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钢材的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分别是用来衡量什么的
可以用拉伸试验表现出来的现象理解:
抗拉强度:抵抗拉伸断裂能力。
屈服强度:抵抗拉伸导版致永久塑性变形的权能力,当受力在屈服点前,变形为弹性变形,卸载后恢复。
以上两个都是用来衡量材料强度的指标。
伸长率:材料被拉断以后被拉长增加的长度与初始长度的比值,衡量材料塑性的指标。
--------------------
补充问题的回答:
1、想用冷板加工东西,说明对此冷板的塑性有要求,也就是说,伸长率要有保证,同时屈服强度越低,抗拉强度越高,越易于加工成型。
2、成形后的零件不容易被折弯,那说明对零件的刚性和材料加工后最终强度有一定的要求。
综上所述:为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材料屈服强度要求相对高一些,同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比值要求越低越好,伸长率也是越低越好。这三个都要考虑。
『贰』 钢筋的强度指标是哪两种
钢筋的力学性能指标包括: 屈服强度 抗性强度 伸长率 及冷弯性能。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钢筋的强度指标。伸长率和冷弯性能是钢筋的塑性指标, 钢筋的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屈服点,又称为屈服强度,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所用的。
如同人一样,钢筋有着自己倔强的一面。它刚直不阿,能屈能伸,承担着混凝土结构的起承转合。在地基工程中,钢筋作为桩基础的主要受力点,它成为了建筑本体舒适的“鞋”。在基础工程中,筏型基础。
箱型基础中随处可见钢筋的身影,这些钢筋组成了建筑物本体强有利的“脚”,承担了身体的全部重量。在主体结构中,受力钢筋、架立筋、箍筋、分布筋纵横交错,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柱梁板墙,形成了建筑结构的“身体”。
每一个工程建筑人的日常工作中,接触最多的莫过于钢筋和混凝土这一对儿兄弟。对于钢筋,它究竟“倔强”在何处,大家对它的品行究竟又了解多少呢?我们拨开迷雾看真知,干货走起。工程建筑用钢筋按照工程人的“触感”分为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螺纹钢)。
光圆钢筋表面光滑,就像亭亭玉立的姑娘伸出的芊芊玉手,滑滑的,凉凉的,不过手感略坚硬,初碰沁人心扉,久碰凉彻心底。带肋钢筋触感凹凸不平,俗称螺纹钢。它像极了一个经常从事搬运工作的汉子。
粗糙,坚硬但是令人心底踏实。有它在,世界就在,有了它,混凝土结构就不会失稳。看到上边的图,你会不会好奇钢筋上数字和字母的含义。下面一张图来解读带肋钢筋标号的密码。
『叁』 什么是钢筋的屈强比它对结构安全有什么影响
钢筋的“复屈强比”即钢筋的屈服强度制与抗拉强度的比值。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是衡量钢材强度的两个重要指标,也是设计中的重要依据。在工程中,希望钢材不仅有高的屈服点,并且应具有一定的“屈强比”,屈强比是反映钢材利用率和安全可靠程度的一个指标。在同样抗拉强度下,屈强比愈小,说明钢材可利用的应力值愈小,其可靠性则愈高。若万一超载,会由于其抗拉强远高于屈服强度,而不至于立刻断裂;但屈强比过低,有效利用率太低,会造成钢材的浪费。反之,屈强比过大则钢材利用率提高,但其安全可靠性却降低了,所以,选用时应两者兼顾。即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提高钢材的利用率。合理的屈强比一般应在0.6~0.75范围内,如碳素结构钢屈强比一般为0.58~0.63,低合金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5左右。
『肆』 在钢材的力学性能中,有哪两项强度指标,有哪两项塑性指标
力学性能是钢材制最重要的使用性能,包括抗拉性能、塑性、韧性及硬度等。
(1)抗拉性能。表示钢材抗拉性能的指标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屈强比、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屈服是指钢材试样在拉伸过程中,负荷不再增加,而试样仍继续发生变形的现象。发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称为屈服点或屈服极限,在结构设计时,一般以屈服强度作为设计依据。
抗拉强度是指试样拉伸时,在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荷载与试样原横截面面积之比。
『伍』 衡量低碳钢材料强度性能的两个指标是什么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σs---屈服强度。
定义--材料开始产生宏观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单位MPa
σb---抗拉强度
定义--试样拉断前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
单位MPa。
『陆』 什么是衡量钢材强度的两个重要指标
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1、屈服竖腔闭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
2、抗拉强度是金属由均匀塑余裂性形变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圆闹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