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不锈钢板 > 不锈钢焊接时为什么要控制焊缝中的含碳量

不锈钢焊接时为什么要控制焊缝中的含碳量

发布时间:2024-11-04 20:12:43

㈠ 切贝壳的铁丝,很细,直径1MM,怎么焊接,用酒精灯,锡,和一种白色粉面,我接的地方总是很粗,不行

1 什么是焊接?常用的焊接方法分为哪几类?
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结合的一种加工工艺方法称为焊接。
工件可以用各种同类或不同类的金属、非金属材料(塑料、石墨、陶瓷、玻璃等),也可以用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材料。金属的焊接在现代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狭义地讲,焊接通常就是指金属材料的焊接。
按照焊接过程中金属材料所处的状态不同,目前把焊接方法分为以下三类:
⑴熔焊 焊接过程中,将焊件接头加热至熔化状态,不加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称为熔焊。常用的熔焊方法有电弧焊、气焊、电渣焊等。
⑵压焊 焊接过程中,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加热或不加热),以完成焊接的方法称为压焊。常用的压焊方法有电阻焊(对焊、点焊、缝焊)、摩擦焊、旋转电弧焊、超声波焊等。
⑶钎焊 焊接过程中,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称为钎焊。常用的钎焊方法有火焰钎焊、感应钎焊、炉中钎焊、盐浴钎焊和真空钎焊等。
2 焊接区内有哪些气体?其来源如何?
焊接过程中,焊接区内充满大量气体。用酸性焊条焊接时,主要气体成分是CO、H2、H2O;用碱性焊条焊接时,主要气体成分是CO、
CO2;埋弧焊时,主要气体成分是CO、H2。
焊接区内的气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为了保护焊接区域不受空气的侵入,人为地在焊接区域添加一层保护气体,如药皮中的
造气剂(淀粉、木粉、大理石等)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气体保护焊所采用的保护气体(CO2气体、Ar气)等;其次是用潮湿的焊条或焊剂焊接时,析出的气体、保护不严而侵入的空气、焊丝和母材表面上的杂质(油污、铁锈、油漆等)受热产生的气体,以及金属和熔渣高温蒸发所产生的气体等。
3 试述氮、氢、氧对焊缝金属的作用和影响
⑴氮 氮主要来自焊接区域周围的空气。手弧焊时,堆焊金属中约含有0.025%的氮。氮是提高焊缝金属强度、降低塑性和韧性的元素,也是在焊缝中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之一。
⑵氢 氢主要来源于焊条药皮、焊剂中的水分、药皮中的有机物,焊件和焊丝表面上的污物(铁锈、油污)和空气中的水分等。各种
焊接方法均使焊缝增氢,只是增氢的程度不同:手弧焊时用纤维素药皮焊条焊得的焊缝含氢量比母材高出70倍;只有采用低氢型焊条施焊时,焊缝的含氢量才比较低;而用CO2气体保护焊时,含氢量最低。
氢使焊缝金属的塑性性严重下降,促使在焊接接头中产生气孔和延时裂纹,并且还会在拉伸试样的断面上形成白点。
⑶氧 氧主要来源于空气、药皮和焊剂中的氧化物、水分及焊接材料表面的氧化物。随着焊缝中含氧量的增加,其强度、硬度和塑性
会明显下降,还能引起金属的热脆、冷脆和时效硬化,并且也是焊缝中形成气孔(CO气孔)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之,进入焊缝金属中的氮、氢、氧都是属于有害的元素。
4 为什么对焊接区域要进行保护?如何保护?
对焊接区域进行保护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侵入熔滴和熔池,减少焊缝金属中的氮、氧含量。保护的方式有下列三种:
⑴气体保护 例如,气体保护焊时采用保护气体(CO2、H2、Ar)将焊接区域与空气隔离起来。
⑵渣保护 在熔池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熔渣使其与空气分开隔离,如电渣焊、埋弧焊。
⑶气—渣联合保护 利用保护气体和熔渣同时对熔化金属进行保护,如手弧焊。
5 如何减少焊缝金属中的含氧量?
对焊接区域进行保护、防止空气与熔化金属进行接触是控制焊缝金属中含氧量的重要措施,但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为氧还可以通
过许多其它渠道进入焊缝中,要彻底堵塞这些渠道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此目前只能采取措施,对已进入熔化金属中的氧进行脱氧处理。
6 焊缝金属常用的脱氧方法有哪些?
利用熔渣或焊芯(丝)金属与熔化金属相互作用进行脱氧,是焊缝金属常用的脱氧办法。
⑴扩散脱氧 当温度下降时,原先熔解于熔池中的FeO会不断地向熔渣进行扩散,从而使焊缝中的含氧量下降,这种脱氧方法称为扩
散脱氧。
如果熔渣中有强酸性氧化物SiO2、TiO2等,它们会与FeO生成复合物,其反应式为
(SiO2+FeO)= FeO·SiO2
(TiO2+FeO)= FeO·TiO2
反应的结果使熔渣中的自由FeO减少,这就使熔池金属中的[FeO]不断地向渣中扩散,焊缝金属中的含量因此得以减少。
酸性熔渣(如焊条J422、焊剂HJK431熔化所成的熔渣)中含有较多量的SiO2、TiO,所以其脱氧方法主要是扩散脱氧。但是在焊接条件下,由于熔池冷却速度快,熔渣和液体金属相互作用的时间短,扩散脱氧进行得很不充分,因此用酸性焊条(剂)焊成的焊缝,其含氧量还比较高,焊缝金属的塑性和韧性也比较低。
⑵用脱氧剂脱氧 在焊芯、药皮或焊丝中加入某种元素,使它本身在焊接过程中被氧化,从而保证被焊金属及其合金元素不被氧化或已被氧化的金属还原出来,这种用来脱氧的元素称为脱氧剂。常用的脱氧剂有碳、锰、硅、钛和铝。
碱性焊条的脱氧剂以铁合金的形式加入到药皮中去,如锰铁、硅铁等。
埋弧焊常采用合金焊丝,如H08MnA、H10MnSi等。
用脱氧剂脱氧的效果比扩散脱氧好得多,所以用碱性焊条施焊的焊缝,其含氧量比用酸性焊条施焊时要低,塑性、韧性相应得到提高,因此碱性焊条常用来焊合金钢及重要的焊接结构。
7 如何减少焊缝金属中的含氢量?
减少焊缝金属中含氢量的常用措施有:
1) 烘干焊条的焊剂;
2) 清除焊件和焊丝表面上的杂质;
3) 在药皮和焊剂中加入适量的氟石(CaF2)、硅砂(SiO2),两者都具有较好的去氢效果;
4) 焊后立即对焊件加热,进行后热处理;
5) 采用低氢型焊条、超低氢型焊条和碱性焊剂。
8 试述焊缝金属中硫的危害性。如何脱硫?
硫是焊缝中常存的有害元素之一。硫能促使焊缝金属产生热裂纹、降低冲击韧度和需腐蚀性,并能促使产生偏析。厚板焊接时,硫还
会引起层状撕裂。
硫在液态金属中以FeS的形式存在,熔渣中的Mn、MnO、CaO具有一定的脱硫作用;其反应式如下
[Mn]+[FeS] =[MnS]+[Fe]
[MnO]+[FeS]=[MnS]+[FeO]
[CaO]+[FeS] =[CaS]+[FeO]
生成的MnS、CaS都进入熔渣中,由于MnO、CaO均属碱性氧化物,在碱性熔渣中含量较多,所以碱性熔渣的脱硫能力比酸性熔渣
强。
9 试述焊金属中磷的危害性。如何脱磷?
磷也是焊缝中常存的有害元素之一。磷会增加钢的冷脆性,大幅度地降低焊缝金属的冲击韧度,并使脆性转变温度升高。焊接奥氏体
类钢或焊缝中含碳量较高时,磷也会促使焊缝金属产生热裂纹。
磷在液态金属中以Fe2P、P2O5形式存在。脱磷反应可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将磷氧化成P2O5;第二步使之与渣中的碱性氧化物CaO
生成稳定的复合物进入熔渣。其反应式为
2[Fe2P]+5(FeO=P2O5+11[Fe]
P2O5+3(CaO)=(CaO)3·P2O5
P2O5+4(CaO)=(CaO)4·P2O5
由于碱性熔渣中含有较多的CaO,所以脱磷效果比酸性熔渣要好。
但是实际上,不论是碱性熔渣还是酸性熔渣,其最终的脱硫、脱磷效果仍不理想。所以目前控制焊缝中的硫、磷含量,只能采取限制
原材料(母材、焊条、焊丝)中硫、磷含量的方法。
10 什么是焊缝金属的合金化?常用的合金化方式有哪些?
合金化就是把所需要的合金元素,通过焊接材料过渡到焊缝金属(或堆焊金属)中去。
合金化的目的:1)补偿焊接过程中由于氧化、蒸发等原因造成的合金元素的损失;2)改善焊缝金属的组织和性能;3)获得具有特
殊性能的堆焊金属。
常用的合金化方式有:应用合金焊丝;应用药芯焊丝或药芯焊条;应用合金药皮或粘结焊剂;应用合金粉末;应用熔渣与金属之间的
置换反应。
11 什么是合金元素的过渡系数?
合金元素在焊接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因氧化、蒸发等原因损耗掉,不可能全部过渡到焊缝中去。合金元素的过渡系数是指焊接材料中的
合金元素过渡到堆焊金属中的数量与其原始含量的百分比,即

