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钢筋设计屈服强度怎么计算
屈服强度计算:用拉伸试验读取的下屈服点力值(n),除以试件截面面积(㎜²),所得即屈服强度。单位
n/㎜²
Ⅱ 圆钢的屈服强度怎么计算
不用你算哪,不同的钢材的屈服强度是给定的Q235等
单位屈服强度知道了,不就解了吗
Ⅲ 钢材的屈服强度是怎么
用一根钢棒受到两端作用的拉伸力来举例:
首先,钢棒会经历弹性变版形阶段,即钢权棒的伸长量随拉力的增加而等比例增加。
当拉力超过一个临界点后,钢棒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增大量开始不成比例。出现拉力只提高很少,钢棒却伸长了很多,好像钢棒的材质忽然变软了一样,这就表明钢材开始进入了屈服阶段。
后面再增大拉力,还有硬化阶段,缩颈阶段,最后到断裂。
具体可以参考屈服强度的网络,http://ke..com/view/72126.htm,或者查《材料力学》。
Ⅳ 怎么算钢筋屈服强度
屈服强度又称为屈服极限 ,是材料屈服的临界应力值。
(1)对于屈服现象明内显的材料,屈容服强度就是屈服点的应力(屈服值);
(2)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与应力-应变的直线关系的极限偏差达到规定值(通常为0.2%的永久形变)时的应力。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质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在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后产生颈缩,应变增大,使材料破坏,不能正常使用。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进入屈服阶段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应力应变出现微小波动,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ReL或Rp0.2)。
有些钢材(如高碳钢)无明显的屈服现象,通常以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作为该钢材的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所以,如果其它的外部和内部条件都一样的话,内径尺寸增加0.1mm对屈服强度没有任何影响.
Ⅳ 屈服强度怎么计算
屈服强度、上屈复服强度、下屈服强度可制以按以下公式来计算:
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e=Fe/So;Fe为屈服时的恒定力。
上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eh=Feh/So;Feh为屈服阶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
下屈服强度计算公式:ReL=FeL/So;FeL为不到初始瞬时效应的最小力FeL。
试验时,当测力度盘的指针首次停止转动的恒定力或者指针首次回转前的最大力或者不到初始瞬时效应的最小力,分别对应着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
(5)钢材屈服强度怎么算扩展阅读:
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
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大于屈服强度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Ⅵ 钢材的屈服强度
常规试样直径12.5,长度220,标距50,在液压拉伸机上拉至断裂,其最大力与工作面截面面积比值就内是抗拉强度,屈服容强度是在金属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0.2%的变形量后所得的力的大小和截面面积的比值,单位采用公制,N,mm
Ⅶ 怎么计算钢的屈服强度
你好,钢材的屈服强度技术资料已经形成那个国家标准,并且导出于回SI国际单位制.因此,不需要你计答算,也没有计算的公式,它是一个定值,是通过物理实验对材料进行稳定有效的拉伸,在其突然形变时施加的力度,就是钢材的屈服强度,也叫做屈服点.你可以在设计时参照GB/T699-1999,这个技术文献是针对 优质碳素结构钢的,如果你设计的是其他材料,请参阅其他文件.GB/T8731-1988,GB/T6478-2001,GB/T716-1989.
