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埋弧焊焊低碳钢时焊剂与焊丝如何选配
在螺旋钢管行业中,用SJ301与H08A、SJ301与H08MnA配合,效果很好
Ⅱ 焊接修复中常用焊条选用的原则是什么
焊条选用原则 一、选用焊条的基本原则: 1)等强度原则即选用与母材同强度等级的焊条。一般用于焊接低碳钢和低合金钢。 2)同成分原则即选用与母材化学成分相同或相近的焊条。一般用于焊接耐热钢、不锈钢等金属材料。 3)抗裂纹原则选用抗裂性好的碱性焊条,以免在焊接和使用过程中接头产生裂纹。一般用于焊接刚度大、形状复杂、使用中承受动载荷的焊接结构。 4)抗气孔原则受焊接工艺条件的限制,如对焊件接头部位的油污、铁锈等清理不便,应选用抗气孔能力强的酸性焊条,以免焊接过程中气体滞留于焊缝中,形成气孔。 5)低成本原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工艺性能好、成本低和效率高的焊条。 6)等韧性原则即焊条熔敷金属和母材等韧性或相近,因为在实际中焊接结构的怕坏大多不是因为强度不够,而是韧性不足。因此焊条选择时强度略低于母材,而韧性要相同或相近。这也是高强钢焊接时的低组配等韧性。 二、异种钢焊接时焊条选用要点 ①强度级别不同的碳钢+低合金钢(或低合金钢+低合金高强钢) 一般要求焊缝金属或接头的强度不低于两种被焊金属的最低强度,选用的焊条熔敷金属的强度应能保证焊缝及接头的强度不低于强度较低铡母材的强度,同时焊缝金属的塑性和冲击韧性应不低于强度较高而塑性较差铡母材的性能。因此,可按两者之中强度级别较低的钢材选用焊条。但是,为了防止焊接裂纹,应按强度级别较高、焊接性较差的钢种确定焊接工艺,包括焊接规范、预热温度及焊后热处理等。 ②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 应按照对熔敷金属化学成分限定的数值来选用焊条,一般选用铬和镍含量较高的、塑性和抗裂性较好的Cr25-Ni13型奥氏体钢焊条,以避免因产生脆性淬硬组织而导致的裂纹。但应按焊接性较差的不锈钢确定焊接工艺及规范。 ③不锈复合钢板 应考虑对基层、复层、过渡层的焊接要求选用三种不同性能的焊条。对基层(碳钢或低合金钢)的焊接,选用相应强度等级的结构钢焊条;复层直接与腐蚀介质接触,应选用相应成分的奥氏体不锈钢焊条。关键是过渡层(即复层与基层交界面)的焊接,必须考虑基体材料的稀释作用,应选用铬和镍含量较高、塑性和抗裂性好的Cr25-Ni13型奥氏体钢焊条
Ⅲ 低碳钢焊接时,选择焊接方法的原则是什么
低碳钢焊接时,选择焊接方法的原则:
(1)在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回选用焊答接性较好的材料。
——低碳钢和强度级别较低的低合金结构钢(ωC<0.25%的低碳钢和碳当量CE<0.4%的低合金钢)。
(2)尽量采用廉价材料,仅在有特殊要求的部位采用特种材料,以降低成本——麻花钻的工作部分用高速钢制作,柄部用碳钢制作,耐蚀件采用复合钢板或在普通结构钢表面堆焊耐蚀合金等。
(3)尽量选用轧制型材,以减少备料工作量和焊缝数量,降低成本,且减少焊接应力、变形和焊接缺陷。形状复杂部位可采用冲压件、铸钢件等以减少焊缝数量。
Ⅳ 焊接低碳钢,低合金钢焊剂的选用原则是什么 条,焊丝
没说清楚,气焊方法碳钢不用焊剂。如果是埋弧焊的话,要看p\s\c的含量,一般推荐用锰-硅型(ms)型焊剂比较好,如果为了控制氢致延迟裂纹可用碱性焊剂。
Ⅳ 焊材的焊接材料选用原则
应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并结合压力容器的结构特点、使用条件
及焊接方法综合考虑选用焊接材料,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
焊缝金属的性能应高于或等于相应母材标准规定值的下限或满足图样规定的技术条件
