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合金钢的热处理工艺
40Cr钢的调质处理能增加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强度和回火稳定性,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截面尺寸大或重要的调质工件,应采用Cr钢。但Cr钢有第二类回火脆性。40Cr工件调质的淬回火,各种参数工艺卡片都有规定,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是:(一)40Cr工件淬火后应采用油冷,40Cr钢的淬透性较好,在油中冷却能淬硬,而且工件的变形、开裂倾向小。但是小型企业在供油紧张的情况下,对形状不复杂的工件,可以在水中淬火,并未发现开裂,只是操作者要凭经验严格掌握入水、出水的温度。(二)40Cr工件调质后硬度仍然偏高,第二次回火温度就要增加20~50℃,不然,硬度降低困难。(三)40Cr工件高温回火后,形状复杂的在油中冷却,简单的在水中冷却,目的是避免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影响。回火快冷后的工件,必要时再施以消除应力处理。影响调质工件的质量,操作工的水平是个重要因素,同时,还有设备、材料和调质前加工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一)工件从加热炉转移到冷却槽速度缓慢,工件入水的温度已降到低于Ar3临界点,产生部分分解,工件得到不完全淬火组织,达不到硬度要求。所以小零件冷却液要讲究速度,大工件予冷要掌握时间。(二)工件装炉量要合理,以1~2层为宜,工件相互重叠造成加热不均匀,导致硬度不匀。(三)工件入水排列应保持一定距离,过密使工件近处蒸气膜破裂受阻,造成工件接近面硬度偏低。(四)开炉淬火,不能一口气淬完,应视炉温下降程度,中途闭炉重新升温,以便前后工件淬后硬度一致。(五)要注意冷却液的温度,10%盐水的温度如高于60℃,不能使用。冷却液不能有油污、泥浆等杂质,不然,会出现硬度不足或不均匀现象。(六)未经加工毛坯调质,硬度不会均匀,如要得到好的调质质量,毛坯应粗车,棒料要锻打。(七)严把质量关,淬火后硬度偏低1~3个单位,可以调整回火温度来达到硬度要求。但淬火后工件硬度过低,有的甚至只有HRC25~35,必须重新淬火,绝不能只施以中温或低温回火以达到图纸要求完事,不然,失去了调质的意义,并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贰』 热镀锌标准的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其他合金元素总含量不超过20o)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a) 连续式热浸镀生产的板材、带材、线材、管材和棒材;
b) 采用特殊标准的热浸镀锌产品:
c) 有附加要求或有与本标准要求不一致的热浸镀锌产品。
注:某些产品标准可以通过引用本标准号或修改本标准的部分条款来规定产品的热浸镀锌层。
本标准对热浸镀锌产品的后处理和附加保护涂层未做规定。 下 列 文 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锌锭
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法
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热喷涂锌、铝及其合金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关于厚度测量的定义和一般规则
金属覆盖层黑色金属材料热镀锌层的质量测定称量法
钢及钢产品检验文件的类型
特性检查的抽样程序第1部分:按可接受的质量水平(AQL)确定的逐批检查抽样
方 案
特性检查的抽样程序第3部分:不连续批的抽样程序 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热浸 镀 锌 hot dip alvanizing
将 经 过 前处理的钢或铸铁制件浸人熔融的锌浴中,在其表面形成锌和(或)锌一铁合金镀层的工艺过程和方法。
热漫镀锌层hot dip galvanized coating
采用热浸镀锌方法在钢铁件表面上获得的锌和(或)锌一铁合金镀层。
注:在本标准中简称为镀层
3.3
镀层 的 镀 班f coatingm ass
钢 铁 表 面上单位面积锌和(或)锌一铁合金镀层的总质量,以g/mz表示。
3.4
镀 层厚 度 coating thickness
钢 铁 表 面上锌和(或)锌一铁合金镀层的总厚度,以km表示。
3.5
主 要 表 面significant surface
制 件 上 被热浸镀锌或将被热浸镀锌的部分表面,该部分表面上的镀层对于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是极为重要的。
3.6
样 本 control sample
从 检 查 批中随机抽取用于试验的热浸镀锌制件或制件组。
3.7
墓 本 测 f面reference area
按 规 定 次数进行检测试验的区域。
3.8
镀 层局 部 厚度local coating thickness
在 某 一 基本测量面按规定次数用磁性法所测得的镀层厚度的算术平均值或用称量法进行一次测量所测得的镀层镀覆量的厚度换算值。
3.9
镀 层平 均 厚度mean coating thickness
对 某 一 大件或某一批镀锌件抽样后测得镀层局部厚度的算术平均值。
注 :本 标准中大件是指主要表面的表面积大于2m '的制件(见6.2,7.2).
3.10
镀 层的 局 部镀彼f local coating mass
采 用 称 量法进行一次测量所测得的某一区域镀层的镀覆量。
3.11
镀层 的 平 均镀班f mean coating mass
按 第 5 章规定抽样,用称量法测得的镀层局部镀覆量的算术平均值,或镀层平均厚度的换算值。
3.12
最 小 值 minimum value
在 基 本 测量面上用称量法测得的镀层镀覆量厚度换算值中的最小值,或按规定次数用磁性法所测得的镀层厚度的算术平均值中的最小值。
3.13
检查 批 inspection lot
简 称 批 。指一次订货或一次交货的热浸镀锌制件。
3.14
验收 检 查 acceptance inspection
在 没 有 其他规定的情况下,应在热浸镀锌生产厂家内对某检查批的热浸镀锌制件进行的检查。
3.15
漏 镀 面 uncoated areas
钢 铁 制 件表面未与熔融锌发生反应的区域。
GB/T 13912-2002 4.1 褥方应向供方提供的资料
4.1.1 必要资料
本 标 准 的标准号。
4.1.2 附加资料
需 方 若 有特殊要求,则应提供下列资料:
a) 对 热浸镀锌会产生影响的基体金属的化学成分和性能(参见附录C);
b) 主 要表面的标定,可利用图纸标明或提供标有适当标记的样品;
c) 表 面平整与否将影响镀锌制件使用性能的区域用图纸或其他方法标明,这些不平整往往由镀