CF
η=———
CT

式中 η——某合金元素的过渡系数(%);
CF——堆焊金属中某合金元素的含量;
CT——焊条(焊丝、焊剂)中某合金元素的原始总含量。
手弧焊采用不同焊条型号时,合金元素的过渡系数η,见表1。
表1 手弧焊时合金元素的过渡系数η (%)
药皮类型
焊条型号
C
Mn
Si
Cr
Mo
钛 钙 型
低氢钠型
E4303
E5015

40~55
4~8
40~55
50~60
55~65
50~60
55~65
70~80
80~90
由表1可知,碱性焊条(低氢钠型)合金元素的过渡系数比酸性焊条(钛钙型)高。
12 什么是焊接熔池的一次结晶?它有什么特点?
热源离开后,焊接熔池的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焊接熔池的一次结晶。焊接熔池的一次结晶具有如下特点:
⑴熔池的体积小、冷却速度大 电弧焊时,熔池体积最大约为30cm3,液态金属的质量不超过200g(单丝自动埋弧焊)。由于熔池的体积小,周围又被冷金属所包围,所以熔池的冷却速度很大,可达100℃/s,比铸锭的冷却速度大几百到上万倍,这就使含碳量高、含合金元素较多的钢材,在焊接接头中出现淬火硬组织(马氏体)和结晶裂纹。
⑵熔池中的液态金属处于过热状态 对于低碳和低合金钢,弧焊时熔池的平均温度为(1770±100)℃,超过了材料的熔点,处于过热状态。因此合金元素的烧损比较严重。
⑶熔池是在运动状态下结晶 熔焊时,熔池随热源作同速移动,在熔池中金属的熔化和结晶过程同时进行,即熔池的前半部处在熔化
过程,后半部处在结晶过程,故熔池内的熔化金属处于运动状态下结晶。
13 什么是偏析?焊缝中会产生哪几种偏析现象?
合金中各组成元素在结晶时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焊接熔池一次结晶过程中,由于冷却速度快,已凝固的焊缝金属中化学成分
来不及扩散,造成分布不均,产生偏析。
焊缝中的偏析现象有以下三种:
⑴显微偏析 熔池一次结晶时,最先结晶的结晶中心金属最纯,后结晶部分含其它合金元素和杂质略高,最后结晶部分,即结晶的外
端和前缘所含其它合金元素和杂质最高。在一个柱状晶粒内部和晶粒之间的化学成分分布不均现象称为显微偏析。
⑵区域偏析 熔池一次结晶时,由于柱状晶体的不断长大和推移,会把杂质“赶”向熔池中心,使熔池中心的杂质含量比其它部位多,
这种现象称为区域偏析。
焊缝的断面形状对区域偏析的分布影响很大。窄而深的焊缝,各柱状晶的交界在其焊缝的中心,因此焊缝中心聚集有较多的杂质,见
图1。这种焊缝在其中心部位极易产生热裂纹。宽而浅的焊缝,杂质则聚集在焊缝的上部,见图1b,这种焊缝具有较高的抗热裂能力。
⑶层状偏析 熔池在一次结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放出结晶潜热,当结晶潜热达到一定数值时,熔池的结晶就出现暂时的停顿。以后
随着熔池的散热,结晶又重新开始,形成周期性的结晶,伴随着出现结晶前沿液体金属中杂质浓度的周期变动,产生周期性的偏析称为层状偏析。层状偏析集中了一些有害元素,因此缺陷往往出现在层状偏析中。由层状偏析所造成的气孔。
14 如何改善焊缝一次结晶组织?什么是变质处理?
通过焊接材料(焊条、焊剂)向熔池中加入某些合金元素如V、Mo、Ti、Nb、A1、B、N等,可以细化晶粒,得到细晶组织,从而既
可保证强度和塑性,又能提高抗裂性,这种方法称为变质处理。变质处理对改善焊缝的一次结晶组织十分有效。例如,E5015MoV焊条,就是在原来E5015焊条的基础上,在药皮中再加入少量的钼铁和钒铁,它具有更高的抗裂性能。
15 什么是焊缝金属的二次结晶?
一次结晶结束后,熔池就转变为固体的焊缝。高温的焊缝金属冷却到室温时,要经过一系列的组织相变过程,这种相变过程称为焊缝
金属的二次结晶。
碳钢焊缝金属二次结晶结束时,其组织为铁素体加珠光体。由铁碳合金状态图可知,其中铁素体约占82%,珠光体约占18%,焊缝
金属的硬度约为83HBS。但铁碳合金状态图是在材料极缓慢的冷却条件下获得的,实际上焊缝金属二次结晶时的冷却速度相当快,因此组织中的珠光体含量会增加,冷却速度越高,珠光体含量也越多,焊缝的硬度和强度也随之增加,例如,当焊缝金属的冷却速度为110℃s时,其硬度可达96HBS,这就是为什么当焊缝金属为低碳钢,冷却时尽管并未出现淬火组织,但其硬度仍会增加的原因。
16 多层多道焊为什么可以提高焊缝金属的塑性?
多层多道焊可以提高焊缝金属的质量,特别是塑性,这是因为后层(道)焊缝对前层(道)焊缝具有热处理的作用,相当于对前层(道)
焊缝进行了一次正火处理,因而改善了二次组织。对最后一道焊缝,可在其焊缝上再施焊一条退火焊道。有的工厂,当焊接接头的弯曲试样试验不合格时,采取改变原来的焊接工艺参数的措施,将单层焊缝改成多层焊缝,用小电流进行快速施焊,对提高弯曲试样的试验合格率(塑性指标)有一定效果。
应当指出,多层多道焊对提高手弧焊的质量效果较好。埋弧焊时,由于每层焊道厚度可达6~10mm,但次一层焊缝的热作用只达3~
4mm,所以热处理效果较差。
17 什么是焊接热循环?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有哪些?
在焊接热源作用下,焊件上某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称为该点的焊接热循环。
当热源向该点靠近时,该点的温度随之升高,直到达到最大值;随着热源的离开,温度又逐渐降低,整个过程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
这种曲线称为焊接热循环曲线,见图3。显然,在焊缝两侧距焊缝远近不同的各点,所经历的热循环并不相同,距焊缝越近的各点,加热达到的最高温度越高,越远的各点加热的最高温度越低。
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是加热速度、加热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在组织转变温度以上停留的时间和冷却速度。
单层电弧焊和电渣焊低合金钢时的热循环参数见表2。
表2 低合金钢的焊接热循环参数
板厚
(mm)
焊接方法
焊接线能量(J/cm)
900℃时的加
热速度(℃/s)
900℃以上的
停留时间(s)
19 焊接时,如何选择线能量?
生产中,根据不同的材料成分,在保证焊缝成形良好的前提下,适当调节焊接工艺参数,以合适的线能量进行焊接,可以保证焊接接
头具有良好的性能。例如,焊件装配定位焊时,由于焊缝长度短,截面积小,冷却速度快,焊缝容易开裂,特别是对于一些淬硬倾向较大的钢种更是如此,此时应该选择较大的线能量进行焊接,以防焊缝开裂。但是对于强度等级较高的低合金钢、低温钢,线能量必须严格控制,因为线能量增大会导致焊接接头塑性和韧性的下降。特别是当焊接奥氏体不锈钢时,为了提高焊接接头的耐蚀性,一定要采用小电流、快速焊的工艺参数,使线能量保持在最低值。
20 什么是预热?预热有何作用?
焊前对焊件整体或焊接区域局部进行加热的工艺手段称为预热。对于焊接强度级别较高、有淬硬倾向的钢材、导热性能特别良好的材
料、厚度较大的焊件,以及当焊接区域周围环境温度太低时,焊前往往需要对焊件进行预热。预热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焊接接头的冷却速度,预热温度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预热能够降低冷却速度,但又基本上不影响在高温停留的时间,这是十分理想的。所以当焊接具有淬硬倾向的钢材时,降低冷却速度减小淬硬倾向的主要工艺措施,是进行预热,而不是增大线能量。
21 什么是层间温度?如何正确选择层间温度?
对焊件进行多层多道焊时,当焊接后道焊逢时,前道焊缝的最低温度,称为层间温度。对于要求预热焊接的材料,当需要进行多层焊
时,其层间温度应等于或略高于预热温度,如层间温度低于预热温度,应重新进行预热。
焊接奥低体不锈钢时,为保持焊接接头有较高的耐蚀性,需要有较快的冷却速度,因此此时需要控制较低的层间温度,即在前道焊缝
冷却到较低温度时,再进行后道焊缝的焊接。
22 什么是焊接影响区?它有什么特性?
焊接(或切割)过程中,紧靠焊缝的母材因受热影响(但未熔化)而发生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焊接热影响区。
熔焊时,焊接接头由两个相互联系、而其组织和性能又有区别的两个部分,即焊缝区和热影响区所组成。实践表明,焊接接头的质量
