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系车和美系,德系车的钢板强度区别
目前较普遍的一个观点认为,日系车钢板较薄而德系美系车钢板相对较厚。多数消费者并没有一个可靠的依据,往往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因此这里抽取了近百款市场上在售的热销车型,通过实际测试来得到各款车型的钢板厚度数据,希望能为大家购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检测流程介绍
车身覆盖件厚度检测(即钢板厚度检测)过程中把被测车型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引擎盖、车顶、前后车门、左右车侧围以及后备箱盖板。为了测试的准确性,每一部分又随机选取三个测试点,通过计算三个被测点的平均值得出该部分钢板厚度的数据。最后取五个部分钢板厚度的平均数据,作为该款车型钢板厚度的平均参考值。
●检测仪器:DR87超声波测厚仪
技术指标:
测量范围:0.65~400mm(示探头而定)
薄涂层模式穿越范围:小于1mm
厚涂层模式穿越范围:大于1mm
显示精度:0.01mm、0.1mm
误差:0.5+0.03mm
材料声速:508~18699m/s
扫描速度:2次/秒~20次/秒
频率带宽:1~10MHz
外形尺寸:136(L)×72(W)×20(H)mm
工作温度:-10℃~50℃
●检测结果
此次调查涉及自主、欧系(包括英、法、德等)、日系、美系车共26个品牌、95款车型。根据有关《汽车工程手册》记载,车身外部件用于顶盖、车门、翼子板、行李箱盖、发动机盖等地方的钢板,一般厚度允许从0.8mm-2.0mm。所有车型的测试结果如下。
一、欧系车钢板厚度
参考知识链接: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364-34548364-1.html
『贰』 日系车钢板比较薄,到底会不会影响安全性能呢
日系车的安全性还不错~!主要是使用的拼装技术和框架结构上与欧美系车系有区别回
主要区别是底答盘
很多日系车型的碰撞测试中成绩要比欧美系车型好但底盘的沉稳程度和扎实程度略有区别
同时在市区开车还是日韩系车型相对在养护用车的成本上都要低三成左右
去过不经常跑高速还是建议入手日韩车系能节省一小笔养车成本
『叁』 日系车 车门和机盖钢板能承受多少兆帕的水压而不变形
日系安全性一直很不错,只是在网络上被车托水军黑惨了,现在的车企间恶意公关很猖獗,认真你就输了。。。
除了沃尔沃安全性口碑好,德日美韩法系车的安全性都差不多的。
天下乌鸦一般黑,大众也没有防撞梁,波罗、新桑、新捷达、宝来……,还有别克系列,从凯越到君威。还有几个雪佛兰品牌,都没有的。主要还是中国的安全政策法规不健全,让车企钻了空子。只是没人宣传罢了。。。
日本车跟德国车的钣金厚度差不多。。。开门时候的手感主要是铰链的松紧,跟钣金厚薄无关。
看多了网上黑日系的事故图片,其实德国车也有很多碰不过自行车电动车拖拉机的, 就看你想不想炒作了(我这就有图片,想要可留邮箱,网络知道发图片容易被屏蔽)
关于汽车的安全性评级,目前唯一的可信标准是碰撞测试。除了欧洲的沃尔沃安全口碑好,其他的都差不多,日系的安全性跟德系美系半斤八两。
至于网络上所说的日系车的车轻皮薄,现在的汽车都往轻量化发展,奔驰都以减重为目标。车皮厚薄对安全性的影响极小,关键是车身结构,学车辆工程的都懂。发生事故时A柱和驾驶舱的形变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的最权威的北美的IIHS碰撞测试优秀车型,日系占7成,德系都垫底了。有人说中美标准不一样,难道德国人把最烂的车卖给了美国,把最好的车卖给了中国?哈哈~
不懂继续问,望采纳。。。
『肆』 德系车美系车和日系车的车身钢板厚度分别是多少、请举例子
车顶版的:
北京奔驰JSC 车顶 0.7 冷板 软钢
长安福特 车顶 0.65 冷板 软钢
长安福特J64K 车顶 0.65 冷板 软钢
东风本田思域 车顶 0.65 冷板 软钢
东风本田 07CRV 车顶 0.7 冷板 软钢
东风日产 L42 F车顶 0.75 冷板 软钢
东南 LIONCEL车顶 0.8 冷板 软钢
东南 菱绅 车顶 0.9 冷板 软钢
上海大众 POLO 车顶 0.75 镀锌 软钢
上海大众桑3000 车顶 0.8 冷板 软钢
上海通用凯迪拉克 车顶 0.7 冷板 软钢
上海通用景程 车顶 0.75 冷板 软钢
NISSANMOTORP32L门外板0.7 镀锌 高强钢
NISSANMOTORP32E门外板0.85 镀锌 软钢
门板的:
北京奔驰 JSC 门外板0.7 镀锌 高强钢
北京奔驰-戴克300C门外板0.75 镀锌 高强钢
北京奔驰-戴克JSC 门外板 0.7 镀锌 高强钢
长安福特P11 门外板0.68 镀锌 软钢
成都一汽丰田考斯特门外板 0.7 镀锌 软钢
东风本田思域 门外板0.75 镀锌 高强钢
东风日产P32L 门外板 0.65 镀锌 软钢
东风日产U13 门外板 0.8 镀锌 软钢
东风日产JA 门外板0.8 镀锌 软钢
广州本田08雅阁 门外板0.8 镀锌高强钢
广州本田Fit 门外板0.7 镀锌软钢
南京汽车MG75 门外板0.8 镀锌高强钢
南京汽车MG75 门外板0.8 镀锌高强钢
上海大众Model Y门外板0.7 镀锌高强钢
上海大众桑3000 门外板0.7 冷板软钢
上海通用T250 门外板0.65 镀锌软钢
天津丰田107L 门外板0.65镀锌软钢
一汽大众新捷达 门外板0.7镀锌软钢
一汽大众A2 门外板0.7冷板软钢
一汽大众新捷达门外板0.7冷板软钢
一汽海马普里马门外板0.7镀锌高强钢
一汽海马普里马门外板0.75镀锌高强钢
郑州日产帕拉丁门外板0.8镀锌软钢
郑州日产D22皮卡门外板0.8镀锌软钢
这些数字的单位是cm。所以从这些数据看,日系车跟欧美系的车身钢板厚度是差不多的,不存在网上说的什么日系车钢板薄的现象,像雅阁和日产的门板甚至比奔驰还要厚一点,像本田新车歌诗图整车1.7吨,比大众的SUV途观还重。其实关于日本车质量不好的传说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而且这些传说中或多或少是有参假的。安全性来说,欧美系和日韩系车除了一些共同的措施外还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像本田的ACE车身理念就是让车祸发生时车身可以分散吸收掉冲击力来保护人,很多人说日系车一撞就烂,其实日系车这样是故意的,就是为了靠变形来吸收能量,如果那些钢板太坚硬那遭殃的就是乘客了。而且日系车这几年也开始把行人安全考虑进来,尽量保证被撞的行人的幸存几率,这些都是很好的东西,日系车并不是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差。
『伍』 日本车为什么不选厚点的钢板
说到日本车,大致有两种观点,一些人认为,日本就是经济实用的代表,他们的车子一般都很省油,而另外一些人就会反驳,他们认为日本车之所以省油,是因为日本车在造车的时候偷工减料,尤其是在车身用料这个方面极尽节省,更有人直接用卡尺测量日本车的钢材厚度,的确是略薄于美德产品,即便日本车的钢板很薄,但仍不妨碍全世界喜欢它的车友选购它,那么,日本车较薄的钢板对行车安全有没有什么影响?我们听听专家的说法。
很多人会说,车身钢板薄了,在平时的用车过程中,一些小刮小擦就会使车身上呈现出一个个小坑,十分影响美观,专家认为这种说法是比较粗浅的,因为造成坑洼的原因其实与钢材的厚度没有关系,只与钢材本身的坚硬强度有关。
『陆』 为什么说日系车 钢板薄
说那些车钢板薄是没有依据的。可以验证的。一般进口车整车重量重说明钢板厚。地盘也结实。如果整车轻说明太薄。钢板说的是钢板弹簧还是说车身的外部钢板?