锌 过 程 中 形 成 的 锌瘤、镀锌时制件相互接触形成的痕迹等因素造成;供需双方应协商解决这些
问 题 ;
d) 用 样品或其他方法说明产品要求的表面光滑程度;
e) 是 否有特殊预处理要求;
f) 是 否有特殊的镀层厚度要求(见6.2中注和附录C);
B) 是 否允许经离心或爆锌处理的镀层厚度达到表3而不是表2要求;
h) 热 浸镀锌后是否还要进行后处理或涂装(见6.2.3 ,附录C.4 和附录C.5);
)1 抽 样 方法(见第5章);
1) 合 格 证书是否要求与GB/T 18253的规定一致。
供 方 应 根据需方要求提供包括修复方法(见6.3 .2 和附录C.5 ) 在内的有关资料。
4.2 基体金属
基 体 金 属的化学成分、表面状况、制件的重量及镀锌条件都将影响镀层的外观、厚度、组织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能。本标准没有对这些提出具体的要求,供需双方可参照附录C对基体金属的选择及镀锌条件进行协商。
4.3 热漫镀锌浴
用 于 热 浸镀锌的锌浴主要应由熔融锌液构成。熔融锌中的杂质总含量(铁,锡除外)不应超过总质量的1.500。所指杂质见GB/T 470规定。
4.4 安全
在 热 浸 镀锌的生产过程中应按附录D的要求采取安全措施。
注 I SO 14713给出了钢铁热浸镀锌层的选用指南。ISO 12944-5包含有关钢铁热浸镀锌层上涂装的信息(参见附录F)。 用 于 镀 层厚度试验的样本应从每一检查批(见3-6)中随机抽取,应按表1要求从每一检查批中抽取不少于最小数量的制件组成样本。
表 1 按 批 的 大 小 确 定 样 本 大 小
检查批的制件数量样本所需制件的最小数量
除非订货时需方提出其他要求,验收检查应在产品离开镀锌厂家之前进行。 6.1 外观
目测 所 有热浸镀锌制件,其主要表面(见3.5 ) 应平滑,无滴瘤、粗糙和锌刺(如果这些锌刺会造成伤害),无起皮,无漏镀,无残留的溶剂渣,在可能影响热浸镀锌工件的使用或耐腐蚀性能的部位不应有锌瘤和锌灰。
注 1 :“ 粗糙”和“平滑”是相对概念,制件镀层的粗糙度不同于经机械辊挤或(和)吹、抹的镀锌制品(如镀锌钢板和镀锌 钢 丝 )的 粗 糙 度 。
只 要 镀 层的厚度大于规定值,被镀制件表面允许存在发暗或浅灰色的色彩不均匀区域。潮湿条件下储存的镀锌工件,表面允许有白锈(以碱式氧化锌为主的白色或灰色腐蚀产物)存在。
注 2: 不 可能确立一个能橙盖所有实际要求的关于外观和精饰的定义
目查 外 观 ,检查不合格的制件应按6.3.2 进行修复或重镀后再交送重新检查。
若有 特 殊 要求(例如镀锌后需要涂装),应按要求提供样品(见4.1.2和附录C.1. 4) ,
6.2 厚度
镀 层 的 厚度试验应按第5章规定数量抽样,并按7.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根据热浸镀锌制件主要表面(见3-5)面积的大小,试验测得的镀层厚度应分别达到以下要求:
a) 对 于主要表面(见3-5)面积大于2m,的制件(即大件),样本中每个制件的所有基本测量面(见3- 7) 内 测 得 的 镀 层平均厚度应不低于表2或表3中相应的平均镀层厚度的最小值;
b) 对 于主要表面(见3-5)面积小于或等于2m,的制件,在每个基本测量面(见3.7 ) 内测得的局部 镀 层 厚 度 应 不 小于表2或表3中局部厚度最小值,在样品的所有基本测量面(见3.7 )测得 镀 层 平 均 厚 度 应不低于表2或表3相应平均厚度最小值。
注 :热 浸 镀锌层防腐蚀时间的长短大致与镀层厚度成正比。在极严酷的腐蚀条件下服役和(或)要求更长的服役时间 的 制 件 ,其 镀 层 厚度要求可以高于本标准的规定要求。但是镀锌层的厚度要受基材的化学成分、制件的表面状 况 、制 件 的 几 何 尺寸、热浸镀工艺参数等因素的限制。当需要较厚镀层时,供需双方应探讨热浸镀技术上的可能 性 并 注 明 相 关 技术条件(参见附录C),
表 2 未 经 离 心 处 理 的 镀 层 厚 度 最 小 值
制件及其厚度/mm
镀层局部厚度/}am
m m
镀层平均厚度/um
m m
钢厚度>6 70 85
.3<钢厚度<6 55 70
1. 5(钢厚度<3 45 55
钢厚度<1.5 35 45
铸铁厚度)6 70 80
铸铁厚度<6 60 70
注:本表为一般的要求,具体产品标准可包含不同的厚度等级及分类在内的各种要求,在和本标准不冲突情况下 ,可 以 增加更厚的镀层要求和其他要求.
GB/T 13912-2002
表3 经离心处理的镀层厚度最小值
制件及其厚度/mm
镀层局部厚度/y.
n i 卫 n
铰层平均厚度/dam
口 l l n
螺纹件
直径)20 45 55
6镇直径<20 35 45
直径<6 20 25
其 他制件
(包括铸铁件)
厚度妻3 45 55
厚度<3 35 45
注1本表为一般的要求,紧固件和具体产品标准可以有不同要求(见4.1.2.g ),
注2采用爆锌代替离心处理或同时采用爆锌和离心处理的镀锌制件见附录C. 4.
6.3 漏镀和修复
6.3., 漏镀
热 浸 镀 锌制件漏镀面的总面积不应超过制件总表面积的0.5 。每个漏镀面的面积不应超过
10 Cm2。当供需双方没有其他协议时,若漏镀面积大于上述规定值,这些制件应予重镀。
6.3.2 修复
热 浸 镀 锌制件表面若存在漏镀面,应采用热喷涂锌、涂敷富锌涂料或融敷锌合金等方法对漏镀面进
行修复(见附录C.5 ) 。除非需方另有特殊要求,如:热浸镀锌以后还要进行涂装处理或修复层的厚度必
须与原镀锌层的厚度相同,修复区域内锌的涂(覆)层厚度一般应比表2或表3中要求的相应的镀层局
部厚度厚30 tm以上。修复涂层应能在钢的使用过程中给予钢材以牺牲性阳极保护。
修 复 前 ,应去除漏镀区域内的氧化皮和其他污物,或采用其他前处理方法,以保证修复层与基体间
的附着力。若采用热喷涂锌修复,则应按GB/T 9793要求进行。
供 方 应 将修复方法告之需方。若需方有特殊要求,则应在修复前要求供方告知修复方法。
破 损 面 的修复方法建议参见附录C.5 ,
6.4 附着力
一 般 厚 度的热浸镀锌工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应没有剥落和起皮现象。镀锌后再进行弯曲和变形加
工产生的镀层剥落和起皮现象不表示镀层的附着力不好。
若 需 方 有特殊要求,必须测试附着力,则由供需双方协商。
65 验收准则
按 7. 2. 2的要求选取若干基本测量面,在这些基本测量面上按7.2.3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所
测的镀层厚度不应小于表2和表3所规定的值。除非在有争议的情况下,或供方许可切割其制件做称量
法试验,否则都应采用非破坏性试验方法。当制件的钢材厚度不同时,则每一厚度范围的制件都应视为
单独的处理批次,其镀层厚度都应分别达到表2和表3中的相应的值。
如 果 样 本的镀层厚度不符合这些要求,则应在该批制件中双倍取样(制件数少于最低取样数则取全
部制件进行试验)。若这一较大的样本通过了试验则视该批制件合格;若通不过,则不符合要求的制件应
报废,或经需方允许重镀。
试验方法
):
外观试验
采用校正视力在正常的阅读环境下目查。
镀层厚度试验
1 一般试验条件
GB/T 13912-2002
在制 件 的 尺 寸允许的情况下镀层的厚度测量不应在离边缘少于10m m的区域、火焰切割面或边角
