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供给侧改革对钢铁业究竟有什么意义
促进提高产品质量,削减钢铁产量,提高钢铁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我国钢铁内12.6亿吨产容能,8.5亿吨消耗量,1.4亿吨极限出口量,过剩产能2.7亿吨过剩产能。中国钢铁行业长时期的高利润强烈刺激了过度的,快速的产能扩张,就连农民,轧棉花的,卖香油的,做钢结构的,做钢铁贸易的,村长镇长都投资炼钢,收破烂的都是钢铁厂董事长,造成钢铁产能几十年的旋风式增长,达到了12亿吨之巨,钢铁行业这种产能严重过剩局面是导致价格下滑,竞争白热化效益低下的原因,无序扩张不制止,落后产能不淘汰,钢铁工业就没有回暖的迹象,即使一时复苏,也会被立即死灰复燃的小钢铁抵消,最终受害的还是建设项目的质量和老百姓的安全。国家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这样---没有经过审批手续的,近二十年建设的钢铁厂一律拆除。
⑵ 钢企兼并重组进行时!“大钢企时代”已来临
SMM6月3日讯:6月3日,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马钢股份)发布公告表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安徽省国资委将向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宝武)无偿划转其持有的马钢集团51%股权。本次划转完成后,中国宝武将通过马钢集团间接控制本公司45.54%的股份,并实现对本公司的控制,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安徽省国资委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
本次划转完成前后股份变动图:
中国宝武与马钢集团重组,一方面将带动马钢实现跨越式发展,壮大安徽省国有经济,促进钢铁及相关产业聚集发展,助推安徽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将推动中国宝武成为“全球钢铁业的引领者”的远大愿景,进一步打造钢铁领域世界级的技术创新、产业投资和资本运营平台。
近年来作为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国家也一直在推进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根据中国钢铁协会副会长迟京东介绍,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内,其中包括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3至4家、4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6至8家。截至2018年,我国前十大钢铁集团占全国粗钢产量占比仅为35.26%,远低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水平和设定的总目标。
据新华社报道的数据显示,我国钢铁企业经营规模和经营质量与世界一流钢铁企业差距大。从营业收入看,海外钢企基本是我国钢企收入规模的2-40倍,从吨钢收入看,我国钢企远低于世界一流水平,从净利润看,除宝武集团外,我国钢企低于世界一流水平,从净利率看,我国钢企忽高忽低,平均利润率低于世界一流水平。2017年我国钢企净利润率普遍高于海外钢企,但日韩钢企的平均利润率是我国钢企(除宝武集团)的2-5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对国内的钢铁行业来说,2019年除了控制好产量,紧跟需求结构变化,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也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中央企业,据了解,中国宝武钢铁产能规模7000万吨,位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二,是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据公司2018年年报显示,宝钢股份利润总额达到278.2亿元,保持了国内碳钢板材领导地位与国内行业最优业绩。公司硅钢产品销售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一, 汽车 板销售规模也进入了全球前三,冷轧 汽车 板持续保持50%以上的国内市场份额,湛江钢铁、梅钢、武钢有限等主要钢铁子公司盈利均大幅增长。
产销量情况分析表:
而马钢股份实力也是不俗,2018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9.52亿元,同比增长11.91%;实现归母净利润59.43亿元,同比增长43.94%。2018年,公司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关停了两座高炉和两座转炉,退出炼铁产能100万吨、炼钢产能128万吨。至此,公司全面完成了去产能三年任务目标,累计退出炼铁产能224万吨、炼钢产能256万吨。在有产能退出和一座高炉大修的情况下,本集团全年生产生铁1,800万吨、粗钢1,964万吨、钢材1,870万吨,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2011年至2018年集团生铁、粗钢、钢材产量:
据悉,两家企业早在10多年前曾经形成过战略联盟,双方交流频繁,渊源颇深此次与马钢集团相联合,使得中国宝武距其打造亿吨钢铁集团的发展目标又近了一步。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案例越来越多,据中国冶金报统计,从全国来看,原宝钢集团与原武钢集团联合重组为中国宝武集团,成为我国最大的钢铁企业集团;江苏沙钢集团重整了前东北特钢集团;建龙集团通过一系列的兼并重组,在山西、东北等地迅速扩张到3000多万吨的产能;福建省也布局了两个1000多万吨的钢铁集团;方大集团兼并重组27家企业,资产总额达到700多亿元,并且,这一态势仍在全国范围内延续。
本文来源于:上海有色金属网,未获授权请勿转载。
⑶ 钢价暴涨,下游企业该怎么办
钢铁价格暴涨,紧跟着暴跌!首先是贸易商!钢价在上涨的过程中,贸易商通过囤积大量的钢铁,上涨,从而导致直接生产钢材的钢铁企业开始大幅度提高出厂价格,而贸易商为了使钢铁价格更高,就必须从钢铁企业购进涨价后的钢铁进行大量的囤积!
