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接地体的种类有那些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中直接与大地接触的起散流作用的金属导体成为接地体。接地体主要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类:
各类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等用来兼作接地的金属导体称为自然接地体。如果自然接地体的电阻能满足要求并不对自然接地体产生安全隐患,在没有强制规范时就可以用来做接地体。
埋入地中专门用作接地金属导体称为人工接地体,它包括铜包钢接地棒、铜包钢接地极、铜包扁钢、电解离子接地极、柔性接地体、接地模块、“高导模块”。一般将符合接地要求截面的金属物体埋入适合深度的地下,电阻符合规定要求,则做为接地体。
具体参考接地规范,防雷接地、设备接地、静电接地等需区分开。水平接地体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垂直接地体一般采用角钢或钢管。接地引下线圆钢直径不小于10毫米,扁钢不小于50×5毫米;接地体圆钢直径不小于10毫米,扁钢不小于48×4毫米。
(1)水平接地体多采用直径为多少的镀锌圆钢扩展阅读
现代化的电力系统其本身就是强烈的电磁干扰源,主要通过辐射方式干扰该频段内的通信设备。为抑制外部高压输电线路的干扰影响,采用接地措施,常用的接地方式有两种,现分别讨论如下:
1、分散接地方式
接地就是将通信大楼的防雷接地、电源系统接地、通讯设备的各类接地以及其他设备的接地分别接入相互分离的接地系统,由于地线系统不断增多,地线间潜在的耦合影响往往难以避免,分散接地反而容易引起干扰。
同时主体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加,其接地方式所带的不安全因素也越来越大。当某一设施被雷击中,容易形成地下反击,损坏其他设备。
2、联合接地方式
联合接地方式也称单点接地方式,即所有接地系统共用一个共同的“地”。联合接地有以下一些特点:
(1)整个大楼的接地系统组成一个笼式均压体,对于直击雷,楼内同一层各点位比较均匀;对于感应雷,笼式均压体和大楼的框架式结构对外来电磁场干扰也可提供10-40dB的屏蔽效果;
(2)一般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非常小,不存在各种接地体之间的耦合影响,有利于减少干扰;
(3)可以
节省金属材料,占地少。由上不难看出,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可以有效抑制外部高压输电线路的干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接地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接地
2. 垂直人工接地体与水平人工接地体都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垂直人工接地体与水平人工接地体都属于人工接地体,作为与大地土壤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
区别:
一、接地极方式不同
1、垂直接地体是铜棒、钢棒、角钢作为接地极,垂直的打入地面。
2、水平接地体是接地钢筋或扁钢,是水平埋设的。当然,接地极一般有很多根,接地极每隔6-8米打入一根(以设计为准),各接地极之间仍然需要水平埋设的钢筋或扁钢连接起来。
二、具体范畴不同
1、垂直接地体有圆钢接地极、角钢接地极、接地模块、锌包钢接地极、铜包钢接地极、离子接地极等等。
2、平接地体材料主要是镀锌扁钢、铜绞线、铜包钢绞线、甚至金线银线等。
而简易理解就是一个是水平放置,一个是垂直放置。
(2)水平接地体多采用直径为多少的镀锌圆钢扩展阅读:
一个人工接地网可以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构成,做接地网的目的可以降低接地电阻、满足安全所需的泄流通路、满足安全的跨步电压。
垂直接地体的作用是防雷工程的最重要环节,不论是直击雷防护还是雷电的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和雷电波入侵的防护技术,最终都是把雷电流送入大地。因此没有良好的接地技术,就不可能有合格的防雷过程。
保护接地的作用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降低接点的对地电压,避免人体触电危险。垂直接地体一般采用角钢或钢管。接地引下线圆钢直径不小于12毫米,扁钢不小于50x 5毫米;接地体圆钢直径不小于10毫米,扁钢不小于48x4毫米。
3. 接地体采用镀铸圆钢时,直径不小于多少
接地体采用镀铸圆钢时,直径不小于8毫米。
4. 接地极,是用镀锌扁钢还是裸铜绞线
在电气工程中接地极是用多条2.5M长,45X45mm镀锌角钢,钉于800mm深的沟底,再用引出线引出。
埋入地中专门用作接地金属导体称为人工接地极,它包括铜包钢接地棒、铜包钢接地极、铜包扁钢、电解离子接地极、柔性接地极、接地模块、“高导模块”。一般将符合接地要求截面的金属物体埋入适合深度的地下,电阻符合规定要求,则做为接地极。
(4)水平接地体多采用直径为多少的镀锌圆钢扩展阅读
降阻剂在热浸镀钢制外加防腐纳米导电涂料的方法,耐蚀性明显优于纯热浸镀锌钢接地材料。
镀铜钢涂层装置的腐蚀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钢体在地面的腐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地面处理设备严重不足,接地电极腐蚀,部分离子接地电极设计和施工不当,地面处理设备事故持续时间长,放热焊接设备未能迅速拆除,这给了事故发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