Ⅷ 钢筋屈服强度值怎么求
钢筋拉伸试验,从拉伸图上可以明显看到,钢筋在整个拉伸过程中有四回个阶段:比例答(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当拉伸到荷载不再增加,或上下波动时,即进入屈服阶段,“不计初始瞬时效应的最小值”即为下屈服荷载,用该荷载值(KN)除以钢筋截面积就是屈服强度值。
Ⅸ 钢筋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怎么算带公式。
屈服强度:.5*1000N/(16²π/4mm²)=360.77 MPa
抗拉强度:108*1000N/(16²π/4mm²)=537.4MPa
延伸率:(96-80)/80=20%
屈服强度:
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
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
抗拉强度:
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变形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
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的,但超出之后,金属开始出现缩颈现象,即产生集中变形。
伸长率:
是指在拉力作用下,密封材料硬化体的伸长量占原来长度的百分率(单位:%)。
(9)钢材屈服强度怎么算扩展阅读
屈服点
低屈服点钢作为消能抗震设计中主要部件的制作材料,其研制、发展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并在钢种的研制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低屈服点钢采用接近工业纯铁的成分设计,通过晶粒粗化及添加少量Ti、Nb 固定C、N 原子以降低其对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Ti 在钢中可依次形成TiN→Ti4C2S2→TiS 和TiC,所有多余的Ti(Ti-3.42N-1.5S)最后可以形成TiC。
台湾中钢的研究表明,钢中多余的Ti 量达到0.03%或者与3.99C 比值为2 时,铁素体晶粒尺寸显著增加,认为较多的Ti 使得TiN、TiS 和TiC 等颗粒粗化从而失去晶界钉扎作用。
低屈服点钢按其屈服强度基本可以划分为100MPa、160MPa 和225MPa。
抗拉强度的实际意义:
2、对脆性金属材料而言,一旦拉伸力达到最大值,材料便迅速断裂了,所以σb就是脆性材料的断裂强度,用于产品设计,其许用应力便以σb为判据。
3、σ的高低取决于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指数。在屈服强度一定时,应变硬化指数越大,σb也越高。
4、抗拉强度σb与布氏硬度HBW、疲劳极限
Ⅹ 钢材屈服强度值是怎么换算你出来的,有公式可以借鉴吗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曲线出现一个波动的小平台,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
有些钢材(如高碳钢)无明显的屈服现象,通常以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作为该钢材的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
国家标准GB/T228-2002《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已于2002年颁布实施。这一新国家标准是合并修订国家标准GB/T228-1987《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3076-1982《金属薄板(带)拉伸试验方法》和GB/T6397-19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三个标准为一个标准,它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ISO6892:1998《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也是GB/T228第三次修订。GB/T228-2002包括的技术内容和要求与原三个标准有较大的不同,尤其在性能名称和符号、抗拉强度定义、试验速率、性能结果数值的修约方面变动较大。而且,新标准中增加了引用标准和关于试验方法准确度方面阐述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GB/T228-2002,将该标准的要点和实施中需注意之点说明如下。
2 GB/T228-2002标准的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属材料,但不包括金属构件和零件)室温拉伸性能的测定,试样或产品的横截面尺寸≮0.1mm。对于小横截面尺寸的金属产品,例如金属箔、超细丝和毛细管等的拉伸试验需要双方协议。其原因在于:①横截面小的产品,按照标准中建议的量具分辨力要求不能满足附录A和附录C规定横截面测定准确度在±1%和±2%以内的要求。②试样标距采用常规的划细线、打小冲点等方法进行标记不可行。③常用的引伸计不适用于此类型产品试样的试验。试样的夹持方法需要特殊夹头等。
3 室温的温度范围
标准中规定室温的温度范围为10-35℃,超出这一范围不属于室温。对于材料在这一温度范围内性能对温度敏感而采用更严格的温度范围试验时,应采用23±5℃的控制温度。上述10-35℃的温度范围实质是指容许的试样温度范围,只要试样的温度是在这规定的室温范围内便符合标准要求。
4 标准中的引用标准
标准中的第二章引用了6个国家标准,即:
GB/T2975-1998钢及钢产品 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和试样制备(eqv ISO377:1997)
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
GB/T12160-2002单轴试验用引伸计的标定(idt ISO9513:1999)
GB/T16825-1997拉力试验机的实验(idt ISO7500—1:1986)
GB/T17600.1—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 第1部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eqv ISO2566—1:1984)
GB/T17600.2—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 第2部分:奥氏体钢(eqv ISO2566—2:1984)
标准中通过注日期引用的这6个国家标准是构成GB/T228—2002标准本身不可缺少的部分,应遵照被引用的6个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其中被引用的5个标准分别等同和等效相应的国际标准。目前,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还没有相对应的国际标准。
5 性能和术语定义
5.1性能定义
为了与国际接轨,性能的定义按照国际标准的规定。与原GB/T228—1987相比较,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定义有明显差异,其他性能的定义无实质性差异。
新标准将抗拉强度定义为相应最大力(Fm)的应力,而最大力(Fm)定义为试样在屈服阶段之后所能抵抗的最大力;对于无明显屈服(连续屈服)的金属材料,为试验期间的最大力。按照这一定义,如图1所示的拉伸曲线,最大力应为曲线上的B点,而不是旧标准中的取其A点的力(上屈服力)计算抗拉强度。
新标准中屈服强度这一术语的含义与旧标准中的屈服点有所不同,前者是泛指上、下屈服强度性能;而后者既是泛指屈服点和上、下屈服点性能,也特指单一屈服状态的屈服点性能(σs)。因为新标准已将旧标准中的屈服点性能σs归入为下屈服强度ReL(见标准中的图2d)。所以,新标准中不再有与旧标准中的屈服点性能(σs)相对应的性能定义。也就是说新标准定义的下屈服强度ReL包含了σs和σsL两种性能。 参考资料: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8020302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