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双碳”背景下钢铁业降碳减排的五大路径
双碳
钢铁工业是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行业。2021年,我国粗钢产量高达10.33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约53%;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占全球钢铁碳排放的60%以上,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是国内31个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因此,在“十四五”要求更为严格的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下,钢铁工业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领域。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了推动我国钢铁工业“双碳”目标的实现,《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也即将发布。在多个顶层设计文件的指导下,钢铁工业的降碳减排路径也逐渐明晰,可以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
第一,推动绿色布局,包括优化产业布局、严禁新增产能、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壮大绿色物流等。一方面,通过优化布局引导钢铁项目向生产基地聚集发展,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加快实现技术突破和绿色发展。《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5年,钢铁行业集中度CR5/CR10分别要达到40%/60%(该指导意见最终出台时未提及这一集中度目标)。2020年,我国前10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合计为41292.1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9.21%,与日、韩、俄、美等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日本前两大钢企产业集中度高达79.2%,美国前三大钢企占比58.7%,俄罗斯前四大钢企占比达73.0%,韩国前两大钢企占比更是高达90.0%,稿正乎印度前三大钢企占比也达到了57.7%。为此,我们应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速产业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延伸,提高投资效率和科技创新水平,促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另一方面,切实改变“北钢南运”现象,减少不必要的物流运输等过程,进而降低碳排放。
第二,节能及提升能效,包括推广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强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推动实现钢铁工业的智慧制造等。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单位能耗统计,2020年吨钢综合能耗为545.27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6.51千克标准煤/吨。尽管我国吨钢综合能耗指标已位于世界先进行列,但钢铁工业体量大,行业绿色发展水平不均衡,仍有较大节能减排潜力。我国钢铁行业余热资源利用率低,大型钢铁企业的余热利用率为30%~50%,与国际先进水平(90%)存在明显差距。因此,通过提高余热余能自发电率、推动低品位余热供暖发展,将钢铁企业的自发电率从当前的53%提高到60%以上,基本满足自身用电需求,对于钢铁工业的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也是低碳减排的需要。有调研结果表明,我国仅有不到1/3的企业开始着手数字化试点或转型工作,极少数钢铁企业有清晰且符合整体业务发展的数字化战略。因此,未来,钢铁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强数字化管理、推动智慧制造,助力生产过程的绿色化、集约化、互联化,从而降低生产过程碳排放。
第三,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有序发展短流程电炉钢工艺,推动原燃料结构优化、促进清洁能源替代。2020年,我国长流程生产的粗钢占全国总清丛产量的90.8%,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73.2%)。长流程炼钢的碳排放强度为2.0吨二氧化碳/吨粗钢,是短流程炼钢的3倍以上,因而推行全废钢的电炉工艺是钢铁键悉工业最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推进短流程炼钢存在成本高、废钢质量和供给不稳定等诸多阻力,优化燃料结构、降低铁钢比,提高清洁能源比例,是实现我国钢铁工业降碳减排短期目标的关键。我国钢铁行业能源结构高碳化,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占行业排放的80%以上,其中煤、焦炭(3415, 73.50, 2.20%)占能源投入总量的比例近90%,促进清洁能源的替代将对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第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包括区域能源资源整合、固废资源化利用、推动钢化联产。《指导意见》指出,推进产业间耦合发展,构建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力争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钢铁行业应通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充分开发利用钢铁生产过程中富含一氧化碳、氢气等副产品的附加值,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处置利用。
第五,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包括电解还原、氧气高炉、非高炉冶炼以及CCS(碳捕获与封存)/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通过以再生能源为基础的技术创新,实现冶炼过程完全零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关于氢冶金、电解还原等绿色低碳技术的探索,如国际层面的日本COURSE50(日本环境和谐型炼铁工艺技术开发项目)、德国“以氢代煤”、韩国COOLSTAR(氢还原炼铁工艺项目)、奥钢联H2FUTURE(无二氧化碳工业氢试制工厂)、欧盟ULCOS(超低二氧化碳炼钢)、瑞典HYBRIT(突破性氢能炼铁)等项目;国内层面,中国宝武与中核集团、清华大学签订了有关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探索低碳冶金工艺,河钢、酒钢、邢钢等多家企业也开启了低碳冶金的创新研发工作。超前布局低碳冶金前沿技术领域,不仅可以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对于掌握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增强技术保障、提高竞争力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工业领域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在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下,钢铁工业面临巨大压力。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钢铁产量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密切相关,在压减钢铁产能的同时,保障好下游需求是减排工作的难点。因此,未来逐步降低产量是钢铁工业实现碳达峰的重要条件,引导钢铁企业由以量取胜的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至关重要。
