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镀锌光亮剂配方
一种常见的镀锌光亮剂:
主光亮剂:苄叉丙酮、邻氯苯甲醛、对氯苄叉丙酮、洋回茉莉醛、茴香醛等,起光答亮、整平作用。
载体光亮剂:月桂醇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脂肪族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等,能溶解主光亮剂、增大阴极极化、降低表面张力等作用。
辅助光亮剂:萘磺酸钠(NNO)、烟酸、二苯醚、肉桂酸等,能扩大光亮剂电流密度范围、提高镀液的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增加极化度。
溶剂:最常加入乙醇做溶剂,增加光亮剂的稳定性。
给你提供的只是常见镀锌光亮剂配方,需要调配的话,还是需要选择专业检测机构作分析,通过微观图谱分析,还原镀锌光亮剂配方,对你比较有帮助还节省时间和成本。希望wo能够帮到你
2. 使用氯化钾镀锌光亮剂时镀液的分散性能差该怎么办呢
根据我多年使用比格莱的氯化钾镀锌光亮剂的经验看,可从以下这内4个方面提高镀液的分散性能:容1、镀液中氯化钾浓度较高时适当降低氯化钾的浓度到中下限;2、适当提高镀液中氯化钾的浓度;3、适当提高阴极的电流密度;4、适当补加柔软剂Zn-198A。这样,可有效提高镀液的分散性能,并提高生产效率。
3. 氯化钾镀锌发黄,深镀能力差。
如Ph正常.阳极面积够用,则就是kcl和柔软剂不足
4. 钾盐镀锌的镀液的配制
1、称取计量氯化钾、氯化锌倒入槽内,用60。C热水加入槽内至槽容积1/2,搅拌至完全溶解。
2、将所需量工业级硼酸,用80。C热水溶解完全后,加入(1)液中。
3、加入2g/L锌粉,充分搅拌2小时后立即过滤,加入至规定容积的4/5。
4、将计量FZ-91A,经3~5倍水稀释后,在不断搅拌条件下,均匀地先后分别加入镀液中,加水至规定刻度值,调PH值至工艺范围,小电流处理4小时,试镀合格后正式投产。
注意事项:掉入槽内铁件应及时取出,若配合FK-411钾盐镀锌抗铁剂,防止铁离子污染效果更佳;每添加5~6次B型,插加一次A型效果更好。若镀深孔复杂零件及钕铁硼件滚镀,应每添加5~6次A型,插加一次B型。消耗量(25。C时)<175ml/KA.H 。
钾盐镀锌也就是各位所说的酸锌。在目前国内使用中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误区:
1、光亮剂耐温性越高越好
2、pH范围越广越好
3、使用中主要成份分开补加
其实不然。无论是何镀种,都有一个最佳使用温度范围,笔者认为镀锌的最佳温度范围就是15~30摄氏度。
镀锌中使用的添加剂、光亮剂在温度高时都不稳定,基本上温度每提高10度,添加剂的消耗会提高1倍,主要是夹杂在镀层中,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镀层性能的角度,都不利。
再说pH范围。在酸性镀锌中,锌以简单离子存在于镀液中,pH的变化会改变其存在形式。在钾盐镀锌中,pH高于5.5时,锌离子会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形式析出,夹杂于镀层中或沉积于镀槽底部,影响槽液的使用和镀层的性能。
镀液中主要成份的缺失主要是工件的带出,在主要成份补加时,最好是按配槽比例同时补加,既可保持槽液的稳定,又可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处理。
5. 我想问下配制电镀液:氯化钾、氯化锌、硼酸、水、光亮剂的配制比例是多少啊
你是指氯化钾镀锌工艺镀液吧?给你一个参考配方:
一、溶液组成及工艺条件
挂镀 滚镀
氯化锌 50~70 g/L 35-55 g/L
氯化钾 180~220 g/L 180-250 g/L