要求。 焊接材料标准或产品样本上所列性能都是焊材熔敷金属(不含母材金属)性能,而焊接接头性能取决于焊缝金属(包括焊;材熔敷金属和母材金属)和焊接工艺,目前没有任一焊接
材料在焊接过程中可以作用于焊接接头中的热影响区而改变它的性能,从选用焊接材料来说
只能考虑焊缝金属性能,为保证焊接接头性能还需焊接工艺(特别是焊后热处理,线能量)
配合。JB/T4709-2000中原则规定“焊缝金属的性能应高于或等于相应母材标准规定值的下
限或满足图样规定的技术条件要求”作为选用焊接材料总方针:
JB/T4709-2000将 GB 150中的低合金钢按其使用性能分为强度型低合金钢、耐热型低
合金钢和低温型低合金钢,这样划分实际上也与它们的焊接特点相适应。
有人认为“通过焊接工艺评定,确定了焊接材料”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例如焊接
16MnR 钢,下列焊条都可以通过焊接工艺评定:J506,J507,J507R,J507G,J507RH,
J507DF……,但施焊产品使用哪个牌号则要考虑诸多因素,如:①从焊接设备考虑,J506 使
用交流焊机,J507使用直流焊机;②从抗裂性考虑,J507RH 优于 J507;C 在容器内部施焊
从劳动保护考虑,J507DF(低尘)要优于 J507;④从提高效率考虑,铁粉焊条 J507Fe优于了
507。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后才最终确定焊条牌号。 碳素钢、低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不应超过母材标准规定的抗拉强度
上限。耐热型低合金钢的焊缝金属还应保证化学成分。
高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对于压力容器而言,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是基本性能,而对碳素钢和低合金钢而言,
焊缝金属强度与母材强度匹配又是压力容器行业和焊接行业的“热点”,研究争论甚多。焊缝金属与母材力学性能匹配应该统一考虑强度匹配、塑性匹配和韧性匹配;对于强度型低合
金钢按“等强”原则选用焊接材料,焊接接头可具有足够的韧性储备,而适当“超强”也确
实有利于提高接头抗脆断性能。用强度级别为700—800 MPa 的高强度钢(HQ70及15MnMoVNRe)
作母材,选择不同强度级别焊条焊接,进行落锤试验和深缺口宽板拉伸试验结果表明,焊缝
金属过份超强或过份低强,均易促使脆性断裂,接近等强的接头最为理想。焊缝低强在工艺
上还可降低预热温度、减少冷裂纹敏感性。
通常都是按熔敷金属名义保证值来选用焊接材料,而熔敷金属实际强度又往往超出名义
保证值很多,如再考虑冶金因素或熔合比的作用,实际焊缝金属的强度水乎将远远高出焊接
材料熔敷金属的名义保证值。愿望是“低强”匹配,现实可能是“等强”;愿望是“等强”,
现实可能是“超强”。必须根据焊缝实际强度水平来分析匹配问题。
焊条、焊剂与碳钢药芯焊丝国家标准和产品样本都没有规定熔敷金属拉伸强度上限,在
压力容器用焊材订货技术条件出台前,JB/T4709-2000 规定“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
不应超过母材标准规定的抗拉强度上限值加30 MPa”。
对于耐热型低合金钢和高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在保证力学性能前提下还应分别保证化学
成分或耐腐蚀性能,“保证”的实际意义对铬钼钢来讲是化学成分,对高合金钢来讲则是耐
腐蚀性能“应高于或等于相应母材标准规定值下限或满足图样规定的技术要求”。
对高合金钢的焊缝金属来讲,JB/T4709-2000只提“耐腐蚀性能”而不提“化学成
