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助 谁告诉我钢板折弯展开的计算公式!!!!
折弯系数C
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上面已经分析,
对于R
≥5t,
用(1)
式可以准确计算展开料的长度L
,
而在实际加工过程中,
大部分的零件是R
<
5t,
根据展开料的内外侧尺寸计算法(3)
式、(4)
式及展开料的理论计算公式(2)
式可以看出,
折弯系数C
的大小,
一方面取决于折弯后内圆
弧的半径R
,
另一方面又取决于折弯后弯角处材料的厚度t0。
内圆弧半径R
的大小,
是由折弯用上模的刀尖圆弧R0
和回弹的大小决定的(即R=
R0+
回弹)。在实际加工过程中,
所使用上模刀尖的圆弧半径R0,大多数情况下都小于或等于0.
5
mm
,
可视为一定值,
对折弯系数的影响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
在此不再加以讨论。回弹的大小由折弯的压力P
大小有
关,
而压力又取决于折弯下模的槽宽V
与材料的厚度t,
所以回弹的大小与折弯下模槽宽V
和材料厚度t
有关。槽宽V
变大,
压力P
变小,
回弹就变大,否则相反;
料厚t
变大,
压力P
变大,
回弹变小,
否则也相反。因此如果折弯上模刀尖圆弧半径R0
相同或圆弧半径R0
相近时,
折弯后内圆弧半径R
的大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折弯下模槽宽V
及材料的厚度t。折弯后弯角处材料的厚度t0,
取决于材料本身的厚度t
及折弯的压力P,
折弯的压力P
也同样取决于折弯下模的槽宽V
及材料的厚度t。如果材料的厚度t
不变时,
折弯下模槽宽V
越大,
压力P
越小(即成反比关系)
;
如折弯下模槽宽V
不变时,
材料厚度t
越大,
压力P
越大(即成正比关系)。所以折弯后弯角处材料的厚度t0
的大小取决于折弯下模槽宽V
及材料的厚度t。因此,
对于普通钢板(SPCC)、折弯角度为90°的加工件,
其折弯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折弯下模槽宽V
及材料的厚度t。
3.
2
折弯系数C
的确定
由上面分析可知,
折弯系数C
与折弯下模的槽宽V
及被加工件材料的厚度t
有关。经过多次反复的试验,
得出如下表1
的试验数据。试验条件
设备:
PG-
100;
上模刀尖的圆弧半径:
R
′≤0.
5;材料:
普通钢板(SPCC)
;
折弯角度:
90°。
为此,
根据数学方法,
建立两个数学模型
模型1:
C=
AV
+
B
t+
E
⋯⋯⋯⋯⋯⋯⋯
(5)
模型2:
C=
AV
^
P+
B
t^
D+
E
⋯⋯⋯⋯
(6)
其中:
C——折弯系数;
V
——下模槽宽;
t——材料厚度;
A、B、P、D、E——为未知数。
根据《C
语言数值算法程序大全》中的C
语言模块,
将表1
中的数据分别代入(5)、(6)
式,
由计算机对其求解,
得出最优的方案为(5)
式。其中
A
=
-
0.
075;
B=
0.
72;
C=
-
0.
01,
最大偏差$m
ax
=
0.
06
(即$
=±0.
03)
时为最优。
分别将A、B、C
的值代入(5)
式,
得到折弯系数最优的计算公式:
C=
-
0.
075V
+
0.
72t-
0.
01
⋯⋯⋯⋯⋯
(7)
3.
3
折弯系数C
的验证
根据折弯系数的计算公式:
C
=
-
0.
075V
+0.
72t-
0.
01,
任意求出几组数据与试验数据进行验证,
偏差值大部分在±0.
01
之内,
最大的不超过±0.
03。
综上所述,
对于普通钢板(SPCC)、折弯角度为90°的加工件其折弯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折弯下模槽宽V
及材料的厚度t,
基计算公式:
C
=-
0.
075V
+
0.
72t-
0.
01,
经过验证,
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满足钣金加工工艺。
Ⅱ 钢板卷制的圆筒,其下料展开长度按什么计算
假设圆筒的直径为D,钢板的长度为L,下料长度为 L1
下料长度L1,即圆筒的周长(设为C)
计算方式
C = 3.1415(π)*D,此算出的长度 就是下料长度。
圆筒的长度是用 根据钢板宽度切割卷成筒体后拼接的。
Ⅲ 钣金折弯如何计算展开尺寸
计算方式分为两种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 R角相对壁厚很小的情况下回 按照折弯扣除算答 比如1个厚度扣除1.75(每个公司的一般根据具体经验定) 2个厚度扣除3.5等。
二,R角很大时,以中位线(即内外两条线的中心线)作为展开尺寸。
(3)复合钢板筒体展开长怎么计算公式扩展阅读:
PROE在进行钣金的折弯和展平时,会自动计算材料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L=0.5π×(R+K系数×T)×(θ/90)
L: 钣金展开长度(Developed length)
R: 折弯处的内侧半径(Inner radius)
T: 材料厚度
θ: 折弯角度
Ⅳ 钢板围成的圆筒展开下料算法
要围成个内径Φ800的圆筒是要(800+10)*3.14
同样,如果要围成外径Φ800的圆筒是要(800-10)*3.14
注意:
1.如果要围的圆的内直径很大的话,比容如3000,Pi最好取精确点,要不误差还是比较大的。
2.如果要卷板的钢板厚度比较大(一般20以上)的,钢板两头要留夹头,每头要留200左右。
Ⅳ 筒体周长怎么计算
筒体周长计算:展开长度是根据中经计算,因为在卷圆时外面拉伸内侧压缩。长度=(1700-8)*3.14=5315。
假定封头壁厚与筒体材料厚度一样封头的周长也要考虑“中径”问题,根据封头外周长作为筒体壁厚中间层周长来落料,理论上卷制后筒体的中间层直径等于封头外径,需要考虑封头壁厚影响:筒体卷圆落料长度小于封头外周长,筒体就显得周长大了;所以按封头外周长来计算筒体长度。
面积与周长
如果以同一面积的三角形而言,以等边三角形的周界最短; 如果以同一面积的四边形而言,以正方形的周界是最短; 如果以同一面积的五边形而言,以正五边形的周界最短; 如果以同一面积的任意多边形而言,以正圆形的周界最短。周长只能用于二维图形(平面、曲面)上,三维图形(立体) 如柱体、锥体、球体等都不能以周界表示其边界大小,而是要用总表面面积。
Ⅵ 钣金件如何计算展开长度
钣金件展开长度计算的推导
在Pro/E钣金模块中,计算折弯部分的展开长度公式是:
DL=(pi/2*Ri+y_factor*t)*a/90
式中:DL板材的中性层长度
Ri
折弯内径
y_factor
Y轴比例因子
T
板材厚度
a
折弯部分相对的圆心角
以下是推导过程:
其中,k为中性层系数(即内壁到中性层距离与板厚的比值)DL=2*pi(Ri+k*T)*a/360
=(pi*Ri+pi*k*T)*a/180
=
(pi/2*Ri+pi/2*k*T)*a/90
令pi/2*k=y_factor
则
DL=(pi/2*Ri+y_factor*T)*a/90
我个人认为,其中的k因子对我们计算展开长度有直接意义,所以在设定折弯许可的时候,设定k因子就可以了。k值针对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值。普通钢板k值为0.45,实际取0.5,误差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