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保研测试最优秀的20款车,日系占8款!日系车这么牛了
“你居然敢买日系车,皮薄啊!”这句话,教授已经听到很多遍了,在一些“老司机”的精神渗透下,不少人都觉得日系车并不安全,网上还有不少“ 搞笑 图片”,例如某日系车追尾一自行车,自行车无损但日系车保险杠却凹了;某德系车追尾一日系车,德系车仅仅是中网稍有变形,而日系车却差点三厢变两厢…所以不少人也就说
“买什么日系车!?皮薄!!不安全!!”
但也有一些人会说
“中保研XXX可是拿高分!日系车安全”、
所以,日系车真的不安全吗?
中国保险 汽车 安全指数(C-IASI),背后主体为中保研 汽车 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及保险协会,采用类似严苛的北美IIHS标准,使得它更像是中国车企的一块“照妖镜”。这毫不给脸的作风,中保研触犯了不少厂家的利益,后者更直呼中保研为“野鸡公司”,但实际中保研实际为各保险机构提供保险费用参考,相对中立,要怪就只能怪“中保研不懂礼仪,将碰撞成绩公开”(笑~)
根据中保研公开信息,其总共测试了50款车型,其中仅有20款达到,“车内成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以及“车辆辅助安全指数”三项优秀,在如今测试车型不多、并且多为最新、热门车型的前提下,这通过率并不高。所以,教授颇为期待其能测试更多主流热销车型 。
(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这是量度碰撞后维修费用的,所以我们一般消费者无需纠结,毕竟事故维修费用是保险公司的事情,除非…您是一位不买商业险的勇士)
中保研“全优”的20款车型中,日系就占有8个席位,占比最大达到40%!其余分别是5款中国品牌车型、3款美国品牌、4款德国品牌。更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品牌更是清一色的豪华品牌,换而言之这些日系、中国品牌车型其实有着豪华品牌般的安全系数。
至于北美的IIHS榜单,更可以说是“日系车屠榜”,2020年榜单中一共测试了67款车型,其中获得评价最高的“TOP SAFETY PICK+”奖项的,只有25款,但这25款车几乎清一色的日系车!日系车凭借15款、60%的比例。
处于地球另一侧的欧洲,其Euro-NCAP排行榜中,虽说测试重点项目不同,但前15款最安全车型中,也占据了6款之多!而同榜单中,不少车型均比这些日系车要贵,并且日系品牌在欧洲销量表现一般,引入车型较少,不然估计会有更多日系车型出现。
中国保险 汽车 安全指数(C-IASI)、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以及欧盟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NCAP),均表示了—— 现在不少日系车相当安全!!
但是,如今的日系车安全究竟表现在哪里?
想要提升碰撞安全性能,主要通过材料以及车身构造,两者相辅相成自然能有更高成绩。但可惜的是,这些往往是消费者无法直接感知的,此前就有某些品牌“偷工减料”,降低了热成型钢材占比,使得国内碰撞成绩不如海外车型,所以虽然是同一结构车型,不同材料还是会有不同表现。
如今主流日系车已经广泛采用热成型钢材,但只有少数厂家敢给出实际应用比例,背后可能还有…消费者压根不了解的原因。
通过长安马自达官网,教授查到了在中保研“三项全优”的马自达3昂克赛拉,其创驰蓝天车身采用了1,310兆帕热成型钢材,比例达到了5%,甚至还有夸张的1,800兆帕钢材,并且基本集中在车厢中。至于丰田雷凌,则是采用GOA标准车身,A、B柱以及前保险杠均为1,500兆帕热成型钢材,边梁等地方则是1,180兆帕超高强度钢材,车门内防撞钢管则是1,620兆帕的热成型钢。
这动辄1,000千帕的数值,是否觉得有些麻木?在传统意义上,590兆帕就已经属于特高强度钢材,是早前 汽车 广泛所采用的标准钢材,在A柱这些特定部分才会使用1,000兆帕以上的热成型钢材。作为参考,如今主热成型钢材强度为1,200兆帕。但可惜的是,更多品牌采用960兆帕左右的特高强度钢材而非热成型钢材。
另外一点在于车身构造,丰田独有的GOA车身就可谓是“满分式作品”,它是丰田考量全球多个碰撞测试,专门为满分标准打造的高强度车身结构。所以,它满足了100%面积碰撞、40%面积碰撞以及严苛的25%面积碰撞等项目测试。虽说看似“应试式作品”,但无可挑剔。