不仅决定于焊缝区,并且在相当程度上还决定于热影响区,有时热影响区存在的问题比焊缝区还要复杂,特别是合金钢焊接时更是如此。所以,研究、掌握热影响区在焊接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试述固态无组织转变材料的焊接热影响区特点。
固态无组织转变的纯金属(如A1、Cu、Ni、MoT W等)以及单相固溶体合金(如Zn的质量分数<39%的α黄铜,Ni-Cu合金以及超
低碳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和超低碳高铬纯铁素体不锈钢等)在加热和冷却时都不会发生组织转变,因此其焊接热影响区非常简单,只有过热区和再结晶区(母材焊前为冷轧状态)两个区段。
⑴过热区 由于这类材料在冷却过程中没有任何组织转变,因此加热过程中长大了的晶粒在冷却过程中不会有组织转变引起的重结晶细化作用,所以过热区内的晶粒长得十分粗大,并且无法通过热处理(如钢材的正火处理)来进行细化。过热区内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很差,为此应该采用小线能量进行焊接,并且要尽量防止在同一部位进行重复焊接,以免晶粒越长越大。
⑵再结晶区 如母材焊前处于冷轧状态,焊后过热区和母材之间存在着一个具有较细晶粒的再结晶区。但在再结晶区中,由于冷轧状态的母材组织发生了再结晶,原先冷轧过程中的冷作硬化效应完全消失,因此强度降低但塑性得到了改善。
如果母材焊前是处于热轧状态或冷轧后的退火状态,则焊后热影响区无再结晶区。
24 试述固态有同素异构转变的纯金属或单相合金的焊接热影响区特点。
Fe、Mn、Ti、Co等金属属于固态有同素异构转变的纯金属以及以这些金属为基能形成有同素异构转变的单相合金,其焊接热影响区
可分成过热区、重结晶区、不完全重结晶区(单相合金)和再结晶区几个区段。
其特别是除了23例题中所讲过的过热区和再结晶区外,还有一个由同素异构转变引起的重结晶区,这一区位于过热区和再结晶区之间,其组织特征为由重结晶组织转变而引起的晶粒细化,即相当于钢材进行正火处理后所得到的细晶组织,
这一区段的冲击韧性较高。
如果母材是单相合金,如α-Ti和纯Ti相比较,在固态下都只有一个α β的同素异构转变,它们在高温时均为β相,低温时均
为α相,所不同之处是纯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是在某一固定温度下进行的,而单相合金的同素异构转变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进行的,因此其热影响区的重结晶区还可进一步分为重结晶区Ⅱ和不完全重结晶区Ⅱ′两部分。
此外,有些具有同素异构转变的纯金属,如Ti和Co等、单相合金如α-Ti,在快速冷却条件下会产生马氏体转变,如纯Ti和α-Ti合金,快速冷却时在焊接热影响区都能发现β→α′转变,α′称为钛马氏体。
25 试述不易淬火钢的焊接热影响区特点。
不易淬火钢,如低碳钢和合金元素较少的低合金高强钢(16Mn、15MnTi、15MnV钢),在固态下合金中除了有同素异构转变外,还有成分变化和第二相析出,即共析转变和 Fe3C的析出,其焊接热影响区可分为过热区、重结晶区、不完全重结晶区和再结晶区等四个区段。
⑴过热区(又称粗晶区) 该区紧邻焊缝,温度范围是从晶粒急剧长大的温度开始,一直到固相线的温度区间为止,对低碳钢为1100~
1490℃。该区母材中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全部变为奥氏体,奥氏体晶粒长得非常粗大,冷却后使金属的冲击韧度大大降低,一般比基本金属低25%~30%,是热影响区中的薄弱环节。
⑵重结晶区(又称正火区域或细晶区) 指过热区以下,加热温度在A3以上的区域,对低碳钢为900~1100℃。空冷后得到均匀而细
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当于热处理中的正火组织。重结晶区由于晶粒细小均匀,因此既具有较高的强度,又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这是热影响区中综合力学性能最好的区域。但由于整个焊接接头的性能取决于接头中的最薄弱区域,所以该区性能虽好,但却发挥不了作用。
⑶不完全重结晶区(又称不完全正火区或部分相变区) 指加热温度在Ac1~Ac3之间的区域,对低碳钢为750~900℃。该区母材中的
全部珠光体和部分铁素体转变为晶粒比较细小的奥氏体,但仍保留部分铁素体。冷却时,奥氏体又转变为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而未溶入奥氏体的铁素体不发生转变,晶粒比较粗大,故冷却后的组织晶粒大小极不均匀,所以力学性能也不均匀,强度有所下降。
⑷再结晶区 指加热温度在450℃~Ac1之间的区域,对低碳钢为450~750℃。对于经过压力加工,即经过塑性变形的母材,晶粒发生破碎现象,在此温度区域内,再次变成完整的晶粒,称为再结晶。在本区域没有发生同素异构转变,组织没有变化,因此金属的力学性能变化不大,仅塑性稍有改善。对于焊前未经塑性变形的母材,本区不出现。
26 什么是魏氏组织?它对焊接接头的性能有何影响?
不易淬火钢焊接热影响区中的过热区,由于奥氏体晶粒长得非常粗大,这种粗大的奥氏体在较快的冷却速度下会形成一种特殊的过热
组织,其组织特征为在一个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内会形成许多平行的铁素体针片,在铁素体针片之间的剩余奥氏体最后转变为珠光体,这种过热组织称为魏氏组织。魏氏组织不仅晶粒粗大,而且由于大量铁素体针片形成的脆弱面,使金属的韧性急剧下降,这是不易淬火钢焊接接头变脆的一个主要原因。
魏氏组织的形成决定于过热区的过热程度,即金属在高温下停留的时间。手弧焊时,热影响区在高温下停留的时间较短,晶粒长大并
不严重;而电渣焊时,热影响区在高温下停留的时间很长,晶粒严重长大。因此,电渣焊就比手弧焊容易出现粗大的魏氏组织。对于同一种焊接方法,施焊时采用的线能量越大,高温下停留的时间越长,过热越严重,奥氏体晶粒长得越粗大,越容易得到魏氏组织,焊接接头的性能就越差,这是低碳钢焊接时引起热影响区性能变坏的一个主要问题。
27 试述易淬火钢的焊接热影响区特点。
易淬火钢包括碳钢(35、40、45、50钢)、低碳调质高强钢(ωC一≤0.25%)、中碳调质高强钢(ωC为0.25%~0.45%)、耐热钢和低温
钢,其热影响区在焊接空冷条件下也能得到马氏组织,处于淬火状态。如果母材焊前处于退火状态,则焊后热影响区的组织可分为完全淬火区和不完全淬火区两个区段,如果母材焊前处于淬火状态,则还会形成一个回火区。
⑴完全淬火区 指加热温度超过Ac3以上的区段,焊后奥氏体全部转变为马氏体,包括了相当于低碳钢焊接热影响区中的过热区和重结晶区。该区由于存在淬火组织,所以强度和硬度增高,塑性和韧性下降,并且容易产生冷裂纹。
⑵不完全淬火区 指加热温度在Ac1~Ac3之间的区段,焊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原铁素体保持不变,仅有不同程度的长大,最后形成马氏体-铁素体的组织。该区段的组织和性能很不均匀,塑性和韧性下降。
⑶回火区 如果母材焊前处于淬火状态,则在温度低于Ac1的区段,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回火过程,称为回火区。回火区的硬度下降、塑性增高。
28 试述异种钢焊接热影响区碳的扩散及其影响。
异种钢焊接时,母材成分与焊缝成分相差较大,碳会从母材向焊缝扩散,在母材熔合线附近形成一个1~2个晶粒宽度的“脱碳层”,
在焊缝一侧相应地出现一个“增碳层”。促使碳由母材向焊缝扩散的因素有:
当焊缝为液态时,由于碳在液态金属中的深解度大于固体金属,故促使碳由熔合线附近的母材金属向焊缝扩散迁移。
1) 加热温度和时间对碳的扩散影响很大。在Q235-A和Cr25Ni13的异种钢接头中, 当加热到350℃才开始发现有脱碳层,当加热
到高于550℃时,脱碳层才显著,超过600℃后更为严重,特别是在800℃时。Q235-A和Cr25Ni13异种钢焊接时,加热温度和时间对脱碳层宽度(B)的影响,见图8。因此,单道焊时一般不易形成碳的扩散层,通常是在接头经焊后热处理或高温长期工作时才明显。
碳扩散层是异种钢焊接接头中的薄弱环节,它对接头的常温和高温瞬时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但将降低接头的高温持久强度,一般要降
低10%~20%左右。

