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模具常用钢材的特性和热处理方法
常用冲裁模具主要零件材料的性能及热处理工艺
一.模具钢的分类及发展
模具用钢主要分三大类,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塑料模具钢。
目前我国常用的冷作模具钢仍多是碳素工具钢(T7A、T8A、T10A、T12A)、低合金工具钢CrWMn、高碳高铬钢Cr12、Cr12MoV、高速钢W18Cr4V、W6Mo5Cr4V2等传统的典型钢种,不过也引进。研制了多种新的钢种以适应不断提高的要求。
热作模具钢主要用于制造高温状态下进行压力加工的模具,如热锻模具、热挤压模具、压铸模具、热镦模具等。随锻压机械能力的加大、加工件形状的复杂化,尤其是被加工材料加工难度的增大,如加工钛合金、高合金钢、不锈钢和耐热钢,模具趋向大型化、高性能。对热作模具用钢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热作模具钢5CrNiMo和5CrMnMo钢由于热强性、热稳定性较低、易龟裂和塌陷,使用寿命短。3Cr2W8V钢由于钨含量高、耐热振性较差、易热疲劳,导致龟裂等缺陷。近年来,一些具有较高的热强性、高的热疲劳性和良好的韧性的新型热作模具钢相继问世。
二. 冲裁模
冲裁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是沿封闭或敞开的轮廓线使材料产生分离的模具。如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切边模、剖切模等。
当被冲裁加工的材料较硬或变形抗力较大时,冲模的凸、凹模应选取耐磨性好、强度高的材料。而导柱导套则要求耐磨和较好的韧性,故多采用低碳钢表面渗碳淬火。又如,碳素工具钢的主要不足是淬透性差,在冲模零件断面尺寸较大时,淬火后其中心硬度仍然较低,但是,在行程次数很大的压床上工作时,由于它的耐冲击性好反而成为优点。对于固定板、卸料板类零件,不但要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要求在工作过程中变形小。另外,还可以采用冷处理和深冷处理、真空处理和表面强化的方法提高模具零件的性能。对于凸、凹模工作条件较差的冷挤压模,应选取有足够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等综合机械性能较好的模具钢,同时应具有一定的红硬性和热疲劳强度等。
所以在制造冲裁模具的材料应有一定的选择,常用的模具工作部件材料的种类有:碳素工具钢、低合金工具钢、高碳高铬或中铬工具钢、中碳合金钢、高速钢、基体钢以及硬质合金、钢结硬质合金等等。
1.碳素工具钢:在模具中应用较多的碳素工具钢为T8A、T10A等,优点为加工性能好,价格便宜。但淬透性和红硬性差,热处理变形大,承载能力较低。
2.低合金工具钢:低合金工具钢是在碳素工具钢的基础上加入了适量的合金元素。与碳素工具钢相比,减少了淬火变形和开裂倾向,提高了钢的淬透性,耐磨性亦较好。用于制造模具的低合金钢有 CrWMn、9Mn2V、7CrSiMnMoV、6CrNiSiMnMoV等。
3. 高碳高铬工具钢:常用的高碳高铬工具钢有Cr12和Cr12MoV、Cr12Mo1V1,它们具有较好的淬透性、淬硬性和耐磨性,热处理变形很小,为高耐磨微变形模具钢,承载能力仅次于高速钢。但碳化物偏析严重,必须进行反复镦拔(轴向镦、径向拔)改锻,以降低碳化物的不均匀性,提高使用性能。
4. 高碳中铬工具钢:用于模具的高碳中铬工具钢有Cr4W2MoV、Cr6WV 、Cr5MoV等,它们的含铬量较低,共晶碳化物少,碳化物分布均匀,热处理变形小,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和尺寸稳定性。与碳化物偏析相对较严重的高碳高铬钢相比,性能有所改善。
5. 高速钢:高速钢具有模具钢中最高的的硬度、耐磨性和抗压强度,承载能力很高。模具中常用的有W18Cr4V和含钨量较少的W6Mo5 Cr4V2以及为提高韧性开发的降碳降钒 高速钢 6W6Mo5 Cr4V。高速钢也需要改锻 ,以改善其碳化物分布 。
6. 基体钢:在高速钢的基本成分上添加少量的其它元素,适当增减含碳量,以改善钢的性能。这样的钢种统称基体钢。它们不仅有高速钢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和硬度,而且抗疲劳强度和韧性均优于高速钢,为高强韧性冷作模具钢,材料成本却比高速钢低。模具中常用的基体钢有 6Cr4W3Mo2VNb、7Cr7Mo2V2Si、5Cr4Mo3SiMnVAL等。
B. 热锻模具钢的热处理
高热稳定性热锻模具钢5Cr2NiMoVSi的热处理
来源:数控机床网 时间:2008-6-3 16:01:46
国际模具网
摘要:5Cr2NiMoVSi钢是近年来我国研制出的高热稳定性热锻模具钢。虽然尚未纳入GB/T1299-2000《合金工具钢》国家标准,但已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多年,效果亦很好。是值得试用推广的热锻模具新钢种。
