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焊接应力如何消除/金属工件内应力怎样消除
你好,可用如下方法消除焊接,或金属工件应力:
1 整体高温回火(消除应力退火)
将整个焊接结构加热到一定温度(根据具体工件金属材质而定),保温一段时间,在冷却。可以消除80%-90%的残余应力。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应力消除工艺。
2 局部高温回火,只针对焊缝及其周围部分局部回火,消除应力效果不如整体回火。设备较简单,适用于结构较简单,拘束度较小工件,诸如 长筒形容器,管道接头,长构件的对接接头等。
3 机械拉伸法,对焊接工件进行加载,使得焊接压缩塑性变形区得到拉伸,减少焊接引起的局部压缩变形量,来降低应力。常见的有水压试验,水压压力大于容器的使用压力,水压试验的同时对容器进行了一次机械拉伸。消除部分焊接引起的应力。
4 温差拉伸法 (低温消除应力),在焊缝两侧各一个适当宽度用氧乙炔火焰加热。在焊枪后边一定距离喷水冷却。焊枪火焰 冷却喷水以相同速度移动。形成一个两个温度高(峰值约200摄氏度) 焊接区域温度低(约100摄氏度)。两侧金属因受热膨胀对温度较低的焊接区进行拉伸,产生拉伸塑性变形。来抵消 原来的压缩塑性变形。从而消除内应力。常用于规则焊缝厚度小于40毫米的板 壳结构,应力的消除。
5 振动法,针对焊缝区域进行振动。使得振源与结构发生稳定的共振。利用稳定共振产生的变载应力,使焊缝区产生塑性变形。达到消除焊接应力的目的。碳素钢及 不锈钢金属结构 使用振动法消除应力效果较好。具有设备价格低廉,简单,处理成本低,时间短。不会产生高温回火的氧化问题 的特点。
Ⅱ 焊后为消除应力应采用什么方法
1. 整体退火法:将焊接后的部件整体放入炉中,逐渐加热至特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缓慢空冷或随炉冷却。加热和冷却速度需控制在150℃/h以下,适用于体积相对较小的焊接件。
2. 局部退火法:对焊接件的特定区域进行局部加热,以消除局部残余应力。此方法相较于整体退火效果略逊一筹,能降低应力峰值。可采用感应加热、红外加热或火焰加热,适合于体积大、长度特别长的焊接件。
3. 中间退火法:在焊接过程中,于中间阶段进行一次或多次退火处理,以消除应力。这种方法适用于厚度大、刚度大的焊接件。
4. 机械拉伸中扒法:对焊接件施加力,使存在较高拉伸残余应力的区域产生拉伸塑性变形,卸载后可显著降低焊接残余应力。
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简介: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热应力、相变应力、加工应力等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焊后冷却的焊件中会残留未消除的应力。这些残留在焊件中的宏观应力称为残余焊接应力。焊接过程中的不均匀温度场、局部塑性变形以及比容不同的组织是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主要原因。焊接残余应力可能导致焊接变形、翘曲、后期开裂、应力腐蚀等问题,严重影响焊接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例如,在土木工程领域,焊接连接的钢结构中,残余应力会对结构的疲劳性能和稳定承载力产生影响。
Ⅲ 求教304不锈钢焊接后去应力退火的热处理工艺
304不锈钢在日本被称为不锈钢牌号,而在我国则称为00Cr19Ni10,它属于奥氏体不锈钢的一种。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去应力处理是一种消除钢材在冷加工或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通常需要将钢材加热至300~350℃进行回火。
对于不含稳定化元素如钛、铌的不锈钢,其加热温度应不超过450℃,以防止铬的碳化物析出而引发晶间腐蚀。而对于超低碳不锈钢或是含有钛、铌的不锈钢,在冷加工或焊接后,建议将温度加热至500~950℃,随后缓慢冷却,以减少应力,同时缓解晶间腐蚀的倾向,并增强钢的应力腐蚀抵抗力。
如果要对304不锈钢进行去应力处理,合理的温度应在300~350℃之间,处理时间则依据钢材的有效截面大小来确定,大约需要1.5~2.5小时/100mm。
然而,如果你的问题在于折弯后是否需要进行去应力处理,那么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折弯操作本身不会引起组织变化,因此不会产生应力。如果你只是将折弯后的部件校直,而无需进行去应力处理。不过,如果你的目的是改善折弯后的形状或尺寸稳定性,校直可能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