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钢铁大省,一次排名
只有2014年的排名,2015年的还没有出来,估计排序不会有大的变化。
2014年中国各省钢产量排名回
10. 湖北,3429万吨。答
9. 广东,3447万吨。
8. 浙江,4171万吨。
7. 山西,4701万吨。
6. 河南,4704万吨。
5. 辽宁,6946万吨。
4. 天津,7304万吨。
3. 山东,8939万吨。
2. 江苏,1.33亿吨。
1. 河北,2.4亿吨。
2014年世界钢产量排名:
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美国第四,唐山瞒报量第五
湖北比想象中的低得多,武钢集团的产能一直在减产和向广西柳钢、昆钢转移。武汉经济结构转型很快,钢铁工业总产值2014年排武汉第七大产业。
十年前,钢铁产业占武汉工业总产值的近一半左右。武钢打喷嚏,武汉经济抖三抖!那时武钢还没合并柳钢和昆钢,东风2003年也刚搬来,光谷刚提出两三年,只是一个雏形。
上海更牛逼,中国第一钢企宝钢只生产高附加值钢材,产能居然排不进中国前十!
河北省,尤其是唐山市的钢铁产量太夸张了!京津雾霾没救了!另外,2015年河北和辽宁的GDP,可能被四川和两湖超过。
江苏的钢铁产量也超过想象,山东比想象中的略少,竟然还不如江苏。
❷ 中国一共有几大钢厂
1.鞍本钢铁基地
包括鞍山钢铁公司和本溪钢铁公司。位于辽宁中部工业区,东倚千山山脉,北临辽河支流太子河,两侧千里平原,南望渤海湾。鞍山与本溪两钢铁公司之间相距仅10O公里。周围资源丰富,铁矿的探明储量近百亿吨,其中工业储量40多亿吨,居各大基地之首位。现有铁矿开采能力约4000万吨左右,是全国最大的铁矿基地。1990年铁矿(原矿)产量达3800多万吨,占全国铁矿石总产量的1/5以上。鞍钢的主要铁矿基地有:东鞍山、眼前山、齐大山、大孤山等铁矿,与鞍钢相距仅10~20公里,呈弧形分布。本钢则有:南芬、歪头山,分布在本钢南、北,相距各25公里左右。辽宁中部煤炭资源也相当丰富,拥有本溪湖(彩屯)、红阳(沈南)等煤矿,与钢铁基地距离在100公里范围内。但因经长期开采,区内煤炭不敷钢铁工业的需要。
鞍本钢铁基地经过40多年的改建、扩建,现仍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1990年生铁产量为1016.26万吨,占全国的16%多,钢产量为1008.16 万吨,占全国15%以上,成品钢材633.77万吨,占全国12%。其中,鞍钢历史悠久,规模庞大,拥有铁矿山、选矿厂、烧结车间、焦炉以及炼铁、炼钢、轧材等冶炼设备,铸管、焦化、耐火材料、机修、动力、运输等附属生产单位,共有职工21.7万,能冶炼800多钢种,轧制600多个钢材品种。本钢的特点是:铁矿石储量大、易开采、品质优,用其冶炼铸造生铁,质量全国最优,低磷、低硫,被誉为“人参铁”。
2.京、津、唐钢铁基地
包括首都钢铁公司、天津各钢厂及唐山钢铁公司,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主要钢铁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其中,成品钢材产量占全国钢铁总产量的13%。京津唐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是:①基地周围资源丰富,冀东铁矿基地拥有迁安、滦县等大铁矿,储量仅次于鞍本;有开滦、京西等大煤田,其中开滦煤矿年产2000万吨以上,是我国最大的优质炼焦煤基地;②基地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扼关内外联系的必经之路,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有天津、秦皇岛等重要海港;③基地靠近消费区,技术力量雄厚。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天津是北方的最大港口城市、华北的经济中心,唐山是河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三市互为依托,密切联系,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钢铁工业的消费大户。从基地整体看,采选、冶炼和轧钢能力大体平衡。
首钢是京、津、唐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经近十年的改建、扩建,已形成300万吨配套的生产能力,改变了过去生铁产量大于钢产量,钢产量大于钢材的不平衡状况,1990年生产生铁357万吨、钢435万吨、成品钢材374万吨,首钢技术先进,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天津市各钢厂以炼钢、轧钢为主,炼铁基地在河北南端涉县,与天津相距500多公里。每年还需要从外地调入近百万吨的生铁,供化铁炼钢;又调入大量钢坯,供轧坯成材,造成往返运输,能源浪费等不合理状况。天津市的钢材品种多样,以中小型钢材和金属制品为主。
唐钢与天津类似,以炼钢和轧钢为主,在河北宣化建立了炼铁基地。“七五”期间,唐钢新增75万吨生铁生产能力、172万吨原矿处理能力、85万吨连铸能力和35万吨轧材能力,连铸生产能力由“六五”期末的5万吨,增加到90万吨,连铸比也由4.21%提高到43.96%。
3.上海钢铁基地
