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Q345D钢板焊接需要预热吗
Q345D钢板焊接是否需要预热应当根据钢板厚度,
厚度大于25毫米的必须预热,
详细参见国标GB 50236-2011表7.4.2。
『贰』 110公斤级80厚的钢板和40公斤级焊接需要预热吗
应该需要预热。80mm厚度钢板的焊接就需要预热,参照AWS D1.1表3.2“免除评定的最低预热温度和内道间温度”中容A类、B类、C类(见附件1)中所有钢材,当板厚大于65mm时,最低预热温度为150℃。
附件1
『叁』 焊接在什么条件下需要预热和后热比如钢结构中常用的Q345B,Q390B的材质
一般考虑环境温度以及厚度来确定预热温度,焊后热处理一般依据厚度选择参数!预热及后热等参数在相关的行业规范、标准都有推荐的参数!
『肆』 请问15crmog有几种焊接工艺,壁厚大于多少需要预热,层间温度控制在多少度,焊后需要热处理吗
向你推荐几个标准:
NBT 47015-2011《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DLT 869-2012《火力发电厂回焊接技术答规程》 DLT 819-2010《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
SH 3501-2011《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不同行业、不同的规范要求也不太相同,就看你要执行哪个行业的标准。
按照NBT 47015-2011《压力容器焊接规程》的要求,一般的焊接方法都可以适用于15CrMoG,如氩弧焊、焊条电弧焊、埋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等。15CrMoG属于Fe-4,壁厚大于13mm焊前需预热120度,道间温度不大于300度,焊后热处理温度为650度,热处理时间根据厚度来确定。
『伍』 请教钢材预热温度
焊前预热温度一般根据材料的碳当量来选择,当碳当量小于0.4%,且钢板厚度小于25mm时可以不预热;当碳当量在0.4~0.6%,且钢板厚度大于25mm时,预热温度应为100~200℃;碳当量大于0.6%时,预热温度可选200~370℃。
查看原帖>>
『陆』 钢板焊接多少厚度需预热
没有这个要求的。焊接钢板时对钢板的预热厚度是没有限制的。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编著的《焊接手册 焊接方法及设备 第1卷》第一章:
钢板焊接都是依据设计需要,来进行钢板的选择和焊接的。要考虑到设计本身的需要,从重量、强度、经济等几个方面进行选择的,而且还需要考虑到师傅的焊接技术水平。结合各个方面,最后进行钢板厚度的选择,所以是没有标准的。
(6)钢板厚度大于多少需要焊前预热及焊后保温扩展阅读:
焊接方法
焊接技术主要应用在金属母材上,常用的有电弧焊,氩弧焊,CO2保护焊,氧气-乙炔焊,激光焊接,电渣压力焊等多种,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亦可进行焊接。金属焊接方法有40种以上,主要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三大类。
熔焊是在焊接过程中将工件接口加热至熔化状态,不加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熔焊时,热源将待焊两工件接口处迅速加热熔化,形成熔池。熔池随热源向前移动,冷却后形成连续焊缝而将两工件连接成为一体。
压焊是在加压条件下,使两工件在固态下实现原子间结合,又称固态焊接。常用的压焊工艺是电阻对焊,当电流通过两工件的连接端时,该处因电阻很大而温度上升,当加热至塑性状态时,在轴向压力作用下连接成为一体。
钎焊是使用比工件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工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工件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工件,填充接口间隙并与工件实现原子间的相互扩散,从而实现焊接的方法。
焊接时形成的连接两个被连接体的接缝称为焊缝。焊缝的两侧在焊接时会受到焊接热作用,而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这一区域被称为热影响区。
焊接时因工件材料焊接材料、焊接电流等不同,焊后在焊缝和热影响区可能产生过热、脆化、淬硬或软化现象,也使焊件性能下降,恶化焊接性。这就需要调整焊接条件,焊前对焊件接口处预热、焊时保温和焊后热处理可以改善焊件的焊接质量。
『柒』 焊接多厚的板需要预热或者局部预热
问题不在厚度,是碳当量,按要求材料碳当量=0.4~0.6,板厚≥20mm时就需预热后再焊接(一般企业选择厚度≥40mm);详见下面:
1 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碳当量公式CE(IIW):[1]