㈡ 不锈钢水管在焊接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反面成型的气体保护焊,焊根侧必须用还原气或纯氩保护。
2、考虑到确保不锈钢水管焊缝中经计算后预先确定的铁素体含量,应当用铁素体测定仪复测焊缝中的实际铁素体含量。一般母材的熔化量应控制在整个不锈钢水管焊缝断面面积的35%以下。
6、对于加入稳定剂以稳定碳的奥氏体不锈钢水管,建议用超低碳不含稳定剂的填充材料,反之亦然,以防止晶间腐蚀。
4、由于奥氏体不锈钢水管的收缩变形大,故在夹紧装置与定位焊上皆应加强。
5、不允许在不锈钢水管坡口处有电弧擦伤母材的痕迹。
6、为确保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其表面应呈光亮状,残渣、焊缝的颜色等皆应去除,去除的办法是砂轮打磨、酸洗、喷丸、刷洗或抛光。表面粗糙度越小,其耐腐蚀性就越高。表面酸洗可用各种酸洗液或酸洗膏,根据其规定的酸洗时间,再用清洁水加以冲洗干净。去除焊后的颜色时,最好的办法是用石英砂进行磨刷。
7、修复焊接前,也应酸洗坡口表面。但由于旧构件表面粗糙,故最好酸洗之后现对表面进行钝化处理,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8、喷丸处理时只允许用石英砂或不锈钢颗粒。经喷丸处理后的表面有金属光泽,但表面过于粗糙的,应再做钝化处理。
9、在不锈钢水管焊接中,为加快不锈钢水管焊缝冷却速度,推荐采用淬冷作用的铜垫块。