钢铁企业如果是在进行价格上涨,贸易商继续从钢铁企业接盘上涨的钢铁!随着价格的不断升高,钢铁企业开始大规模的加班加点扩大产能,贸易商吞不了那么多货!既然吞不了那么多,钢铁企业的竞争现象,即降价潮开始了!
全球经济有复苏的迹象,而且根据相关机构预测在此情况下,企业应对策略有两种:一是维持较高保值比率操作并紧密跟踪行情调整保值比率;二是通过期权降低采购成本,比如不断地卖出短期限的虚值看跌期权,起到逢低买入保值或收权力金以降低采购成本的效果。
目前铝价走至高位且处于高波动率阶段,鉴于冶炼企业利润丰厚,建议这些企业提高卖出套保比例锁定利润;加工企业则可根据订单签订和盈利情况,控制风险敞口锁定加工利润,也可考虑通过卖出虚值看跌期权小幅降低采购成本。
⑷ 供给侧改革对钢铁行业会产生哪些影响和作
供给侧改革对复于钢铁行业来制讲就是化解落后产能,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保持钢铁行业的运行平稳健康有序持续向好。目前来看,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钢铁企业利润大增,产品质量持续提高,新材料新应用新结构层出不穷,地条钢等危害社会安全的生产能力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民营钢铁企业无需扩张得到抑制,小钢铁厂随意污染环境的状况有所改观,随意压扎工人工资有所节制。
⑸ 铁矿石屹立不倒,国内钢企亏损么,如果亏损为何出口
这么说吧,铁矿石大幅上涨,会给人们一个错觉,就是钢企原材料成本大幅提高,那么钢厂的利润大减,甚至是亏损。其实,钢企的日子还是很好过的。
一般正常企业经营,如果亏损,你还大量生产么?我想正常的企业不会这么干。看看棉纺织企业吧,进入消费淡季,不赚钱,就限产或者直接放假好了。国内钢企的吨钢利润只是下降了而已,况且钢材的产量还大幅增加。
钢铁产量大幅增长的背景下, 铁矿石供给趋紧导致铁矿石产业链地位抬升,进而大幅侵蚀钢铁利润空间。整体而言,在钢弱原料强势格局下, 钢铁产业链地位边际趋弱且盈利快速回吐,2019年前4月中钢协重点钢企实现利润总额232.5 亿元,同比下降22.83%。
我国是全球钢铁产量第一。对于钢铁产量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全球产量看中国,中国产量看河北,河北产量看唐山。这么大的产量,仅靠国内地产和基建,是消耗不掉的。只能出口,钢企亏损盈利与否,都需要出口,否则全都压在仓库里么?这部分多余的产量,就是靠出口来消化的。
所以说,原材料上涨并未让钢企亏损,而出口则是一个销售渠道,消耗多余的产量而已。
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凡是不针对问题本质回答,只要是黑中国、黑体制,扯到贪污腐败的就很多赞,真正优秀的图文分析反而没人看,真是有趣!
首先需要探讨一下钢厂现在是否是亏损的?
自从年初巴西淡水河发生溃坝事故之后,铁矿石价格已经涨了8个月了,以青岛港61.5%澳洲粉矿为例,目前干基含税价格960元/吨。 但是很奇怪的是,铁矿石价格的上涨还没有传到到钢材价格上?