拥有宝钢及上钢一、三、五厂3个主要炼钢企业、梅山冶金公司及十多个轧钢厂,目前生产规模仅次于鞍本钢铁基地。1990年生铁产量526.9万吨,钢 894.18万吨,成品钢材609.58万吨。生铁、钢、钢材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8.4%、13.5%和11.8%。上海钢铁基地所在的上海市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技术力量强,管理水平高,水陆交通方便,这是本基地最有利的条件。但是上海市当地无铁、无煤、无辅助材料,每年需要从外地运入数百万吨的生铁和焦炭。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南京梅山建立了炼铁基地。现在上海钢铁基地钢材品种及利润率均居全国首位。适当利用进口矿石,生产优质、尖端产品是上海钢铁基地的主要方向。
宝钢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85年底第一期工程投产,1992年4月宝钢二期工程全部建成。二期工程正式投产后,将形成年产铁650万吨、钢671万吨、400万吨热轧板卷、210万吨冷轧板卷、50万吨无缝钢管和260万吨商品钢坯的综合生产能力。
宝钢与我国现有其他钢铁企业相比,具有设备大型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突出优点。它拥有4063立方米的高炉、30O吨氧气顶吹转炉、450平方米的烧结机和 135O毫米的初轧机,都是目前国内钢铁工业同类设备中最大的,6米焦炉和140厘米的无缝钢管轧机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宝钢建成后,有不少产品将填补我国钢铁工业的缺门或短线产品品种的空白。宝钢的厂外运输以水运为主,占运输量的80%,厂内以胶带传送为主,有比较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这是国内同类企业所少有的。
4.武汉钢铁基地
武钢位于武昌青山区的长江沿岸,是1949年后我国新建的大型钢铁工业基地。现已形成炼铁600万吨、炼钢500万吨、热轧400万吨、冷轧122万吨、硅钢片19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中型材、薄板、中厚板、大型材、带钢等,是我国最大的钢板生产基地。
武钢地理位置优越,水陆运输方便,厂区用地平坦、宽阔,靠近消费区。鄂东铁矿是武钢主要矿石产区,所产矿石品位较高,含铜等有益组分;但储量有限,埋藏较深,是武钢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今后可以考虑利用长江水运,适当进口部分富矿,以充分发挥一米七轧机的生产能力。
5.攀钢基地
位于四川渡口市,建于“三五”时期,是我国战略后方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攀钢所在的攀(枝花)西(昌)地区蕴藏极其丰富的钒、钛磁铁矿,钒、钛储量居世界首位,与其共生的钴、镍、铜、锰等十多种稀有金属元素的储量也十分惊人。这里还有巨大的水能和焦炭资源,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条件。
1974年攀钢一期工程建成,形成年产生铁170万吨,钢150万吨、钢材110万吨的生产能力。1977年建成我国最大的提钒车间,在提钒综合利用工艺上已达世界先进水平。1979年建成我国第一个年产5万吨的选钛试验厂。1990年年产生铁229万吨,钢191万吨,成品钢材78万吨,主要产品有生铁、钢坯、钒渣、重轨、大型钢材、小型钢材和线材。钒渣产量由1977年的1.5万吨,增加到34万吨。目前全国85%的钒渣是由攀钢供应,并运销英、法、德、美、印度等国。
攀钢位于铁矿产区与宝鼎煤矿之间的弄弄坪,与煤、铁各相距10公里左右,有铁路相通。弄弄坪被金沙江河曲所围,三面环水,面积只有2.6平方公里。厂区用地窄小,成为攀钢进一步扩大的重要限制因素。最近攀钢二期工程正规划兴建。二期工程全部建成后,生铁、钢、钢材的年产量将分别达到300万吨、270万吨、220万吨,产品结构将有较大改变,产值、利润都将成倍增长。考虑到弄弄坪面积窄小,规划拟在宜宾市的李庄或其它地区建设二基地。
6.包头钢铁基地
包钢位于内蒙古包头市新区昆都仑河两岸,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正式投入生产。包钢基地近铁近煤。矿石基地在白云鄂博,南距厂区仅150公里,有包白铁路及公路相遇。厂区东北约80公里处有石拐沟煤矿。包钢靠近黄河,地势平坦,用水条件好。1990年年产生铁 251万吨,钢252万吨,钢材153万吨。包头钢铁公司不仅是我国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稀土生产基地。包头矿具有巨大的稀土资源矿,其储量居世界首位,有“稀土之乡”的美称。
7.太原钢铁基地
太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是“二五”时期重点扩建、改建项目之一。1990年生产生铁133万吨、钢179万吨、钢材96万吨。太钢周围焦煤资源丰富,品种齐全,这是太钢布局的突出优势。太(原)古(交)岚(县)铁矿是我国主要铁矿区之一;但矿石品位低,矿区分散。水资源不足、运输紧张及铁矿资源的缺陷是太钢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
