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钢的密度是多少
钢的密度为:7.85g/cm3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
kg
)回.
其基本公答式为:W(重量,kg
)=F(断面积
mm2)×L(长度)
钢,是对含碳量质量百分比介于0.02%至2.06%之间的铁碳合金的统称。钢的化学成分可以有很大变化,只含碳元素的钢称为碳素钢(碳钢)或普通钢
❷ 普通钢材的密度和不锈钢材的密度分别是多少
普通钢材的密度约为7.85吨/m³,而不锈钢材则有很多种类,密度也都各不相同。
各种不锈钢材的密度:
Ti钛、TP270C:4.51吨/m³
439:7.73吨/m³
443、409L:7.74吨/m³
405、410、410s、420、430:7.75吨/m³
黑铁、高强钢、镀铝美锌:7.85吨/m³
双相钢:7.90吨/m³
304、304L、201、201L、202、305、321:7.93吨/m³
316、316L、309s、310s、347:7.98吨/m³
2205:8.00吨/m³
317L:8.25吨/m³
(2)一般钢材的密度是多少钱扩展阅读:
温度范围
钢液不是纯金属,而是以Fe为基的含有一定量C、Si、Mn及其他一些元素的多元合金。因此,它的结晶过程不是在某一固定的温度(熔点)进行,而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完成的。
在平衡结晶条件下,钢液温度降至其液相线温度(tL)时开始出现晶体,而达到固相线温度(ts)时结晶方告结束。此液相线和固相线间的温度区间,即tL-ts=Δtc。便称为该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
某一钢种的结晶温度范围主要取决于所含元素的性质及其含量,并可由铁与相应元素的二元或三元相图来确定。各元素对结晶温度范围的影响可近似地看成可加和的。即某一具体钢种的结晶温度范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密度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304不锈钢
❸ 钢的密度是多少
钢的密度为: 7.85g/cm3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 kg )。其基本公式为:
W(重量,kg )=F(断面积 m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
各种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如下:
名称(单位)
计算公式
符号意义
计算举例
圆钢 盘条(kg/m)
W= 0.006165 ×d×d
d = 直径mm
直径100 mm 的圆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165 ×1002=61.65kg
螺纹钢(kg/m)
W= 0.00617 ×d×d
d= 断面直径mm
断面直径为12 mm 的螺纹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0.00617 ×12 2=0.89kg
方钢(kg/m)
W= 0.00785 ×a ×a
a= 边宽mm
边宽20 mm 的方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785 ×202=3.14kg
扁钢
(kg/m)
W= 0.00785 ×b ×d
b= 边宽mm
d= 厚mm
边宽40 mm ,厚5mm 的扁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785 ×40 ×5= 1.57kg
六角钢
(kg/m)
W= 0.006798 ×s×s
s= 对边距离mm
对边距离50 mm 的六角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798 ×502=17kg
八角钢
(kg/m)
W= 0.0065 ×s ×s
s= 对边距离mm
对边距离80 mm 的八角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5 ×802=41.62kg
等边角钢
(kg/m)
= 0.00785 ×[d (2b – d )+0.215 (R2 – 2r 2 )]
b= 边宽
d= 边厚
R= 内弧半径
r= 端弧半径
求20 mm ×4mm 等边角钢的每m 重量。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4mm ×20 mm 等边角钢的R 为3.5 ,r 为1.2 ,则每m 重量= 0.00785 ×[4 ×(2 ×20 – 4 )+0.215 ×(3.52 – 2 ×1.2 2 )]=1.15kg
不等边角钢
(kg/m)
W= 0.00785 ×[d (B+b – d )+0.215 (R2 – 2 r 2 )]
B= 长边宽
b= 短边宽
d= 边厚
R= 内弧半径
r= 端弧半径
求30 mm ×20mm ×4mm 不等边角钢的每m 重量。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30 ×20 ×4 不等边角钢的R 为3.5 ,r 为1.2 ,则每m 重量= 0.00785 ×[4 ×(30+20 – 4 )+0.215 ×(3.52 – 2 ×1.2 2 )]=1.46kg
槽钢
(kg/m)
W=0.00785 ×[hd+2t (b – d )+0.349 (R2 – r 2 )]
