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焊接热影响区及其性能包括哪几部分热影响区的大小对焊缝性能有何影响
焊接热影响区:简称HAZ(heat affect zone )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焊缝两侧处于固态的母材发生明显的版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权称为焊接热影响区。低碳钢和不易淬火钢的热影响区包括(1)熔合区 (2)过热区(1100℃以上)(3)相变重结晶区(正火区)(850~1100℃) (4)不完全重结晶区(部分相变区)(700~850℃)
热影响区大粗晶区增宽,出现淬硬组织,韧性和塑性下降,硬度上升。一般此区域力学性能最差。
㈡ 焊接热影响区对焊接接头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焊缝两端母材发生明显的组织和性能变化:冷却后钢材显微晶粒粗大;力学性能、塑性和韧度明显下降。
㈢ 焊接接头硬度为什么会比母材高
硬度应该是焊缝最大,然后母材,最后热影响区。
熔合线处材质混杂,冷却较快,易出现残余应力。
㈣ 焊缝和母材强度哪个高
焊接和母才是匹配的应是同等的
㈤ 为什么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不能高于母材为什么焊
焊缝性能不抄一定低于母材啊,只不过袭大多数时候不高于母材,关键是难以控制,技术高的话控制好了可以强度高于母材,但怎么算技术高呢?焊工理论水平一定高到那个程度吗?很难控制。所以要说焊缝的力学性能低于母材也算正确,因为焊接质量不好控制,就算同一个人不同时候焊的也不敢保证都一样,所以即便你某次焊接强度高,设计者也没人敢相信,设计上必须按低来考虑。 至于为什么选择焊接,那是因为没办法呀,焊接便宜、节省设计空间,强度可能还比其它连接方式好啊,或者由于工件尺寸太大不便于用其它方式连接呀。
㈥ 为什么不锈钢焊缝区的冲击吸收功小于母材
用的是A102?A102是钛钙型药皮的Cr19Ni10不锈钢焊条
熔敷金属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抗晶间腐蚀性专能。有优良的焊接工属艺性能和抗气孔性能,药皮耐发红、抗开裂。可交直流两用。
熔敷金属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Rm(MP) 伸长率A(%)
标准 ≥550 ≥35
1.焊前焊条须经200-250℃烘焙1h。
2.尽可能采用直流电源,电流不宜过大。
3.焊接线能量和层间温度也要考虑下~
4.钢板母材化学成分—C含量高等等,以及热处理的不同造成的
,但只要在标准要求范围内,这就不是问题
㈦ 焊接热影响区可以 分为哪三个区其组织性能各如何
焊接热影响区:简称HAZ(heat
affect
zone
)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焊缝两侧处于固态的母材发生明显的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焊接热影响区。
一、不易淬火钢的组织分布
特点:焊接空冷条件下不易形成马氏体。如低碳钢,16Mn,15MnV和15MnTi等。
按加热温度和组织特征可划分为过热区、正火区、部分正火区和再结晶区四个区域。如图所示。
1、过热区(粗晶区)
温度在固相线至1100℃之间,宽度约1~3mm。焊接时,该区域内奥氏体晶粒严重长大,冷却后得到晶粒粗大的过热组织,塑性和韧度明显下降。
2、相变重结晶区(正火区或细晶区)
温度在1100℃~Ac3之间,宽度约1.2~4.0mm。焊后空冷使该区内的金属相当于进行了正火处理,故其组织为均匀而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力学性能优于母材。
3、不完全重结晶区(也称部分正火区)
加热温度在Ac3~Ac1之间。焊接时,只有部分组织转变为奥氏体;冷却后获得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其余部分仍为原始组织,因此晶粒大小不均匀,力学性能也较差。
4、再结晶区
如果母材焊前经过冷加工变形,温度在Ac1~450℃之间,还有再结晶区
。该区域金属的力学性能变化不大,只是塑性有所增加。如果焊前未经冷塑性变形,则热影响区中就没有再结晶区。
二、易淬火钢的组织分布
特点:空冷下容易淬火形成马氏体。如18MnMoNb、30CrMnSi等。
1、完全淬火区
焊接时热影响区处于AC3以上的区域,由于这类钢的淬硬倾向较大,故焊后得到淬火组织(马氏体)。在靠近焊缝附近(相当于低碳钢的过热区),由于晶粒严重长大,故得到粗大的马氏体,而相当于正火区的部位得到细小的马氏体。根据冷却速度和线能量的不同,还可能出现贝氏体,从而形成了与马氏体共存的混合组织。这个区在组织特征上都是属同一类型(马氏体),只是粗细不同,因此统称为完全淬火区。
2、不完全淬火区
母材被加热到AC1~
AC3温度之间的热影响区,在快速加热条件下,铁素体很少溶入奥氏体,而珠光体、贝氏体、索氏体等转变为奥氏体。在随后快冷时,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原铁素体保持不变,并有不同程度的长大,最后形成马氏体-铁素体的组织,故称不完全淬火区。如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含量不高或冷却速度较小时,也可能出现索氏体和体素体。