分”,这是因为高合金钢化学成分是保证耐腐蚀性能的,Cr、Ni 含量提高时只会对耐腐蚀
性能有利。
不锈钢复合钢基层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不应超过母材标准规定的抗拉强度
上限值加30 MPa;复层的焊缝金属应保证耐腐蚀性能,当有力学性能要求时还应保证力学性
能。
复层焊缝与基层焊缝以及复层焊缝与基层钢板交界处宜采用过渡焊缝。 不同强度钢号的碳素钢、低合金钢之间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不应超过强度
较高母材标准规定的抗拉强度上限值。
JB/T4709-2000标准中不同强度钢号的碳素钢、低合金钢都为珠光体钢,焊接材料应保
证焊缝金属与强度级别较低的母材相匹配。焊后热处理温度若按强度高的母材选用要注意勿
使焊缝另一侧母材强度降低过多;若按强度低的母材选用,则应注意防止强度高的母材产生
冷裂缝。
奥氏体高合金钢与碳素钢或低合金钢之间的焊缝金属应保证抗裂性能和力学性能。宜采用铬镍含量较奥氏体高合金钢母材高的焊接材料。
奥氏体钢与珠光体钢焊接,由于这两类钢在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方面相差
很大,主要会产生下列三方面问题:
(1)焊缝金属的稀释:往往会使珠光体一侧熔合区附近产生脆性的马氏体组织,若提高
焊缝金属中奥氏体形成元素镍含量和控制高温停留时间可以减少其影响。
(2)碳迁移形成扩散层:在珠光体一侧形成脱碳层,奥氏体一侧形成增碳层,可引起降
低接头的高温持久强度和塑性。提高奥氏体焊缝的含镍量,利用其石墨化作用阻碍形成碳化
物则缩小扩散层。
(3)接头残余应力:主要原因是珠光体钢与奥氏体钢线膨胀系数不同及奥氏体钢导热性
差而产生的。
焊接奥氏体钢与珠光体钢宜采用铬镍含量较奥氏体高合金钢母材高的焊接材料,甚至
选用线膨胀系数介于珠光体钢与奥氏体钢之间的镍合金焊材,以降低残余应力。
焊接材料应满足图样的技术要求,并按 JB 4708规定通过焊接工艺评定。
由于焊条、焊剂国家标准规定不进行弯曲性能试验,焊条、焊剂力学性能试板热处理
规范与产品焊后热处理规范不完全相同,与不少钢材相差甚远,规定焊材“按 JB 4708通过
焊接工艺评定”以确保焊材按压力容器标准通过性能检验,但不要求焊材按炉批号进行焊接
工艺评定。
焊接材料熔敷金属硫、磷含量规定应与母材一致,选用 GB/T 5118标准规定的焊条,
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型号为EX X X X—G的焊条应规定出焊缝金属夏比 V 型缺口冲击吸收功。
铬钼钢焊条的焊缝金属夏比 V型缺口冲击吸收功常温时不应小于3l J 箱
用于焊接低温钢的镍钢焊条的焊缝金属夏比 v 型缺口冲击吸收功在相应低温时应不小
于34J。
型号为 EX X 人 X—G 的焊条、铬钼钢焊条、低温钢焊条其力学性能试板热处理规范与
压力容器用钢材焊后热处理规范相差甚远。GB/T 5113中焊条力学性能试板热处理规范基本
上是按焊条强度级别来考虑的。提高热处理温度、延长热处理时间都会降低焊缝金属的抗拉
强度,同一型号焊条可能用于多种钢材、多种制造工艺的焊件,焊条国家标准中焊缝金属抗
拉强度名义值应适应各种工艺情况,如某焊件经多次焊后热处理,要求焊缝金属抗拉强度仍
不低于标准规定值。
结合我国合金体系特点研制的15MnVR、15MnVNR、07MnCrMoVR 钢,为防止碳化钒析出,
焊后热处理温度都规定低于600C,低温钢焊后热处理温度规定较低。
工艺人员、设计人员应当综合考虑焊条力学性能热处理规范、焊件制造工艺特点(主要
是焊后热处理、焊接返修)和钢材特点,选用相应的焊材。对带“G”焊条加上“规定出焊缝
金属夏比 v型缺口冲击吸收功”,对铬钼钢焊条、焊接低温钢的镍钢焊条,提高了焊缝金属
夏比 V 型缺口冲击功验收指标,以便与钢板要求相适应。
Ⅵ 以焊接低碳钢Q235为例,分析如何正确选用焊剂和焊丝