h= 高
b= 腿长
d= 腰厚
t= 平均腿厚
R= 内弧半径
r= 端弧半径
求80 mm ×43mm ×5mm 的槽钢的每m 重量。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该槽钢t 为8 ,R 为8 ,r 为4 ,则每m 重量=0.00785 ×[80 ×5+2 ×8 ×(43 – 5 )+0.349 ×(82–4 2 )]=8.04kg
工字钢(kg/m)
W= 0.00785 ×[hd+2t (b – d )+0.615 (R2 – r 2 )]
h= 高
b= 腿长
d= 腰厚
t= 平均腿厚
R= 内弧半径
r= 端弧半径
求250 mm ×118mm ×10mm 的工字钢每m 重量。从金属材料手册中查出该工字钢t 为13 ,R 为10 ,r 为5 ,则每m 重量= 0.00785 ×[250 ×10+2 ×13 ×(118 –10 )+0.615 ×(102 –5 2 )]=42.03kg
钢板(kg/m2)
W= 7.85 ×d
d= 厚
厚度 4mm 的钢板,求每m2 重量。每m2 重量=7.85 ×4=31.4kg
钢管(包括无
缝钢管及焊接
钢管(kg/m)
W= 0.02466 ×S (D – S )
D= 外径
S= 壁厚
外径为60 mm 壁厚4mm 的无缝钢管,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2466 ×4 ×(60 –4 )=5.52kg
❹ 钢的密度是多少
钢的密度是7.85g/cm³ρ(密,度,g/cm3)1/1000=W(重量,kg )÷F(断面积 mm²)÷L(长度,m)。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回单位为公斤答( kg ),普通碳素钢密度为7.85克/立方厘米,钢种不同略微有些不同,如锰钢为7.81。
钢是对含碳量质量百分比介于0.02%至2.11%之间的铁碳合金的统称。钢的化学成分可以有很大变化,只含碳元素的钢称为碳素钢(碳钢)或普通钢;
在实际生产中,钢往往根据用途的不同含有不同的合金元素,比如:锰、镍、钒等等。人类对钢的应用和研究历史相当悠久,但是直到19世纪贝氏炼钢法发明之前,钢的制取都是一项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
影响钢的淬透性的决定性因素是临界冷却速度(vk),临界冷却速度越小,淬透性越大。影响因素有:
1、含碳量 :共析点附近淬透性最好,远离S点差。
2、合金元素: 除Co外,几乎所有的合金元素都降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即提高钢的淬透性。
3、奥氏体化: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钢的淬透性增大。
❺ 45号钢的密度是多少
基本和铁的密度一样,是7.85g/cm*3,普通碳素钢都差不多,45号钢和A3更是专相近。
45钢是GB中的叫法,也叫"油钢"。市场现货热轧居多;冷轧规格1.0~4.0mm之间。
45号钢为优质碳素结构用钢,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模具中常用来做模板,梢子,导柱等,但须热处理。
一般用于表面耐磨、芯部耐冲击的重载零件,其耐磨性比调质+表面淬火高。其表面含碳量0.8--1.2%,芯部一般在0.1--0.25%(特殊情况下采用0.35%)。经热处理后,表面可以获得很高的硬度(HRC58--62),芯部硬度低,耐冲击。
如果用45号钢渗碳,淬火后芯部会出现硬脆的马氏体,失去渗碳处理的优点。现在采用渗碳工艺的材料,含碳量都不高,到0.30%芯部强度已经可以达到很高,应用上不多见。
❻ 钢板的密度是多少!
不同的钢板,密度是不同的,具体如下下表(单位:kg/m³):
钢板(包括带钢)的分类介绍:
1、按厚度分类:、薄板,厚度不大于3mm(电工钢板除外)、中板,厚度在4-20mm、厚板,厚度在20-60mm、特厚板,厚度大于60mm。
2、按生产方法分类:热轧钢板、冷轧钢板。
3、按表面特征分类:镀锌板(热镀锌板、电镀锌板)、镀锡板、复合钢板、彩色涂层钢板。
4、按用途分类:桥梁钢板、锅炉钢板、造船钢板、装甲钢板、汽车钢板、屋面钢板、结构钢板、电工钢板(硅钢片)、弹簧钢板、耐热钢板、合金钢板、其他。
❼ 钢结构那个钢材的密度是多少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5-95规定,当钢材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1/2
❽ 我想知道钢的密度是多少越详细越好!
不同钢的密度依据其成分的不同而不同,至于7.8g/cm
3
只是纯铁的密度,钢的密度可以根据下面的回公式计算:
1/ρ答=w
1
%/ρ
1
+w
2
%/ρ
2
+…,
其中,ρ就是你要求的钢的密度,而w
1
%、w
2
%…则是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ρ
1
、ρ
2
…是各成分对应的密度。例如,某种钢的成分是铁占90%,镍占10%,由于镍的密度是8.9g/cm
3
,则有:
1/ρ=90%/7.8+10%/8.9,
解此方程得:ρ=7.9,也就是说此种钢的密度为7.9g/cm
3
。一般而言,钢的牌号已经告诉了其成分组成,而每种成分的密度查阅是很方便的(例如狗狗一下就知道了),那么根据上面说的公式计算密度是很方便的。顺便说一句,该公式是目前求多组分物质密度的通用公式,不管在理论还是工程领域都是如此。当然,如果有相关仪器,实际测量也可以。
注: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