如果母材在焊前是调质状态,那么焊接热影区的组织,除在上述的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区之外,还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回火处理,称为回火区(低于AC1
以下的区域)。
在焊接快速加热和连续冷却的条件下,相转变属于非平衡转变,焊接热影响区常见的组织有铁素体、珠光体、魏氏组织、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粒状贝氏体、低碳马氏体、高碳马氏体及
M-A
组元等。
在一定条件下,热影响区出现哪几种组织主要与母材的化学成分和焊接工艺条件有关,母材的化学成分是决定热影响区组织的主要因素
㈧ 焊接热影响区可以 分为哪三个区其组织性能各如何
焊接热影响区:简称HAZ(heat
affect
zone
)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焊缝两侧处于固态的母材发生明显的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焊接热影响区。
一、不易淬火钢的组织分布
特点:焊接空冷条件下不易形成马氏体。如低碳钢,16Mn,15MnV和15MnTi等。
按加热温度和组织特征可划分为过热区、正火区、部分正火区和再结晶区四个区域。如图所示。
1、过热区(粗晶区)
温度在固相线至1100℃之间,宽度约1~3mm。焊接时,该区域内奥氏体晶粒严重长大,冷却后得到晶粒粗大的过热组织,塑性和韧度明显下降。
2、相变重结晶区(正火区或细晶区)
温度在1100℃~Ac3之间,宽度约1.2~4.0mm。焊后空冷使该区内的金属相当于进行了正火处理,故其组织为均匀而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力学性能优于母材。
3、不完全重结晶区(也称部分正火区)
加热温度在Ac3~Ac1之间。焊接时,只有部分组织转变为奥氏体;冷却后获得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其余部分仍为原始组织,因此晶粒大小不均匀,力学性能也较差。
4、再结晶区
如果母材焊前经过冷加工变形,温度在Ac1~450℃之间,还有再结晶区
。该区域金属的力学性能变化不大,只是塑性有所增加。如果焊前未经冷塑性变形,则热影响区中就没有再结晶区。
二、易淬火钢的组织分布
特点:空冷下容易淬火形成马氏体。如18MnMoNb、30CrMnSi等。
1、完全淬火区
焊接时热影响区处于AC3以上的区域,由于这类钢的淬硬倾向较大,故焊后得到淬火组织(马氏体)。在靠近焊缝附近(相当于低碳钢的过热区),由于晶粒严重长大,故得到粗大的马氏体,而相当于正火区的部位得到细小的马氏体。根据冷却速度和线能量的不同,还可能出现贝氏体,从而形成了与马氏体共存的混合组织。这个区在组织特征上都是属同一类型(马氏体),只是粗细不同,因此统称为完全淬火区。
2、不完全淬火区
母材被加热到AC1~
AC3温度之间的热影响区,在快速加热条件下,铁素体很少溶入奥氏体,而珠光体、贝氏体、索氏体等转变为奥氏体。在随后快冷时,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原铁素体保持不变,并有不同程度的长大,最后形成马氏体-铁素体的组织,故称不完全淬火区。如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含量不高或冷却速度较小时,也可能出现索氏体和体素体。
如果母材在焊前是调质状态,那么焊接热影区的组织,除在上述的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区之外,还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回火处理,称为回火区(低于AC1
以下的区域)。
在焊接快速加热和连续冷却的条件下,相转变属于非平衡转变,焊接热影响区常见的组织有铁素体、珠光体、魏氏组织、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粒状贝氏体、低碳马氏体、高碳马氏体及
M-A
组元等。
在一定条件下,热影响区出现哪几种组织主要与母材的化学成分和焊接工艺条件有关,母材的化学成分是决定热影响区组织的主要因素
㈨ 合金钢焊缝区、热影响区、母材区的硬度大小关系是怎样的请解释原因。是否焊缝区硬度一定会比母材大
一般情况:热影响区最大,焊缝稍次,母材最低。因为热影响区在每一次焊接过程专中都相属当于进行了一次热处理,而焊缝区的硬度取决于焊材,焊材的硬度和性能指标应该比母材要高的(这是匹配的原则),所以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以上的大小关系。
㈩ q345焊缝区塑性和韧性为什么比母材好
其主要原因是热影响区的近缝区被高温作用后晶粒严重长大,形成粗晶区和半熔化区,造成塑性和韧性下降。其母材组织比焊缝金属还要粗,因此该区域是焊接接头的最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