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包括无缝钢管,焊管)单位:kg/m
W= 0.02466 ×S (D - S )
D= 外径
S= 壁厚版
举例:外径为 219mm 壁厚 7mm 的无缝钢管,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2466 ×7×(权219-7)= 36.598kg
2. 急!西北大学物理系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
凝聚态物理与材料专家张殿琳院士
张殿琳院士,陕西三原人,原籍陕西临潼。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西北大学双聘院士。从事实验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的基础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在准晶物理性质研究中,首先发现了D相准晶多种输运性质的强烈各向异性。发现了沿准周期方向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质量增强效应。在D相准晶的隧道谱中发现了一系列低能尖峰,有可能显示了准晶长程序的能谱效应。首次在电荷密度波材料NbSe3中观测到在通过第一相变点时,其电子态密度连续变化的。首次在远高于相变点直接观察到赝能隙的存在。在研究工作中发展了相关的实验技术。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光电检测及光学材料侯洵院士
侯洵院士,陕西咸阳人,195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西北大学双聘院士。1986年6月至1995年3月任研究所所长。1984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年被国家计委、经委及国防科工委联合授予“国防科研协作先进个人”,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改称院士)。2002年被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1998年及2002年先后被聘为陕西省第一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和第二届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侯洵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瞬态光学专家和光电子学专家。瞬态光学和光电子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侯洵院士是我国八·五攀登计划项目“飞秒激光技术与超快过程研究”首席科学家,九·五攀登计划预选项目“强场激光物理与飞秒超快过程研究”专家委员会两召集人之一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以及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等。
郑茂盛教授(所长) 博士生导师
郑茂盛,男,1962年12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南昌大学兼职教授。《焊管》杂志、《应用光学》杂志编委。1983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学系,1992年5月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得材料科学博士学位。1994年6月聘为教授,1997年3月聘为博士生指导教师。1996年-2001年先后在芬兰、香港、德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做客座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力学、热力学,高分子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和结构安全性。包括:石油工程材料、石油动力学、新材料和材料的环境行为;高性能铜合金熔铸和加工;大变形过程中的损伤评估;大型设施(油气管线、压力容器等)的防护和安全性评估;复合材料物理和力学。主持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中国-捷克,中国-保加利亚)国际合作项目,以及来自产业部门的课题。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80多篇,EI收录70多篇,被其他作者引用200多次。获得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霍英东青年教师二等奖(研究类),陕西省第2届青年科技奖,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多次到国外合作研究和访问讲学。
现任陕西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建筑材料行业科技评审专家,陕西省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科学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
研究所主要研究人员
姓名
职称
职务
专业方向
张殿琳
院士,博导
凝聚态物理、材料
侯洵
院士,博导
光学材料、器件
郑茂盛
教授,博导
所长
能源材料、安全工程
姚合宝
教授
材料技术
廖广志
教授
石油动力学
李文魁
教授
石油工程
黄喻
教授
石油工程
金友煌
教授
石油动力学
朱杰武
教授
材料技术
柳永宁
教授,博导
材料技术
忽满利
教授,博导
检测技术
柴东朗
教授
材料技术
胡晓云
副教授
材料技术
万云
副教授
材料技术
侯瑶
副教授
材料技术
高爱华
副教授
材料技术
赵新伟
高级工程师
石油材料、安全工程
罗金恒
高级工程师
石油材料、安全工程
李金波
副教授
材料技术、石油动力学
郑新亮
讲师
材料技术
朱秀红
讲师,博士
材料技术
廖春艳
讲师,博士
检测技术
冯忠耀
讲师
检测技术
王永强
讲师
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