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书上介绍钢的淬火时,有什么A1、Accm、Ac1、Ac3、Arcm、Am、A3等具体都是什么含义,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A1:727℃的那条线,代表发生共析转变理论温度值。
A3:对于亚共析钢(含碳量0.02-0.77),相图内中奥氏体与奥容氏体+铁素体分解的那条曲线。
Acm:对于过共析钢(含碳量0.77-2.11),相图中奥氏体与奥氏体+二次渗碳体分解的那条曲线。、
Accm:加热时存在过热现象,实际Acm线会高于理论值,这个实际值就为Accm。
Ac3:同上。
Arcm:冷却时存在过冷现象,实际Acm线会低于理论值,这个实际值就为Arcm。
Ar3:同上。
② 金属材料a1a2a3温度是指什么
A1 A2 A3 指的是钢材。
A1(共析钢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经过PSK线时的相变点:727℃,此时发生珠光体与奥氏体之间的转变),在“平衡转变”过程中,钢的奥氏体转变点或共析转变点。铁碳相图针对的是最具代表性的铁碳合金,也就是碳素钢。
A1和A3是理想状态下非常缓慢加热时发生平衡相变时对应的温度线,也就是实际加热时总是会有一定的偏差。Acm和Accm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是针对的是过共析钢。在热处理的过程中理论与实际是有差别的,共析转变温度只是个理论值,A1,A2是实验过程中得到的。
A1、A3、Acm都是平衡临界点,即新相与旧相平衡的温度。但在热处理时,实际加热活冷却的速度不可能是非常缓慢的,因此,组织的转变都偏离平衡临界点出现迟滞现象,即钢中各相的转变温度在加热时要稍高于相图所指出的相变温度,在冷却时要稍低于相图所指出的相变温度。
(2)钢材的a1和a3是多少度扩展阅读: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
①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杂质总含量<0.2%及含碳量不超过0.0218%的工业纯铁,含碳0.0218%~2.11%的钢,含碳大于 2.11%的铸铁。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②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③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③ 钢的Ac3以上的温度代表什么意思
如图示:铁碳合金相图中的PSK线就是A1线,温度727℃,GS线就是A3线,温度从912~727℃,可见,A1、 A3代表的是温度,作为铁碳合金,含碳量不同,A1、 A3代表的温度也会不同。加热需要过热度,习惯用c来表示,因此,对应的就有Ac1、 Ac3等表示方法。冷却需要过冷度,习惯用r来表示,因此,对应的就有Ar1、 Ar3等表示方法。
Ac1 、Ac3以上温度是什么?从图中可以看出,恰好是钢的奥氏体区,钢的热处理的条件首先需要加热到奥氏体区得到奥氏体,然后再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和方法,来得到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等组织,从而得到不同的、我们需要的性能。钢的加热是热处理的第一步。Ac1 、Ac3以上温度就是奥氏体化温度!我们知道,图上奥氏体区有温度范围,为了得到奥氏体,加热温度高一些也行,低一些也行,但是都必须加热到Ac1 、Ac3以上奥氏体化温度才行。同样,热处理原理告诉我们,加热温度高,奥氏体化过程就快,省时间,用电也省,但是奥氏体晶粒容易粗大,导致后面冷却组织也粗大,性能不好,加热温度低,奥氏体化过程就慢,费时间,生产效率就低,成本高,但奥氏体晶粒细小,导致后面冷却组织细小,性能好,如此温度高了不行,低了也不合适,这就需要进行权衡了,因此,Ac1 、Ac3以上温度实际是多少就需要根据零件尺寸、结构、技术要求、装炉量、炉子大小、功率、加热方式、加热介质、采用的工艺等等实际情况来确定了。比如过共析钢,如果是正火,一般采用Acm+20~40℃,淬火一般采用Ac1+30~50℃,合金钢往往采用上限温度,碳钢或锰钢采用下限温度,不一而足,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温度,而这个恰恰是热处理的技术和魅力之所在。
④ 钢的下临界点温度指的是什么温度
临界温度指钢材的奥氏体转变温度。不同含量的钢材有着不同的临界点,但临界点有着一个范围内的浮动,所以下临界点温度指的就是奥氏体转变的最低温度。
⑤ 热处理 AC1 AC3 温度是多少,是固定值吗~~~
不是固定温度,Ac1、Ac3、Ac4和Accm随加热速度而定,加热越快,其越高;Ar1、Ar3、Ar4和Arcm则随冷却速度的加快而降低,当冷却速度超过一定值(临界冷却速度)时,它们将完全消失。一般情况下,Ac1>A1>Ar1,Ac3>A3>Ar3,Ac4>A4>Ar4,Accm>Acm>Arcm。附各温度解释
(1)A0(230°C水平线)渗碳体的磁性转变温度
(2)Ac1 钢加热时,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碳含量0.77%-2.11%)
(3)A2(770°C水平线)铁素体的磁性转变温度
(4)Ac3 亚共析钢加热时,所有铁素体都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碳含量0.0218%-0.77%)
(5)Ac4 低碳亚共析钢加热时,奥氏体开始转变为δ相的温度。
(6)Accm 过共析钢加热时,所有渗碳体和碳化物完全融入奥氏体的温度。
(7)Arl 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奥氏体分解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温度。
(8)Ar3 亚共析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时,铁素体开始析出的温度。
(9)Ar4 钢在高温形成的δ相在冷却时,开始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
(10)Arcm 过共析钢高温完全奥氏体化后冷却时,渗碳体或碳化物开始析出的温度。
(11)A1也写做Ae1,是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或碳化物共存的温度,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下临界点。
(12)A3 也写做Ae3,是亚共析钢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和铁素体共存的最高温度,也就是说亚共析钢的上临界点。
(13)A4 也写做Ae4,是在平衡状态下,δ相和奥氏体共存的最低温度。
(14)Acm 也写做Aecm,是过共析钢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和渗碳体或碳化物共存的最高温度,也就是过共析钢的上临界点。
(15)Mb 马氏体爆发形成温度,以Mb表示(Mb≤ Ms)。当奥氏体过冷至Ms点以下时,瞬间爆发式形成大量马氏体,并伴有响声,同时释放相变潜热,使温度回升。
(16)Md 马氏体机械强化稳定化临界温度。
(17)MF 马氏体相变强化临界温度。
(18)Mf 有的文献以Mf表示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终了温度。
(19)MG 奥氏体发生热稳定化的一个临界温度。
(20)Ms 钢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其中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氏体的温度,符号中的“S”是“始”字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也就是俄文书籍中的MH和英文书籍中的Ms。
(21)MZ 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终了温度,符号中的“Z”是“终”字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也就是俄文书籍中的MK和英文书籍中的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