如今主动安全配置已经成为了各国安全测试的重中之重了,所以说,安全的车不仅要有过硬的车身结构,还要有先进、能避免或者降低事故严重程度的主动安全配置。如今主流就有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ACC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等,而在国外自动大灯也是主动安全的一环。在欧洲、日本甚至已经开始强制要求标配主动刹车。
如今日系车能够取得高分,自然也靠着这些主动安全配置,丰田TSS智行安全系统、斯巴鲁Eyesight、本田安全超感又或者马自达的i-ACTIVSENSE智能主动安全辅助等,都是如今最先进的安全配置之一。但是,教授认为如今日系车安全最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普及率更高,甚至将其实现标配。
例如是,丰田奕泽标配了7安全气囊以及TSS安全系统;马自达3昂克赛拉则是标配7安全气囊,2.0L车型开始选配主动安全配置,日系车安全配置普及率基本达到70%,这种“不偏心”的态度,自然让它比那些主动安全配置为“顶配专属”的其他车型更安全。
颇少人了解的是,车身设计也会影响到安全性能,例如是驾驶员驾驶坐姿、前方视野、A柱大小,又甚至是中控台高度…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却与安全息息相关,毕竟舒服的驾驶能让你规避一些不必要的危险及事故。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近些年日系车设计是这样变化的,尤其是丰田以及斯巴鲁,后视镜位置从A柱下移到车门,中控台高度下降、整体车辆重心下移,挡风玻璃变得更大并且位置稍有前移…这些最终目的就在于营造更宽广视野。
至于马自达,更是夸张地驾驶舱布局,采用风琴式油门踏板、类似BBA的挡把后媒体控制模块、标配4向调节的座椅,高配甚至是带腰部支撑调节的6向座椅,这些都是为驾驶而服务。
纵观人类 历史 ,偏见误解都是客观存在,“日系不安全”也属其中。但我们应该先用客观求证的态度去了解,真的是这样的吗?知乎上也有这样一句话,“别问为什么,先问是不是”。事实各国碰撞结果,就明显告诉我们,如今不少日系车是安全的,至于某些不安全的车型?或许该是合资品牌那中资方该承担责任的,毕竟海外成绩更优,又为何国产后会“缩水”?
B. 日系车真的铁皮薄吗仪器实测7台热销车告诉你答案
我们所说的铁皮一般指什么?
实测日/德/美系车,谁的覆盖件最薄?
覆盖件的厚度由什么决定?
日系车的铁皮薄,像是箴言一样在中国车主之间代代相传。
这个话题验证真伪不难,难的是接受隐藏在看似合理表象下的真相。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提一个概念:汽车零件材料选择的原则是在对的地方用对的材料,也就是说,选择用什么材料是建立在功能性的基础上。而目前的汽车产品,金属材料的使用率超过80%,所以用什么铁皮完全要看起到的作用。
如今汽车结构安全都已经是一个“过气”话题了,更别说铁皮厚薄论安全的说法了,两者根本没有任何的联系。
铁皮厚薄的问题确实像流传的一样,日系会更薄一些。但铁皮和安全之间没有太多联系。我们更应该从称身结构优化,高强度的新材料应用,以及科技辅助驾驶层面来综合考量一台车的安全性。
这样来看的话,日系铁皮薄是成立的,而日系不安全就是无稽之谈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C. 很多人说日本车铁皮薄,难道它的底盘和发动机比欧美车重吗
我就不懂了,为什么都2020年了,还有人谈着老掉牙的日系车皮薄车轻不安全,这种反智言论为什么还有生存空间呢?我不是日系车粉丝,你可以说日系车动力弱、技术保守、设计过时,哪怕你说日系车底盘没有德系车扎实,我都会高看你一眼,但是你要是说日系车皮薄车轻不安全,我连反驳你的欲望都没有,因为你这种人非蠢既坏,实在没有辩驳的必要。
但是为了让更多的 汽车 小白不被误导,我们还是要说说这个问题,都2020年了,你凭什么还说日系车皮薄车轻不安全?
日系车车轻?
有些人说话就是张口就来,连网络一下都不会吗?日系车哪门子轻?同级别最轻的车型是大众!
不信咱们看数据,凯美瑞最低配整备质量1530kg,雅阁最低配1478kg,帕萨特最低配1470kg,迈腾最低配1440kg。卡罗拉最低配1335kg,别克英朗最低配1220kg,朗逸最低配1225kg,思域最低配1245kg。到底谁是同级别最轻的车型?