一方面巴西淡水河是突发事件,不是结构性问题,钢厂很难去改变生产计划;另一方面,7-8月份是钢材的消费淡季(夏季炎热,开工率低;),这就导致了当前钢材价格并没有跟随铁矿石上涨。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钢厂的利润被不断压缩。
近期唐山地区钢厂的螺纹钢毛利曾跌至500元/吨,但是利润仍然处于 历史 的中位,当然还要去除掉费用以及轧制成本等,利润可能就在200-300左右。当然并不排除一些成本管控较弱的钢厂已经亏损了,市场上总有做的好做的不好的。 但是这一现象我认为不会持续,随着钢厂“金九银十”的到来,铁矿石和钢材的价差肯定会缩小,钢厂利润也会随之增加。
我们假设钢厂现在就是亏损的,为什么还要出口?
1、订单。钢厂生产的东西并不是我今天生产了,明天我吆喝着去卖,早就已经签订好了订单,下游也是如此,我需要什么东西肯定是要先备好货的,临时去买一方面不一定买得到,另一方面价格肯定会比正常购买要高。所以双方都愿意去签订单,那么有出口贸易的钢厂就必须要出口。
2、客户。客户资源是任何钢厂都不会去舍弃的,ok,你赚钱的时候你就卖给他,你亏钱的时候就不卖了么?客户关系怎么去维系,这种不牢固的关系必然会被其他竞争力撕裂然后形成牢固的合作方,而原来的就只有被淘汰。所以,即使亏损也不得不出口。
最后希望大家能开朗一点,别那么腹黑,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见谅。
从整体看,未来钢材的产量增速将大于钢材消费的增速,钢铁过剩的危机也会临近,但就目前而言国内钢企还不至于到亏损的地步,一方面都有一定的铁矿石储存,另一方面利润空间还是有的。
而且2012年左右国内钢企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普遍亏损期,因为钢企大部分会有一定的国家力量在里面所以是可以支撑的,如果企业不运作可能亏损更加严重,所以坚持出口还可以增加收入来源,包括有一些涉及到国家层面的因素
为何亏损仍要出口?缘于国内需求不足,即供大于求。举个例子,本来国内只要10斤钢,但生产了20斤。那多余的10斤呢?出口当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至于亏损要这样算,假如不出口,10斤就成为库存。假如第2年国内还只需10斤。理论上就不需要生产了。那么钢铁行业的上游也构成了大量库存,这样对整个行业造成的影响就很大。正是由于私有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才造成正常经济周期的自然循环。从而诞生了华尔街模式,即反向推动。但这个模式本身并不解决问题,只是把问题往后拖延一下。且还能造成更大的危机。对中国来说,房地产和基建很多都是由于反向推动而兴起。
虽然2019年铁矿石价格的涨幅已经达到80%,但并不一定会造成钢企原材料真实成本的升高同样的幅度,除了汇率影响以外,还要看企业有没有为铁矿石原料做风险对冲计划,因此并不一定因为原料价格上涨就会出现亏损,还是要看具体的运营情况和市场情况。
国内大型钢企都是规模化经营,采购的铁矿石和煤等原材料的数额都是非常巨大的,而根据生产的特点和计划,都不是马上采购马上排单生产,需要做比较长一些时间的采购计划,特别是需要进口优质铁矿石的企业,海运时间并不短,需要考虑价格的变化对成本产生的影响,需要提前做好计划,在金融市场上预先买入等值的合约进行风险对冲,以锁定成本。
因此如果控制得当,计划得好的话可以控制住成本,比如年初做好计划的钢企,如果当时用了对冲的策略,即使现在购买,也可以把价格锁定在年初的价位,实际成本并没有涨得那么大。
至于产品的出口,完全是市场行为,与市场需求和钢企的销售策略相关。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而钢铁是全球通用的必用产品,在建筑、 汽车 、家用电器等等很多行业使用广泛。布局海外,是很多企业都在做的事,可以根据营亏调整产能和优化成本,没有一家企业会长期亏损地做生意。
总的来说,铁矿石原材料上涨并不是对所有的企业都会产生致亏的影响,而产品出口是市场行为,海外市场是钢企重要的销售市场,只要不是支撑不下去,应该都不会轻易放弃。
这个问题太好回答了,刚开始大力的补贴,用于倾销战争,等我们占领了市场以后,我们再来慢慢的增加它的价格,就像以前的美团外卖一样,以前的外部美团外卖和饿了吗平台,大量的补贴用户,让用户产生这么一种依赖感,让用户产生这么一种吃东西必须要点外卖这种习惯。等他们100%控制市场以后,他们再来慢慢的采摘成果,收获胜利的果实,这个时候就可以慢慢的提价格了,因为市场都被你控制了,人家没得选,所以钢铁市场也是这样,刚开始大量的补贴用户,甚至于亏本做这个生意,等我们控制了全球钢铁市场以后,我们中国钢铁企业就可以慢慢的提高价格了,因为到时候人家没得选,到时候就是我们中国钢铁企业的天天下。
中报业绩档口,投资人还是暂时回避钢铁水泥,但是整体上看,中国钢铁行业经历了产业调整情况正在好转。
其实钢铁行业直观行情如下两张图:
这是过去一年铁矿石的走势图,一条毫无疑问的上涨曲线
上图来自钢之家,提取国内的钢铁价格走势,你会发现实际上铁矿石的涨价因素没有传导到钢铁的价格,也就是国内钢铁价格在下跌或者平行走势。
对于出口,那是不是存在国内外的价差呢?
