吗
先了解一下基本理论知识:
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机会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或成型这种热处理方法为固溶热处理。
固溶热处理中的快速冷却似乎象普通钢的淬火,但此时的‘淬火’与普通钢的淬火是不同的,前者是软化处理,后者是淬硬(形成马氏体)。后者为获得不同的硬度所采取的加热温度也不一样,但没到1100℃。
稳定化处理,一般是在固溶处理后进行,常用于含Ti、Nb的18-8钢,固处理后,将钢加热到850~880℃保温后空冷 ,此时Cr的碳化物完全溶解,脱而钛的碳化物不完全溶解,且在冷却过程中充分析出,使碳不可能再形成铬的碳化物,因而有效地消除了晶间腐蚀。
1Cr18Ni9Ti棒材稳定化处理替代固溶处理的工艺研究
原遵智,陈汉辉
通过对1Cr18Ni9Ti热轧不锈钢棒材稳定化处理和固溶处理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种工艺处理后的机械性能和耐晶间腐蚀性能基本相同,而且稳定化处理对提高其耐晶间腐蚀性能是有利的,因此确认1Cr18Ni9Ti不锈钢可以用稳定化处理工艺替代通常采用的固溶处理工艺。
这里面没有介绍硬度的变化,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固溶处理是通常是1100℃左右水冷,而随后的稳定化退火是采用的850~880℃保温后空冷,硬度从理论上讲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稳定化退火后晶粒度不会变粗,韧性不但不会下降,而且会有所上升!
这是我的一些理解,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㈢ 不锈钢固溶处理的作用及原理
不锈钢固溶处理的作用:
主要是改善钢和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沉淀硬化处理作好准备等。
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或成型。
不锈钢固溶处理的原理:
固溶处理是为了溶解基体内碳化物、γ’相等以得到均匀的过饱和固溶体,便于时效时重新析出颗粒细小、分布均匀的碳化物和γ’等强化相,同时消除由于冷热加工产生的应力,使合金发生再结晶。其次,固溶处理是为了获得适宜的晶粒度,以保证合金高温抗蠕变性能。固溶处理的温度范围大约在980~1250℃之间,主要根据各个合金中相析出和溶解规律及使用要求来选择,以保证主要强化相必要的析出条件和一定的晶粒度。对于长期高温使用的合金,要求有较好的高温持久和蠕变性能,应选择较高的固溶温度以获得较大的晶粒度;对于中温使用并要求较好的室温硬度、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的合金,可采用较低的固溶温度,保证较小的晶粒度。高温固溶处理时,各种析出相都逐步溶解,同时晶粒长大;低温固溶处理时,不仅有主要强化相的溶解,而且可能有某些相的析出。对于过饱和度低的合金,通常选择较快的冷却速度;对于过饱和度高的合金,通常为空气中冷却。
不锈钢固溶热处理:
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很大影响。奥氏体不锈钢在经400℃~850℃的温度范围内时,会有高铬碳化物析出,当铬含量降至耐腐蚀性界限之下,此时存在晶界贫铬,会产生晶间腐蚀,严重时能变成粉末。所以有晶间腐蚀倾向的奥氏体不锈钢应进行固溶热处理或稳定化处理。
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这种热处理方法为固溶热处理。
固溶热处理中的快速冷却似乎像普通钢的淬火,但此时的‘淬火’与普通钢的淬火是不同的,前者是软化处理,后者是淬硬。后者为获得不同的硬度所采取的加热温度也不一样,但没到1100℃。
㈣ 316l不锈钢板溶解后成分是否会发生变化
如果是在空气条件下,会和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气体发生反应,就算没有发生任何反应,不锈钢的内部结构已经变化了。
㈤ 如何融化不锈钢
融化不锈钢方法:
1、高温加热,通过加热到不锈钢对应的熔点即可融化不锈钢,
2、减小压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减小,熔点变低,减小压强到一定程度,不锈钢的形状会发生改变,然后融化。
3、相似相溶: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将不锈钢和有机溶剂混合,加热之后可以不锈钢融化,
4、放热反应:不锈钢主要是碳铁合金,其中含有
铬、镍等元素,平常很稳定,可以加入一些能够发生放热反应,且放热很强的物质,反应瞬间放热融化不锈钢。
不锈钢的特点:
1、不锈钢含有
铬、镍等元素,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能,
2、不锈钢是碳铁合金,具有较高的硬度,
3、不锈钢含有铁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磁性,可以导磁,
4、不锈钢含有众多金属元素,表面光滑,多用于厨具方面。
总结:不锈钢是碳铁合金,其中含有铬、镍等金属,具有较强的硬度,融化不锈钢需要加热到熔点,可以通过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放热加热,还可以通过减小压强,减小不锈钢本身的熔点来融化不锈钢。
㈥ 不锈钢的固溶处理和钢铁的热处理有什么不一样啊
1.