短期内,电炉炼钢的节能环保效益无法在经济效益中体现,推广相对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是当前落实减排工作最直接有效的办法。然而,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运营压力。因此,一方面,应将钢铁行业尽快纳入全国碳市场,利用市场化机制配置资源,降低钢铁行业的减排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应做好节能减排技术的减排潜力与成本评估,选择“性价比”高的减排技术,做好“技术组合”。大型钢企更应发挥“头雁”作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披露碳排放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Ⅱ 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前瞻产业抄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指出受宏观经济形势低迷,全球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增加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发展遇到一定困难,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较为严重,下游需求不振,出口不畅,钢铁产品价格不断回落,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根据行业发展周期以及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预计未来五年到十年钢铁行业的发展将是一个"逐步消化产能,积极优化结构,大力拓展技术"的过程,随着国家钢铁“十二五”规划的深入贯彻和推进,钢铁行业有望在五年到十年内逐步摆脱现阶段的被动局面。
Ⅲ 钢铁制造业发展前景
回顾2021年我国钢铁行业运行情况,粗钢产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钢材进出口面临新导向,预计全年钢材净出口总量同比呈扩大态势;在原燃料供给方面,铁矿石供给“外减内增”、价格大起大落,废钢供给稳步提升,焦炭价格大幅波动;钢材价格大幅波动,整体或呈现前高后低走势,价格逐步回归理性;钢铁企业效益保持较好水平。
步入“双碳”发展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迎来绿色发展新趋势。从机遇来看,将助推钢铁行业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推动生产工艺技术转型升级、促进技术革命、为智能化发展提供新方向,有利于构建钢铁与建材、发电、化工多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为协同减污降碳提供发展空间,深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助推行业低碳标准化工作开展。为全面迎接数字时代,迈入数智化新阶段,应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已凝聚各方智慧,构建开放共赢的合作生态,共同推动全行业智能转型升级;钢铁企业持续深化数据利用,着力开展新一代智能管控中心建设。
到目前为止,国内大部分工厂的很多设备独立运行互不相通,设备运行状态和生产周期数据都无法交互,无法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优化,进而导致形成信息孤岛。为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号召,图扑软件可视化组件及二维组态和三维组态数字孪生智慧钢厂内主要建筑物、智能制造车间、作业设备、车间内制造原材料、作业区域划分、作业人员等要素。可视化系统连接服务器采集多类型数据源,再叠加强大的 2D、3D 引擎丰富的图形组件和界面设计并结合工厂内生产运行、工艺、环境、安防等关键数据,进行实时数据采集。
相比于传统的二维组态监控系统,三维组态搭建的界面展现更加直观、简单,便于监控人员识别异常信息,提高监控效率。用户通过三维场景,对厂区的摄像头位置分布一目了然。亦可通过新兴视频融合技术,将视频无缝嵌入到场景中,真实还原场景实景。
数字孪生钢铁厂复杂环境下无死角全覆盖可视化场景,深度开发应用智能控制技术,提升企业智慧管控、智能运行、智能安全监控、智能分析与远程诊断等综合能力,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创新管理运营模式。
Ⅳ 钢铁工业的发展方向
钢铁工业“十二五”期间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规划提出,大幅度回减少钢铁企业数量,国答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步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有钢企兼并重组,重点支持优势大型钢铁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加强钢铁企业信托网建设。
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将发挥带动作用,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鞍钢与攀钢、本钢、三钢等企业,宝钢与广东钢铁企业,武钢与云南、广西钢铁企业,首钢与吉林、贵州、山西等地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将得到重点推进完善。区域兼并重组方面,将形成6~7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为提高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规划鼓励钢铁企业建立与资源所在国利益共享的对外资源开发机制,实施投资区域多元化,在具有资源优势国家和地区以及周边国家,有序建立稳定、可靠的铁矿石、铬矿、锰矿、焦煤等原燃料供应基地和运输保障体系;还将重点建设一批废钢加工示范基地,研究制定进口废钢的优惠政策措施,在海外建立废钢回收加工配送基地。
Ⅳ 2020钢铁行业的现状和前景
钢铁行业,即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
从钢铁产业链的角度来看,钢铁行业属于中游行业,上游主要为铁矿石、煤炭、动力(电力)等,钢铁的下游应用广泛,钢铁产品作为基础原料,在地产、基建、机械、汽车、造船、家电等几乎所有行业中被大规模使用。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Ⅵ 分析未来中国钢铁的发展趋势
各地响应国家政策,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方法,助推钢铁超低排放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化解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以及淘汰落后产能,要求各地严格执行产能置换办法,严控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促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全面稳定达标,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一批关键钢材品种有效供给,即推动钢铁产品结构调整升级。
2019年4月29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意见》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未来5年钢铁产能超低排放的改造进度提出具体目标:预计2020年底前,对上述重点区域完成60%产能改造;2025年底前,对上述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全部完成,全国范围内完成80%的产能改造。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Ⅶ 钢铁产业的发展政策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并从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体系建设、资源保障和供给质量等方面对“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发展做出了具体要求。对此全国各省市也陆续提出了“十四五”时期钢铁行业的发展目标。本文将对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的钢铁行业政策的重点内容及发展目标进行深度解读。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钢铁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宝钢股份(600019)、河钢股份(000709)、沙钢股份(002075)、鞍钢股份(000898)、安阳钢铁(600569)、山东钢铁(600022)、华菱钢铁(000932)、马钢股份(600808)、本钢板材(000761)、包钢股份(600010)等。