关键词:5Cr2NiMoVSi钢;高热稳定性;高韧性;高寿命
5Cr2NiMoVSi钢是在5CrNiMo和4Cr5MoSiV(H11)钢的基础上研制的新钢种。强度高于5CrNiMo钢而稍低于4Cr5MoSiV(H11)钢;冲击韧度高于5CrNiMo钢和4Cr5MoSiv(H11)钢;淬透性接近5CrNiMo钢。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小,热处理温度范围较宽,有利于大尺寸模块长时间加热保温。特别是,钢的热稳定性高于5CrNiMo钢,接近于4Cr5MoSiv(H11)钢。因此特别适合于与锻件接触时间较长因而模具工作面温升较高的压力机锻模,和模锻锤锻模。
虽然5Cr2NiMoVSi钢未纳入GBT1299-2000《合金工具钢》国家标准,但已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多年,效果亦好。是值得试用推广的热锻模具新钢种。
1 5Cr2NiMoVSi钢的成份与性能
1.1 5Cr2NiMoVSi钢的化学成分
1.2 5Cr2NiMoVSi钢的物理性能
热导率λ(室温)·W/(m·k):33.5。
比热容Cp(室温)·J/(Kg·k):501.6。
2 5Cr2NiMoVSi钢的热加工与锻造
热加工锻造是模具制造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工序,模具锻造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模具热处理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模具的使用寿命。锻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将坯料锻造成所需要的形状,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和提高模具的性能,保证模具的使用寿命。
模具钢经合理锻造后,有如下效果:
A.使块状、网状、带状碳化物破碎,分布均匀。
B.改变模具中流线的方向,使流线合理分布。
C.改善模具中的气孔,疏松,提高钢的比重和致密度。
3 5Cr2NiMoVSi钢的热处理工艺
3.1 预先热处理
5Cr2NiMoVSi钢等温退火后的组织为粒状珠光体+极少量未溶碳化物(合金渗碳体.M23C6和少量M6C、Mc,总含量为6.79%)硬度为220-230HBW。
3.2 淬火工艺规范
5Cr2NiMoVSi钢的淬火温度范围较宽,可在960-1010℃范围内选择。在此温度范围内加热,钢的奥氏体晶粒度在9-10级之间,温度升到1060℃时,奥氏体晶粒开始急剧长大。
5Cr2NiMoVSi钢的淬火加热和冷却工艺,是影响模具变形和开裂,获得理想淬火组织和理想力学性能的关键。由于锤锻模具尺寸较大,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及组织应力也很大,因此,锤锻模淬火冷却前要进行适当的预冷。一般应预冷至钢的,AC3温度附近,既880℃左右。预冷的方式:一是模具随炉预冷,均温后出炉淬火冷却;二是出炉在空气中预冷,小模块(≤250mm)的预冷时间3-5min,大模块(≥300mm)约5-8min。然后放入30-80℃的油中冷却。为了冷却均匀,最好进行搅拌冷却。锻模一般冷至约150-200℃时就应从油槽中取出,并立即回火。这时既可根据经验确定:模具提出油面时冒青烟而不再着火;也可以使用红外测温仪确定。锻模在油中淬火冷却的时间请参照表4。
5Cr2NiMoVSi钢在960-1010℃温度范围内淬火后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孪晶马氏体及少量残余奥氏体。淬火后硬度为54-61HRC。
3.3 回火工艺规范
5Cr2NiMoVSi钢具有较好的回火抗力,经550℃回火后仍能保持高硬度(51-53HRC)。经600℃回火后,硬度为47-48HRC,650℃回火后下降为42-44HRC。而5CrNiMo钢经650℃回火后硬度不足30HRC。可见5Cr2NiMoVSi钢的热稳定性比5CrNiMo钢高出150℃左右。在450-550℃范围内回火时,从基体中析出M2C和VC等碳化物,具有较高的弥散度,产生二次硬化效应。
由于大、中、小型模具的硬度要求不同,截面尺寸(主要是高度H)也不同,因此推荐的回火温度范围也较宽(请参照表5)。
一般情况下,由于模具淬火应力很大,如果回火时加热速度过快,会产生新的应力,也常会使模具的变形或开裂的可能性增大,所以在回火加热时,应采用等温预热分段加热回火形式。预热温度不应高于350℃,高于350℃时,模具心部的残余奥氏体将向上贝氏体转变,不仅会降低模具的强度,而且会显著降低模具的冲击韧性。因此等温预热的温度一般取280℃左右,此温度下,残余奥氏体将向下贝氏体转变。由于下贝氏体具有高的强韧性和冲击韧性,因而获得下贝氏体组织是有利于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由于5Cr2NiMoVSi钢含有0.80-1.20%的Mo,因此对第二类回火脆性并不敏感,所以回火后的冷却可采用空冷。虽然慢冷对钢的冲击韧性略有降低,但绝对值仍然满足技术条件要求。