进 行(见附录C.1 .2 ), 为 了 获 得 尽 可能具有代表性的镀层平均厚度(见3-9)或镀覆量(见3.11),采用磁性法或称量法测
量镀层的厚度时,基本测量面的数量、位置及尺寸应根据制件形状和大小确定。对样本中较长制件,其基
本 测量面应在离其每端大约100m m,大致接近中心线的位置获取,并应包括制件的整个横截面。
基 本 测 量 面 的数量取决于样本中各制件的尺寸,应按以下规定确定:
a) 主 要 表 面 (见3.5)面积大于2m ,的制件(即大件) 样本中的每个制件至少应取3个基本测
量 面;
b) 主 要 表面(见3.5 )面积大于100 00m m'-2m 2(包括2m 2)的制件样本中每个制件应至少取
一个基本测量面;
c) 主 要 表面(见3.5 )面积为10 00m m'- 100 00m m,(包括100 00m m2)的制件样本中每个制件
应取一个基本测量面;
d) 主 要 表面(见3-5)面积小于10 00m m,的制件应由足够数量的制件共同提供至少10 00m m2
的面积作为一个单独的基本测量面。基本测量面的总数应按表1最后一列来取。因此,用于测量的制件
总数等于提供一个单独的基本测量面所需的制件数乘以表1最后一列提供的数量,这一用于测量的制
件总数与检查批(见3.13)的大小有关(如果批不大,也可取全部的制件用于进行试验)。如果不采用上
述规定,也可以按ISO 2859-1或ISO 2859-3规定的抽样程序进行。
注 :1 0 0 0 0 m m2=100c m';
10 00 m m ,= 1 0c m ';
2m , 典 型 的 表 示 为200c m X1 0 0c m;
10 0 00 m m, 典 型 的 表 示为10c m X1 0c m;
10 0 0m m : 典 型 的表示为10c mX 1c m.
7.2.3 厚度测f方法(参见附录E)
镀 层 的 厚度可采用以下方法测量:
a) 称 量 法是仲裁的方法,按GB/T 13825要求进行。按本方法测得的镀锌层的镀覆量应按镀层
的密度(7-2g /cm')换算成镀层的厚度(参见附录E.2 ) 。本方法是破坏性试验方法。在制件数量少于10
件的情况下,如果称量法可能牵涉到制件损坏和由此发生的补救费用令需方不可接受,则需方不应勉强
接受称量法。
b) 磁 性 法是非破坏性试验方法,按GB/T 4956要求进行。测量时,其基本测量面应置于能够为
称量法所选中作为基本测量面的典型区域内。在每个不小于1 000 mm,的基本测量面内采用磁性法测
厚时,应至少取5个测量点测厚,其算术平均值即为该基本测量面的镀层局部厚度(见3. 9 )。只要该平
均值不低于表2或表3中局部厚度所要求的值,允许个别测量点上的测量值低于表2或表3中的值。磁
性法最适用于在工厂内进行在线质量控制。由于用该方法测量的每个区域都非常小,个别测量值可能低
于镀层的局部厚度或平均厚度值。如果用磁性法在一个基本测量面内进行了足够次数的测量,测得的局
部厚度值趋近于用称量法测得的值。
。) 横 截 面显微镜法是破坏性试验方法而且仅仅代表某一点,所以不适用大件或贵重件的常规检
查,但可观察某点的金相,按照GB/T 6462要求进行。
d) 阳 极 溶解库仑法是破坏性试验方法,按照GB/T 4955要求进行。
注 :也 可 采用电磁法,电磁法是非破坏性试验方法(参见附录E.1 )。
在 上 述 测量方法中,破坏性试验方法会对热浸镀锌制件造成损坏,一般情况下应采用非破坏性试验
方法,但是,若产生争议,则应采用称量法仲裁。若制件很小,必须要5个以上制件的主要表面积之和才
能达到1 000 mm,,在每个制件都有适合于磁性法的基本测量面的条件下,可采用磁性法,否则应采用
Gs/T 13912-2002
称量法。镀层厚度与镀覆量的换算方法参见附录E。
了.3 附.力试验
只 要 镀 锌层与基体的附着力能满足制件在使用和一般操作条件下的要求,通常不需专门测试镀锌
层和基体之间的结合力。
若 需 方 有特殊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附着力的试验方法(参见附录C.s >。附着力试验应在主
要表面和使用过程中对附着力有一定要求的区域内进行。 根据需要,热浸镀锌厂家应提供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证书。
cs/T 13912-2002 附 录 A
6. 2
采 用爆锌代替离心处理或同时采用爆锌和离
心处理的镀锌制件(见C. 4)其镀层厚度可参照表
3要求。
我 国很多热浸镀锌厂家采用爆锌或离心加
爆锌处理。
D. 3 要求采取措施,防止飞溅的锌液烫伤人体。
我 国很多厂家在热浸镀锌前无烘干工序或
制件未完全供干即进行热浸镀锌
Gs/T 13912-2002
附 录 C
(资 料 性 附录)
热漫镀锌的影响因素
C.1 基体金属
C.1.1 成分
碳 钢 、低 合金钢及灰口铸铁和马口铸铁一般都适合热浸镀锌,其他铁基金属需热浸镀锌时,需方应
向供方提供资料或样品,以决定这些钢热浸镀锌后是否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含硫的易切削钢不适合热浸
镀锌。
c.1.2 表面状态
进 人 热 浸镀锌浴之前的基体金属表面应干净。酸洗是清洗表面的推荐方法,但是应避免过度酸洗。
不能酸洗掉的表面污物,如:碳膜(如轧制油的残余物)、油污、油漆、焊渣以及类似的污染物应在酸洗前
去除,去除这些杂质的责任应由供需双方商定。
铸 铁 件 表面应尽可能无孔隙和缩孔,并应采用喷砂、抛丸、电解酸洗或其他适用于铸铁件的方法进
行清理。
C.1.3 钢材的表面粗糙度对镀锌层厚度的影响
钢 表 面 粗糙度对镀层厚度和镀层结构有影响,基体金属表面不均匀性在热浸镀锌之后一般仍会
保留。
钢 材 在 酸洗前进行喷砂、粗磨等处理可获得粗糙表面,如此处理的钢材热浸镀锌后获得的镀层要厚
于仅进行酸洗处理的。反之,表面光滑的制件较难获得较厚的镀锌层。
火 焰 切 割改变了火焰切割区域内钢材的组织和成分,以至于该区域内难以得到6.2 以及表2和表
3规定的镀层厚度,为了得到规定的镀层厚度,可磨去火焰切割表面后再热浸镀锌。
C.1.4 基体金属中的活性元案对镀锌层厚度及外观的影响
大 多 数 钢都能满意地热浸镀锌,但是钢中的一些活性元素会影响热浸镀锌,如硅(Si)和磷(P),钢材
的表面成分将会影响镀锌层的厚度和外观。在一定的成分范围内,硅和磷可能会导致形成不均匀的光亮
和(或)暗灰色镀层。这些部位的镀层可能较脆较厚。法国标准NF A35-503:1994(见参考文献)给出了
可适用于热浸镀锌的钢及其性能指南,但是关于钢中特殊元素影响的研究仍在进行之中仁参见ISO
14713(见参考文献)〕。
C.1.5 基体金属中的内应力
基 体 金 属中部分应力在热浸镀锌过程中会被去除,同时可能会引起镀锌制件的变形。
钢 制 件 经一定程度的冷加工(例如弯曲)后会变脆,这取决于钢的种类和冷加工程度。热浸镀锌是一
个热处理过程,如果被镀钢材对形变时效敏感,会加速形变时效的发生而使钢铁制件脆化。为了避免这
种脆化危险,可使用对形变时效一硬化不敏感的钢。如果认为某种钢对形变时效敏感,在可能的情况下应
避免深度冷加工;若不能避免深度冷加工,则应在酸洗和热浸镀锌之前进行去应力热处理。
注 : 形 变时效硬化敏感性和随之产生的脆性增加主要是由钢中氮所引起,更确切地说极大地取决于钢的生产过程.