本文核心内容:钢铁行业政策历程、国家层面钢铁行业政策、31省市钢铁行业政策、31省市钢铁行业发展目标。
1、政策历程图
自建国后的五十余年内,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迅速。1996年,我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3.5%,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2001-2005年:钢铁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7167.37亿元,超过1949~2000年中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辩衫和。
但是在钢铁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钢铁行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至“十五”初期,我国对钢铁市场的巨大需求估计不足,制定的相应发展规划与实际差距较大;产业发展布局缺乏统筹安排;技术进步跟不上新增产能的发展,产品品种质量结构矛盾突携高腔出;产业集中度低,影响企业联合重组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落后产能亟待淘汰,钢铁行业的现代销售体系不健全,大宗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链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等。这些问题将是“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需要认真面对并着手解决的。
“十五”至“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钢铁行业历经了从“高速发展”到“淘汰落后产能念枝,实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的变化;各阶段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规划重点基本均集中在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钢铁产能和积极推进钢铁行业实现合理布局等。
“十五”计划(2001-2005年)至“十一五”计划(2006-2010年)时期,国家层面提出:着力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严格控制新增钢铁生产能力,加速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等发展方向;从“十二五”规划开始(2011-2015年),明确了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的平均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量和吨钢二氧化硫排放等要求,以实现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十三五”期间,规划明确了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压减粗钢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和行业集中度等目标;
到“十四五”时期,根据《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布局结构合理和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以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等,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行业的重要任务。
2、国家层面政策汇总及解读
——国家层面钢铁行业政策汇总
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规划,内容涉及5G网络建设、终端IPv6升级改造、“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建设等;2020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主要政策规划汇总如下:
注:查询时间为2022年5月10日。
——钢铁行业重点政策规划解读
(1)《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2年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绿色低碳深入推进,构建产业间耦合发展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等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2)《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从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和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落实等方面,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指引:
——国家层面钢铁行业发展目标解读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围绕炼油、水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17个行业,提出了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的工作方向和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对于钢铁行业,提出到2025年,钢铁行业炼铁、炼钢工序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中有关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指导内容如下:
3、各省市层面的政策汇总及解读
——31省市钢铁行业政策汇总
根据《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我国将力争实现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等发展目标。截至2022年5月1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发布了“十四五”时期和至2025年末的钢铁行业发展规划,重点内容涉及禁止钢铁行业新建和扩建、推进行业高端绿色化发展、鼓励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及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目标:
——31省市钢铁行业发展目标解读
“十四五”期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提出了钢铁行业的发展目标。其中,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和山西等钢铁生产大省提出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指标、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指标、钢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钢铁行业总投资额等具体发展目标;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提出钢铁及相关行业营业收入目标、废钢回收利用量等发展目标;此外,北京、广东等省份虽未公布具体的数据指标,但也提出了钢铁行业的具体发展目标: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