在生产条件下,常常采用一次回火。但由于回火不足(特别是大、中型模块),在生产中经常发生采用一次回火(加上回火时问短)后,模具极易产生开裂,有的甚至在未使用的情况下产生开裂。因此,在第一次回火后,应当再进行第二次回火,将模具的内应力降至最低。
第二次回火必须在第一次回火后模具冷却至室温,使残余奥氏体充分转变后才能进行。第二次回火温度应低于第一次回火温度约10℃左右。
4 5Cr2NiMoVSi钢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
5Cr2NiMoVSi钢经960-1010℃加热淬火,600-680℃加热回火后,可获得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4.1 5Cr2NiMoVSi钢985℃淬火后的力学性能。
4.2 5Cr2NiMoVSi钢的高温强度
5Cr2NiMoVSi钢在500℃以下试验时,高温强度与5CrNiMo钢相近,当试验温度高于600℃时,5Cr2NiMoVSi钢的高温强度比5CrNiMo钢高出一倍以上。这与5CrNiMo钢中的M3C碳化物在高温下易聚集长大有关。
4.3 5Cr2NiMoVSi钢高温冲击韧度
500-550℃是模具工作面的工作温度范围,在此温度下,5CrNiMo钢的冲击韧度处于谷值,而5Cr2NiMoVSi钢的冲击韧度仅有少许下降,比5CrNiMo钢高出一倍。
5 5Cr2NiMoVSi钢在汽车前轴锻模中的应用
东风EQ140型汽车前轴锻模的尺寸为1825×395×300mm,热处理后的硬度要求为37-41HRC。锻模在工作中所受的冲击力比较小,但与锻件接触的时间长。模具表面的工作温度较高。因此要求模具有高的高温强度、耐磨性、抗回火稳定性及耐热疲劳性。
原前轴模在采用5CrNiMo钢制造时,由于热稳定性及强度低,不能满足压力机模具对性能的要求,使用中常因热磨损和热裂严重而失效,使用寿命一般为5500-6000件。在改用5Cr2NiMoVSi钢制造后,使用寿命显著提高。
按上述热处理工艺生产的5Cr2NiMoVSi钢制前轴锻模的使用寿命达到了9000件左右,比5CrNiMo钢提高了50%左右,效果比较明显。
6 结语
(1)5Cr2NiMoVSi钢经960-1010℃加热淬火,600-680℃加热回火后,可获得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2)5Cr2NiMoVSi钢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比5CrNiMo钢高150℃以上。
(3)5Cr2NiMoVSi钢锻模的使用寿命比5CrNiMo钢锻模提高50%以上。
(4)5Cr2NiMoVSi钢是值得试用推广的热锻模具新钢种。
(5)45Cr2NiMoVSi钢的化学成分除C和Si比5Cr2NiMoVSi钢略低外,其它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因此可参照上述工艺进行热处理。
国际模具网
http://www.2mould.com/news_show/2008/6/3/24512.html
C. 一般模具钢怎么进行热处理
1、模具钢热处理一般包括3个部分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形变热处理。
2、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3、退火和正火我们俗称为预先热处理,淬火和回火我们称为最终热处理。
4、模具钢是用来制造冷冲模、热锻模压铸模等模具的钢种。模具是机械制造、无线电仪表、电机、电器等工业部门中制造零件的主要加工工具。模具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压力加工工艺的质量、产品的精度产量和生产成本、而模具的质量与使用寿命除了靠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加工精度外,主要受模具材料和热处理的影响。
D. 图纸中的技术要求热处理怎样写
通用热处理技术要求有:
(1)热处理零件用的金属材料,须符合图纸或技术文件规定,并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行热处理。如需规定热处理后零件硬度的测试部位,应在图纸中注明。
(2)热处理零件的外观要求
①毛坯件不允许有裂纹、折叠、疏松、渣孔等影响热处理质量的缺陷;
②经过机械加工的工件不允许有裂纹、铁屑、碰伤等缺陷;
③经过机械加工的工件过渡处需加工成圆角或倒角,不允许采用夹角过渡;
④经过机械加工的工件凡须淬火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不低于Ra12.5;表面淬火前,其淬火部位表面粗糙度不低于Ra6.3,氮化零件氮化部位的表面粗糙度为Ra1.6;
⑤待热处理的工件在热处理之后需要机械加工的,必须留有合理的加工余量。