在 现 代 化 工 业 生 产中,一般不会产生此类问题。铝镇静钢可将形变时效降到最低程度.
经 过 热 处理和冷加工强化的钢在热浸镀锌的同时还会受热回火而使经热处理或冷加工获得的强度
降低。
淬 火 钢 和(或)经深度拉伸的钢会有内应力,如此大的内应力可使酸洗和热浸镀锌过程增加钢制件
在锌浴中开裂的危险性。在酸洗和热浸镀锌之前对制件进行消除应力处理可以减小这种开裂风险。但
是对此类钢材进行热浸镀锌处理时应向专家咨询。
GB/T 13912-2002
结 构 钢 一般不会在酸洗时由于吸氢而产生脆断,残留的氢(即使有的话)一般不会影响结构钢。对于
结构钢而言,被吸人的氢在热浸镀锌过程中会被释放出去,如果钢的硬度高于34HRC,3 40HV或
325HB(见ISO 4964),在前处理中应尽量将吸氢量降到最低程度。
对 于 防 止脆断而言,如果某个地方的经验表明,特殊的钢材、预处理、热处理和机械处理、酸洗以及
热浸镀锌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则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地方相同的钢材、预处理、热处理和机械处理、
酸洗以及热浸镀锌方法将具有指导作用。
C.1.6 制件几何尺寸的影响
大 尺寸 和常规制造方法制成的厚钢件的冶金学性质这两个因素要求制件在热浸镀锌浴中停留较长
的时间,这会导致形成厚的镀层。
c.1.7 热漫镀锌工艺
作 为 热 浸镀锌处理技术的一部分,在热浸镀锌浴(符合4.3的要求)中加入少量合金元素,可以显著
地降低硅和磷的不利影响(见C.1 .4 )或改善镀层外观。这些可能添加的元素不影响热浸镀锌层的一般
质量,耐腐蚀寿命和镀锌产品的力学性能,对此类添加元素无需进行标准化。
c.2
c-2
设计
1 总则
热浸镀锌制件的设计应适应热浸镀锌工艺,在设计和制造热浸镀锌产品之前,需方应向热浸镀锌厂
家进行咨询,因为可能有必要使制件的结构适合于热浸镀锌工艺。
C.2 .2 配合螺纹件的尺寸公差
有 两 种 不同的预留加工的余量方法:一是下切外螺纹;二是上切内螺纹。如果是紧固件可参见有关
紧固件的规定和标准。一般情况下有配合要求的螺纹件上应预留加工余量,以容纳镀层厚度。对热浸镀
锌后加工出或再加工出的内螺纹上的镀层不做要求。
螺 纹 元 件的镀层厚度指的是螺纹元件经热浸镀锌之后立即进行离心或爆锌处理而获得的镀层厚
度,进行这样的后处理的目的是保证螺纹清洁。
注 I: 内 外螺纹件配合在一起时,外螺纹件上的锁层可对内螺纹形成阴极保护,因此不要求内螺纹上有镀锌层。
注 2: 经 热浸镀锌的螺纹件应有足够的强度以满足原设计的要求。
C. 2
C. 3
3 工艺加热的影响
在热浸镀锌浴中加热会受到不利影响的材料不应热浸镀锌。
热漫镀锌浴
在 有 特 殊要求的场合,需方可规定镀锌浴或镀锌层中的添加元素或杂质的含量。
特 别 是 要对锅炉(即热水贮槽和罐)进行热浸镀锌处理并将其与热浸镀锌钢管一道用于饮用水系统
的情况下,需方可要求其镀层成分同样符合EN10240见参考文献)对管子镀层提出的成分要求。
C. 4 后处理
一 般 情 况下,当制件还是热的和湿的状态时,制件不应堆集在一起。小制件可散放在料筐中或置于
料架上,从热浸镀锌浴中取出后立即离心甩掉或爆除多余的锌。
为 了 防 止制件在潮湿环境中存放时表面产生白锈,不再涂装的制件镀锌之后应进行适当的表面
处理。
如 果 制 件镀锌后要涂漆或粉末喷涂,需方应在热浸镀锌之前告知供方。
C.5 泪镀面和损伤面的修复
若 制 件 镀锌后需要涂装,供方应告知需方允许对损伤面进行修复,还应告知修复漏镀或损伤区域的
Gs/T 13912-2002
推荐方法和材料。需方和后续涂层的涂覆方应保证后续涂层体系与所采用的修复方法和材料的相容性。
6. 3 规 定 了修复层厚度的验收要求。损伤面的现场修复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修复面的大小应
与漏镀面的大小一致;如果某一尺寸的漏镀面是可以接受的,则同样大小的修复面也应是可以接受的。
c. 6 附粉力试验
镀 层 与 基体结合力强是热浸镀锌工艺的特点,所以通常不需测试镀锌层和基体之间的结合力。但是
一般厚度的热浸镀锌工件在使用和正常操作条件下应没有剥落和起皮现象。若必须测试结合力,例如:
制件在使用和安装过程中要承受较大的机械应力,则供需双方可参照被镀制件的服役条件协商选定适
当试验方法。刻划十字的试验方法对评价镀层的机械性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在某些条件下试验的
要求要高于使用要求。另外也可采用锤击法和锉刀法。
任 何 建 议的附着力试验都应取得供需双方同意,并应符合实际的工况条件。
GB/T 13912-2002
附 录D
(规范性附录)
安 全要求
D.1 热浸镀锌生产过程应按国家有关安全、环保和人体健康的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
D.2 严禁对包含有封闭内腔的制件进行热浸镀锌,除非在封闭内腔上适当开孔,以防止封闭内腔内的
空气受热后压力增加产生爆炸。另外,适当开孔可保证热浸镀锌后,内腔内的锌液能顺利地流出。在国
家的安全和健康法规未具体涉及内腔的排气和导流问题的情况下,需方应提供开孔的方法或其他处理
措施,否则由供方自行处理。开孔排气导流的方法可参见ISO 14713(见参考文献)。
D.3 未经完全烘干的制件,表面会残留溶剂的水溶液或其他水分,进人锌浴后会爆炸,应采取措施防
止飞溅的锌液烫伤人体。
GB/T 13912-2002
附 录E
(资料性附录)
厚 度测定
E.1 总则
镀 锌 层 厚度的检测方法有破坏法和非破坏法(无损测厚法)。
最 常 用 的非破坏法是磁性法(参见6.2和GB/T 4956)。电磁法也是一种非破坏试验方法(参见ISO
2808),
破 坏 法 包括称量法(参见GB/T 13825)、阳极溶解库仑法(参见GB/T 4955)和横断面显微镜法(参
见GB/T 6462),
应 仔 细 研究第3章,特别是对使用磁性法得到的局部厚度和平均厚度的关系有争议时,其测量结果
应以称量法为准。
E. 2 单位面积镀层镀of与镶层厚度之间的换算(参考方法)
用 G B/ T 13825规定的称量法可测出单位面积镀层的镀覆量,用g/m2表示,除以镀层密度(7.2g /
cm')可将镀层的镀夜量换算成镀层厚度。与表2和表3中镀层厚度对应的近似镀层的镀覆量见表E.1
和表E. 2 ,
参考文献
ISO 2808:1997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ISO 4964:1984钢硬度换算
ISO 14713:1999钢铁结构件腐蚀防护锌和铝镀层指南
ISO 12944-4:1998色漆和清漆钢结构涂装体系的腐蚀防护第4部分:表面和表面准备的类型
ISO 12944-5:1998色漆和清漆钢结构涂装体系的腐蚀防护第5部分:保护涂装体系
EN 10240钢管的内和(或)外保护层自动化设备镀覆的热浸镀锌钢管技术要求
NF A35-503:1994铁和钢— 热浸镀锌用钢
『叁』 金属镀锌的作用
在钢铁上镀锌,复主要是为了保护钢制铁不受腐蚀。锌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76V,比碳钢、铁和低合金钢较负,国此形成铁锌原电池时,镀锌层是阳极,它会自身溶解而保护钢铁基体,即使表面镀锌层不完整也能起到这个作用。镀锌层对铁基体既有机械保护作用,又有电化学保护作用,所以它的抗蚀性能相当优良。镀锌占到全部镀件的1/3至1/2,是所有电镀品种中产量最大的一个镀种。
