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管焊管 > 中高碳钢轧制后为什么要缓冷

中高碳钢轧制后为什么要缓冷

发布时间:2023-09-03 17:58:48

❶ 高碳钢通常应采取何种淬火处理,其温度范围是什么为什么

你好,高碳钢的硬度、强度主要取决于钢中固溶的碳量,并随固溶碳量的增加而提高。固溶专碳量超过属0.6%时,
淬火后硬度不再增加,只是过剩的碳化物数量增多,钢的耐磨性略有增加,而塑性、韧性和弹性有所降低。为此,常根据使用条件和对钢的强度、韧性匹配来选用不同的钢号。例如,制造受力不大的弹簧或簧式零件,可选择较低碳量的65钢。
一般高碳钢可用电炉、平炉、氧气转炉生产。要求质量较高或特殊质量时可采用电炉冶炼加真空自耗或电
渣重熔。冶熔时,严格控制化学成分,特别是硫和磷的含量。为减少偏析,提高等向性能,钢锭可进行高温扩散退火(对工具钢尤为重要)。热加工时,过共析钢的停锻(轧)温度要求低(约800℃),锻轧成材后应避
免粗大网状碳化物的析出,在700℃以下应注意缓冷,以防热应力造成裂纹。热处理或热加工过程中要防止表面脱碳(对弹簧钢尤为重要)。热加工时要有足够的压缩比,以保证钢的质量和使用性能。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❷ 高碳钢的焊接特点

1、高复碳钢的碳的质量分制数大于0.60%时,焊后的硬化、裂纹敏感倾向更大,因此焊接性极差,不能用于制造焊接结构。常用于制造需要更硬度或耐磨的部件和零件,其焊接工作主要是焊补修复。
2、由于高碳钢的抗拉强度大都在675MPa以上,所以常用的焊条型号为E7015、E6015,对构件结构要求不高时可选用E5016、E5015焊条。此外,亦可采用铬镍奥氏体钢焊条进行焊接。
3、焊接工艺
(1)由于高碳钢零件为了获得高硬度和耐磨性,材料本身都需经过热处理,所以焊前应先进行退火,才能进行焊接。
(2)焊件焊前应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一般为250~350℃以上,焊接过程中必需保持层间温度不低于预热温度。
(3)焊后焊件必需保温缓冷,并立即送入炉中在650℃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4、高碳钢含碳量比较高,焊接性就比较差,焊接时要预热,焊后要缓冷或者进行350度的低温回火处理,具体的热处理的时间长短是由工件的厚度来决定的。如果不能预热,那就只好采用焊接性能好,抗裂性能好的焊接材料来配合,但是焊接速度一定要降下来。
5、高碳钢属于焊接性能不好的类种,如果要进行焊接的话,应在预热条件下进行焊接,焊后须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❸ 高碳钢焊接焊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碳素钢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难度逐渐加大的,因此高碳钢焊接时应该注意使用焊条,低氢型焊条为首选,如果能选用超低氢焊条那更好不过。另外就是焊接过程因为容易形成马氏体,淬硬性相应增加,那焊接一定容易引起问题,低氢型焊条可以最大限度保障裂纹的减少,同时焊前预热也是必要的,同时焊材根据厂商要求进行烘干保温,保温桶必须保持在70度以上,同时控制好二次烘干,另外,焊后缓慢冷却是非常必要的,焊后热处理非常重要,适当的烘烤,并使用保温包好焊口,这样能最大限度减少缺陷产生,应力也能有效消除。

❹ 低、中、高碳钢的含碳量范围是多少正火、退火的区别

1、退火: 退火和正火是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的预备热处理工艺,主要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对于一些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机器零件,也可以做为最终热处理。 等温退火将奥氏体化后的钢快冷至珠光体形成温度等温保温,使过冷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空冷至室温。 球化退火 将过共析碳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2~4h,使片状渗碳体发生不完全溶解断开成细小的链状或点状,弥散分布在奥氏体基体上,在随后的缓冷过程中,或以原有的细小的渗碳体质点为核心,或在奥氏体中富碳区域产生新的核心,形成均匀的颗粒状渗碳体 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 将工件加热到1100℃左右,保温10~15h,随炉缓冷到350℃,再出炉空冷。工件经均匀化退火后,奥氏体晶粒十分粗大,必须进行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来细化晶粒,消除过热缺陷. 去应力退火 将工件随炉缓慢加热到500~650℃,保温,随炉缓慢冷却至200℃出炉空冷。主要用于消除加工应力。 再结晶退火 将材料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后缓慢冷却的工艺方法。 完全退火用于亚共析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等温退火用于奥氏体比较稳定的合金钢;球化退火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均匀化退火用于高质量要求的优质高合金钢的铸锭和成分偏析严重的合金钢铸件;去应力退火用于铸件、锻件、焊接件、冷冲压件及机加工件;再结晶退火主要用于去除加工硬化。 2、正火: 将亚共析碳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过共析碳钢加热到Accm以上30~50℃,保温,空气中冷却的方法称为正火。适用于碳素钢及中、低合金钢,因为高合金钢的奥氏体非常稳定,即使在空气中冷却也会获得马氏体组织。对于低碳钢、低碳低合金钢,细化晶粒,提高硬度(140~190HBS),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对于过共析钢,消除二次网状渗碳体,有利于球化退火的进行。