CE(IIW)=C+Mn/6+(Cr+Mo+V)/5+(Ni+Cu)/15(%) (1) (式中的元素符号均表示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下同。)
该式主要适用于中、高强度的非调质低合金高强度钢(σb=500~900 MPa。当
板厚小于20 mm,CE(IIW)<0.40%时,钢材淬硬倾向不大,焊接性良好,不需预
热;CE(IIW)=0.40%~0.60%,特别当大于0.5%时,钢材易于淬硬,焊接前需预热。 2 日本推荐的碳当量公式
2.1 日本JIS和WES标准规定的碳当量公式:[2]
该式主要适用于低碳调质的低合金高强度钢(σb=500~1000 MPa)。
当板厚小于25 mm,手工焊线能量为17 kJ/cm时,确定的预热温度大致如下: 钢材σb=500 MPa, Ceq(JIS)≈0.46%, 不预热
σb=600 MPa, Ceq(JIS)≈0.52%, 预热75 ℃
σb=700 MPa, Ceq(JIS)≈0.52%, 预热100 ℃
σb=800 MPa, Ceq(JIS)≈0.62%, 预热150 ℃
(1)、(2)式均适用于含碳量偏高的钢种(C≥0.18%),即C≤0.20%;Si≤
0.55%;Mn≤1.5%;Cu≤0.50%;Ni≤2.5%;Cr≤1.25%;Mo≤0.70%;V≤0.1%;B≤
0.006%。
2.2 Pcm公式
日本伊藤等人进行了大量试验后,提出了冷裂敏感指数(Pcm)的计算公式:
该式适用于C=0.07%~0.22%,σb=400~1000 MPa的低合金高强度钢。 Ceq(JIS)=C+Mn/6+Si/24+Ni/40+Cr/5+Mo/4+V/14(%) (2) Pcm=C+Si/30+(Mn+Cu+Cr)/20+Ni/60+Mo/15+V/10+5B(%) (3)
适用化学成分范围:C 0.07%~0.22%;Si 0~0.60%;Mn 0.40%~1.40%;Cu 0~
0.50%;Ni 0~1.20%;Cr 0~1.20%;Mo 0~0.70%;V 0~0.12%;Nb 0~0.04%;Ti 0~
0.05%;B 0~0.005%。
伊藤等又根据Pcm、板厚h或拘束度(R),建立了冷裂敏感性(Pw)、冷裂敏感指
数(Pcm)及防止冷裂所需要的预热温度的计算公式:
Pw=Pcm+[H]/60+h/600 (3-1)
或Pw=Pcm+[H]/60+R/40000 (3-2)
式中, [H]熔敷金属中扩散氢含量(ml/100g,甘油法)
R接缝拉伸拘束度(kg/mm.mm)
h板厚(mm)
Pcm冷裂敏感指数
当Pw>0时,即有产生裂纹的可能性。
利用(3-1)、(3-2)两公式可以计算出无裂纹焊缝所需预热温度:
T0=1440Pw-392 (℃)
(3-1)、(3-2)两式适用条件:扩散氢含量[H]为1.0~5.0 ml/100g;板厚
为19~50 mm;线能量为17~30 kJ/cm;化学成分范围同(3)式。
(3-1)、(3-2)两式不仅考虑了钢中化学成分的影响,还考虑到钢板厚度或拘
束度,以及熔敷金属中含氢量,利用这两式可以计算出防止冷裂纹所需的预热温
度。
按要求材料碳当量=0.4~0.6,板厚≥20mm时就需预热后再焊接(一般企业选择厚度≥40mm);
由于焊接接头冷却速度较快,刚性较大,为了防止出现焊接缺陷(特别是裂纹),需要考虑焊前预热;
『捌』 碳素结构钢板超过多少厚应进行焊前预热
低炭钢预热温度!主要与施焊的环境温度及材料厚度有关系!温度越低及材料越回厚越需要预热,反之答可不预热,简化而言,当材料厚度小于50毫米而环境温度小于零度时,需要预热100~150度,当母材厚度小于16毫米时,温度大于零下30度可不预热,可见只要不是温度很低或母材很厚一般不需要预热。但要注意,实际操作时应提高要求,特别对于一些重要结构受力复杂结构,在温度较低或板厚较厚时应预热至100~150度。
『玖』 60mm的Q253B钢板焊接需要预热多少读,层间温度保持多少,怎么控制,焊后是否需要热处理请高手回答谢谢
楼主:
您好!
类似的问题,我前面已有多次间接回答,即只要您打开JB4709-2000,您的提问将迎刃而解。
未知您手头上是否有这标准,故我这暂且针对您的问题作回复如下:
1、预热温度:JB4708-2000表5中明确规定对于厚度在50-100mm的I类材料,预热温度为100-150℃。
2、层间温度:对于I类材料,层间温度常选取270℃以下(也有选取300℃以下的,若有冲击要求,个人强烈建议270)。
3、焊后热处理:JB4709-2000规定为600-640℃,其他如保温时间、升/降温速率等标准中都有详细描述,我就不作过多赘述。
4、怎么控制:本条我想有必要单独解释下,目前热处理方式最常用的即加热器(有5KW,10KW等)加热方式,通过热电偶控温,通过硅酸铝纤维棉保温,其他也有远红外加热、感应加热、火焰加热等。譬如预热,您可把点固好的坡口两侧母材包好并加热,根据温控仪的温度显示达到您的目的温度即可,可采用接触式测温仪或红外线测温仪对坡口内壁进行测温,这方面要求不高,若严格时,可参考如JB/T10175-2000(热处理质量控制要求)及GB/T18591-2001(焊接预热温度、道间温度及预热维持温度的测量指南)等要求,如电力部也有关于热处理的技术要求。
对于您的厚度达60mm的钢板,肯定是需要预热和热处理的,至于其原理和目的等,我就不作详细介绍了。
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