由于不锈钢的导热性很差,所以固溶处理的保温时间较长,保温时间计算取值:1-2分钟/毫米。
2.
固溶处理的加热温度一般在1050-1150℃之间,含碳量偏低时取下限,偏高时取上限。
3.
不锈钢固溶处理的目的,就是使碳化物在高温下尽可能的溶于奥氏体中,并通过快冷把单相奥氏体组织保留下来,从而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
㈦ 不锈钢碰到盐水会怎样
会生锈。
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取决于铬(Cr)。在铬的添加量达到10.5%时,钢的耐大气腐专蚀性能显著增加,属但铬含量更高时,尽管仍可提高耐腐蚀性,但不明显。原因是用铬对钢进行合金化处理时,把表面氧化物的类型改变成了类似于纯铬金属上形成的表面氧化物。
这种紧密粘附的富铬氧化物保护表面,防止进一步地氧化。这种氧化层极薄,透过它可以看到钢表面的自然光泽,使不锈钢具有独特的表面。
(7)不锈钢溶解过后会有什么变化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不锈钢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需要经过轧延、冲片、拉伸等工艺,使金属表面形成很多细微的毛细孔,这些小孔如果不封闭,容易存储污垢,造成生锈。所以开始用不锈钢制品之前,可以先涂一层薄薄的植物油膜,并在火上烘烤干燥,给不锈钢制品覆盖一层保护膜。这样既容易清洗,又能延长不锈钢的使用寿命。
2、使用时均匀加热:使用不锈钢制品烹调食物的时候,最好是能让火均匀分布,使不锈钢受热均匀,这样做不容易糊锅,炒出来的菜味道也更好吃。
3、使用后清洗干净:不锈钢制品要注意清洗干净,保持干燥,通畅是用清水刷洗后,用干燥的面部擦干,然后扣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这样不锈钢才能耐用。
㈧ 不锈钢加热融化后成分是否会变化
不锈钢生产是在液态状态下冶炼,生成合金成分已经固定不会因再加热融化而改变。
㈨ 为什么不锈钢固溶处理,晶粒长大、强度、 硬度会降低
不锈钢1150°再固溶,晶粒度大多在1~5级,局部保留7~8级,均匀性变差。说明1150°固溶处理温度偏高,晶粒长大倾向严重。长大效应使得炉管的力学性能大幅降低。
弯后经1100℃和1060℃固溶处理后,变形部位的晶粒度均明显细化。说明低温固溶可以抑制变形部位的晶粒长大。从晶粒度的变化分析,在实际变形度条件下其再结晶温度低于1060℃。据文献的介绍,对一般SUPER304钢管供货状态的固溶处理温度≥1100℃,最佳热处理固溶温度为1150℃。上述分析表明,1150℃固溶温度可能仅仅适合于轧管(直管)的终态热处理,可以控制较细晶粒度。但对于固溶态直管产品,弯后由于局部重新产生较大幅度的变形,再经过1150℃高温固溶处理后其晶粒度严重长大,不符合火电使用7级更细的规定[5]。显然,弯后1150℃固溶温度偏高。而1110℃和1060℃的固溶处理可以保持再结晶后晶粒度细于8级,其固溶处理温度是合适的。
金属材料的性能和晶粒大小密切相关。控制再结晶后的晶粒尺寸是所有金属材料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大量试验证明,再结晶晶粒大小与预先冷变形程度之间有图9所示的关系。在临界变形度,金属的晶粒尺寸会迅速长大,形成粗大晶粒。对一般金属而言,临界变形度通常在2~10%范围内。当超过临界变形度后,随变形的增加晶粒又变细。试验弯管经测试变形度在7~9%,因此,变形后在较高的固溶温度下,晶粒度会迅速长大。温度高、变形程度大、储能增加会促进再结晶过程的形核率和生长率,使得再结晶孕育期和整个再结晶过程缩短。严格控制固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以及加热速度可防止形成粗大的晶粒。上述实验证明,1110℃和1060℃固溶处理的晶粒度是满足超超临界锅炉的技术要求的。理论上固溶温度选择在1110℃和1060℃之间也是完全可行的。
㈩ 不锈钢螺丝做固溶处理有什么影响
不锈钢螺丝做固溶处理的影响:
1、主要是改善钢和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沉淀硬化处理作好准备等。
2、使不锈钢钢组织和成分均匀一致:在高温下原子活动加剧,σ相溶解,化学成分趋于均匀,快速冷却后就获得均匀的单相组织。
3、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或成型。
4、消除加工硬化,以利于继续冷加工。通过固溶处理,歪扭的晶格恢复,伸长和破碎的晶粒重新结晶,内应力消除。
5、恢复不锈钢固有的耐蚀性能。由于冷加工造成碳化物析出,晶格缺陷,使不锈钢耐蚀性能下降。固溶处理后不锈钢耐蚀性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固溶处理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