硼酸 25~35 g/L 25~35 g/L
辅光剂BZ–1A 15~18 ml/L 16~20 ml/L
主光剂BZ–1B 2~3 ml/L 1~2 ml/L
pH 5~6
温度 5~45℃ 5-40℃
DK 0.5~3 A/dm2
搅拌
过滤 连续过滤
阳极面积:阴极面积 阴极移动1.5~2:1
二、溶液配制
1.洗净备用槽,加入1/2体积的热水(50~60 ℃),将计算量的氯化锌、氯化钾溶解。
2.用热水单独将计算量硼酸溶解好后加入备用槽中,充分搅匀。
3.加入1~2ml/L双氧水,充分搅拌,加温至60 ℃。
4.加入少量锌粉(1~2 g/L),充分搅拌。
5.加入2g/L粉末活性碳,充分搅拌1~2小时后静置。
6.将溶液过滤至镀槽中,加纯水至接近最终体积。
7.调pH至工艺范围,将计算量的添加剂用水稀释1~2倍后,在强烈搅拌下加入镀液中。
8.加水至规定体积,试镀。
添加剂是杭州东方表面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具体可参考:www.hz-df.cn
6. 关于氯化钾镀锌光亮剂和柔软剂过多处理
最简单的使用活性炭,如果效果慢可以使用双氧水处理,但务必要注意处理完升温。
7. 氯化钾镀锌问题
第一节 氯化铵盐镀锌
1. 故障现象:新配氯化铵镀锌,锌层发黑,钝化不亮。
原因分析:它只使用平平加,且加入量过大。平平加的作用是同其它光亮剂配合使用时作载体。在酸性镀锌溶液中,虽然对光泽性起一些作用,但它的主要贡献是能使其它光亮剂稳定、均匀地分散于镀液中,充分发挥其它光亮剂的作用。它用量少,作用也不大,过多亦无益处。
处理方法:停止添加平平加,采用大电流处理,消耗掉多余的平平加,再补充氨三乙酸和聚乙二醇。
2. 故障现象:镀锌层经钝化后,发现表面有密集的小泡,小泡呈半圆形。
原因分析:起泡有两种,一种是脆性所引起的,另一种是镀层同基体结合力不良引起的。脆性是指镀层中由于夹杂无机或有机杂质,内应力增大而发脆。一般情况下引起的脆性因素是由于光亮剂加入过多。结合力是指镀层同基体金属结合的牢不牢。引起结合力不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基体表面油污未除尽;二、镀槽中重金属杂质如铅、铜等含量太高,影响了锌的电沉积,使锌中杂质过多,从而造成结合力不良。
处理方法:首先应判断是由何种原因引起。先观察一下镀锌层的光亮性,如非常光亮,应查光亮剂的加入量,如加入量过多,故障就可能引起脆性。如光亮剂正常,应检查经前处理过的零件表面是否有油污。把零件放入水中浸一下,提出观察它的湿润性是否良好(金属表面的水膜成一片,表明湿润性良好)。如果是表面有油膜未除尽,应加强前处理工作。如果表面油污已除尽,则应检查一下经锌粉处理的周期。周期长的话,镀液很可能是铜、铅杂质过多引起的。解决方法是加入氨三乙酸或乌洛托品(六次甲基四胺),依靠它对重金属的络合作用来降低金属杂质离子的影响。如果加入后起不到掩蔽金属杂质的作用,说明金属杂质已达相当的数量,需要用锌粉来进行处理。
3. 故障现象:返镀成品(因钝化后表面不合要求或厚度未达到标准,用稀Hcl或HNO3将钝化膜去除,然后直接在锌镀层上复镀锌)发现起泡。
原因分析:复镀产品表面起泡,多数是由于原来的镀锌层表面的铬酸盐钝化膜未除尽造成的。
处理方法:适当延长复镀零件在稀Hcl或HNO3中的浸渍时间,使表面钝化膜完全除尽,然后再进行复镀。
4. 故障现象:挂镀零件,镀层外观色泽正常,经低浓度铬酸白钝化,钝化膜发黑。
原因分析:镀锌层中如果杂质过多,不仅会引起前述的起泡现象,也会发生稀硝酸出光后锌层变黑(或者出光不亮)的现象。零件从镀锌槽中出槽时,外观锌层是正常的,
只有经出光或钝化后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处理方法:由于镀液中金属杂质过多,需要用锌粉进行处理,故障即可消除。
