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1、退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温度(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后,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
适用于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的锻件、焊接件以及供应状态不合格的原材料。
2、正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30~50度,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结构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作为最后热处理。对于一般中、高合金钢,空冷可导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为最后热处理工序。
3、淬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快速冷却。
淬火一般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蚀性。
4、回火
操作方法:将淬火后的钢件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经保温后,于空气或油、热水、水中冷却。
保持钢在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时用低温回火;在保持一定韧度的条件下提高钢的弹性和屈服强度时用中温回火;以保持高的冲击韧度和塑性为主,又有足够的强度时用高温回火。
5、调质
操作方法:淬火后高温回火称调质,即将钢件加热到比淬火时高10~20度的温度,保温后进行淬火,然后在400~720度的温度下进行回火。
不仅可以作为各种较为重要结构的最后热处理,而且还可以作为某些紧密零件,如丝杠等的预先热处理,以减小变形。
B. 感应淬火时一般常用的钢号是什么
感应淬火最常用的钢号是含碳(C)0.4%-0.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结构钢。近年来,由于工艺的改进,钢号范围在扩大,按碳量划分一半可以划分为5种:
(1)0.15%-0.30%C,主要用于冷冲压和焊接承载系统的零件,例如,汽车后桥壳、车架纵梁等;
(2)0.40%-0.50%C,主要用于打的疲劳载荷下进行工作或受重载荷的轴及其他零件,如曲轴、凸轮轴等;
(3)0.55%-0.65%C,主要用于在疲劳载荷和接触载荷在磨损条件下工作、承受重载荷的零件,如齿轮、花键轴、十字轴等;
(4)0.95%-1.05%C,主要用于需感应穿透淬火或表面淬火的滚动轴承零件;
(5)1.10%-1.20%C ,主要用于对耐磨性要求特别高的零件等。
C. 感应淬火、渗碳、氮化的使用性能的主要差别
这与使用的钢种及零件要求精度等有关。中碳钢的零件适合感应淬火;低碳钢的零件适合渗碳;二者硬化层可在1-4mm之间,一般处理后还要磨削加工。氮化变形量较小,层深浅(小于0.4mm),一般处理后直接使用。
D. 表面淬火适用于什么钢 为什么 重在解释!
表面淬火适用于 中碳钢(45号),中碳合金钢(42Cr) 等。
因为低碳钢,碳含量低,对热处理内反应不敏感容,淬硬性不好,表面淬火不能淬硬, 需要渗碳或渗氮。
高碳钢,高速钢,工具钢 ,碳含量高表面淬火后硬度高,内应力大,因为回火不易控制,开裂倾向大,容易淬裂。工装件(单一件),简单零件可以用油淬工具钢,火焰回火(需要一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