太钢也是我国特殊钢生产基地,以生产优质板材为主。
8.马鞍山钢铁基地
马钢位于安徽省东部马鞍山市内,临江近海,交通十分便利,资源丰富。附近的宁芜铁矿是我国主要铁矿产地之一,距淮南、淮北煤产地不远。主要产品有各种铸造用生铁、用于制造铁路运输的火车轮、轮箍、各种异型断面的环形件、各种角钢及中小型钢材等。生铁产量大于钢产量,1990年年产生铁223万吨、钢204 万吨、钢材154万吨,是江南重要的生铁基地。
9.重庆钢铁基地
包括重庆钢铁公司和重庆特殊钢厂。重庆钢铁公司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境内,前身系抗日时期由原汉阳兵工厂、六河沟铁矿和上海钢铁厂的一部分设备组建而成。新中国成立后经40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综合生产能力的钢铁联合企业。1990年年产生铁100万吨、钢83万吨、钢材83万吨。重庆特殊钢厂位于沙坪坝的双碑地区,创建于1935年,是西南地区最早建设的钢铁企业。1949年后经多次扩建,成为我国精密合金钢等特殊钢的重要生产企业。
10.台湾中国钢铁公司
我国台湾省钢铁工业是在缺煤少铁条件下,靠大力发展拆船行业兴办起来的。60年代台湾利用解体旧船板生产改制钢材,用拆船所得废钢生产电炉钢,70年代台湾年拆船量曾占世界拆船总量的60%以上,一年拆船能力达200万吨。为了进一步满足台湾本岛生产发展的需要,台湾当局决定在高雄建一座年产钢600万吨的大型钢铁厂,并命名为中国钢铁公司。该厂的铁矿石、焦煤及主要原燃料全部经高雄大港进口。台湾省1990年年产钢299.8万吨。 河南济源钢铁、舞阳钢铁和安阳钢铁。
❸ 全国的主要钢材产地都是哪
年产钢
10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有13个,它们的钢产量约占全国的版钢产量的65%;重点特殊钢厂有大冶、齐齐哈尔权、大连、抚顺、重庆、上钢五厂等十余个;绝大多数省、自治区都还有本地区的骨干钢铁厂,其中浙江的杭州钢铁厂,江西的江西钢厂,湖南的涟源钢铁厂,河南的安阳钢铁厂,河北的邯郸钢铁总厂,云南的昆明钢铁公司,江苏的南京钢铁厂,山东的青岛钢厂等8个厂钢的年产量各在
20~25万吨之间,远在西北边陲的新疆八一钢铁总厂也年产钢、生铁和钢材各十多万吨。
❹ 全国钢材市场分布
全国钢材市场分布情况: 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情况看,亿元以上金属材料交易市场数量居前3位的分别是浙江、江苏和山东,市场数量分别为40个、37个和28个;年成交额居前3位分别是上海、江苏和浙江,成交额分别为2341.4亿元、2294.72亿元和1533.92亿元,这3个地区年成交额共计6170亿元,占全国亿元以上金属材料交易市场总成交额的55.91%。这表明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钢材消费最旺盛的地区,同时是我国钢材流通最为活跃的地区。 全国共有9个省(直辖市)的亿元以上金属材料交易市场数量超过10个,这9个省(直辖市)是浙江、江苏、山东、上海、河北、辽宁、天津、广东、重庆;全国共有5个省(直辖市)亿元以上金属材料交易市场年成交额超过500亿元,这5个省(直辖市)是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天津;单个金属材料市场平均成交额超过50亿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6个,分别是上海、山西、江苏、广西、内蒙古、安徽,其中上海单个金属材料市场平均成交额超过100亿元,这进一步印证了上海地区的钢材交易市场确实在全国钢材流通中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
亿元以上金属材料市场的区域分布情况 亿元以上金属材料市场在各区域的分布情况是:华东地区有137个,占总数的51.31%;华北地区有41个,占总数的15.36%;东北地区有23个,占总数的8.61%;西南地区有22个,占总数的8.24%;华中地区有18个,占总数的6.74%;华南地区有15个,占总数的6.74%;西北地区有11个,占总数的4.12%。即经济越发达、钢材消费越旺盛的地区,亿元以上金属材料市场的个数越多。 各区域亿元以上金属材料市场的年成交总额分别为,华东地区成交额为7299.6亿元,占成交总额的66.15%;华北地区成交额为1192.93亿元,占成交总额的10.81%;华南地区成交额为690.13亿元,占成交总额的6.25%;西南地区成交额为658.1亿元,占成交总额的5.96%;东北地区成交额为587.96亿元,占成交总额的5.33%;华中地区成交额为377.68亿元,占成交总额的3.42%;西北地区成交额为229.14亿元,占成交总额的2.08%。这表明经济越发达、钢材消费越旺盛的地区,亿元以上金属材料市场的总成交额越大,占全国的比重越高。 各区域单个亿元以上金属材料市场的平均成交额分别为:华东地区平均成交额为53.28亿元,华南地区平均成交额为46.01亿元,华北地区平均成交额为29.1亿元,西南地区平均成交额为29.91亿元,东北地区平均成交额为25.56亿元,华中地区平均成交额为20.98亿元,西北地区平均成交额为20.83亿元。这表明经济越发达、钢材消费越旺盛的地区,亿元以上金属材料市场的平均经营规模越大。 