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塑性高和低是什么意思
这里讲的“塑性”是材料的基本特性,材料在受到外力(挤压、拉伸等)并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产生变形(缩短、伸长等),刚开始时,材料的变形是可恢复的,称为“弹性”变形,其变形超过材料本身的弹性极限后,在脱离外力后其变形将无法恢复到原来样了,这一部分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人们可以利用材料的基本特性,制成需要的东西。比如利用材料的“弹性”变形制成弹簧,利用材料的“塑性”变形可改变物体的形状。经处理后当材料的“塑性”降底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一是“弹性”增加,二是“脆性”增加,这两者与“塑性”的降底成正比。塑性的降低也可理解为硬度的提高,如钢材的热处理。
材料受外力(应力)过大,变形量超过本身的“塑性”极限时,就是材料的破坏。材料的变形量用百分比表示。
2. 钢材的塑性,韧性和冷弯性能各是什么含义
钢材的塑性:是指钢材在外力作用下能保持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内(不断裂、不破损)的容能力。
钢材的韧性:是钢材在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韧性越好,则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越小。
钢材的冷弯性能:是指钢材在常温下能承受最大的弯曲而不破裂性能。
冷弯性能、韧性是衡量钢材在加工时产生塑性变形能力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 。
3. 焊接术语接头的塑性和韧性是什么意思
钢材焊接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它的化学组成。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碳元素,也就是说金属含碳量的多少决定了它的可焊性。钢中的其他合金元素大部分也不利于焊接,但其影响程度一般都比碳小得多。钢中含碳量增加,淬硬倾向就增大,塑性则下降,容易产生焊接裂纹。通常,把金属材料在焊接时产生裂纹的敏感性及焊接接头区力学性能的变化作为评价材料可焊性的主要指标。所以含碳量越高,可焊性越差。所以,常把钢中含碳量的多少作为判别钢材焊接性的主要标志。含碳量小于0.25%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钢,塑性和冲击韧性优良,焊后的焊接接头塑性和冲击韧性也很好。焊接时不需要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焊接过程普通简便,因此具有良好的焊接性。随着含碳量增加,大大增加焊接的裂纹倾向,所以,含碳量大于0.25%的钢材不应用于制造锅炉、压力容器的承压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