不能说一定国际钢铁价格就高于国内,实质上国内和国际钢铁价差在不停的变化,由于我国是钢铁的主要生产国,占到一半以上的产量,所以基本上国际市场钢铁的定价可以以我们国内的定价为参照。但各国的需求和各国国内房地产建造的具体情况挂钩,比如欧洲依然有些萧条,而美国需求略微强劲。
总结:实际上很好理解为什么要出口。从行业来看,铁矿石连续上涨,而钢铁价格没有出现明显的上涨。因为全球需求增长并没有那么快,而铁矿石由于1月份巴西水灾导致整体的出口量减少。但预计这种状况是暂时的,钢厂不能因为一些短期的因素而改变生产计划退出市场。那么一些富余产能的钢铁出口也无可厚非。
由于供给侧改革,和产能优化退出,实质上钢铁业今年1-4月情况还算可以,在铁矿石涨价大背景下,利润率平均在3.5%,2018年利润率曾达到过7%,这说明政策层面的动作是有效的,提高了现有钢铁行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了产品质量,压缩了粗钢低效率产量。
而现阶段,个人认为也许钢铁的巨大产能输出会成为一种利器,挤压他国的钢铁产业,逐渐控制全球钢铁产业链。当然了,需要保持正的利润率,还要应对他国贸易保护主义主导的反倾销调查。
但投资人依然不可能在年中看好钢铁股票,要等待铁矿石和钢铁价格之间的倒挂被逐步的磨平,毕竟钢铁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和房地产又挂钩,而最近房地产贷款方面正在收紧。当然倒过来的价格压力也会让钢铁行业加速产业转型和优胜劣汰,提高产品附加值,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但如今不得不走。
亏损是假!利润进了官员腰包是真!还记得那年澳大利亚矿石暴涨几百倍的事吗?那是把国家的钱给了澳大利亚!卖了国后,然后国内官员得到了几十倍的回扣!!!高管没有好东西!为了私利他们可以卖国啊!!~
中国少建点房子,铁矿口怎么涨,钢铁企业需求大,带来高房价,高污染,美国那么有钱,为何高楼大厦没中国多呢?
国企越亏老板一一年薪越高、回扣越多
⑹ 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前瞻产业抄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指出受宏观经济形势低迷,全球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增加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发展遇到一定困难,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较为严重,下游需求不振,出口不畅,钢铁产品价格不断回落,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根据行业发展周期以及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预计未来五年到十年钢铁行业的发展将是一个"逐步消化产能,积极优化结构,大力拓展技术"的过程,随着国家钢铁“十二五”规划的深入贯彻和推进,钢铁行业有望在五年到十年内逐步摆脱现阶段的被动局面。
⑺ 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有哪些内涵
对于我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的形成原因,产业界及学界都进行过大回量的分析,从经济层面来说低答端产品重复建设以及低集中度是直接原因,但涉及如此大范围的供需错配,根本原因是凯恩斯主义需求侧管理的缺陷所引起。从理论特征上来看,需求侧管理主张的是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2008年后我国的宏观调控采取的是较为激进的刺激措施,其中透露出的是萨缪尔森的“逆周期”调控思想,由于投资的领域绝大多数是基础设施,而释放的大量资金令房地产投资出现了一波小高峰,钢铁产业得益于资金的流入和需求预期的增加同样出现了投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