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45号钢为什么焊接过程中会开裂
一般不使用j422.
焊接工艺掌握不好是很容易开裂的。将具体工艺简述如下:
45钢由于含c量较版高,其焊接性较差,容易产生权热裂纹、冷裂纹、气孔、焊接接头脆化等缺陷.
1.焊接电源:采用直流反接电源。
2.焊材的选择:
j507,直径为ф3.2mm.使用前要烘干。
3.坡口:坡口开在45钢侧,以尽量减少45钢的熔入量。
4.焊接电流的选择:在同等条件下要比单独焊接a3钢时小10-15%。
5.焊前处理:焊件最好要经过前处理,如去除油污、氧化皮,并清理干净。
6.焊前预热:用火焰加热到200℃左右。加热范围为坡口两侧100mm左右。
7.焊后热处理:焊后立即进行热处理600-650℃左右。然后缓冷。
㈡ 焊缝裂缝原因
)结晶裂纹主要产生在含杂质较多的碳钢、低合金钢焊缝中(含S,P,C,Si偏高)和单相奥氏体钢、镍基合金以及某些铝合金焊缝中。这种裂纹是在焊缝结晶过程中,在固相线附近,由于凝固金属的收缩,残余液体金属不足,不能及时添充,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沿晶开裂。
防治措施为:在冶金因素方面,适当调整焊逢金属成分,缩短脆性温度区的范围控制焊逢中硫、磷、碳等有害杂质的含量;细化焊缝金属一次晶粒,即适当加入Mo、V、Ti、Nb等元素;在工艺方面,可以通过焊前预热、控制线能量、减小接头拘束度等方面来防治。
2)近缝区液化裂纹是一种沿奥氏体晶界开裂的微裂纹,它的尺寸很小,发生于HAZ近缝区或层间。它的成因一般是由于焊接时近缝区金属或焊缝层间金属,在高温下使这些区域的奥氏体晶界上的低熔共晶组成物被重新熔化,在拉应力的作用下沿奥氏体晶间开裂而形成液化裂纹。
这一种裂纹的防治措施与结晶裂纹基本上是一致的。特别是在冶金方面,尽可能降低硫、磷、硅、硼等低熔共晶组成元素的含量是十分有效的;在工艺方面,可以减小线能量,减小熔池熔合线的凹度。
3)多边化裂纹是在形成多边化的过程中,由于高温时的塑性很低造成的。这种裂纹并不常见,其防治措施可以向焊缝中加入提高多边化激化能的元素如Mo、W、Ti等。
2.再热裂纹
通常发生于某些含有沉淀强化元素的钢种和高温合金(包括低合金高强钢、珠光体耐热钢、沉淀强化高温合金,以及某些奥氏体不锈钢),他们焊后并未发现裂纹,而是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了裂纹。再热裂纹产生在焊接热影响区的过热粗晶部位,其走向是沿熔合线的奥氏体粗晶晶界扩展。
防治再热裂纹从选材方面,可以选用细晶粒钢。在工艺方面,选用较小的线能量,选用较高的预热温度并配合以后热措施,选用低匹配的焊接材料,避免应力集中。
3.冷裂纹
主要发生在高、中碳钢、低、中合金钢的焊接热影响区,但有些金属,如某些超高强钢、钛及钛合金等有时冷裂纹也发生在焊缝中。一般情况下,钢种的淬硬倾向、焊接接头含氢量及分布,以及接头所承受的拘束应力状态是高强钢焊接时产生冷裂纹的三大主要因素。焊后形成的马氏体组织在氢元素的作用下,配合以拉应力,便形成了冷裂纹。它的形成一般是穿晶或沿晶的。冷裂纹一般分为焊趾裂纹、焊道下裂纹、根部裂纹。
防治冷裂纹可以从工件的化学成分、焊接材料的选择和工艺措施三方面入手。应尽量选用碳当量较低的材料;焊材应
㈢ 中碳钢焊接时热影响区容易产生什么
淬硬组织。
中碳钢是含碳量为0.25%~0.60%的铁碳合金。由于钢中含有较高的碳,其焊接性较差,因而在焊接过程中,若采取的工艺措施不正确,常常会产生裂纹、气孔等缺陷。这就要求合理地选择焊接材料、焊接方法,采取必要的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等的工艺措施来减少和防止这些缺陷的产生。
钢中含碳量越高,板壁越厚,母材近缝区越容易产生低塑性的淬硬组织。焊件刚度大,如果冷却速度较快和焊条选用不当,容易产生冷裂纹。当母材熔化到第一层焊缝金属中的比例为30%时,由于焊缝的含碳量较高,焊缝金属容易产生裂纹。
中碳钢焊接注意事项
中碳钢的焊接材料应采用低氢型的焊条和焊剂。焊条电弧焊应选用E5016、E5017等低氢型碱性药皮焊条。埋弧焊焊剂可采用HJ350、HJ351和SJ301等中性焊剂,并配用H10Mn2焊丝。
对于不太重要的中碳钢薄壁焊件也可采用HJ431+H10Mn2焊丝组合。焊条和焊剂在使用前,应在350~400℃高温烘干2h,以将焊条药皮和焊剂中的水分降低到容许范围内。
㈣ 中碳钢焊接时会怎样
中碳钢焊接时,由于母材金属含碳量较高,所以焊缝的含碳量也较高,容易产生热裂纹
㈤ 中碳钢施焊的特点
