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
如何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
焊接顺序,简单的说,可以纠正焊接变形,焊接的时候受应力作用焊件会变形,改变焊接顺序和方向,可以使应力相互抵消。总的原则:一般先焊接变形较大的焊缝,再焊接变形较小的焊缝。对于较长的焊缝可以采用分段焊接,对称焊接等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如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等等都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焊接变形。当然具体情况还得灵活运用。
⑵ 减少焊接应力考虑,拼焊下图所示的钢板时,应怎样确定焊接顺序试在图中标出,并说明理由。
焊接应力是引起焊接接头中产生各种焊接裂纹的重要因素,而焊后留在焊件内的残余应力将会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所以,为了提高整个构件的焊接质量,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和减小焊接残余应力。
为减小焊接残余应力,应采取下列工艺措施:
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向
1焊接平面上的焊缝,要保证纵向焊缝和横向焊缝(特别是横向)能够自由收缩。如焊对接焊缝,焊接方向要指向自由端。
2先焊横向短焊缝,如图所示。
⑶ 焊接储罐壁板,时焊缝为什么要先焊接纵缝后焊接环缝 还有焊接底板时为什么要先焊接短焊缝后焊接长焊缝
焊接储罐壁板,是不能先焊环缝的,根据的你描述,应该是大型储罐,立式组对,那内么先焊环缝实容现起来很难,第一是环缝组对困难,第二是环缝的焊接会导致纵缝产生很严重的变形,从而影响到纵缝的组对与焊接,再者,先焊纵缝,纵缝可以自由收缩,对环缝也没什么影响,而先焊环缝,由于纵缝一端被固定,导致不能自由收缩,残余应力和应力变形会大大增加。
先焊短焊缝是为了减小焊接变形,先焊长的短的就被固定,无法自由收缩,会导致变形量很大,最终会影响到地板与筒体的组对,甚至整体不合格(底板变形量规定在50以内),同样,先焊短的对长焊缝没什么影响,而可以得到较好的焊接质量。
另外,如果焊缝较长,建议采用中间往两边分段退焊的方法进行焊接,可以将焊接变形控制到最低
⑷ 焊接储罐壁板,时焊缝为什么要先焊接纵缝后焊接环缝 还有焊接底板时为什么要先焊接短焊缝后焊接长焊缝
晕啊~~~
焊接罐壁板不管是倒装(自顶圈焊接到底圈的安装方式)还是正装(自底圈焊接到顶圈的安装方式),都是一圈一圈的焊接的,必然先焊接纵焊缝,完成了一圈之后,然后再焊接其他圈得板子~
焊接底板时,对于过长的焊缝如果连接焊接会产生底板的热收缩变形,一般先焊接短的,或者长焊缝采用两边先定位焊,然后在板子两边一段一段分边焊接,一般不会一条焊缝一下都焊接完。这样会造成板子变形~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⑸ 钢制焊接常压容器时,用横向焊缝还是纵向焊缝好为什么
应该用:纵向的焊缝,因为纵向焊缝可以利用圆来缓冲焊缝,而横向就直接受力焊缝;
⑹ 金属储罐纵向焊缝焊接活口是什么意思
纵向焊缝指沿着构件长度方向的焊缝。沿着构件长度方向的焊缝就是纵向焊缝。活口即坡口,是主要为了焊接工件,保证焊接度,普通情况下用机加工方法加工出的型面。
要求不高时也可以气割(如果是一类焊缝,需超声波探伤的,则只能用机加工方法),但需清除氧化渣,根据需要,有K型坡口,V型坡口,U型坡口等,但大多要求保留一定的钝边。
金属储罐的焊接——罐底焊接顺序与工艺措施
1、焊接原则。
采用收缩变形最小的焊接工艺及焊接顺序,压力容器焊接同时进行焊接试板制作。
2、罐底焊接。
中幅板焊缝:先焊罐底边缘板靠边缘的300mm处对接焊缝,接着焊壁板与罐底相连的角焊缝,再焊剩余边缘板对接焊缝,最后焊收缩缝(边缘板与中幅板之间)。
3、焊接顺序与焊接变形控制措施。
中幅板焊接:焊条电弧焊可用在搭接焊接接头上。短焊缝先焊,长焊缝后焊。分段退焊或跳焊法适用于初层焊道。
边缘板焊接:焊工均匀分布、对称施焊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接焊缝的初层焊;分段退焊或跳焊法适用罐壁与罐底焊接:由数对焊工均匀对称分布,从罐内、外沿同一方向进行分段角焊。对于初层焊道采用分段退焊或跳焊法。
(6)为什么先焊接纵向焊缝扩展阅读:
金属储罐的检查与验收
焊接的残余应力和变形影响金属储罐的承载能力和制造精度。为降低焊接应力和残余变形,应从焊接方法、焊接工艺及装配程序等多个方面来考虑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按照安全性、经济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原则。
由经验丰富的焊接质量工程师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再由资质合格有效的焊接人员根据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操作书施焊。对人、机、料、法、环复合因素进行单项和综合检查,形成焊前、焊中和焊后检查。
1、焊前检查
焊前检查包括但不局限于如下五点:
(1)焊工资格与实际焊接相匹配并在有效期内。特别强调焊工操作证有效期内中断焊接工作达6个月,需重新进行焊工的资格考试;
(2)焊机型号、电源极性符合工艺要求,焊距、电缆、气管和辅助工具、安全防护配备齐全。
(3)母材、焊条、焊剂、保护气体、电极符合国家标准;
(4)焊接结构设计、技术文件和工艺要求设计合理、齐全、清晰,易于施焊、便于指导,保证质量,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施焊前应进行焊接工艺试验;
(5)在环境恶劣的焊接场所应采取可靠防护措施。
2、焊中检查
(1)焊接过程中应执行焊接工艺相关要求,包括焊接方法、材料性能、规范要求、施焊顺序、变形及温度控制;
(2)多层焊层间如果存在裂纹、气泡、夹渣等缺陷,缺陷清除如何;
(3)焊接电源、送丝(行走)机构、滚轮架、焊剂托架、冷却装置等焊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3、焊后检查
1)外观检查。
a、低倍放大镜或肉眼观察表面缺陷:咬边、夹渣、气孔、裂纹等;
b、焊接检验尺检查:焊缝余高、焊瘤、凹陷、错口等;
c、检查焊件变形程度。
2)灌水试验。灌水试验检验焊件的严密性和泄漏性。利用洁净淡温水试验(≥5℃)(对于不锈钢罐,对水的要求更高,水中氯离子含量≤25PPM)。在试验中应在罐壁下部每隔大约10m观测基础沉降(观测点数宜为4的倍数)。若发生不符合设计文件的沉降,应暂停充水,待处理后可进行下一步试验。
⑺ 请问焊缝的合理焊接顺序是什么
焊接顺序,注意以下原则:
结构对称时,采用对称焊法;焊缝多比较集中时,采用跳内焊法分容散受热避免集中受热。
长焊缝大于1米焊缝,采用分段退焊等;对组合件,先部件组焊矫正合格后,再整体拼装;
结构不对称时,先焊焊缝少的一侧。
先焊收缩量较大的焊缝,使焊缝能较自由地收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焊接应力。
先焊工作时受力较大的焊缝,使内应力合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