如果日系车真的是很多人所说的铁皮薄,那么请问铸铁缸体,所谓的“铁皮更厚”的帕萨特,比铝合金缸体的凯美瑞还轻,请问这些重量都减在哪里了?顺便说一下,新款帕萨特只有最低配重了15KG。
铁皮越厚越安全?
铁皮有没有作用,有作用,但是只是在低速的时候有作用,比如说时速30km/h左右,铁皮越厚的车,在碰撞时候的车辆的损失越小,给人一种结实安全的假象,但是车速一上来就露陷了。因此铁皮只关系到你修车贵不贵,和安全性无关。如果你连这个都不能理解的话,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古代的皮革盔甲能抵挡弓箭,但是你能指望它抵挡子弹吗?原因很简单,初速不一样,动能不一样。如果把铁皮做的厚,车身框架强度又高,那自然最好,最怕的是有些车企,把铁皮做的厚,车身框架强度却不高,给人安全性高的假象,实际上高速安全性却是一塌糊涂,我说的是哪家车企,相信你们心中都有数。
吸能设计无用?
网络上还有一种反智言论,“日系车的吸能设计根本没用,吸能把人都吸没了。”据我观察,说这话的人大部分都没读过大学,甚至高中都没毕业。吸能设计是日系车的专利?那是奔驰发明的啊,现在所有的家用车都有吸能的设计,请看清楚我说的,是所有。你去问问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家用车品牌,你问问它们的工程师,有一家车企的工程师敢跟你说,他家的车没有吸能设计吗?有车企敢吗?沃尔沃够安全吧?全球唯一车内零死亡的车型XC90,AB柱用的都是强度超1800Mpa的硼钢,车头部分却使用的是普通钢板,因为原因很简单,在高速碰撞中,如果车头比A柱硬,折断的就是A柱了啊。等等,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说到底, 汽车 的安全性是车架强度、主动安全配置、吸能溃缩区共同作用的结果,跟车皮的厚度没多大关系,当然, 汽车 本身的安全性固然重要,安全更多的还是掌握在驾驶者的手中。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安全驾驶,才是安全性最大的保障。每一位驾驶者都要谨记,不要把生命寄托在任何的主被动安全配置上,你的安全就在你自己的手上。
新卡罗拉1.2T发动机也小的可怜,轮子还15寸,可车重1.3吨,速腾独立悬挂车子发动机大又重且是铁质,也才多没多少,但门比卡重了很多,我想说新卡重在你们看不到的地方了,如:底盘等。
引言: 汽车 的安全性与铁皮厚薄无关,更与车门声无关,车辆的安全性是一个非常系统性的东西,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海内外的碰撞测试机构不断的升级车辆的评测标准,就是为了严格监管车企。
很多朋友都说“日系车不安全,因为铁皮太薄”,这是一个非常荒谬而且无知的观点,而且还有不少的消费者认为日系车就一定要比其他品牌更轻。其实日系车一点东都不轻,甚至一部分日系品牌的车型,质量上要比德系车更重。 比如说这对CP,朗逸来自于大众,1.6L入门级朗逸自重为1210kg,卡罗拉入门级车型自重为1265kg,两台车均为最低配,而且两台车的车身尺寸相差不大。但是质量上分析,卡罗拉要比朗逸更重,大约为一个成年男子的质量。你还在说日系车轻?日系车不安全是因为车轻、铁皮薄的言论从何而来?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 汽车 铁皮的厚度在多少,一台车的铁皮厚度大概在1.0mm左右,一些车型铁皮厚度在0.7mm左右,比如说捷达,雷克萨斯CT,一些车型铁皮厚度达到1.5mm左右,比如说路虎揽胜、三菱欧蓝德,人体可以按压的极限在1.2mm左右,所以说有的钢板我们按压很轻松,有的按压很困难,也就是这个原因。其实1mm左右的钢板厚度在车速超过30km/h之后犹如纸糊一般,起不到任何的防护作用,钢板铁皮的真正作用在于美化车身,密闭驾驶舱。