(3)表面淬火回火、渗碳、碳氮共渗及渗氮热处理件的预备热处理
①便面淬火回火工件,必须做正火或调质处理;
②需要氮化处理的工件,正火或调质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均匀的粒状索氏体,重要件调质后,表层5mm内不允许有块状铁素体组织;一般件调质后,表层5mm内游离铁素体组织不大于5%;
③表面处理的工件表面不允许有裂纹、尖角、毛刺、氧化等。
(4)脱碳、变形与返工
①脱碳层:对退火、正火工件应该小于单面余量的2/3,调质应该小于单面余量的1/3;
②淬火回火轴类工件在全长上径向跳动变形量不应小于所留余量的1/2;
③热处理后零件变形允许矫正,但矫正后应进行消除应力处理;
④热处理后的零件,如果性能不合格,允许重新进行热处理。
(5)热处理技术要求得主要内容
①调质零件:一般零件规定调质后的硬度(HB),重要零件规定调质后的机械性能指标。
②淬火零件:整件淬火零件规定硬度,局部淬火零件规定淬火部位和硬度。
③表面淬火零件:规定淬火部位、硬度(必要时规定硬化层深度)
④渗碳零件:整体渗碳零件规定渗碳层深度、热处理后表面硬度。
E. 求助HD材料热处理工艺
楼主模具尺寸有多大?材料验证过吗?这种钢都是电渣锭,冶金和锻造保证钢材质量,材料没有问题很好作,这种钢工艺性较好,作锻模大可不必用真空炉,盐炉加热最好。按推荐热处理工艺作就可以满足你的要求。提个醒,如果作压铸模,硬度要求是合理的,如果是锻压模,这种钢建议硬度43~46。
F. 模具热处理工艺是怎样的
我们知道,模具在热处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型腔表面,防止表面氧化、侵蚀、脱碳或增碳。如果表面碳量过高,则会使残余奥氏体增多,难以或根本无法抛光。淬火冷却时,应采用较缓和的冷却介质,以免变形和淬裂。可采用延迟冷却淬火或热浴淬火或空冷。采用易切削预硬钢,可免除淬火而发生变形;采用马氏体时效钢或优质低合金时效钢,可使时效变形率控制在0.05%以内;在粗加工和精加工之间及在高精加工之前进行去应力处理,可清除因加工残余应力导致的变形;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使模具钢获得稳定的组织,可避免因组织转变引起的变形;采用热胀系数小的钢材,可减小热胀冷缩引起的变形。模具回火应充分,回火温度应高于工作温度,以免在工作时模具继续发生回火转变,因而在模腔表面出现组织应力。
G. 模具表面热处理论文怎么写
我们公司是专门做模具的,所以在这方面会有一些建议供你参考,希望答案能对你有用。如果你需要了解其他一些知识的可以看一下我们网站的。
模具热处理是保证模具性能的重要工艺过程。它对模具的如下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模具制造精度:组织转变不均匀、不彻底及热处理形成的残余应力过大造成模具在热处理后的加工、装配和模具使用过程中的变形,从而降低模具的精度,甚至报废。
模具的强度:热处理工艺制定不当、热处理操作不规范或热处理设备状态不完好,造成被处理模具强度(硬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模具的工作寿命:热处理造成的组织结构不合理、晶粒度超标等,导致主要性能如模具的韧性、冷热疲劳性能、抗磨损性能等下降,影响模具的工作寿命。
模具的制造成本:作为模具制造过程的中间环节或最终工序,热处理造成的开裂、变形超差及性能超差,大多数情况下会使模具报废,即使通过修补仍可继续使用,也会增加工时,延长交货期,提高模具的制造成本。
正是热处理技术与模具质量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使得这二种技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际模具热处理技术发展较快的领域是真空热处理技术、模具的表面强化技术和模具材料的预硬化技术。
模具的真空热处理技术
真空热处理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热处理技术,它所具备的特点,正是模具制造中所迫切需要的,比如防止加热氧化和不脱碳、真空脱气或除气,消除氢脆,从而提高材料(零件)的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真空加热缓慢、零件内外温差较小等因素,决定了真空热处理工艺造成的零件变形小等。
按采用的冷却介质不同,真空淬火可分为真空油冷淬火、真空气冷淬火、真空水冷淬火和真空硝盐等温淬火。模具真空热处理中主要应用的是真空油冷淬火、真空气冷淬火和真空回火。为保持工件(如模具)真空加热的优良特性,冷却剂和冷却工艺的选择及制定非常重要,模具淬火过程主要采用油冷和气冷。
对于热处理后不再进行机械加工的模具工作面,淬火后尽可能采用真空回火,特别是真空淬火的工件(模具),它可以提高与表面质量相关的机械性能,如疲劳性能、表面光亮度、而腐蚀性等。
