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焊接焊缝要求
1、焊接时焊缝要求平滑,不得有气孔夹渣等焊接缺陷,发现缺陷及时修补。内焊缝高度一般与容钢板接近,采用断续焊时,焊缝长度及间隔应均匀一致。
2、制作件要求密封连续焊接时,要求焊缝处不得出现气孔沙眼现象。
3、焊接时要求焊缝高度不能小于母材(焊件)的厚度。不同厚度的母材(焊件)焊接时,焊缝高度不能小于最薄母材(焊件)厚度。
焊接通过下列三种途径达成接合的目的:
1、熔焊——加热欲接合之工件使之局部熔化形成熔池,熔池冷却凝固后便接合,必要时可加入熔填物辅助,它是适合各种金属和合金的焊接加工,不需压力。
2、压焊——焊接过程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属于各种金属材料和部分金属材料的加工。
3、钎焊——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做钎料,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互相扩散实现链接焊件。适合于各种材料的焊接加工,也适合于不同金属或异类材料的焊接加工。
Ⅱ 焊后的焊缝抗拉强度最少需要达到母材的百分之多少才可以
焊后的焊缝抗拉强度最少需要达到母材的百分之九十才可以。
焊接钢管的抗拉强度,取决于不同的焊接钢管类型,如果是填充焊如埋弧焊等,可以考虑焊缝抗拉强度略高于母材,若是压力焊如电阻焊要考虑略低于母材。
焊缝(英文名:weld),是指焊件经焊接后所形成的结合部分。按焊缝本身截面形式不同,焊缝分为对接焊缝和角焊缝。
Ⅲ 为什么焊缝余高不能低于母材也不能过高
在0~3mm之间。
焊缝余高是指焊缝表面两焊趾连线上的那部分金属高度。
定义版:焊缝表面两焊权趾连线上的那部分金属高度。
出处:JGJ18-20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好处:对整条焊缝起到保温和缓冷的作用,对细化晶粒,减少焊接应力起很大的作用.
坏处:它会致使设备在此处形成形状突变,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在AWS D1.1 中规定,对接焊缝的焊缝余高不应超过3mm。
通俗的说:余高指的是鼓出母材表面的部分或角焊末端(即焊趾)连接线以上部分的熔敷金属。
Ⅳ 双相不锈钢的成分有何特点,焊缝ni的含量为何必须比母材高
双相不锈钢成分特点:
双相不锈钢(Duplex Stainless Steel,简称DSS),指铁素体与奥氏体各约占50%,一般较少相的含量最少也需要达到30%的不锈钢。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Cu、Nb、Ti、N等合金元素。
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
焊接工艺应考虑母料特点及热应力残留。
由于双相不锈钢中有较高的铁素体,当接头在300~550℃范围内停留时间过长,会发生475℃脆化。因此,应尽量缩短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在这个温度区间的停留时间。
在300~550℃低温加热时可能产生475℃脆性,在600~900℃中温加热时会出现脆性的σ相。因此,应避免焊后消除应力处理,最好的热处理方式为进行固溶化热处理。但过高的固溶化热处理温度,会使单相铁素体晶粒粗大,耐应力腐蚀性能下降。
综上所述,保持相平衡,得到满意的相比例组织,尽量减少析出相,是双相不锈钢焊接的关键,要想达此目的,必须严格控制焊接热输入量;提高焊接材料中的Ni含量,一般焊材中Ni含量要比母材高2%~4%,再加入与母材含量相当的N(为0.1%~0.2%);应避免焊后消除应力处理。
Ⅳ 钢板焊接宽度和高度
你说的应该是焊缝的宽度;焊缝的高度。如果是钢板的焊缝(即对接焊缝):其焊缝的高度为0~3mm,而焊缝的宽度呢一般情况可取1~1.5倍钢板的厚度,宜窄不宜宽。
Ⅵ 不锈钢焊缝的长度 焊缝的高度
焊缝长度随工件大小而定
焊缝高度
单面坡口盖面一般是不超过板厚的0~15%,最大不超过4mm,打底小于1.5mm
双面不超过板厚的0~15%
Ⅶ 不锈钢焊接方法与技巧 关于不锈钢焊接方法与技巧
1、基层的焊接。焊接基层焊道不得触及和熔化复材,先焊基材时,其焊道根部或表面,应距复合界面1-2mm。焊缝余高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视基材厚度、钢种以及结构等因素,必要时可采用适当的预热处理。
2、过渡层的焊接。焊接过渡层时,要在保证熔合良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基材金属的熔入量降低熔合比。为此应采用较小直径的焊条或焊丝以及较小的焊接线能量。过渡层的厚度应不小于2mm。
3、复层的焊接。在焊接复层时,要注意保护复层的表面,防止焊接飞溅物损伤复层表面,不得在复层表面随意引弧、焊接卡兰、吊环以及临时支架等。复层焊缝表面应尽可能与复层表面保持平整、光顺。对接焊缝余高不大于1.5mm。
Ⅷ 焊缝和母材强度哪个高
焊接和母才是匹配的应是同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