㈢ 既然不锈钢中含碳,为啥还那么亮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
>>
技术文章
>>
正文
不锈钢焊接时,为什么要控制焊缝中的含碳量
我要打印
ie收藏
放入公文包
我要留言
查看留言
来源:中国切割机网|中国切割设备网
添加人:root
添加时间:2008-3-1
11:55:09
随着不锈钢中含碳量的增加,在晶界生成的碳化铬随之增多,使得在晶界形成贫铬区的机会增多,在腐蚀介质中产生晶间腐蚀的倾向就会增加。因此不锈钢焊接时,为提高接头的耐腐蚀能力,必需控制焊缝中的含碳量,采取碧凳念的措施是:一、采用超低碳不锈钢及其焊接材料
奥氏体不锈钢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可分成三个等级:即一般含碳量级,碳的质量分数为0.14%;低碳级的为0.06%;超低粗兄碳级的为0.03。因为室温时,奥氏体中能溶解的最大碳的质量分数为0.02%~0.03%,所以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原则上就不会产生晶间腐蚀。属于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的钢号有00cr19ni11、00cr17ni14mo2、00cr17ni14mo2cu2等。焊接这类钢时,应采取超低碳不锈钢焊丝,如h00cr19ni9焊丝。二、在母材或焊接材料中添加稳定剂<在钢材和焊接材料中加入ti、nb等与碳的结合能力比铬更强的元素,能悔困够与碳结合成稳定的碳化物,可以避免在奥氏体晶界形成贫铬区。所以,常用奥氏体不锈钢及焊执着材料中都含有ti或nbnb元素,如1cr18ni9ti、1cr18ni11nb和h1cr19ni10nb钢等。三、进行固溶处理
焊后将焊接接头加热到1050~1100℃,此时碳又重新溶入奥氏体中,然后急速冷却,便得到了稳定的奥氏体组织,这种工艺处理称为固溶处理。固溶处理的缺点是,如果焊接接头需要在危险温度区工作,则仍不可避免地会形成贫铬区。四、进行均匀化处理
将焊接接头加热至850~900℃,保温2h,使奥氏体晶粒内部的铬有充分时间扩散至晶界,使晶界处铬的质量分数又恢复到大于12%,贫铬区得以消失。

