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钢筋的屈服点
钢筋的屈服点是指:钢筋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就称为屈服强度。大于屈服强度的外力作用,钢筋将会产生永久变形,无法恢复。
对于金属材料而言,屈服强度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屈服强度就是屈服点的应力(屈服值);
2、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通常以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作为该钢材的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质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在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后产生塑性变形,应变增大,使材料失效,不能正常使用。
(1)钢材抗剪屈服点由什么确定扩展阅读:
钢筋等建设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标准有三种:
1、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国际上常采用σp表示,超过σp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2、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国际上通常以ReL表示。应力超过ReL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3、屈服强度 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Rp0.2。
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主要有:
1、内在因素,有:结合键、组织、结构、原子本性。如将金属的屈服强度与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较可看出结合键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从组织结构的影响来看,可以有四种强化机制影响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这就是:(1)固溶强化;(2)形变强化;(3)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4)晶界和亚晶强化。
2、外在因素,有: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升高,应力状态的影响也很重要。
B. 钢材在单向拉伸时如何确定其屈服点
钢材在拉伸试验过程中,随着拉伸载荷的不断增加,试样的弹性变形量也不断加大。当拉仲载荷不再增加或有所降低,而试样变形量突然增加时,好象屈服于载荷而自行伸长一样,这种现象称为屈服现象。引起屈服现象的应力称为屈服点,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σs=Ps/S0
式中 σs——屈服点,MPa;
Ps——屈服载荷,N;
S0——试样原横截面积,mm2。
屈服点的出现,象征着试样由弹性变形转变为塑性变形。因为当施加的外力达到或超过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时,如果将外力消除,试样的长度虽有部分恢复,但再也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了,亦即有一部分变形(伸长)被地保留下来。
含碳量较高、合金含量较多和淬火回火钢的屈服现象不明显,其屈服载荷难以在试验机上读出。这时就把引起试样标距部分发生一定残余伸长量的载荷,规定为试样的屈服载荷,试样此时所承受的应力称为规定残余伸长应力。一般把标距内的残余伸长量定为拉伸试样原标距长度的0.2%,故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常用σr0.2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σr0.2=P0.2/S0
式中 σr0.2——规定残余伸长应力,MPa;
P0.2——残余伸长量为0.2%时的载荷,N;
S0——试样原横截面积,mm2。
对要求较严格的产品,也有的把残余变形量为0.05%和0.1%的应力规定为规定残余伸长应力,以σr0.05、σr0.1表示。
在GB228—87标准中,把原来使用的“屈服强度”改称为“规定残余伸长应力”,用σr表示。如σr0.2表示规定残余伸长率为0.2%时的应力,用此代替原σr0.2 。
C. 钢材的屈服点在什么地方
举例说明:
1、碳素结构钢由Q+数字+质量等级符号+脱氧方法符号组成。
2、它的钢号冠以“内Q”,代表钢材的屈服点,后容面的数字表示屈服点数值,单位是MPa。
3、例如Q235表示屈服点(σs)为235 MPa的碳素结构钢。
D. 钢材的抗剪屈服强度() A.由试验确定 B.由能量强度理论确定 C.由计算确定 D.按经验确定
b
E. 怎么算钢筋的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
1、钢筋屈服点 σs=Fs/A; ( Fs屈服力; A钢筋横截面)
2、钢筋抗拉强度 σb=Fb/A;;( Fb屈服力; A钢筋横截面)
3、钢筋伸长率 δ=[(L1-L0)/L0]*100% (L1钢筋拉断后标距;L0钢筋原始标距)
F. 钢材的设计强度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钢材的设计强度是根据屈服强度确定的。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出现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作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
大于屈服强度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标准
建设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标准有三种:
1、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国际上常采用σp表示,超过σp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2、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国际上通常以ReL表示。应力超过ReL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3、屈服强度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Rp0.2。
(6)钢材抗剪屈服点由什么确定扩展阅读
1、能力不同
抗拉强度是抵抗最大变形的能力,屈服强度是抵抗起始变形的能力。
2、获取形式不同
抗拉强度是通过单向拉伸试验获得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屈服强度是通过对金属材料施压来获得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3、意义不同
抗拉强度的意义:
σb标志韧性金属材料的实际承载能力,但这种承载能力仅限于光滑试样单向拉伸的受载条件,而且韧性材料的σb不能作为设计参数,因为σb对应的应变远非实际使用中所要达到的。
如果材料承受复杂的应力状态,则σb就不代表材料的实际有用强度。由于σb代表实际机件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且σb易于测定,重现性好,所以是工程上金属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标志之一,广泛用作产品规格说明或质量控制指标。
屈服强度的意义:
屈服强度不仅有直接的使用意义,在工程上也是材料的某些力学行为和工艺性能的大致度量。例如材料屈服强度增高,对应力腐蚀和氢脆就敏感;材料屈服强度低,冷加工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就好等等。因此,屈服强度是材料性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屈服强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抗拉强度
G. 钢材的屈服点与什么有关系
钢材等金属材抄料没有屈服点与其塑袭性有关,不能单单的说是含碳量,塑性越差,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中屈服点表现的越不明显,当然钢的含碳量越低通常是塑性越好,影响塑性的因素:各种化学成分和含量(C/S/P等等),内部组织结构等。
-----------
另外:试验条件也有关系,其实不能说是没有屈服点,应该说是屈服点不明显,在试验应力加载速度过快,设备精度低的情况下,越难以取得材料的屈服点,绘制出的应力应变曲线越平滑,无明显转折,为此约定检测到材料0.2%塑变时作为其屈服点。
最后说明一下:金属材料能否检测到屈服点并不关键,有很多脆性材料本来就是几乎检测不到屈服点的,所以只要不是原本应该是屈服平台很明显的材料现在找不到屈服点就行,那就要好好查查钢材的质量是否出现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