❺ 锻造常用的冷却方法有哪几种各试用于何种情况

一. 常见锻件成形后的冷却方式

1. 高碳钢和高合金钢,为了防止表面开裂回,需要锻后堆冷、炉冷、埋沙答冷或炉前烘烤缓冷,然后及时进行热处理。

2. 奥氏体不锈钢需要锻后立即入水。目的是尽快保持住其现有晶粒尺寸,不要发生长大。同时,也不希望有更多的内部组织或质点析出,然后再固溶处理。

3. 所有其它常规的中低碳钢和中低合金钢锻件,锻后必须垫起空冷。目的是使其冷却均匀、组织均匀和性能均匀,防止晶粒长大和出现混晶,便于书写标识。黑色金属锻件入炉热处理前的表面温度不能小于50℃,防止出现白点。

二. 常规中低碳钢、合金钢锻件的冷却要求

1. 大型锻件(通常重量大于500kg或平面尺寸大于300mm),一般都不允许直接放在地面上冷却,因为会产生上下两面冷却不均匀、组织性能不均匀。

2. 对于常规大型锻件的锻后冷却,合理的方法有下列三种:①垫起空冷;②搭起空冷,比如搭在垫铁上或先前锻造的较冷锻件上;③摞放时上下层间要垫起,通常按10%高度计算,即1000mm截面要垫高100,2000mm垫高200等。

