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钢板不同的轧制方向对冲压件有什么影响
板厚方向性系数
于钢锭结晶和板材轧制时出现纤维组织等因素,板料的塑性会因为方向不同而出现差异,这种现象称为板料的塑性各项异性。各向异性包括厚度方向的和板平面的各向异性。厚度方向的各向异性用板厚方向性系数 r 表示。 r 值越大,板料在变形过程中愈不易变薄。是分析冲压件变形程度,设计工艺性及拟订工艺规程的前提。如果板料形状合适,不仅变形沿板料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能够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成形极限也可有所提高,并能降低突耳高度,减少切边余量。此外,对于某些落料后直接成形的零件,若能给出精确的板料形状及尺寸,则能减少试模调模的次数,从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
② 轧钢冷轧的优缺点是什么
冷轧的优点:
1、冷轧板卷产品尺寸精确,厚度均匀,板卷厚度差一般不超过0.01-0.03mm或更小,完版全可以符合高权精度公差的要求;
2、可获得热轧无法生产的极薄带材(最薄可达0.001mm以下);
3、轧产品表面质量优越,不存在热轧板卷常常出现的麻点、压入氧化铁皮等缺陷,并且可根据用户的要求,生产出不同表面粗糙度的板卷(光泽面或麻糙面等),以利于下道工序的加工;
4、轧板卷距又很好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如较高的强度、较低的屈服极限、良好的深冲性能等);
5、实现高速轧制和全连续轧制,具有很高的生产率。
冷轧的缺点:
1、成型过程中没有经过热态塑性压缩,但截面内仍然存在残余应力,对钢材整体和局部屈曲的特性必然产生影响;
2、冷轧型钢样式一般为开口截面,使得截面的自由扭转刚度较低。在受弯时容易出现扭转,受压时容易出现弯扭屈曲,抗扭性能较差;
3.冷轧成型钢壁厚较小,在板件衔接的转角处又没有加厚,承受局部性的集中荷载的能力弱。
冷轧和热轧是两种不同的轧钢技术
1、冷轧是在常温状态下由热轧板加工而成;
2、一块钢坯在加热后(就是电视里那种烧的红红的发烫的钢块)精过几道轧制,再切边,矫正成为钢板,这种叫热轧。
③ 轧钢冷轧的优缺点是什么
冷轧的优缺点:
优点:成型速度快、产量高,且不损伤涂层,可以做成多种多样的截面形式,以适应使用条件的需要;冷轧可以使钢材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从而提高了钢材的屈服点。
缺点:
1.虽然成型过程中没有经过热态塑性压缩,但截面内仍然存在残余应力,对钢材整体和局部屈曲的特性必然产生影响;
2.冷轧型钢样式一般为开口截面,使得截面的自由扭转刚度较低。在受弯时容易出现扭转,受压时容易出现弯扭屈曲,抗扭性能较差;
3.冷轧成型钢壁厚较小,在板件衔接的转角处又没有加厚,承受局部性的集中荷载的能力弱。
④ 影响钢材强度因素有哪些
(1)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而使钢材强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增加脆性的现象称之为硬化现象。一般为重复荷载作用下弹性极限提高(进入塑性阶段后发生)。
(2)冷加工时(常温进行弯折、冲孔剪切等),钢材发生塑性变形从而使钢材变硬的现象称之为冷作硬化。
(3)钢材中的C、N,随着时间的增长和温度的变化,而形成碳化物和氮化物,使钢材变脆的“老化”现象称之为时效硬化。
2、温度的影响
(1)正温影响
总体影响规律为温度上升,钢材的强度降低,塑性、韧性提高,温度达450-600℃左右时,钢材的强度几乎降至为零,而塑性、韧性极大,易于进行热加工,此温度称之为热煅温度。
需要说明:钢材在250℃左右时,强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钢材表面呈蓝色,这一现象称之为蓝脆现象。钢材在200℃以上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2)负温影响
随着温度的降低钢材的强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脆性增大,称之为低温冷脆,当温度降至某一特定温度时钢材的脆性急剧增大,称此温度点为转脆温度。
3、生产工艺的影响
(1)冶炼过程主要控制化学成分。
(2)浇铸的影响主要为脱氧方法:沸腾钢用Mn为脱氧剂,时间快,价格低,质量差;镇静钢用Si为脱氧剂,时间慢,价格高,质量好。
(3)反复的轧制可使得钢材规格变小,改善钢材的塑性,同时可以使钢材中的气孔、裂纹、疏松等缺陷焊合,使金属晶体组织密实,晶粒细化,消除纤维组织缺陷,使钢材的力学性能提高。同一牌号的钢材,厚度或直径越小,强度越高。
⑤ 钢材经过轧制可以起什么作用
达到要求的厚度如6,8,10毫米厚板,
达到预定的外形如槽钢,工字钢,
同时在微观上使晶专粒大小属分布更均匀,宏观上一定程度消除钢材内部的缺陷如气孔,缩松等。
对大体积的毛胚件冷却不均匀而产生的内应力也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