中碳钢含碳量较抄高,焊接性比低碳钢差。中碳钢焊接的主要问题是焊接热影响区容易产生低塑性淬硬组织。这种淬硬倾向随着钢中含碳量增加而增大。当焊件刚性较大或焊接材料、焊接规范选择不当时,容易产生冷裂纹。多层焊的第一层焊缝,由于母材金属熔合到焊缝中的比例较高,使焊缝金属含碳量及硫、磷杂质含量增高,容易产生热裂纹。
㈥ 焊接焊条焊接后问什么易裂纹
焊接焊条焊接后易裂纹的三大原因:
材质(包括焊条材质),母材是硬脆材料,如中、高碳钢,铸铁等;
接头应力,如接头刚性太大,焊缝不能自由收缩;
操作工艺,如,焊接参数选用不当,工艺措施(预热、保温缓冷等)选用不当。
因此,判断裂纹产生原因要根据具体材料、产品结构、焊接设备及环境等综合考虑,才会得出正确结论。
焊接裂纹的危害及分类
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因开裂而形成的缝隙称为焊接裂纹。通常把平行于焊缝的裂纹称为纵向裂纹,垂直于焊缝的裂纹称为横向裂纹,在弧坑中的裂纹称为火口裂纹或弧坑裂纹。焊接裂纹是一种危害最大的缺陷,不仅降低焊接接头的强度,还会引起应力集中,使焊接结构承载后造成断裂,使产品报废,甚至会引起严重的事故。根据裂纹产生的条件,裂纹可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再热裂纹和层状撕裂四种。
热裂纹:焊接过程中,焊缝和热影响区金属冷却到固相线附近高温区产生的裂纹称为热裂纹。
冷裂纹:焊接接头冷却到较低温度(对钢来说为200~300℃)时,产生的焊接裂纹叫冷裂纹。冷裂纹主要产生在中碳钢和高强度的低合金钢、中合金钢中。
再热裂纹:焊后焊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再次加热而产生的裂纹叫再热裂纹。再热裂纹一般位于母材的热影响区,往往都是沿晶界开裂,都在粗大晶粒区,并且是平行于熔合线分布。当钢中含铬、钥、钒等合金元素较多时,产生再热裂纹的倾向增大。
层状撕裂:焊接时焊接构件中沿钢板轧层形成的阶梯状的裂纹叫层状撕裂。
㈦ 中碳钢焊接容易产生什么裂纹
中碳钢焊接时,所焊接的金属容易产生热裂纹;在焊接较厚钢板时,在热影响区同时也会产生冷裂纹。
㈧ 中碳钢焊接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产生冷裂纹、气孔,以及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变硬(产生淬火组织)。
㈨ 中碳钢焊接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课本的简答题!
中碳钢焊接时的主要问题是焊缝中容易产生气孔和热裂纹,在热影响区容易产生低塑性的淬硬组织,当焊件钢性较大或焊条选择不当时易引起冷裂纹。
焊条尽可能选用碱性低氢型焊条 预热 焊后尽可能缓冷。焊后热处理。对含碳量高,厚度大和刚性大的焊件,及时进行消氢处理和作600~650℃的消除应力回火处理。 不知对不对 呵呵
㈩ 中碳钢焊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采取的工艺措施是什么
(一)中碳钢一般是指含碳量在0.25~0.60%左右的碳钢,其焊接特点及采取的工艺措施 如下:
母材近缝区容易产生低塑性的淬硬组织。含碳量越高,板壁厚,这种淬硬倾向也越大。焊件刚度较大,冷却速度较快和焊条选用不当时,容易产生冷裂纹。
由于母材熔化到第一层焊缝金属中的比例为30%左右,所以焊缝的含碳量较高,其结果是焊缝金属容易产生热裂纹和冷裂纹。
(二)焊接中碳钢采取的措施:
尽可能选用碱性低氢型焊条。这类焊条的抗冷裂及抗热裂能力较高。个别情况下,通过严格控制预热温度和尽量减少母材熔深即减少焊缝中的含碳量等工艺措施,采用钛铁钙型焊条也可能得到满意效果。
当焊接接头的强度不要求和母材相等时,应选用强度低的碱性低氢焊条,如J426、H427。这类焊条焊接的焊缝塑性好、产生冷裂及热裂的危险性更小。
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铬镍不锈钢焊条焊接或补焊中碳钢。其特点是在焊前不预热的情况下,也不容易产生近缝区冷裂纹。用于焊接中碳钢的铬镍不锈钢焊条有A302,A307、A402、A407等。采用这类焊条焊接时,电流要小,焊接层数要多,操作时母材熔深要浅。但成本高,一般不宜采用。
预热是焊接和补焊中碳钢的主要工艺措施,尤其是焊件的厚度、刚度较大时,预热有利于减低热影响区最高硬度,防止产生冷裂纹,并能改善接头的塑性。例如35号钢和45号钢(包括铸钢)预热温度可选用150~250℃。含碳量再高或者因厚度和刚度很大,裂纹倾向大时,可将预热温度提高到250~400℃。局部预热的加热范围为焊口两侧
150~200m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