㈣ 碳钢焊接性能可否与不锈钢焊接在一起

你好,不锈钢是可以和碳钢焊接在一起使用的,但是如果你需要焊接接头仍然有耐蚀性能的话,必须使用不锈钢焊材进行焊接的。
望采纳,谢谢。

㈤ 304材料用什么不锈钢焊条

304不锈钢通常用A132、137焊条。
焊条的选用可参照母材的材质,选用与母材成分相同或相近的焊条。由于碳含量对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需要选用含碳量不高于母材的焊条。
焊条焊接时,焊芯金属占整个焊缝金属的一部分。所以焊芯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焊缝的质量。因此,作为焊条芯用的钢丝都单独规定了它的牌号与成分。如果用于埋弧自动焊、电渣焊、气体保护焊、气焊等熔焊方法作填充金属时,则称为焊丝。

㈥ 通过什么途径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中铁素体的含量

焊接后通抄过高温热处理,特别是固溶处理,通过碳原子的扩散,能够降低铁素体含量。具体可以参考下面这篇文章。
http://wenku..com/link?url=_k1qqt8WcZdt28_

㈦ 碳的成分在不锈钢中起什么作用

我给你弄一份不锈钢中元素的作用
记得给俺加分哈
钢材的质量及性能是根据需要而确定的,不同的需要,要有不同的元素含量
( 1 )碳;含碳量越高,刚的硬度就越高,但是它的可塑性和韧性就越差.
( 2 )硫;是钢中的有害杂物,含硫较高的钢在高温进行压力加工时,容易脆裂,通常叫作热脆性.
( 3 )磷;能使钢的可塑性及韧性明显下降,特别的在低温下更为严重,这种现象叫作冷脆性.在优质钢中,硫和磷要严格控制.但从另方面看,在低碳钢中含有较高的硫和磷,能使其切削易断,对改善钢的可切削性是有利的.
( 4 )锰;能提高钢的强度,能消弱和消除硫的不良影响,并能提高钢的淬透性,含锰量很高的高合金钢(高锰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其它的物理性能.
( 5 )硅;它可以提高钢的硬度,但是可塑性和韧性下降,电工用的钢中含有一定量的硅,能改善软磁性能.
( 6 )钨;能提高钢的红硬性和热强性,并能提高钢的耐磨性.
( 7 )铬;能提高钢的淬透性和耐磨性,能改善钢的抗腐蚀能力和抗氧化作用.
( 8 )钒;能细化钢的晶粒组织,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当它在高温熔入奥氏体时,可增加钢的淬透性;反之,当它在碳化物形态存在时,就会降低它的淬透性.
( 9 )钼;可明显的提高钢的淬透性和热强性,防止回火脆性,提高剩磁和娇顽力.
( 10 )钛;能细化钢的晶粒组织,从而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在不锈钢中,钛能消除或减轻钢的晶间腐蚀现象.
( 11 )镍;能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提高淬透性.含量高时,可显著改变钢和合金的一些物理性能,提高钢的抗腐蚀能力.
( 12 )硼;当钢中含有微量的( 0.001 - 0.005 %)硼时,钢的淬透性可以成倍的提高.
( 13 )铝;能细化钢的晶粒组织,阻抑低碳钢的时效.提高钢在低温下的韧性,还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提高钢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等.
( 14 )铜;它的突出作用是改善普通低合金钢的抗大气腐蚀性能,特别是和磷配合使用时更为明显.

㈧ 不锈钢钢板对接焊缝采用氩弧焊打底用碳弧气刨清根吗

不锈钢焊缝的清根不推荐采用碳弧气刨,这样会增加焊缝的碳含量,高的含碳量导致耐晶间腐蚀能力下降,采用机加工或人工的方式清根。
ASME标准不锈钢不允许用碳弧气刨清根,SH/T 3523-2009 《石油化工铬镍不锈钢、铁镍合金和镍合金焊接规程》也规定不锈钢不允许用碳弧气刨。
不锈钢碳弧气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表面渗碳,渗透层通常在0.3mm以内,手工打磨去除;
夹碳:控制刨消速度和电流;
二次受热引起材料变形,使用小直径碳棒和小电流;
熔渣飞溅造成表面污染,焊道两侧涂白垩粉,不会沾留飞溅;
焊缝及母材晶间组织变化,控制热输入量,使焊缝温度小于650℃,不会降低抗晶间腐蚀能力。
结论: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合格的操作工人,严格的工艺过程控制,碳弧气刨应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的焊缝清理是完全可行的。但超低碳不锈钢需要更慎重。望采纳,谢谢!