『柒』 日系车的钢板比较薄吗
日系车在设计的时候,钢板就是比较薄的,但是不降低他的安全性,根据日系车的造车理念,安全是相对的,只有换成了比较薄的钢板,才能在事故中车身发生形变,溃退吸能,保护乘车人,避免二次伤害。
『捌』 日系车钢板薄有证据吗
首先你说的安全是溃缩余地更大更安全,这个理论是正确的。说日系车铁版皮薄只是权国内众多人对日系车不经撞、偷工减料现象的一种统称罢了,其实安全不安全跟车身铁皮厚薄没多大关系,但在国内合资生产的日系车的偷工减料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日系车最讲究的是一个成本控制,比如直接关系到安全性的前后防撞梁,好多日系车就直接省略掉后防撞梁,减薄前防撞梁,这种东西对整车重量影响非常小,但对安全性影响就非常大,这样可以为整车成本省下500多块钱,那么年销售50万量的话就可以省下2500万。
日系车的柔弱是有目共睹的,我亲眼见过一辆本田奥德赛撞上了一辆电瓶车,电瓶车还没摔倒,奥德赛的保险杠就掉下来了。我的荣威550撞过汉兰达的屁股,它整个屁股都碎了,550只换了一个中网,连钣金都不用做,这说明什么呢?
所以重量不影响安全,铁皮厚薄也不会严重影响安全,但把该有的东西减掉了,那一定是影响安全的。
『玖』 十万级的哪个日系车安全性最高,铁皮钢板厚实,底盘扎实
首先要强调一下,安全性跟铁皮钢板的厚度没有关系。安全性和底盘扎实程度主要还是跟主被动安全配置、车身刚性和车身构架有关。
同时10万级别的卡罗拉还全系标配了自动刹车、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全速段自适应巡航等职能驾驶配置,这种智能安全标配已经超过了沃尔沃。这也是为啥丰田在这两年全球的安全测试中都领先德系车的原因。
『拾』 日本车的钢板是不是单面镀锌的
提到日本车,大家都说日本车省油,碰撞实验又安全,做工也不差;现在是商业社会,没有人不爱惜自己钱袋子。因此,尽管国人对日本人大摇其头,可日本车仍风行中华,都快烂街了。
可大家有没有仔细想一下:日本车为什么省油?
是日本车的发动机的效率高出其他国家产品一大块吗?显然不是,世界著名车用发动机虽各有所长,但性能相差无几,就是中国的国产发动机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是日本车采用了某种其他车都没有的新技术,致使其节油显著,一年可省出“跑一趟万里长征”的油?显然也不是!众所周知,造车作为一项已经非常成熟的技术,本质的改变几不可能,剩下的只有细节。
其实,日本车省油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车轻!