5. 故障现象:具有螯合作用的铵盐镀锌溶液(氨三乙酸、柠檬酸)在镀液中经常接触铁件,铁杂质必然积累,当超过一定量后,将使出光后的光亮镀层出现兰紫色,脆性增大,甚至于有些部件镀层剥落和破裂。
原因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铁零件落入槽中腐蚀造成的。
处理方法:下班前用磁铁吸出落入槽中的零件,这种情况下铁杂质积累是很慢的。经常用锌粉处理。在处理其它金属杂质的同时,能去除部分铁离子。(加入适量的硫脲缓蚀铁的腐蚀,对控制铁的污染也能起些作用)。
6. 故障现象:零件经铵盐镀锌钝化(尤其是天兰色、白钝化后),在其表面出现一摊摊“浆糊”状斑迹。
原因分析:造成该故障的原因有两种:一、零件离开镀槽后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然后再钝化。在搁置期,表面锌层同空气及镀液发生化学作用,在镀锌层表面产生腐蚀产物,这样钝化后出现“浆糊”状斑迹。二、零件在电镀过程中,直接加入未经稀释的平平加,它一下子不容易散开,粘附后造成斑迹。
处理方法:一般来说,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是前一种。在生产中,零件一出槽应立刻水洗(对酸性镀锌可在稀的热碱液中浸一下,对碱性镀锌可在5%的柠檬酸液中浸洗),然后再经水洗、钝化,“浆糊”状斑迹就不会出现。若表面已有腐蚀产物,可在工件放在出光溶液中适当延长浸亮时间再去钝化,依靠出光液来将腐蚀产物溶解。但是这种方法镀层损失大。或者也可以将零件浸入浓的碱溶液中浸几秒,凭借碱把腐蚀产物去掉,然后再用水冲洗干净。如果是直接加入浓的平平加引起的,则应改变加入的方法,稀释后加入,应充分搅拌。
第二节 锌酸盐镀锌
1. 故障现象:新配锌酸盐镀液,镀层发暗、起雾,局部发黑。
原因分析:因原材料不纯往往发生这类故障。原材料包括ZnO、NaOH、锌阳极和水质。
处理方法:如果是重金属杂质引起的,可加入1~3g/L锌粉或使用CK-778 0.5g/L,充分搅拌并过滤.然后在每升镀液中加入4~8ml/L水玻璃,或加入2~4g/L酒石酸,或加入1g/L EDTA二钠,进一步掩蔽金属杂质。如果使用质量差的NaOH(特别是挂镀时),应加入2~4g/L酒石酸,即可得到米黄色镀层。若水质硬度太高,可加入浙江黄岩荧光化工厂生产的“锌酸盐镀锌水质调整剂” 4ml/L,就能得到米黄色镀层。
2. 故障现象:新配锌酸盐镀液,按工艺要求严格配制,杂质净化亦有进行,但开始总是镀不好。
原因分析:是新配槽液Zn2+浓度分层所致。镀液下层Zn2+浓度大,上层Zn2+浓度低,造成Zn2+上下浓度不一致。
处理方法:电解数小时,并稍许搅拌,镀几槽即好。
3. 故障现象:整流器输出电流为300A,电镀几分钟后下降到200A,如人为升高到300A,但没几分钟,电流又下跌到150A,后来再调,却再也调不上去。
原因分析:电流300A,电镀几分钟后由于阳极进入钝态,致使电流下降到200A,如此时人为升高到300A,相当于外界推阳极进一步处于稳定的钝化状态,这样电流又很快地处于150A左右了。
处理方法:适当提高NaOH含量,有利于锌阳极的活化,并增大阳极面积。锌在镀锌时致钝电流密度约为1.5~2A/dm2,故阳极电流密度不得超过2A/dm2。此外,阳极表面应经常清洗,防止结垢。因为阳极表面结垢后,相当于减少了阳极的真实面积。
4. 故障现象:锌酸盐镀液中异金属杂质对镀层引起的不良影响太大,由它们引起的故障现象列于下表:
异金属杂质 允许含量(mg/L) 故障现象
Cr3+ ≤1 高电流密度处发雾,呈棕灰色,含量高时fI下降
Pb2+ ≤5 硝酸出光后,有黑色条纹,钝化不亮,低DK处呈灰黑色,甚至无镀层
Cu2+ ≤10 低DK处呈灰兰色,加速阳极溶解
Fe2+ ≤10 二次加式性能差,钝化后吻变色,结合力差,镀层脆性增大,镀层起雾、发黑
Ni2+ ≤10 镀层发脆,易产生条痕
处理方法:利用锌粉和专用活性炭,处理镀液中异金属杂质离子效果见下表:
(注:分析仪器采用WFD—YZ原子吸收光谱)
处理结果(mg/L)
工艺类别 处理方法 异金属杂质离子
铁 铜 铅 铬
原DPE—Ⅲ
镀锌工艺 未处理 正常槽液含量 1.2 0.5 1 0.5
加金属杂质后含量 31 17.5 20.5 6.25
处理后 锌粉处理 31 16 18.75 7
专用炭处理 20 0.7 0.9 6.5
ZB—80
光亮镀锌 未处理 正常槽液含量 1.1 0.5 1 0.5
加金属杂质后含量 29 17.5 14.5 5.25
处理后 锌粉处理 3.5 3.2 9.6 4.3
专用炭处理 0.6 0.45 0.9 3.75
从上下这三个表格可以看出,槽液中加入0.1~0.2g/L的CK—778净化剂,对于不含任何络合剂的镀锌液中铁、铜、铅、铬去除均有明显效果。对于含有给合剂三乙醇胺的镀液也有较好的效果。在生产中,加入CK—778净化剂后应强力搅拌,使其与镀液充分接触,搅拌后应在2~3小时内立即进行过滤。
利用CK—778处理锌酸盐镀锌有害金属结果:
处理前 金属杂质
后含量 类别
工艺
类别 Fe(mg/L) Cu(mg/L) Pb(mg/L) Cr(mg/L)
受污染 处理后 有效率 受污染 处理后 有效率 受污染 处理后 有效率 受污染 处理后 有效率
ZB—80
光亮镀锌 1 805 1 98% 34.5 0.5 98% 40.5 2.5 94% 18 2 80%
2 22 1.5 93% 14.6 0.7 95% 5 1.9 83% 5 0.33 93%
3 30 1.04 97% 41 0.63 98% 17.5 1.65 91% 14 1.19 91%
原DPE—Ⅲ
镀锌工艺 1 37 4.88 87% 34.6 1.56 95% 8.75 1.9 78% 15 6.3 58%
2 22 1.84 91% 14.6 0.8 95% 5 1.9 83% 5 1.93 61%
5. 故障现象:某单位以DE为添加剂,镀锌件出槽时光亮如镜,但在放置过程中,锌层纷纷起皮脱落。
原因分析:这是由于镀层脆性所致。剥落下来的锌镀层成碎块,用手指研磨,很易成粉末状。这些原因是因为片面要求镀层光亮,盲目加入过多光亮剂香草醛之故。
处理方法:挂入废铁板进行大电流处理,人为消耗,直致色泽正常。另一种方法是加入颗粒活性炭,把过多的光亮剂香草醛吸附掉,然后沉淀过滤。生产中一般用前法。生产中添加剂使用应少加、勤加,正常的镀锌层呈米黄色即可。
6. 故障现象:锌酸盐镀锌会发生起泡现象。
原因分析:起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分述如下:
①镀液本身的性质:电解液自身不足,对钢表面的活化较差。
②添加剂的质量和用量:质量好的DE,应是淡黄色的,若发现分层,色如红棕或咖啡色,则加入镀液后即使不起泡,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添加剂加入过多,镀层夹杂也多,内应力加大,也易起泡和产生脆性。冬天,在无加热情况下,最易发生起泡。因为镀液温度低,添加剂吸附在零件表面多(温度低,有利于添加剂的吸附),镀层夹杂更多,更易起泡。此外,香草醛加入多,镀层光亮性很足,脆性在,会由脆性引起起泡。
③镀前处理(包括入槽前的弱酸腐蚀)不良。
④镀液的净化:金属杂质离子含量太高也会引起镀层起泡。
⑤操作条件控制不当:如电流过大、温度很低,都将会引起有机物夹杂,引起起泡。
⑥挂具引起起泡。
⑦镀层边缘四周太厚,引起应力过大而起泡。
处理方法: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严格遵守操作工艺,镀液应定期分析,定期加料,添加剂少加勤加,定期过滤,应每季过滤一次。
①加入3~5g/L的NaCN,以增加对钢铁件的活化作用,同时又可掩蔽镀液中重金属杂质的影响。3~5g/L的NaCN基本符合排放条件。
②添加剂应用合格品,在使用过程中应连续滴加,以保持其含量一定。