㈨ 求焊接专业论文 题目304L不锈钢焊接工艺特点,缺陷分析及防治措施

1、不锈钢焊接工艺特点
奥氏体型不锈钢以18%Cr-8%Ni钢为代表。原则上不须进行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一般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但其中镍、钼的含量高的高合金不锈钢进行焊接时易产生高温裂纹。另外还易发生б相脆化,在铁素体生成元素的作用下生成的铁素体引起低温脆化,以及耐蚀性下降和应力腐蚀裂纹等缺陷。经焊接后,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一般良好,但当在热影响区中的晶界上有铬的碳化物时会极易生成贫铬层,而贫铬层和出现将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晶间腐蚀。为避免问题的发生,应采用低碳(C≤0.03%)的牌号或添加钛、铌的牌号。为防止焊接金属的高温裂纹,通常认为控制奥氏体中的δ铁素体肯定是有效的。一般提倡在室温下含5%以上的δ铁素体。对于以耐蚀性为主要用途的钢,应选用低碳和稳定的钢种,并进行适当的焊后热处理;而以结构强度为主要用途的钢,不应进行焊后热处理,以防止变形和由于析出碳化物和发生δ相脆化。
双相不锈钢的焊接裂纹敏感性较低。但在热影响区内铁素体含量的增加会使晶间腐蚀敏感性提高,因此可造成耐蚀性降低及低温韧性恶化等问题。
对于沉淀硬化型不锈钢有焊接热影响区发生软化等问题。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条选用要点:
不锈钢主要用于耐腐蚀,但也用作耐热钢和低温钢。因此,在焊接不锈钢时,焊条的性能必须与不锈钢的用途相符。不锈钢焊条必须根据母材和工作条件(包括工作温度和接触介质等)来选用。
1、一般来说,焊条的选用可参照母材的材质,选用与母材成分相同或相近的焊条。如:A102对应0Cr19Ni9;A137对应1Cr18Ni9Ti。
2、由于碳含量对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一般选用熔敷金属含碳量不高于母材的不锈钢焊条。如316L必须选用A022焊条。
3、奥氏体不锈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可通过焊接工艺评定进行验证。
4、对于在高温工作的耐热不锈钢(奥氏体耐热钢),所选用的焊条主要应能满足焊缝金属的抗热裂性能和焊接接头的高温性能。
(1)对Cr/Ni≥1的奥氏体耐热钢,如1Cr18Ni9Ti等,一般均采用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焊条,以焊缝金属中含2-5%铁素体为宜。铁素体含量过低时,焊缝金属抗裂性差;若过高,则在高温长期使用或热处理时易形成σ脆化相,造成裂纹。如A002、A102、A137。
在某些特殊的应用场合,可能要求采用全奥氏体的焊缝金属时,可采用比如A402、A407焊条等。
(2)对Cr/Ni<1的稳定型奥氏体耐热钢,如Cr16Ni25Mo6等,一般应在保证焊缝金属具有与母材化学成分大致相近的同时,增加焊缝金属中Mo、W、Mn等元素的含量,使得在保证焊缝金属热强性的同时,提高焊缝的抗裂性。如采用A502、A507。
5、对于在各种腐蚀介质中工作的耐蚀不锈钢,则应按介质和工作温度来选择焊条,并保证其耐腐蚀性能(做焊接接头的腐蚀性能试验)。
(1)对于工作温度在300℃以上、有较强腐蚀性的介质,须采用含有Ti或Nb稳定化元素或超低碳不锈钢焊条。如A137或A002等。
(2)对于含有稀硫酸或盐酸的介质,常选用含Mo或含Mo和Cu的不锈钢焊条如:A032、A052等。
(3)工作,腐蚀性弱或仅为避免锈蚀污染的设备,方可采用不含Ti或Nb的不锈钢焊条。
为保证焊缝金属的耐应力腐蚀能力,采用超合金化的焊材,即焊缝金属中的耐蚀合金元素(Cr、Mo、Ni等)含量高于母材。如采用00Cr18Ni12Mo2类型的焊接材料(如A022)焊接00Cr19Ni10焊件。
6、对于在低温条件下工作的奥氏体不锈钢,应保证焊接接头在使用温度的低温冲击韧性,故采用纯奥氏体焊条。如A402、A407。
7、也可选用镍基合金焊条。如采用Mo达9%的镍基焊材焊接Mo6型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8、焊条药皮类型的选择:
(1)由于双相奥氏体钢焊缝金属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铁素体,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从焊缝金属抗裂性角度进行比较,碱性药皮与钛钙型药皮焊条的差别不像碳钢焊条那样显著。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从焊接工艺性能方面着眼较多,大都采用药皮类型代号为17或16的焊条(如A102A、A102、A132等)。
(2)只有在结构刚性很大或焊缝金属抗裂性较差(如某些马氏体铬不锈钢、纯奥氏体组织的铬镍不锈钢等)时,才 考虑选用药皮代号为15的碱性药皮不锈钢焊条(如A107、A407等)。
综上所述,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是有其独特特点的,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时焊条选用尤其值得注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针对不同材料实施不同的焊接方法和不同材料的焊条,不锈钢焊条必须根据母材和工作条件(包括工作温度和接触介质等)来选用。这样才有可能能达到所预期的焊接质量.。
奥氏体不锈钢的缺陷分析及防治措施
(一)容易出现热裂纹
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时热裂纹是比较容易产生的缺陷,包括焊缝的纵向和横向裂纹、火口裂纹、打底焊的根部裂纹和多层焊的层间裂纹等,特别是含镍量较高的奥氏体不锈钢更容易产生。
1. 产生原因
(1)奥氏体不锈钢的液、固相线的区间较大,结晶时间较长,且单相奥氏体结晶方向性强,所以杂质偏析比较严重。
(2)导热系数小,线膨胀系数大,焊接时会产生较大的焊接内应力(一般是焊缝和热影响区受拉应力)。
(3)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成分如C、S、P、Ni等,会在熔池中形成低熔点共晶。例如, S与Ni形成的Ni3S2熔点为645℃,而Ni- Ni3S2共晶体的熔点只有625℃。
2. 防止措施
(1)采用双相组织的焊缝 尽量使焊缝金属呈奥氏体和铁素体双相组织,铁素体的含量控制在3~5%以下,可扰乱奥氏体柱状晶的方向,细化晶粒。并且铁素体可以比奥氏体溶解更多的杂质,从而减少了低熔点共晶物在奥氏体晶界的偏析。
(2)焊接工艺措施 在焊接工艺上尽量选用碱性药皮的优质焊条、采用小线能量,小电流、快速不摆动焊,收尾时尽量填满弧坑及采用氩弧焊打底等,可减小焊接应力和弧坑裂。
(3)控制化学成分 严格限制焊缝中 S、P等杂质含量,以减少低熔点共晶。
(二)晶间腐蚀
产生在晶粒之间的腐蚀,其导致晶粒间的结合力丧失,强度几乎完全消失,当受到应力作用时,即会沿晶界断裂。
1.产生原因
根据贫铬理论,焊缝和热影响区在加热到450~850℃敏化温度(危险温度区)时,由于 Cr原子半径较大,扩散速度较小,过饱和的碳向奥氏体晶粒边界扩散,并与晶界的铬化合物在晶界形成Cr23C6,造成贫铬的晶界,不足以抵抗腐蚀的程度。
2. 防止措施
(1)控制含碳量 采用低碳或超低碳(W(C)≤0.03%)不锈钢焊接焊材。如A002等。