以中级车为例,1.8的日本车一般车重在1100KG左右,而德系和国内品牌车一般在1300KG左右,车重差别200KG,相当于3个成年男子的重量,比率接近20%。
车轻自然省油,当年德国人为了在省油上与日本车竞争,也在车轻上作过文章,采用了大量铝合金配件,但因车价的大幅度提高而作罢,可日本车却毫不犹豫的减薄了钢板厚度。 车外壳和结构的钢板厚度减薄了,车的总体重量降下来了,于是车就省油了,多简单!还有碰撞实验的数据为证,安全也没问题。两全其美,面面俱到,日本车自然热销。可天下有这样的好事吗?不要迷信所谓日本的设计技术,没有物质的支撑,全是无米之炊,1.0的钢板减为0.8厚度,强度降低决不止质量相差上的20%。
还是让我们看看碰撞实验吧:一辆车以一定的速度撞击在一堵重达数百吨的墙上,车头部分结构溃缩吸能,从而保护车内人员。合格的便贴上安全标签。
我们只要想一想就能明白这项实验的局限性,做一个很小的实验就能明了日本人钻了一个什么样的漏洞。
拿一个鸽蛋和一个鸡蛋,从相同的高度自由下落在石板上,高度相同速度也相同,落下后鸽蛋鸡蛋全破,内部蛋黄破碎程度相同,因此碰撞实验数据表明两蛋安全性相同。鸽蛋也拿到了上路许可证(小孩子都知道,鸡蛋比鸽蛋结实的多)。于是在一个鸡蛋、颌蛋混合运动的公路上,发生了两蛋相撞,结果……..
在这里,日本车就是那个鸽蛋,当然差别没有这么大,但道理完全相同。
汽车出行,安全第一,在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交通事故,没有什么比我们的生命更宝贵的,开车中,类似于碰撞实验中的情况毕竟太少,我想来想去,只有我们的车撞上桥墩时,才能与几百吨的撞击墙相比,可我们周围,最多的交通事故其实是车与车、车与路边设施的碰撞,这些车和设施,相对于本车来说,都是带有柔性的物体,与带有柔性的物体相撞,自身车的刚度就非常重要了。因为自身的刚度能使碰撞的能量更多的被对方的溃退所分担,从而保护自身的安全。
两车相撞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等的,非弹性碰撞的结果,车身轻、车身刚度低的日本车明显要分担大部分能量,多出的那部分,可能就是车主宝贵的生命。其实很好理解,通俗的说就是一辆轻且软的车与一辆重且刚度大的车相撞,后果会如何呢?试着驾车去撞沙堆和水泥墙吧,如果你开的是日本车,与别的同级车相撞,你撞上的就是一堵水泥墙,而对方撞上的却是一堆沙。这就是日本车省油的真相!
这就是日本车隐藏在省油卖点画皮下的东西。
碰撞实验是检验汽车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它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一是它未能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上来模拟车与柔性物体的撞击;二是在碰撞实验时只考虑了该车车体结构溃缩吸能的被动安全方式,而没有考虑到碰撞对方溃退缓冲所分担的能量,从而给了一些不良商人偷工减料的漏洞。
建议修改碰撞实验方法,按经济型车、中级车、高档车分级,分别以1吨、1.5吨、2吨重量设定碰撞模拟车,并给模拟车标准的车体刚度,让实验车与同等级碰撞模拟车相对行进碰撞,来检定车的安全程度。
如果非要卖中级车的价格、以中级车的排量、速度自居,却只敢以经济型标准衡量,那就老老实实的告诉大家,我只有经济型车的安全。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不要明明知道外强中干,仍去大吹特吹安全,然后还给配备一个能开到把铁人摔成碎片的速度。
说到这,不仅再一次不齿日本车的不地道,如果你想省油,我劝你还是去开QQ吧,省油之外,起码车主知道:我很小,不要欺负我,我撞不过别人,开不快,也不敢开快;增加主观上安全。
如果你真想省钱,也别买日本车,干脆把保险省了,省的多,也直接;万一撞车了安全性在,总比为省两油钱,把小命丢了好。如果你想安全,更别买日本车,给别人当软垫子,滋味不好受。
我已不想再去辩论钢板厚薄对车的影响了,如果你注重外观,去看看今年北京冰雹中日本车的表现吧,如果你注重生命,不妨去交通队或网上查一查日本车在车祸中的表现吧,对了,看看日本车与其他车系之间的碰撞,否则又有人搅混水啦,看看车里的人,看看车的铁皮,看看车内隐藏部分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