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焊接接头由哪三部分组成
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
焊接接头主要由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三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焊缝。焊缝是焊接过程中形成的金属填充区域,它由熔融金属和部分未熔化的金属组成。
熔合区。熔合区是焊接接头中焊缝向热影响区过渡的区域,这个区域很窄,是接头中最薄弱的部位。
热影响区。热影响区是母材受焊接热影响(但未熔化)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其宽度与焊接方法及热输入量有关。
㈡ 什么是焊接热影响区由几部分组成,对接头的性能有何影响
低碳钢和不易淬火钢
(1)熔合区
(2)过热区(1100℃以上)
(专3)相变重结晶属区(正火区)(850~1100℃)
(4)不完全重结晶区(部分相变区)(700~850℃)
易淬火钢
(1)完全淬火区
(2)不完全淬火区)
㈢ 熔焊接头包括哪几区力学性能差的薄弱区在哪儿为什么
焊接接头是由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三个部分组成的焊接时。
熔化形成熔池,当热源离开以后,熔化的金属开始冷却结晶,形成焊缝。
熔合区是焊缝与母材之间的一个狭窄区域,金属处于局部熔化状态,晶粒较大,金属的塑性和韧性下降,焊接接头中的单薄区域。
焊接过程中,由于近焊缝区域的母材也受到电弧热的作用,这部分母材的组织和性能均要发生变化,这个发生了变化的母材区域,称为焊缝的热影响区。是母材因受热的影响(但未溶化)而发生在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变化的区域。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基本上反映了焊接接头的性能和质量。焊接热影响区据组织的特征分: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相变重结晶区)、不完全重结晶区。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1)完全淬火区:焊接时热影响区处于AC3以上的区域,由于这类钢的淬硬倾向较大,故焊后得到淬火组织(马氏体)。在靠近焊缝附近(相当于低碳钢的过热区),由于晶粒严重长大,故得到粗大的马氏体,而相当于正火区的部位得到细小的马氏体。根据冷却速度和线能量的不同,还可能出现贝氏体,从而形成了与马氏体共存的混合组织。这个区在组织特征上都是属同一类型(马氏体),只是粗细不同,因此统称为完全淬火区。(2)不完全淬火区:母材被加热到AC1~ AC3温度之间的热影响区,在快速加热条件下,铁素体很少溶入奥氏体,而珠光体、贝氏体、索氏体等转变为奥氏体。在随后快冷时,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原铁素体保持不变,并有不同程度的长大,最后形成马氏体-铁素体的组织,故称不完全淬火区。如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含量不高或冷却速度较小时,也可能出现索氏体和体素体。如果母材在焊前是调质状态,那么焊接热影区的组织,除在上述的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区之外,还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回火处理,称为回火区(低于AC1 以下的区域)。总括以上,金属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是不均匀的。熔合区和过热区出现了严重的晶粒粗化,是整个焊接接头的薄弱地带。对于含碳高、合金元素较多、淬硬倾向较大的钢种,还出现淬火组织马氏体,降低塑性和韧性,因而易于产生裂纹。
㈣ 焊接接头的焊接接头
熔化区和非熔化区之间的过渡部分。熔合区化学成分不均匀,组织粗大,往往是粗大的过热组织或粗大的淬硬组织。其性能常常是焊接接头中最差的。熔合区和热影响区中的过热区(或淬火区)是焊接接头中机械性能最差的薄弱部位,
会严重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 被焊缝区的高温加热造成组织和性能改变的区域。低碳钢的热影响区可分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1)过热区 最高加热温度1100℃以上的区域,晶粒粗大,甚至产生过热组织,叫过热区。过热区的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是热影响区中机械性能最差的部位。
(2)正火区 最高加热温度从Ac3至1100℃的区域,焊后空冷得到晶粒较细小的正火组织,叫正火区。正火区的机械性能较好。
(3)部分相变区最高加热温度从Ac1至Ac3的区域,只有部分组织发生相变, 叫部分相变区。此区晶粒不均匀,性能也较差。 在安装焊接中,熔焊焊接方法应用较多。焊接接头是高温热源对基体金属进行局部加热同时与熔融的填充金属熔化凝固而形成的不均匀体。根据各部分的组织与性能的不同,焊接接头可分为三部分。如图2—l所示,
在焊接发生熔化凝固的区域称为焊缝,它由熔化的母材和填充金属组成。而焊接时基体金属受热的影响(但未熔化)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热影响区。熔合区是焊接接头中焊缝金属与热影响区的交界处,熔合区一彀很窄,宽度为0.1~0.4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