在盛有镀锌液的镀槽中,经过清理和特殊预处理的待镀件作为阴极,用镀覆金属制成阳极,两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联接。镀锌液由含有镀覆金属的化合物、导电的盐类、缓冲剂、pH调节剂和添加剂等的水溶液组成。通电后,镀锌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位差的作用下移动到阴极上形成镀层。阳极的金属形成金属离子进入镀锌液,以保持被镀覆的金属离子的浓度。在有些情况下,如镀铬,是采用铅、铅锑合金制成的不溶性阳极,它只起传递电子、导通电流的作用。电解液中的铬离子浓度,需依靠定期地向镀液中加入铬化合物来维持。镀锌时,阳极材料的质量、镀锌液的成分、温度、电流密度、通电时间、搅拌强度、析出的杂质、电源波形等都会影响镀层的质量,需要适时进行控制。
『肆』 钢板交货状态热轧相当于什么热处理
热轧来状态交货的钢板,多源属于低碳钢或低碳低合金钢,这类钢的特点是含碳量低,塑性好。这类钢的生产过程是指钢在红热状态下进行轧制,在轧制生产后直接自然冷却,然后入库出厂,故称作热轧状态供货。
由它的生产过程可以看出,热轧状态钢是自然空气冷却,因此实际它相当于是正火处理。
『伍』 镀锌板的全面知识!
你既然问镀锌板,用途不用介绍了吧。给你一个国家标准不知有没有用。
镀锌板国家新标准
发表时间:2009-5-15
镀锌标准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分类及代号
5 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6 订货内容
7 技术要求
8 试验方法
9 检验规则
10 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附录 A(规范性附录)理论计重时的重量计算方法
前 言
本标准参考 ISO 3575: 1996 《商品级、 固定成型级和冲压级连续热镀锌碳素钢薄板》 , ISO 41996《结构级连续热镀锌碳素薄钢板》和 DIN EN 10142:2000《连续热镀锌结构钢板及钢带
技术条件》 ,DIN 10147:2000《冷成形用低碳钢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供货技术条件》并结
国具体情况对 GB/T 2518—1998《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及钢带》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代替 GB/T2518—1998《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和钢带》 。
本标准与 GB/T2518—1998相比,对下列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修改:
——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技术要求、需方提供的信息、检验、复验、检查和验收等;
——增加热轧酸洗带钢作为镀锌钢板基材,扩大了产品的厚度范围;
——增加镀锌钢板化学成分的内容;
——增加结构级镀锌钢板系列品种;
——增加无锌花镀锌层种类;
——增加镀层重量的镀层分类;
——改变表面质量级别划分方式;
——增加漆封、磷化、不处理三项表面处理项目;
——取消对镀锌钢板杯突值的规定,增加了 n、r 值的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 A 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黄石山力涂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重要起草人:杨大可、刘友仁、黄颖、郑洪道、何明文、杨春甫、张才富、苏维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2518——1981、GB 2518——1988。
镀锌薄钢板及钢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来年许热镀锌钢板及钢带(以下简称钢板及钢带)的定义、分类与代号、尺寸、外
形、重量及允许偏差、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等。
本标准适用于宽度不小于 600mm,公称厚度为 0.20 mm ~5.0 mm的连续热镀锌普通级、机械咬
合级、冲压级(03、04、05、06 级) 、结构级钢板及钢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
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2—1984 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方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片差
GB/T 228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28——2002,eqv ISO 6892:1998)
GB/T 232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1999,eqv ISO 7438:1985)
GB/T 247 钢板和钢带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 708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709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1893 钢铁产品热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GB/T 1839——1993,neq ISO 1460:1973)
GB/T 2975 钢及钢产品 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 2975——1998,eqv ISO
377:1997)
GB/T 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
GB/T 5027 金属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 值)试验方法(GB/T 5027——1999,eqv ISO
10113:1991)
GB/T 5028 金属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硬化指数(n 值)试验方法(GB/T 5028——1999,eqv ISO
10275:1993)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GB/T 17505 钢及钢产品交货一般技术要求(GB/T 17505——1998,eqv ISO 404:1992)
