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点5厚40X40铁方管能承受压力多大
1.5厚40x40铁方管承受的压力肯定会非常大的,因为这个东西很小可以承受压力不是很大。
㈡ 一米长两个厚的60方管和圆管的 抗弯强度差多少
方管的惯性矩是86.67cm4,圆管的惯性矩是51.05cm4,抗弯强度差35.62cm4。
抵抗矩=惯性矩/截面高度,这两个截面高度相同,就直接比较惯性矩,带入长宽60,厚度10可以得到,所以方管的抗弯强度比圆管还是要好不少,大概是1.7倍。
从受力面的角度来说,大致方管的受力面只有四面中的一面,也就是四分之一,可圆管的受力面只有两面,也就是二分之一,由此可见,方管的抗弯强度只是圆管一半。
(2)方管承受多大力会弯曲扩展阅读:
方管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方管不宜与水泥、水泥沙浆、混凝土直接接触,应采用覆塑薄壁焊管或在管外壁缠绕防腐胶带。
2、埋地宜选用塑覆薄壁方管(316型),能避免对尖硬杂物或管外壁的酸碱腐蚀对管道的损伤;也可以用另外包扎材料做防腐措施,如包扎两层沥青漆(或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塑胶布防腐,外缠两层聚乙烯带或两层氯乙烯带。
3、采用水泥砂浆填补在暗敷的管道中时,应利用保温材料确保水泥砂浆与管子间留有空隙,以便暗敷的管子可自由的伸缩。
4、管道应合理配置伸缩补偿装置与支架(固定支架和活动支架),以控制管道的伸缩方向或补偿,明敷或非埋设隐敷的热水薄壁方管的直线段长度超过10-15m时,宜采取管道轴向的补偿措施,当公称直径大于50mm时,宜设置方管波形膨胀节或方管线性温度补偿器。
5、方管与丝口阀门、水咀、水表等附件连接时,不得在方管上套丝,而应通过转换接头等丝接配件过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方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圆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抗弯强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惯性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抵抗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截面有效高度
㈢ 方管承重计算公式
1.计算压应力,就是竖向压力作用在方管的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压应力。这个比较简单,就是压力(单位N)除以方管横截面面积(单位m平方)。只要压应力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即可。
2.方管受压,要计算稳定性。稳定性的计算较为复杂。要看连接的方式是两端固接还是一端固接另一端铰接。估计你不只使用1跟立柱,所以可以简单计算成两端固接。临界压力简单计算:P=(4*n*Pi^2*E*I)/[(L/2)^2]。n立柱的数量,pi^2就是拍的2次方,E弹性模量,I惯性矩,L立柱长度。
以上计算都是简单的计算。同时还要考虑安全系数,甚至地震载荷。具体的情况不同要自己分析并且请有经验的工程师计算或者找有专业知识的人计算。
呵呵,小弟献丑了。
㈣ 方钢管抗弯强度
槽钢惯性矩Ix=101,Iy=16.6
矩形管和壁厚有关系,最大壁厚4mm(3mm)情况下惯性矩Ix=31(25),Iy=16(13)
因此,版如果槽钢横着使权用的抗弯要好的多(腿朝下),立着使用就不如矩形管了(腿朝侧面)
建议查阅机械设计手册
满意请采纳。
㈤ 40×40×3不锈钢方管跨距1.5米承重多少不弯
40x40x3的方钢管长1.5米能承重能承受500公斤,承压计算公式:P=2SR/D(P=试验压力、S=钢管的公称壁厚、D=钢管的公称外径、R=允许应力)
不锈钢直径10cm,壁厚1.5mm最大能承受水的压力P=2SR/D=2x1.5x355/100=10.65MPa(承压力)承压力x0.4=4.26MPa工作压力不锈钢钢管分厚壁管和薄壁管,其计算承内压力的公式不同,K=D/d≤1.2的管子称为薄壁管;K=D/d>1.2的管子称为厚壁管.薄壁管允许最大承内压力[P]计算公式:[P]=2[σ]φS/(d+S)式中:[σ]--材料的许用应力。
㈥ 30*50*1.6方管承重
30×30×1.6方管承载力是100公斤承重公式为M=Pac/L(M:弯矩,P集中力,a集中力距支座距离,c集中力距另一支座距离,L跨度,L=a+c) W=b*h*h*h/12(仅用于矩形截面) f=M/W≤材料的许用应力(弹性抗拉强度/安全系数)。 方管承重不行,不是用来承重的。方管的用途有建筑,机械制造,钢铁建设等项目, 造船,
㈦ 方管:30*30*3 L=450,Q235,竖着放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希望有公式
方法对。但截面积算错了。应是30的平方减去24的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