2008年,在我国钢材生产量最大的华北地区,钢材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下称“产量比重”)达到30.73%,亿元以上金属材料市场成交额占全国的比重(下称“市场比重”)仅为10.81%,产量比重比市场比重高20%左右;华中地区产量比重为10.04%,市场比重仅为3.42%,产量比重比市场比重高6%左右;东北地区产量比重为9.53%,市场比重仅为5.33%,产量比重比市场比重高4%左右;西北地区产量比重略高于市场比重,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则是市场比重略高于产量比重;在我国钢材消费最为集中、经济最为发达的华东地区,产量比重为35.66%,市场比重却高达66.15%,市场比重比产量比重高30%以上。 这说明如下两点:一是钢材交易市场成交额规模的大小与所在地区经济发达与否、钢材消费总量大小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经济越发达,钢材消费总量越大,该区域钢材交易市场规模就越大,反之亦然;二是钢材交易市场成交额规模与所在地区钢材产量的关联度较低,这也是华北地区市场比重远远低于产量比重的根本性原因。
❺ 中国三大钢铁城市
唐山市、邯郸市、天津市。
产量排名:
1、唐山市,钢材产量:11926万吨。主要钢企:河北钢铁、首都钢铁、津西钢铁、唐山建龙。
2、邯郸市,钢材产量:5468万元吨。主要钢企:河北钢铁、纵横钢铁、新兴铸管、天津天铁。
3、天津市,钢材产量4373.97万吨。主要钢企:天津钢铁、天津钢管、荣程钢铁。
中国三大钢铁基地
1、鞍本钢铁基地
包括鞍山钢铁公司和本溪钢铁公司。铁矿的探明储量近百亿吨,其中工业储量40多亿吨,居各大基地之首位,现有铁矿开采能力约4000万吨左右,占全国铁矿石总产量的1/5以上,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
2、京、津、唐钢铁基地
包括首都钢铁公司、天津各钢厂及唐山钢铁公司,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主要钢铁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
3、上海钢铁基地
位于上海。拥有宝钢及上钢一、三、五厂3个主要炼钢企业、梅山冶金公司及十多个轧钢厂,目前生产规模仅次于鞍本钢铁基地。宝钢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具有设备大型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突出优点。
❻ 中国的河北有多少个炼钢厂一年需要多少水
中国的河北有38个炼钢厂,一年用水,重点企业平均4.4吨;先进企业(首钢京唐、宝钢股份、鞍钢鲅鱼圈、唐钢)3.6吨;一般企业5.5吨;民营企业8到14吨。
河北省是全国第一的钢铁大省。根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产能数据,河北炼钢产能达25697万吨,占全国炼钢产能的24.5%,位居全国首位,是第二名江苏省的两倍。河北省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炼钢产能超2亿吨的省份。
从2002年开始至2018年底,河北省粗钢产量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一。近十年来河北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产量的比重虽有所波动,但均保持在22%以上。
❼ 河北钢铁在全国排第几
河北钢铁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一,世界第二。2010年的全球钢铁企业20强名单最近出炉,中国的钢铁内企业在前20名中就占容据了9席。除了安赛乐米塔尔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钢企外,我国的河北钢铁集团和宝钢集团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全球钢铁十强中我国的钢铁企业就占据六席。鞍本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沙钢集团和首钢集团,分列位列第四、五、九和第十位;韩国最大的钢厂浦项制铁,日本最大的钢厂新日铁和日本JFE则分列第六、七、八位。 唐山市是河北省的经济中心,而钢铁则是唐山经济的支柱产业,占全市税收的50%以上,多年来,钢铁业为唐山的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产量方面,以2010年唐山钢产6831万吨为例,已占全国产量的10.9%,约占世界产量的4.9%。唐山已经成为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成为钢材和钢铁原料主要品种价格的晴雨表,举足轻重,影响巨大。以2010年世界钢产量排位,唐山一个市的产量,仅低于美国、日本等全国的产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钢都”。
❽ 钢铁行业现状