3 术语和定义
3.1
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conotinuous hot-dip zinc-coated steel sheets and strips
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是在连续生产线上,将冷轧钢带或热轧酸洗钢带浸入锌含量(质量分数)
不低于 98%的镀液中,经热浸镀获得的镀锌钢板及钢带。
3.2
正常锌花镀层 spagle coating
锌层在正常凝固过程中,锌晶粒自由长大成形的具有明显锌花形貌的镀层。
3.3
小锌花镀层 minimized spangle coating
锌层在凝固过程中,锌晶粒被人为限制,形成尽可能细小的锌花镀层。
3.4
无锌花镀层 spangle-free
通过调整镀液化学成分所得到的,不具有目视可见的锌花形貌,表面均匀一致的镀层。
3.5
锌铁合金镀层 zinc-iron alloy coating
对通过镀锌槽液后的钢带进行热处理, 使整个镀层生成锌与铁的合金层, 这种镀层外观呈暗灰色,没有金属光泽,在剧烈成型过程中易于粉化,适用于除一般的清洗外,不用进一步处理即可直接涂漆的镀层。
3.6
差厚镀层 differential coating
对镀锌钢板的两面,要求具有不同锌层重量的镀层。
3.7
光整 skin pass
光整是为以下一种或数种目的,而对镀锌钢板进行的一种微小变形量的冷轧加工。
改善镀锌钢板表面外观或适合于装饰涂层;使成品不见加工时产生的滑移线(吕德斯线)或折纹的现象暂时减至最小等。
4 分类及代号
4.1 性能级别的分类及代号按表 1 的规定。
表 1 性能的分类及代号
级别 性能级别代号 适用范围
普通用途 01
机械咬合 02 锌层重量代号不得超过 Z350
冲压 03 厚度范围为≥0.4mm锌层重量不超过 Z275
深冲 04
特殊镇静钢深冲 05
无时效超深冲 06
结构 220、 250、 280、 320、 350、 400、450、550 厚度<0.4mm的钢板不适用于220、250、280 和320 级
4.2 基板种类及代号按表 2 的规定。
表 2 基板的种类及代号
基板种类 代号
冷轧卷板
热轧酸洗卷板 H
4.3 镀层种类及镀层重量的分类和代号
镀锌钢板及钢带适用于防腐为主的用途,在大气中镀锌层的保护作用与单位面积锌层重量成正比。锌层重量应与所要求的使用期限、板厚以及成形要求相适应。
4.3.1 双面等厚镀锌层种类及镀层重量的分类和代号按表 3的规定。经供需双方协议,也可提供表 3 未列镀层重量的钢板及钢带。
表 3 镀锌层种类及镀层重量的分类和代号
镀锌层 锌铁合金镀层
镀层重量/(g/㎡)(双面) 代号 镀层重量/ (g/㎡) (双面) 代号
(60) (Z60) (40) (ZF40)
80 (Z80) 60 (ZF60)
100 (Z100) 80 (ZF80)
120 (Z120) 100 (ZF100)
150 (Z150) 120 (ZF120)
180 (Z180) 150 (ZF150)
200 (Z200) 180 (ZF180)
220 (Z220)
250 (Z250)
275 (Z2750)
350 (Z350)
450 (Z450)
600 (Z600)
注:括号内的锌层重量需经供需双方协商
4.3.2 差厚镀层可按表3所列镀层重量之半分别表示上、 下表面不同的镀层重量, 如: Z40/90或ZF30/50。低锌层重量表面外观可能不同于高锌层重量表面外观。
4.4 锌层表面结构的分类和代号按表 4 的规定。
由于应变试销的原因, 经过光整的 01~04 级钢板及钢带, 用户在加工之前, 经过有效的矫直机矫平,免产生滑移线。经过光整的 05 或 06 级为无时效光整钢板及钢带,可在 6 个月内避免产生滑移线。
表 4 锌层表面结构及光整表面的分类和代号
表面结构 代号
不光整 光整
正常锌花 N NS
小锌花 M MS
无锌花 F FS
锌铁合金 ZF ZFS
4.5 表面质量的分类及代号按表 5 的规定。
表 5 表面质量分类及代号
表面质量 代号
普通表面 FA
较高级表面 FB
高级表面 FC
4.6 表面处理的分类及代号按表 6 的规定。
表 6 表面处理的分类及代号
表面处理 符号
钝化 C
涂油 O
漆封 L
磷化 P
不处理 U
4.6.1 钝化
镀锌层通过钝化处理,可减少潮温贮运条件下产生折锈蚀(白锈) 。但这种化学处理的防腐蚀性能是有限的,而且,妨碍大多数涂料的附着性。这种处理一般不用在锌铁合金镀层,除光整表面外,作为常规,生产厂对其他类型的镀锌层均进行钝化处理。
4.6.2 涂油
涂油可减少潮湿贮运条件下的钢板锈蚀,经钝化处理后的钢板及钢带再涂油将进一步减少潮湿存贮条件下的锈蚀。 油层应能够用不损伤锌层的脱脂剂去除。
4.6.3 漆封
通过涂敷一层极薄的透明有机涂层膜,可提供一种附加的防腐蚀作用,特别是耐指纹特性。在成型时可改善润滑性,并作为后续涂层的粘附底层。
4.6.4 磷化
通过磷化处理,使各种镀层种类的镀锌钢板,除正常清洗外,不需进一步处理即可涂层。这种处理可改善涂层的附着性能和防腐性能,减少贮运过程中被腐蚀的危险。磷化后与适合的润滑剂配用,可改善成型性能。
4.6.5 不处理
只有在订货者提出不处理的要求并对此负责的情况下,按本标准供货的钢板及钢带才可以不进行钝化或涂油或漆封或磷化等表面处理。
5 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5.1 尺寸及允许偏差
5.1.1 以热轧酸洗卷为基材的钢板及钢带的尺寸范围应符合 GB/T709 的规定,以冷轧卷为基材的尺寸范围应符合 GB/T708 的规定。
5.1.2 厚度允许偏差
5.1.2.1 以热轧酸洗卷为基材的钢板及钢带的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 GB/T709 的规定。
5.1.2.2 以冷轧卷为基材的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7 的规定。
5.1.2.3 测量钢板及钢带的厚度时,应包括镀层的厚度在内。
5.1.2.4 厚度测量部位为距边部不小于 25mm的任意一点。
表 7 厚度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公称宽度 公 称 厚 度
>0.25 ≤0.4 >0.4≤0.6 >0.6≤0.8 >0.8≤1.0 >1.0≤1.2 >1.2≤1.6 >1.6≤2.0 >2.0≤2.5 >2.5≤3.0
>600 ≤1200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1 ±0.12
>1200 ≤1500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2 ±0.13
>1500 ≤1800 — ±0.06 ±0.07 ±0.08 ±0.09 ±0.10 ±0.12 ±0.13
5.1.2.5 成卷供货钢带的头、尾总长度 30m内的厚度偏差允许比表 7规定值大 50%,焊缝区 15m内的厚度允许偏差允许比表 7 规定值大 60%。
5.1.3 宽度允许偏差
基材的宽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8 的规定。
5.1.4 长度允许偏差
