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钢正火过后,为什么硬度只有110左右,是不是正火工艺有什么问题
我不知道你想要的硬度值是多少,以及零件或材料的形状和厚度,但通常讲20钢正火后获得的硬度值在HB100至200之间,20钢原材不经热处理的硬度常在HB140至180之间。
从你提供的工艺参数上看,硬度只有HB110左右也属正常。我建议将温度调整到850度,保温时间2小时太长了,但是保温时间与有效厚度有关,一般1.5~2.5min/mm,但不小于30min.
另外太厚的材料不易进行正火处理,因为热不透,要热透需很长时间,反过来空冷时心部冷却时间很长,组织变化不均,正火效果极差。
正火并不是为了提高硬度,主要是为了获得稳定的金相组织,一般正火后获得的是片状珠光体和铁素体。
2. 正火后硬度是多少
正火后硬度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基本上是正火时间太长,一般正火时间2~4小时,温度在200~400度,也可以用氮气回火,也能增加硬度,或者直接用高硬度的钢材重新焠火。
3. 45号钢淬火后硬度能达到多少
45号钢淬火后没有回火之前,硬度大于HRC55(最高可达HRC62)为合格,实际应用的最高硬度为HRC55(高频淬火HRC58)。
正火可改善硬度小于160HBS毛坯的切削性能。该钢经调质处理后,其综合力学性能要优化于其他中碳结构钢,但该钢淬透性较低,水中临界淬透直径为12~17mm,水淬时有开裂倾向。当直径大于80mm时,经调质或正火后,其力学性能相近,对中、小型模具零件进行调质处理后可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而大型零件,则以正火处理为宜,所以,此钢通常在调质或正火状态下使用。
(3)钢材正火后硬度是多少扩展阅读:
40Cr工件调质的淬回火,各种参数工艺卡片都有规定,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是:
(一)40Cr工件淬火后应采用油冷,40Cr钢的淬透性较好,在油中冷却能淬硬,而且工件的变形、开裂倾向小。但是小型企业在供油紧张的情况下,对形状不复杂的工件,可以在水中淬火,并未发现开裂,只是操作者要凭经验严格掌握入水、出水的温度。
(二)40Cr工件调质后硬度仍然偏高,第二次回火温度就要增加20~50℃,不然,硬度降低困难。
(三)40Cr工件高温回火后,形状复杂的在油中冷却,简单的在水中冷却,目的是避免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影响。回火快冷后的工件,必要时再施以消除应力处理。
影响调质工件的质量,操作工的水平是个重要因素,同时,还有设备、材料和调质前加工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
(一)工件从加热炉转移到冷却槽速度缓慢,工件入水的温度已降到低于Ar3临界点,产生部分分解,工件得到不完全淬火组织,达不到硬度要求。所以小零件冷却液要讲究速度,大工件予冷要掌握时间。
(二)工件装炉量要合理,以1~2层为宜,工件相互重叠造成加热不均匀,导致硬度不匀。
(三)工件入水排列应保持一定距离,过密使工件近处蒸气膜破裂受阻,造成工件接近面硬度偏低。
(四)开炉淬火,不能一口气淬完,应视炉温下降程度,中途闭炉重新升温,以便前后工件淬后硬度一致。
(五)要注意冷却液的温度,10%盐水的温度如高于60℃,不能使用。冷却液不能有油污、泥浆等杂质,不然,会出现硬度不足或不均匀现象。
(六)未经加工毛坯调质,硬度不会均匀,如要得到好的调质质量,毛坯应粗车,棒料要锻打。
(七)严把质量关,淬火后硬度偏低1~3个单位,可以调整回火温度来达到硬度要求。但淬火后工件硬度过低,有的甚至只有HRC25~35,必须重新淬火,绝不能只施以中温或低温回火以达到图纸要求完事,不然,失去了调质的意义,并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4. 16Mn正火和调质后硬度能分别达到多少
【16Mn钢热处理】16Mn钢叫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含碳量为0.1%-0.25%,16Mn的含碳量太低,钢材的淬硬倾向太低,进行淬火还不如进行正火,调质就是淬火+高温回火,如真需调质的话,可以采用渗碳淬火的方。