(2)添加稳定剂 在钢材和焊接材料中加入Ti、Nb等与C亲和力比Cr强的元素,能够与C结合成稳定碳化物,从而避免在奥氏体晶界造成贫铬。常用的不锈钢材和焊接材料都含有Ti、Nb,如1Cr18Ni9Ti、1Cr18Ni12MO2Ti钢材、E347-15焊条、H0Cr19Ni9Ti焊丝等。
(3) 采用双向组织 由焊丝或焊条向焊缝中熔入一定量的铁素体形成元素,如 Cr、Si、AL、 MO等,以使焊缝形成为奥氏体+铁素体的双相组织,因为Cr在铁素体内扩散速度比在奥氏体中快,因此Cr在铁素体内较快的向晶界扩散,减轻了奥氏体晶界的贫铬现象。一般控制焊缝金属中铁素体含量为5%~10%,如铁素体过多,会使焊缝变脆。
(4)快速冷却 因为奥氏体不锈钢不会产生淬硬现象,所以在焊接过程中,可以设法增加焊接接头的冷却速度,如焊件下面用铜垫板或直接浇水冷却。在焊接工艺上,可以采用小电流、大焊速、短弧、多道焊等措施,缩短焊接接头在危险温度区停留的时间,以免形成贫铬区。
(5)进行固溶处理或均匀化热处理 焊后把焊接接头加热到1050~1100℃,使碳化物又重新溶解到奥氏体中,然后迅速冷却,形成稳定的单相奥氏体组织。另外,也可以进行850~900℃保温2h的均匀化热处理,此时奥氏体晶粒内部的Cr扩散到晶界,晶界处Cr量又重新达到了大于12%,这样就不会产生晶间腐蚀了。
(三)应力腐蚀开裂
金属在应力和腐蚀性介质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腐蚀破坏。根据不锈钢设备与制件的应力腐蚀断裂事例和试验研究,可以认为:在一定静拉伸应力和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的特定电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下,现有的不锈钢均有产生应力腐蚀的可能。应力腐蚀最大特点之一是腐蚀介质与材料的组合上有选择性。容易引起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主要是盐酸和氯化物含有氯离子的介质,还有硫酸、硝酸、氢氧化物(碱)、海水、水蒸气、H2S水溶液、浓NaHCO3+NH3+NaCl水溶液等介质等。
1.产生原因
应力腐蚀开裂是焊接接头在特定腐蚀环境下受拉伸应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延迟开裂现象。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开裂是焊接接头比较严重的失效形式,表现为无塑性变形的脆性破坏。
2.防止措施
(1)合理制定成形加工和组装工艺 尽可能减小冷作变形度,避免强制组装,防止组装过程中造成各种伤痕(各种组装伤痕及电弧灼痕都会成为SCC的裂源,易造成腐蚀坑。
(2)合理选择焊材 焊缝与母材应有良好的匹配,不产生任何不良组织,如晶粒粗化及硬脆马氏体。
(3)采取合适的焊接工艺 保证焊缝成形良好,不产生任何应力集中或点蚀的缺陷,如咬边等采取合理的焊接顺序,降低焊接残余应力水平。例如,避免十字交叉焊缝,Y形坡口改为X形坡口、适当减小坡口角度、采用短焊焊道、采用小线能量。
(4)消除应力处理 焊后热处理,如焊后完全退火或退火;在难以实施热处理时采用焊后锤击或喷丸等。
(5)生产管理措施 介质中杂质的控制,如液氨介质中的O2、N2、H2O等、液化石油气中的H2S、氯化物溶液中的O2、Fe3+、Cr6+等、防蚀处理:如涂层、衬里或阴极保护等、添加缓蚀剂。
(四)焊接接头的脆化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缝在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冲击韧度下降的现象,称为脆化。
1.焊缝金属的低温脆化(475℃脆化)
(1) 产生原因
含有较多铁素体的相(超过15%~20%)的双相焊缝组织,经过350~500℃加热后,塑性和韧性会显著下降,由于475℃时脆化速度最快,故称为475℃脆化。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耐蚀性或抗氧化性并不总是最为关键的性能,在低温使用时,焊缝金属的塑韧性就成为关键性能。为了满足低温韧性的要求,焊缝组织通常希望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避免δ铁素体的存在。δ铁素体的存在,总是恶化低温韧性,而且含量越多,这种脆化越严重。
(2) 防治措施
① 在保证焊缝金属抗裂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的前提下,应将铁素体相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约5%左右。
② 已产生475℃脆化的焊缝,可经900℃淬火消除。
2.焊接接头的σ相脆化
(1)产生原因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在375~875℃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会产生一种FeCr间化合物,称为σ相。σ相硬而脆(HRC>68)。由于σ相析出的结果,使焊缝冲击韧度急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σ相脆化。σ相一般仅在双相组织焊缝内出现;当使用温度超过800~850℃时,在单相奥氏体焊缝中也会析出σ相。
(2)防止措施
①限制焊缝金属中的铁素体含量(小于15%);采用超合金化焊接材料,即高镍焊材,并严格控制Cr、Mo、Ti、Nb等元素的含量。
②采用小规范,以减小焊缝金属在高温下的停留时间。
③对已析出的σ相在条件允许时进行固溶处理,使σ相溶入奥氏体。
④把焊接接头加热到1000~1050℃,然后快速冷却。σ相一般在1Cr18Ni9Ti钢中一般不产生。
3.熔合线脆断
(1)产生原因
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下长期使用,在沿熔合线外几个晶粒的地方,会发生脆断现象。
(2)防治措施
在钢中加入 Mo能提高钢材抗高温脆断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只有合理选择以上的焊接工艺措施或焊接材料都可以避免以上焊接缺陷的产生。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良的焊接性,几乎所有的焊接方法都可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在各种焊接方法中焊条电弧焊具有适应各种位置与不同板厚的优点、应用非常广泛。
你可以根据以上的文章进行一下修改就可以了。

阅读全文

与不锈钢焊接时为什么要控制焊缝中的含碳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注塑机模具顺序法如何调 浏览:599
不锈钢推拉吊门怎么做 浏览:839
贵州新型护栏多少钱 浏览:116
模具顶针报废顶针多少一斤 浏览:94
钢管脚手架怎么计算面积 浏览:315
316不锈钢怎么标注 浏览:152
铝和不锈钢盒哪个保鲜好 浏览:981
铝合金和不锈钢的防护栏哪个好 浏览:379
钢铁侠的侠可以组什么词 浏览:879
彩钢板加二层怎么盖 浏览:664
吐司盒铝合金碳钢哪个好 浏览:494
送检钢筋原材牌号写错应该怎么弄 浏览:718
钢材过磅和理论差多少 浏览:550
康巴赫316不锈钢炒锅怎么查真伪 浏览:211
ysl方管13黄皮 浏览:275
如何制作无缝循环动图 浏览:548
20x40的方管多少钱 浏览:536
淘宝上设计锻造模具的得多少钱 浏览:653
肇庆哪里需要不锈钢 浏览:499
碳钢桥和铝合金的桥哪个好 浏览: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