所有的基材的长度允许偏差均应符合表 9的规定。
表 8 宽度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公称宽度 允 许 偏 差
A级精度 B 级精度
600~1200 +5 +2
>1200~1500 +6 +2
>1500 +7 +3
表 9 长度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公称宽度 (L) 允 许 偏 差
A级精度 B 级精度
<2000 +6 +3
≥2000 0.3%×L 0.15 %×L
5.2 外形
5.1.1 脱方钢
钢板的脱方度不得超过钢板公称宽度的 1%。 钢板影长度,或测量钢板对角线长度之差的一半。
5.2.2 镰刀弯
钢板及钢带的镰刀弯应符合表 10 的规定。
表 10 镰刀弯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名 称 镰刀弯最大值 测量长度
钢 板 0.3%×L 实际长度(L)
钢 带 5 2500
5.2.3 不平度
钢板的不平度应该符合表 11 的规定。钢板不平度是将钢板自由地放在平台上,钢板下面和平台之间的最大距离。
表 11 钢板不平度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性能级别代号 公称厚度 不平度允许偏差
公称宽度
<1200 ≥1200-<1500 ≥1500
01-06
220
250 <0.7 5 6 8
≥0.7-<1.2 4 5 7
≥1.2 3 4 6
280
320
350 <0.7 10 12 15
≥0.7-<1.2 8 10 13
≥1.2 6 8 11
注:400、450、550 级没有不平度偏差要求。
5.3 成卷供货的钢带内径、外径(最大值)应在合同中注明。
5.4 重量
钢板的重量可按实际重量或理论重量交货,理论重量计算方法见附录 A。钢带按实际重量交货。
6 订货内容
6.1 订货合同或订单应包括以下内容:
a)产品名称(板或带)
b)钢基种类;
c)本产品标准编号;
d)性能级别;
e)镀层种类及重量;
f)表面结构;
g)表面处理(钝化、涂油、漆封、磷化或不处理) ;
h)表面质量;
i)规格及数量;
j)尺寸精度。
6.2 如订货时未提以下项目信息,则本标准产品将按常规办法处理:
a)钢基种类:厚度≤3.0mm产品,按冷轧基板供货,厚度>3.0mm产品按热轧基板供货;
b)表面处理:除合金化镀层、光整表面外,按钝化涂油处理;
c)表面结构:按不光整表面处理;
d)尺寸精度:按 A级精度供货;
e)包装:按供方提供的包装方式;
6.3 标记示例:
标记顺序:标记编号—性能接别-镀层种类—锌层重量—表面结构—表面处理—钢基种类—规格尺寸
(1) 镀锌钢板,机械咬合级,锌镀层重量 275g/m2,正常锌花光整,表面处理钝化加涂油,表面质量 FB 级;冷轧基板,规格为 2.0mm×1200mm×2000mm的标记为:
GB/T 2518-02Z75-NS-CO-FB-2.0×1200×2000
(2) 镀锌钢带,220 结构级,锌铁合金,锌层重量 180g/m2,锌铁合金光整,表面不处理,表面质量 FA级、热轧基板,规格为 2.0mm×1200mm的标记示例为:
GB/T 2518-220ZF180-ZFS-U-FA-H2.0×1200×C
7 技术要求
7.1 生产工艺
钢板及钢带的生产工艺通常由生产厂自己选择。
7.2 化学成分
钢板及钢带的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应符合表 12 的规定。当用户要求时,应提供分析结果。
表 12 化学成分(熔炼分析)
性能级别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不大于
C Mn P S Ti
01 0.15 0.60 0.035 0.035
02 0.12 0.60 0.035 0.035
03 0.10 0.50 0.030 0.030
04 0.08 0.45 0.025 0.025
05 0.02 0.45 0.020 0.020
06 0.25 0.25 0.010 0.020
结构级 0.25 1.7 0.05 0.035 0.3
注1:05级材料也和添加适量的钛、铌或钒。
注2:06级的钛可全部或部分用铌代替,碳和氧完全固化。
注3:350以上级别的磷含量不大于0.20%。
7.3 锌层质量
锌层重量应符合表 13 的规定。
表 13 锌层重量
镀层种类 镀层代号 双面三点检测最小平均值/ (g/m2) 单点检测最低值/(g/m2)
双面 单面
锌 (Z60) (60) (51) (24)
Z80 80 68 32
Z100 100 85 40
Z120 120 102 480
Z150 150 128 60
Z180 180 153 72
Z200 200 170 80
Z220 220 187 88
Z250 250 213 100
Z275 275 234 110
Z350 350 298 140
Z450 450 383 180
Z600 600 510 240
锌铁合金 (ZF40) (40) (34) (16)
ZF60 60 51 24
ZF80 80 68 32
ZF100 100 85 40
ZF120 120 102 48
ZF150 150 128 60
(ZF180) (180) (153) (72)
注 1:表中有括号项需要供需双方协议
注 2:由宽卷分条的钢带,可只做单点检验。
7.4 镀层附着性
镀层附着性应按表 14 规定的直径进行锌层 180°冷弯试验。 距试样弯曲处边部 5mm以外不允许有锌层脱落,但允许表面出现不露钢基的锌层裂纹,锌铁合金(ZF)镀层允许有裂纹、变粗和出现粉末。
表 14 锌层180°冷弯试验
性能级别 弯心直径(D)
01~06 220 250 280 320、350
板厚a/mm 各种厚度 <3.0 ≥3.0 <3.0 ≥3.0 <3.0 ≥3.0 各种厚度
镀 层 Z275、ZF180及以下 0 1a 2a 1a 2a 2a 3a 3a
Z350 1a
Z450 2a 2a 2a
Z600 3a 2a 4a
7.5 力学性能
7.5.1 01~06 级的钢板及钢带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 15 的规定,进行钢基 180°冷弯试验时,试样弯曲处不允许出现裂纹和分层。
表 15 01~06 级别钢板钢带的力学性能
级别 锌层 Rpc.2/(N/m㎡) Rm/ (N/m㎡) A80 mm/% R90 N90 钢基180°冷弯直径(d、横向)
板厚(a)
不小于 <3mm ≥3mm
1 Z — — — — — 1a 2a
ZF
2 Z — 270~500 22 — — 0 1a
ZF
3 Z 140~300 270~420 26 — — — —
ZF
4 Z 140~260 270~380 30 — — — —
ZF
5 Z 140~270 270~350 36 1.6 0.18 — —
ZF 34 1.4
6 Z 120~280 270~350 39 1.9 0.21 — —
ZF 37 1.7 0.2
注1:如屈服点明显,则取Rel。
注2:拉伸试验取横向试样,抗拉强度值以10N/m㎡进位。
注3:当材料厚度(去掉镀锌层后)≤0.7mm时,表中所列延伸率值减少2。
注4:当材料厚度(去掉镀锌层后)≤0.7mm时,表中06级的r90值减少0.2、n90值减少0.01。