热处理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包括组织模拟和性能预测技术)的成功开发和应用,使得模具的智能化热处理成为可能。由于模具生产的小批量(甚至是单件)、多品种的特性,以及对热处理性能要求高和不允许出现废品的特点,又使得模具的智能化热处理成为必须。模具的智能化热处理包括:明确模具的结构、用材、热处理性能要求;模具加热过程温度场、应力场分布的计算机模拟;模具冷却过程温度场、相变过程和应力场分布的计算机模拟;加热和冷却工艺过程的仿真;淬火工艺的制定;热处理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在真空高压气淬方面,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技术研发,主要针对目标也是模具。
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
模具在工作中除了要求基体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和韧性的合理配合外,其表面性能对模具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这些表面性能指:耐磨损性能、耐腐蚀性能、摩擦系数、疲劳性能等。这些性能的改善,单纯依赖基体材料的改进和提高是非常有限的,也是不经济的,而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正是表面处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是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复合处理技术,改变模具表面的形态、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应力状态,以获得所需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从表面处理的方式上,又可分为: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机械方法。虽然旨在提高模具表面性能新的处理技术不断涌现,但在模具制造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渗氮、渗碳和硬化膜沉积。 渗氮工艺有气体渗氮、离子渗氮、液体渗氮等方式,每一种渗氮方式中,都有若干种渗氮技术,可以适应不同钢种不同工件的要求。由于渗氮技术可形成优良性能的表面,并且渗氮工艺与模具钢的淬火工艺有良好的协调性,同时渗氮温度低,渗氮后不需激烈冷却,模具的变形极小,因此模具的表面强化是采用渗氮技术较早,也是应用最广泛的。
模具渗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模具的整体强韧性,即模具的工作表面具有高的强度和耐磨性,由此引入的技术思路是,用较低级的材料,即通过渗碳淬火来代替较高级别的材料,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硬化膜沉积技术目前较成熟的是 CVD 、 PVD 。为了增加膜层工件表面的结合强度,现在发展了多种增强型 CVD 、 PVD 技术。硬化膜沉积技术最早在工具(刀具、刃具、量具等)上应用,效果极佳,多种刀具已将涂覆硬化膜作为标准工艺。模具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采用涂覆硬化膜技术。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硬化膜沉积技术(主要是设备)的成本较高,仍然只在一些精密、长寿命模具上应用,如果采用建立热处理中心的方式,则涂覆硬化膜的成本会大大降低,更多的模具如果采用这一技术,可以整体提高我国的模具制造水平。
模具材料的预硬化技术
模具在制造过程中进行热处理是绝大多数模具长时间沿用的一种工艺,自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国际上就提出预硬化的想法,但由于加工机床刚度和切削刀具的制约,预硬化的硬度无法达到模具的使用硬度,所以预硬化技术的研发投入不大。随着加工机床和切削刀具性能的提高,模具材料的预硬化技术开发速度加快,到上个世纪 80 年代,国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塑料模用材上使用预硬化模块的比例已达到 30 %(目前在 60 %以上)。我国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采用预硬化模块(主要用国外进口产品)。
模具材料的预硬化技术主要在模具材料生产厂家开发和实施。通过调整钢的化学成分和配备相应的热处理设备,可以大批量生产质量稳定的预硬化模块。我国在模具材料的预硬化技术方面,起步晚,规模小,目前还不能满足国内模具制造的要求。
采用预硬化模具材料,可以简化模具制造工艺,缩短模具的制造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