你好,焊接低碳钢Q235材质时,焊条的选用原则是,等强原则。
Ⅶ 焊条、焊丝及焊剂如何选用
1.焊条的选用 选用焊条的基本原则是确保焊接结构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工艺性能好和生产效率高的焊条。确保焊接结构安全使用是选择焊条首先考虑的因素。根据被焊构件的结构特点、母材性质和工作条件(如承载性质、工作温度、接触介质等)对焊缝金属提出安全使用的各项要求,所选焊条都应使之满足。必要时通过焊接变位机焊接性试验来选定。在生产中有同种金属材料焊接和异种金属材料焊接的两种情况,选用焊条时考虑的因素应有所区别。 同种钢材焊接时焊条选用原则: (1)对于普通结构钢,通常要求焊缝金属与母材等强度,应选用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等于或稍高于母材的焊条。 (2)对于合金结构钢,主要要求焊缝金属力学性能与母材匹配,有时还要求合金成分与母材相同或接近。 (3)在被焊结构刚性大、接头应力高、焊缝容易产生裂纹的不利情况下,可考虑选用比母材强度低一级的焊条。 (4)当母材中碳及硫、磷等元素的含量偏高时,焊缝容易产生裂纹,应选用抗裂性能好的低氢焊条。 2.焊丝的选用 选用何种焊丝依据焊接方法、母材材质和对焊缝金属的要求决定。 (1)埋弧焊用焊丝 a.埋弧焊的焊接材料是焊丝和焊剂,选择焊丝时,必须同时考虑到它与焊剂的正确组合。 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用焊丝。低锰焊丝,如H08A,常配合高锰焊剂用于焊接低碳钢及强度较低的低合金钢焊接;中锰焊丝,如H08MnA、H10MnSi等,主要用于低合金钢焊接。若与低锰焊剂配合可用于焊接低碳钢;高锰焊丝,如H10Mn2、H08Mn2Si等,主要用于低合金钢焊接。 b.低合金高强度钢焊丝。埋弧焊主要用于热轧正火钢的焊接,选用焊丝和焊剂时应保证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因此一般应选用与母材强度级别相当的焊接材料,并综合考虑焊缝金属的韧性、塑性和抗裂性能。 c.不锈钢焊丝。不锈钢种类较多,焊接性各异。对于焊接性较好的不锈钢和焊接性不好但焊接时可以预热和后热处理的不锈钢,一般都采用同质焊缝,即选用与母材化学成分基本一致的焊丝进行埋弧焊。 (2)CO2气体保护焊焊丝 CO2是活性气体,具有较高的氧化性,因此CO2气体保护焊必须含有较高的Mn、Si等脱氧元素。如:H08MnSiA、H08Mn2Si,主要用于焊接碳钢和低合金结构钢。 3.焊剂的选用 选择焊剂必须与选择焊丝同时进行,因为焊剂与焊丝的不同组合,可获得不同性能或不同化学成分的熔敷金属。埋弧焊用的焊剂和焊丝,通常都是根据被焊金属的材料及对焊缝金属的性能要求加以选择。一般的说对结构钢(包括碳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焊接,是选用与母材强度相匹配的焊丝;对耐热钢、不锈钢的焊接,是选用与母材成分相匹配的焊丝;堆焊时应根据堆焊层的技术要求,使用性能等选定合金系统及相近成分的焊丝。然后选择与产品结构特点相适应,又能与焊丝合理配合的焊剂。选配焊剂时,除须考虑钢种外,还要考虑产品的各项焊接技术要求和焊接工艺因素。因为不同类型焊剂的工艺性能、抗裂性能和抗气孔性能有较大差别。例如:焊接强度级别高而低温韧性好的低合金钢时,就应选配碱度较高的焊剂,焊接厚板窄坡口对接多层焊缝时,应选用脱渣性能好的焊剂。
Ⅷ 选用焊接方法与焊接材料原则是什么
焊接方法通常按如下原则选择,所选用的焊接方法必须能保证焊接质量,达到产品设计的技术要求;同时能提高焊接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和改善劳动条件。
选择的一般方法是:针对产品的材料性能和结构特征,根据各种焊接方法的特点,结合产品的生产类型和生产条件等因素,做综合分析后选定。在这里,母材的性能和结构特征往往是决定性的。