③严格认真地做好镀前处理工作,钢铁件镀锌应有完整的镀前处理工序:化学除油、酸性除锈、电解除油、镀前活化等四个主要工序。各工序应仔细操作,严格清洗。镀前的一道浸酸活化工序是不可缺少的,再经清水洗涤,才能电镀。活化是使钢铁件表面钝化层去掉。
④一旦添加剂、光亮剂加入过多,或重金属杂质多,或镀液分解产物多,则应进行大处理。
⑤冬天应控制好液温,温度应在15℃以上,若无加温装置,则添加剂应尽量少。
⑥挂具不可用锡焊,如有焊点应浸塑处理。用塑料薄膜包扎起来并不好。
⑦严格控制镀层厚度,边缘不超过20μM,否则边缘易起泡。
7. 故障现象:深镀能力明显较差。
原因分析:如果Zn2+浓度高,NaOH浓度低,会影响深镀能力。另外,添加剂质量差或含量少也会影响深镀能力。
处理方法:调整NaOH:ZnO = 10~12:1,对于某些盲孔较深的零件,深镀能力要求高者,可加入“MB”防老剂(2—巯基苯并咪唑),加入量一般为0.1~0.2g/L。开始加入时效果应不明显,一周后就会生效。
8. 故障现象:镀层有较多的条纹和气流。
原因分析:产生此类故障的原因主要是碱性锌酸盐镀锌的电流效率太低,析氢所造成的。若增大阴极电流密度,则电流效率还会继续降低。大量的析氢,致使镀层产生气流、条纹,这种现象在冬天液温低时更明显。
处理方法:阴极电流密度不宜过大,液温控制在15℃以上,DK控制在1.5 A/dm2,若没有加温装置,DK应控制在0.8 A/dm2。若现象较明显,可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利于氢气的析出。
9. 故障现象:电镀大机架,电流开的小,深镀能力差,深凹处无镀层。电流开大,机架两端烧毛。
原因分析:锌酸盐镀锌其深镀能力是较好的。但对于复杂的零件来说,凹陷程度较深者,电流开的小,往往镀层薄,钝化后就被腐蚀掉,故必须用大电流。
处理方法:准确镀液成分和添加剂、光亮剂用量恰当,尽可能开大电流,使零件的深凹处有一定厚度的镀层。为避免机架两端烧毛,可在机架两端设置辅助阳极,让一部分电流流到辅助阳极上
8. 光亮剂和柔软剂比例
建议配比是1比2或1比3。
光亮剂和柔软剂日顷老郑常建议配比是1比2或1比3混合后用5倍水稀释搅拌加入槽液中。这个比例能更好的增大电流密度范围,提高镀液含拿深镀、分散能力及镀层柔软性。
光亮剂主要作用表现在通过活性表面除去停留在金属表面的油污、氧化及未氧化的表面杂质,保持物体外部的洁净、光泽度、色牢度。柔软剂是一类能改变纤维的静雀颂、动摩擦系数的化学物质。柔软剂按离子性来分有阳离子型、非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季铵盐型四种。
9. 跪求电镀镀锌光亮剂配方 ,谢谢
镀锌光亮剂配方是有卖的,我曾在09年经熟人介绍花2000元买几套不同浓度、型号的镀锌光亮剂配方,经分期交换试用,具有与市场销售的光亮剂效果相同的性能,成本大约是市场销售价的70%左右。本人据试验对各配方做了以下总结供各位朋友参考。
1、 各配方特点是配制简单,无需熬制等复杂工艺。光亮剂特点是上镀快,稳定性强。分散深镀力佳,结晶细致光亮均匀。适用于挂镀及滚镀。钝化膜结合力强,抗变色性能好。浊点>100℃。
2、 各剂型的浓度、性能与价格成正比,既适合电镀厂使用也适合经销商经销。
3、 JH-1型和JH-101型与市场上销售的低档光亮剂相同,有一点不足之处就是在长时间电镀过程中有少许缸脚。
4、 JH-1型、JH-101型、JH-5型这三个型号,正常可镀温度在3-60℃之间。
5、 JH-6型、JH-7型、JH-121型这三个型号,正常可镀温度在0-60℃之间。而且在平常正常工作中镀槽内不会产生缸脚。
6、 JH-121型的A与B平常添加按4:3或3:2比例;其它各型的A与B均按4:3或1:1的比例添加。
7、 JH-121型、JH-7型这两个型号不仅浓度高用量少,而且性能特别突出。
8、 各型号的有效成分含量(浓度)不同,以下不同型号按由低浓度到高浓度进行排列。