注5:当材料厚度(去掉镀锌层后)>1.5mm时,表中06级的r90值减少0.2。
注6:04级也可提供n90、r90值,其数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注7:热轧基材的力学性能由供需双方协商。
由于应变时效(随存储时间的延长,硬度增加、延伸率降低的特性)的原因,表 15 所规定的力学性能,对各个性能级别的钢板及钢带有如表 16 所规定的适用时间周期。为减少这种影响,应使用 05或 06 级钢板及钢带。
表 16 力学性能适用时间周期
级别 01 02 03 04 05 06
适用时间周期 — — 8天 1个月 6个月 6个月
7.5.2 结构级钢板及钢带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 17 的规定。钢基 180°冷弯试验是当用户有特殊要求时才进行。进行弯曲试验时,试样弯曲处不允许出现裂纹和分层。
表 17 结构级钢板钢带的力学性能
级别 Rpc.2/(N/m㎡)不小于 Rm/ (N/m㎡)不小于 A80 mm/%不小于 钢基180°冷弯直径(d、横向)
板厚(a)
<3mm ≥3mm
220 220 300 20 1a 2a
250 250 330 19 1a 2a
280 280 360 18 2a 3a
320 320 390 17 3a
350 350 420 16
400 400 470 —
500 500 530 —
550 550 560 — — —
注1:如屈服点明显,则取ReH。
注2:拉伸试验取横向试样,抗拉强度值(仅作参考)以10N/m㎡进位。
注3:当材料厚度(去掉镀锌层后)≤0.7mm时,表中所列延伸率值减少2。
7.6 表面质量
7.6.1 钢板及钢带的表面质量级别及特征如表 18 所示。
表 18 表面质量级别及特征
表面质量级别代号 名称 特征
FA 普通级表面 允许存在小腐蚀点、大小不均匀的锌花暗斑、轻微划伤和压痕、气刀条纹、小钝化斑等。可以有拉伸矫直痕和锌流纹。
FB 较高级表面 不得有腐蚀点, 但在允许有轻微的不完美表面, 例如拉伸矫直痕、光整压痕、划痕、压印、锌花纹、锌流纹、轻微的钝化缺陷等。
FC 高级表面 其较优一面不得对优质涂漆层的均匀一致外观产生不利影响。 对其另一面的要求应不低于表面级别FB。
7.6.2 以热轧酸洗卷为基材的钢板及钢带的表面质量只有 FA。
7.6.3 除非供需双方另有协议, 对表面质量为 FA级或 FB 级的钢板及钢带仅检查一面。 无特殊说明,钢带的外表面和钢板的上表面为检查面。
7.6.4 镀后不切边的钢板及钢带边部允许存在微小锌层裂纹。
7.6.5 钢板及钢带的表面不得有分层、裂纹和对下工序有害的缺陷。由于钢带在连续生产过程中,
不易发向并去除局部的表面缺陷,允许带缺陷交货,但缺陷部分不得超过每卷钢带总长度的 8%。
8 试验方法
8.1 钢板及钢带的外观用目视检查。
8.2 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应用合适的测量量具和工具测量。
8.3 每批钢材的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取样方法及试验方法按表 19 的规定。
表 19 检验项目、取样方法及试验方法
检验项目 取样数量 取样方法 试验方法 说明
化学分析 1(每炉罐号) GB/T 222 GB/T 4336
钢基 拉力 1 GB/T 2795 GB/T 228 去掉锌层后试验
冷弯 1 GB/T 2795 GB/T 232 去掉锌层后试验, 试样宽度应不小于50mm
n、r值 1 GB/T 2795 GB/T 228 GB/T 5027
GB/T 5028 去掉锌层后试验
锌层 锌层重量 1 — GB/T 1839 每个试样面积50c㎡
弯曲 1 GB/T 2795 GB/T 232
8.4 取样部位及数量按图 1 的规定。
单位为毫米
50
1
3
2
500
轧制方向
④
④
④
1— 钢基弯曲试验试样;
2— 镀层弯曲试验试样;
3— 钢基拉力试验试样;
4— 锌层重量试验试样;
图 1 取样部位图
9 检验规则
9.1 钢板及钢带应成批验收,每批由不大于 50 t的同一性能、同一钢基、同一镀层、同一表面结构、同一表面处理的钢板及钢带组成。
9.2 复验
9.2.1 钢板及钢带的复验 GB/T 247 或 GB/T 17505 的规定。
9.2.2 当产品运抵用户工厂报告有缺陷时,应将其另行堆放,并加以防护,以便供方被通知后可能进行的适当调查。
10 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10.1 钢板及钢带的包装应符合 GB/T 247 的规定。
10.2 标志及质量证明书除 GB/T 247的规定项目之外,还应包括性能级别、钢基种类、镀层种类、表面结构、表面处理方式等。
是不是有国标的号码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理论计重时的重量计算方法
A.1 钢板理论计重时,均采用公称尺寸。
A.2 钢板理论计重时的重量计算方法按表A.1、表 A.2 的规定。
表 A.2
锌层代号 100 120 140 180 200 275 350 450
相当计算重量/(kg/㎡) 0.15 0.183 0.197 0.244 0.285 0.381 0.458 0.565
相当锌层厚度/mm 0.02 0.026 0.028 0.034 0.04 0.054 0.064 0.08
注:其他锌层代号的锌层重量及相当锌层厚度,可按表列值以“内插法”求出,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表 A.2
计算顺序 计算方法 结果的位数
基板的基本重量/(kg/(mm*㎡)) 7.85(厚度1mm,面积 1㎡的重量) ——
基板的单位重量/(kg/㎡) 基板基本重量(kg/(mm*㎡))X基板公称厚度(mm) 修约到有效数字4位
镀锌后单位重量/(kg/㎡) 基板单位重量(kg/㎡)+锌层计算重量(kg/㎡) 修约到有效数字4位
镀锌后钢板的面积/㎡ 宽度(mm)X 长度(m) 修约到有效数字4位
镀锌后1块钢板的重量/kg 镀锌后的单位重量(kg* M-2)X面积(㎡) 修约到有效数字3位
1捆的重量/kg 1块的重量(kg)X同一尺寸 1捆中的块数 修约到kg的个位
总重量/kg 各捆的重量之和(kg) Kg的整数
注1:基板公称厚度为订货公称厚度减去订货锌层代号相应的相当锌层厚度。
注2:总重量也可以1块的重量(kg)X总块数来求得。
『陆』 关于金属材料国家标准。热轧镀锌板的国标是什么。
GB/T2518-2008 《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最新版本就是这个2008版的了,自己到网上load一个吧
『柒』 热镀(浸)锌钢与锌基合金钢的优缺点比较
按照定义来说,镀锌钢板分为热镀锌钢板和电镀锌钢板。电镀锌钢板内又叫做冷镀锌钢板容。
按照基板材质分的话,又分为冷轧基板镀锌和热轧基板镀锌。电镀锌都是冷轧基板的。热镀锌有热轧基板和冷轧基板两种。一般一些比较厚的镀锌用的是热轧基板生产的。还有一些小钢厂也会用热轧基板生产。热轧基板的表面没有冷轧基板的好,所以大钢厂一般3.0mm以下的都是冷轧基板镀锌。
不过我们通常讲的镀锌板都是指的冷轧基板热镀锌。如果要采购的话,尽量还是问清楚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