一、 对母材性能的考虑
1、母材的物理性能 须注意母材的导热、导电、熔点等性能。对于热导率高的金属材料,应选用热输入大,焊透能力强焊接方法;对于热敏感的材料,易用热输入小的焊接方法等。
2、母材的力学性能 主要指母材的强度、塑性、韧性和硬度等。既要看母材的力学性能是否易于实现金属之间的连接,又要看焊后接头的力学性能会不会发生改变,发生改变后会不会影响安全使用等。
3、母材的冶金性能 决定母材冶金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它的化学成分。高碳钢或碳当量高的合金结构钢宜采用冷却速度缓慢的焊接方法,以减少热影响区开裂倾向;对于冶金相容性较差的异种金属应选择固相焊法,如扩散焊、钎焊等。
二、对产品结构特征的考虑
1、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主要考虑产品是否具有焊接时所需的操作空间和位置。大型的金属结构如船体等,不存在操作空间困难,但其体积过于庞大,需选用能全位置焊的方法;微型的电子器件,一般尺寸小,焊后不再加工,要求精密,宜选用热量小而集中的焊接方法,如电子束焊、激光焊等
2、焊件厚度 每一种焊接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厚度和范围,超出此范围难以保证焊接质量。对于熔焊而言,是以焊透而不烧穿为前提。可焊最小的厚度是指在稳定状态下单面单道焊恰好焊透而不烧穿。
3、接头形式 焊接接头形式通常由产品结构形状、使用要求和材料厚度等因素决定。对接、搭接、T型接和角接是最基本的形式。这些接头形式对大部分熔焊方法均能适应,有些搭接接头常常是为了适应某些压焊或钎焊方法而设计。对于杆、棒、管子的对接,一般宜选用闪光对焊或摩擦焊等。
4、焊接位置 在不能变位的情况下焊接焊件上所有焊缝,就会因焊缝处在不同空间位置而采用平焊、立焊、横焊和仰焊等四种不同位置的焊接。一种焊接方法能进行这四种位置的焊接称可全位置焊的方法。
焊接材料选用原则
应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并结合压力容器的结构特点、使用条件及焊接方法综合考虑选用焊接材料,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
工艺人员、设计人员应当综合考虑焊条力学性能热处理规范、焊件制造工艺特点(主要是焊后热处理、焊接返修)和钢材特点,选用相应的焊材。对带“G”焊条加上“规定出焊缝金属夏比v型缺口冲击吸收功”,对铬钼钢焊条、焊接低温钢的镍钢焊条,提高了焊缝金属夏比V型缺口冲击功验收指标,以便与钢板要求相适应。
通常都是按熔敷金属名义保证值来选用焊接材料,而熔敷金属实际强度又往往超出名义保证值很多,如再考虑冶金因素或熔合比的作用,实际焊缝金属的强度水乎将远远高出焊接材料熔敷金属的名义保证值。愿望是“低强”匹配,现实可能是“等强”;愿望是“等强”,现实可能是“超强”。必须根据焊缝实际强度水平来分析匹配问题。 焊条、焊剂与碳钢药芯焊丝国家标准和产品样本都没有规定熔敷金属拉伸强度上限,在压力容器用焊材订货技术条件出台前,JB/T4709-2000 规定“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不应超过母材标准规定的抗拉强度上限值加30 MPa”。
对于耐热型低合金钢和高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在保证力学性能前提下还应分别保证化学成分或耐腐蚀性能,“保证”的实际意义对铬钼钢来讲是化学成分,对高合金钢来讲则是耐腐蚀性能“应高于或等于相应母材标准规定值下限或满足图样规定的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