9、 各型配方的药品可在临沂市上工助剂材料厂购买,如购量多还可优惠,那样成本会更低。
JH-1普及型光亮剂配方
JH-1柔软剂A: FH-1复合体575-580g/L ,NH-5稳定剂13g/L热水溶解,NH-6辅助剂30g/L热水溶解,配制成本 7.44元/kg。 JH-1市场参考价10-11元/kg,厂价8.8元/kg。配成为红棕色透明液体。
JH-1光亮剂B:FH-5复合体750g/L。配制成本8.1元/kg。配成为淡黄色透明液体。
开缸:JH-1A 14-26ml/L, JH-1B 0.5-0.7ml/L。
JH-5半低泡型光亮剂配方
JH-5柔软剂A: FH-3复合体498g/L,NH-5稳定剂13g/L热水溶解,NH-6辅助剂30g/L热水溶解,配制成本8.25元/kg。JH-6市场参考价10-12元/kg,厂价9.2元/kg。配成为红棕色透明液体。
JH-5光亮剂B:FH-5复合体650g/L,FH-7复合体100g/L,配制成本8.28元/kg。JH-1市场参考价10-12元/kg,厂价9.2元/kg。配成为淡黄色透明液体。
开缸:JH-5A 16-28ml/L, JH-5B 0.8-1ml/L。
JH-6低泡型光亮剂配方
JH-6柔软剂A:FH-3复合体564g/L,NH-5稳定剂14g/L热水溶解,NH-7辅助剂33g/L热水溶解,配制成本9.37元/kg。JH-6市场参考价12-13元/kg,厂价10.8元/kg。配成为黄棕色透明液体。
JH-6光亮剂B:FH-7复合体600g/L,FH-5复合体150g/L,配制成本9.3元/kg。JH-6市场参考价12-13元/kg,厂价10.8元/kg。配成为淡黄色透明液体。
开缸:JH-6A 14-26ml/L, JH-6B 0.6-0.8ml/L。
JH-101光亮剂配方
JH-101柔软剂A :FH-1复合体690g/L,NH-5稳定剂15g/L热水溶解,NH-6辅助剂35g/L热水溶解,配制成本8.84元/kg。JH-101市场参考价11-12元/kg,厂价10元/kg。配成为红棕色透明液体。
JH-101光亮剂B:FH-5复合体480g/L,FH-6复合体300g/L,配制成本9.03元/kg。JH-1市场参考价11-12元/kg,厂价10元/kg。配成为淡黄色透明液体。
开缸:JH-101A 12-24ml/L, JH-101B 0.4-0.6ml/L。
JH-121低泡型光亮剂配方
JH-121柔软剂A :FH-3复合体596g/L,NH-5稳定剂15g/L热水溶解,NH-8辅助剂35g/L热水溶解,配制成本10.63元/kg。JH-6市场参考价15-17元/kg,厂价12.4元/kg。配成为浅黄色透明液体。
JH-121光亮剂B :FH-8复合体300g/L,FH-7复合体500g/L,配制成本10.6元/kg。JH-1市场参考价15-17元/kg,厂价12.4元/kg。配成为淡黄色透明液体。
开缸:JH-121A 13-25ml/L, JH-121B 0.5-0.7ml/L。
JH-7低泡型光亮剂配方
JH-7柔软剂A:FH-3复合体638g/L,NH-5稳定剂16g/L热水溶解,NH-7辅助剂38g/L热水溶解,配制成本10.6元/kg。JH-6市场参考价15-17元/kg,厂价12.4元/kg。配成为黄棕色透明液体。
JH-7光亮剂B:FH-8复合体300g/L,FH-7复合体500g/L,配制成本10.6元/kg。JH-1市场参考价15-17元/kg,厂价12.4元/kg。配成为淡黄色透明液体。
开缸:JH-7A 12-24ml/L, JH-7B 0.5-0.7ml/L。
10. 寻求氯化物镀锌配方
氯化锌50-80g/l
氯化钾180-220g/l
硼酸30-35g/l
dw-09光亮剂10ml/l(由烟台电镀技术服务部生产)
电流密度:1-5A/dm2
温度0-70°
时间5-100分
PH: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