❻ 冷轧带钢在退火过程中发生哪些组织性能变化

退火 :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1]工艺。目的是使经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改善塑性和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退火工艺随目的之不同而有多种,如重结晶退火、等温退火、均匀化退火、球化退火、去除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以及稳定化退火、磁场退火等等。 1、金属工具使用时因受热而失去原有的硬度。 2、把金属材料或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后,使缓慢冷却。退火可以减低金属硬度和脆性,增加可塑性。也叫焖火。 退火的一个最主要工艺参数是最高加热温度(退火温度),大多数合金的退火加热温度的选择是以该合金系的相图为基础的,如碳素钢以铁碳平衡图为基础(图1)。各种钢(包括碳素钢及合金钢)的退火温度,视具体退火目的的不同而在各该钢种的Ac3以上、Ac1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各种非铁合金的退火温度则在各该合金的固相线温度以下、固溶度线温度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 重结晶退火 应用于平衡加热和冷却时有固态相变(重结晶)发生的合金。其退火温度为各该合金的相变温度区间以上或以内的某一温度。加热和冷却都是缓慢的。合金于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各发生一次相变重结晶,故称为重结晶退火,常被简称为退火。 这种退火方法,相当普遍地应用于钢。钢的重结晶退火工艺是:缓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下来。通过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转变为奥氏体(第一回相变重结晶)以及冷却过程中发生的与此相反的第二回相变重结晶,形成晶粒较细、片层较厚、组织均匀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铁素体或渗碳体)。退火温度在Ac3以上(亚共析钢)使钢发生完全的重结晶者,称为完全退火,退火温度在Ac1与Ac3之间 (亚共析钢)或Ac1与Acm之间(过共析钢),使钢发生部分的重结晶者,称为不完全退火。前者主要用于亚共析钢的铸件、锻轧件、焊件,以消除组织缺陷(如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等),使组织变细和变均匀,以提高钢件的塑性和韧性。后者主要用于中碳和高碳钢及低合金结构钢的锻轧件。此种锻、轧件若锻、轧后的冷却速度较大时,形成的珠光体较细、硬度较高;若停锻、停轧温度过低,钢件中还有大的内应力。此时可用不完全退火代替完全退火,使珠光体发生重结晶,晶粒变细,同时也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改善被切削性。此外,退火温度在Ac1与Acm之间的过共析钢球化退火,也是不完全退火。 重结晶退火也用于非铁合金,例如钛合金于加热和冷却时发生同素异构转变,低温为 α相(密排六方结构),高温为 β相(体心立方结构),其中间是“α+β”两相区,即相变温度区间。为了得到接近平衡的室温稳定组织和细化晶粒,也进行重结晶退火,即缓慢加热到高于相变温度区间不多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使合金转变为β相的细小晶粒;然后缓慢冷却下来,使β相再转变为α相或α+β两相的细小晶粒。 等温退火 应用于钢和某些非铁合金如钛合金的一种控制冷却的退火方法。对钢来说,是缓慢加热到 Ac3(亚共析钢)或 Ac1(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以上不多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钢奥氏体化,然后迅速移入温度在A1以下不多的另一炉内,等温保持直到奥氏体全部转变为片层状珠光体(亚共析钢还有先共析铁素体;过共析钢还有先共析渗碳体)为止,最后以任意速度冷却下来(通常是出炉在空气中冷却)。等温保持的大致温度范围在所处理钢种的等温转变图上A1至珠光体转变鼻尖温度这一区间之内(见过冷奥氏体转变图);具体温度和时间,主要根据退火后所要求的硬度来确定(图2)。等温温度不可过低或过高,过低则退火后硬度偏高;过高则等温保持时间需要延长。钢的等温退火的目的,与重结晶退火基本相同,但工艺操作和所需设备都比较复杂,所以通常主要是应用于过冷奥氏体在珠光体型相变温度区间转变相当缓慢的合金钢。后者若采用重结晶退火方法,往往需要数十小时,很不经济;采用等温退火则能大大缩短生产周期,并能使整个工件获得更为均匀的组织和性能。等温退火也可在钢的热加工的不同阶段来用。例如,若让空冷淬硬性合金钢由高温空冷到室温时,当心部转变为马氏体之时,在已发生了马氏体相变的外层就会出现裂纹;若将该类钢的热钢锭或钢坯在冷却过程中放入700℃左右的等温炉内,保持等温直到珠光体相变完成后,再出炉空冷,则可免生裂纹。 含β相稳定化元素较高的钛合金,其β相相当稳定,容易被过冷。过冷的β相,其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图3)与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相似。为了缩短重结晶退火的生产周期并获得更细、更均匀的组织,亦可采用等温退火。 均匀化退火 亦称扩散退火。应用于钢及非铁合金(如锡青铜、硅青铜、白铜、镁合金等)的铸锭或铸件的一种退火方法。将铸锭或铸件加热到各该合金的固相线温度以下的某一较高温度,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下来。均匀化退火是使合金中的元素发生固态扩散,来减轻化学成分不均匀性(偏析),主要是减轻晶粒尺度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晶内偏析或称枝晶偏析)。均匀化退火温度所以如此之高,是为了加快合金元素扩散,尽可能缩短保温时间。合金钢的均匀化退火温度远高于Ac3,通常是1050~1200℃。非铁合金锭进行均匀化退火的温度一般是“0.95×固相线温度(K)”,均匀化退火因加热温度高,保温时间长,所以热能消耗量大。 球化退火 只应用于钢的一种退火方法。将钢加热到稍低于或稍高于Ac1的温度或者使温度在A1上下周期变化,然后缓冷下来。目的在于使珠光体内的片状渗碳体以及先共析渗碳体都变为球粒状,均匀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中(这种组织称为球化珠光体)。具有这种组织的中碳钢和高碳钢硬度低、被切削性好、冷形变能力大。对工具钢来说,这种组织是淬火前最好的原始组织。

冷轧带钢退火基本为再结晶退火,即晶粒长大,强度下降,延伸率上升

阅读全文

与中高碳钢轧制后为什么要缓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钢铁之躯2新大陆中文版怎么玩 浏览:497
840钢材是什么意思 浏览:996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什么情况创作出来的 浏览:32
五菱五块钢板拉多少吨 浏览:34
埋弧焊大口径螺旋管 浏览:286
钢板租赁营业执照怎么办 浏览:881
钢铁转炉是什么 浏览:229
90度弯头转弯半径怎么算6 浏览:533
英雄无敌战役钢铁防线怎么过 浏览:329
钢筋工一般一个月多少工程量 浏览:187
不锈钢碗装什么食物 浏览:476
陶瓷喇叭怎么焊接 浏览:356
焊接后强度如何确定 浏览:197
球形不锈钢地漏多少钱一个 浏览:756
钢化膜玻璃油墨 浏览:625
1立方钢管架多少平方 浏览:624
pvc水管下水管弯头怎么去掉 浏览:680
夹心彩钢板怎么套定额 浏览:25
哈尔滨哪里有卖月饼模具的 浏览:487
聚氨酯保温弯头怎么包 浏览: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