钢铁行业,即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
从钢铁产业链的角度来看,钢铁行业属于中游行业,上游主要为铁矿石、煤炭、动力(电力)等,钢铁的下游应用广泛,钢铁产品作为基础原料,在地产、基建、机械、汽车、造船、家电等几乎所有行业中被大规模使用。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❾ 中国哪里的钢铁最多
中国的五大钢铁制造厂有:鞍山钢铁、首都钢铁、宝山钢铁、武汉钢铁、包头钢铁。
一、鞍山钢铁
鞍钢集团公司(简称鞍钢集团或鞍钢):成立于2010年5月,由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简称鞍山钢铁)和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攀钢)联合重组而成。鞍山钢铁始建于1916年,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攀钢是世界最大的产钒企业,是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和重要的钛白粉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铁路用钢、无缝钢管、特殊钢生产基地。重组后的鞍钢集团公司已形成跨区域、多基地、国际化的发展格局,成为国内布局完善、最具有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曾获得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首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是国内首家具有成套技术输出能力的钢铁企业。2011年名列世界500强第462名。目前,鞍钢集团具备钢铁产能3860万吨。
二、首都钢铁
首钢集团是以生产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首钢总公司为母公司,下属股份、新钢、京唐、迁钢、首秦、长治、通钢、高新技术、机电等海外企业。为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基于中国钢铁工业整体发展现状,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首钢搬迁曹妃甸的方案。2010年首钢将搬迁完成。2011年1月13日,在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停产仪式上,首钢获颁“功勋首钢”纪念牌。当日,首钢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停产仪式举行。
三、宝山钢铁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股份”)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宝钢股份以其诚信、人才、创新、管理、技术诸方面综合优势,奠定了在国际钢铁市场上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的地位。《世界钢铁业指南》评定宝钢股份在世界钢铁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前三名,认为也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钢铁企业。
四、武汉钢铁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本部厂区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占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武钢拥有矿山采掘、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及物流、配套公辅设施等一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并联合重组鄂钢、柳钢、昆钢后,成为生产规模近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居世界钢铁行业第四位。
五、包头钢铁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1954年开始建设,1959年投产,周恩来总理亲临包钢为1号高炉出铁剪彩。包钢拥有“包钢股份”和“包钢稀土”两个上市公司,是中国主要钢轨生产基地之一、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之一、华北地区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是世界稀土工业的发端和最大的稀土科研、生产基地。始终致力于多元发展,除钢铁、稀土两大主业外,还拥有矿业、非钢两大产业。“十二五”期间,将建设“大包钢”,成为世界最大的稀土钢生产基地和最具竞争力的稀土生产、科研基地,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