表面硬度可以达到HRC58~62,或者不渗碳调质工艺为910℃入水,600℃回火,16Mn水淬表面硬度能达到40HRC左右,所以250HB(约25HRC)没有问题。
可以得到很好的性能,特别是塑性和冲击功提升很多。
操作时注意以下要点:
①正火温度工艺规范相近的工件,允许同炉处理。
②对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工件加热应采取防止氧化或脱碳的气体保护措施。
③工件一般采用工作温度或稍高于工作温度装炉。若互相重叠装料,应相应延长保温时间1/4。
④工件应均匀放置在炉膛有效工作区里。
⑤工件出炉后,应散开放置在干燥处空冷,不得将工件堆积,不得放在潮湿处。
(4)钢材正火后硬度是多少扩展阅读:
正火处理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根据GB/T1693-1997正火定义,正火(包括普通正火、二段正火及等温正火)是将钢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50~80℃(或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或流动空气中冷却(二段正火冷至Ar1附近缓冷;等温正火为快冷至珠光体转变区的温度等温以获得P型组织,然后空冷)的工艺。
正火的加热温度根据常用钢号的正火加热温度,保证加热获得奥氏体组织。保温时间则要依据钢材的种类、工件的尺寸、装炉量、所选用的设备型号等多种因素确定。
正火的冷却在保证获得技术要求(常为硬度)的情况下,更应强调必须获得正常稳定组织(珠光体产物)。正火工件的冷却一般为空冷,大件正火也可采用风机冷却、喷雾冷却等,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5. 45#铸钢件正火处理一般到多少硬度
硬度在HB160-220之间。订货时说明有硬度要求,因为铸件的硬度跟含碳量关系很大,45号铸钢的含碳量允许在0.4-0.6.去上限硬度就会高点。正火对铸钢件不合适。
推荐热处理温度:正火850,淬火840,回火600。45号钢为优质碳素结构用钢,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模具中常用来做模板,梢子,导柱等,但须热处理。
铸钢件的优点之一是设计的灵活性,设计人员对铸件的形状和尺寸有最大的设计选择自由,特别是形状复杂和中空断面的零件,铸钢件可采用组芯这一独特的工艺来制造。其成形和形状改变却十分容易,从图样到成品的转化速度很快,有利于快速报价响应和交货期的缩短。形状和质量的完善化设计、最小的应力集中系数以及整体结构性最强等特点,都体现铸钢件设计的灵活性和工艺优势:
1)铸钢件冶金制造适应性和可变性强,可以选择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组织控制,适应于各种不同工程的要求;可以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在较大的范围内选择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并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加工性能。
2)铸钢材料的各向同性和铸钢件整体结构性强,因而提高了工程可靠性。再加上减轻重量的设计和交货期短等优点,在价格和经济性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生产
(1)铸钢的熔炼。铸钢必须采用电炉熔炼,主要有电弧炉和感应电炉。根据炉衬材料和所用渣系的不同,义可分为酸性熔炉和碱性熔炉。碳钢和低合金钢可采用任何一种熔炉熔炼,但高合金钢只能采用碱性熔炉熔炼。
(2)铸造工艺。铸钢的熔点高,流动性差,钢液易氧化和吸气。同时,其体积收缩率为灰铸铁的2~3倍.因此,铸钢的铸造性能较差,容易产生浇不足、气孔、缩孔、热裂、黏砂、变形等缺陷。为防止上述缺陷的产生,必须在工艺上采取相应措施。
生产铸钢件用型砂应有高的耐火度和抗黏砂性,以及高的强度、透气性和退让性。原砂通常采用颗粒较大、均匀的硅砂;为防止黏砂,型腔表面多涂以耐火度更高的涂料;生产大件时多采用于砂型或水玻璃砂快于铸型。为了提高铸型强度、退让性,型砂中常加入各种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