有的车辆铁皮薄,但是质量重,有一部分原因是车体框架更为粗壮,比如说车辆的防撞梁、A、B、C柱使用高强度钢,这部分钢材重量要比普通钢材更重,而防撞梁以及主结构尺寸较大,这部分结构占很大一部分质量。
底盘方面,底盘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因为车企的设计理念在不断的改变,现在的底盘结构与之前的底盘结构有很大的 改变,他不是变得重了,而是变得更轻了,更为紧凑规整的底盘要比之前复杂的底盘,左图为目前流行的底盘,右图为10年前的底盘设计,从结构上,实际现在的底盘更为简洁,但是现在的底盘强度更高,安全隐患更少。 其实我认为内饰的用料以及配置的不同,是影响车辆重量的重要原因,同级别的车型骨架设计不会差距很大,但是一些细节用料的差距,可以拉开车辆的质量,比如说同级别车型,有的使用更为厚重的座椅,三张座椅可以拉开最起码20kg的重量,内饰用料更好,线路绑扎更复杂,也会提升整车的质量。
小结:车辆的安全性与铁皮厚度无关,真正关系到车辆安全性的是车身的骨架设计以及用料,主被动安全配置越高的产品安全性也会加分,综合分析的因素全方位进行考究,而不是摸摸铁皮,听听关门声。
其实根据铁皮厚度来衡量一辆车的安全性确实有点扯淡,但是,个人认为铁皮厚点确实比薄的要好。
因为漆皮厚或者薄的话,对大型碰撞的安全性是几乎没有影响的,因为影响安全的是框架。不过呢,大家可以考虑下我们的车出大事故的情况确实很少,但是平常小磕小碰的非常多。这样铁皮厚薄确实有用处了。德系车相对一般铁皮比较厚,然后漆面也比较厚。而日系车漆面薄铁皮也薄,前几天看了一个测试,菠萝低速碰撞的时候,几乎没有痕迹,而思域低速碰撞的时候前脸碎了,然后发动机舱就冒白烟。这就是低速碰撞的差距。很多时候小磕小碰的话,大众车只需要打个蜡就行了。而是日系车动不动就被扣出露出底漆,一不小心就要钣金,甚至换配件。在这方面却是相差不少。所以车皮后的还是有用处的。
日本车在防撞钢梁外面还有一层泡沫,目的是保护被撞的人,不至于小撞死亡,所以日系车大多被撞后样子很狼狈,其实只是伤了外壳而已和泡沫,对人对车可以减少撞击力。有些车防撞钢梁外一层薄薄的泡沫或者没有,一旦撞上人就相当于用榔头砸人,小碰也可能死人。谢谢!回答完毕。不用鼓掌
为什么日本车很少在网上公布车身抗扭钢性数据,而欧美车则大多都能查到数据;为什么日本车后备箱盖多用两根弹簧,而欧美多用液压杆,使用效果差不多,但后者明显可靠性不如两根弹簧,而且更换下来还贵;还有操控感受,欧美车明显感觉车身紧实,高速稳重,而日本车大多操作轻便,驾驶轻松。反正各有特点,而且日本车在美国IIHS中表现不错,但换另一侧就惨不忍睹,很明显另一侧没有做加强,说明日本人很聪明,只做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高质量产品,而不是做高品质产品。可以理解欧美车商和日本车商共同目的就是赚钱,他们并不是慈善家,只是由于地域,文化,民族特征等等导致所生产的车辆有着不同的追求和特性。
什么铁皮薄,只是漆面薄,铁皮并不薄,原来看过一个数据,日系车使用的铁皮并不薄,只是漆面薄。发动机应该是日系的最轻吧,基本都是全铝的,看欧美车还用的是铸铁的,这样看来应该是日系发动机轻些,那么问题来了,整车质量日系并不轻,除了铁皮和发动机外,那就是底盘重了。
2016年的美国IIHS 汽车 安全测试排名,小型车前6都是日系,你还敢说日系不安全?
我们习惯把日系叫“铁皮薄”,你车要是铁皮做的,几年就给锈蚀光了。
汽车 外壳是车用钢板,那是用钢水浇注,冷却后压制而成的平板状钢材。钢板按厚度分,薄钢板
D. 日系车那么多缺点为什么还有人买啊
日系很不好,结果每天7点钟新闻里他们都是做丰田考斯特陆逊,丰田安全性不好结果美国IIHS,欧洲ENACP,澳洲ANACP,哪怕是中国充值出名的CNACP以及最新的C-IASI里都是日系车安全性有优势,到底在打谁的脸??
解释一下下图
E. 关于合资汽车上的钢铁
不是国外生产,抄国外引袭进技术和控股的方式为本国车型生产车用钢板,07年新日本和中国宝钢合资为日系车生产车用钢板,中方控股50%日方控股38%。欧系汽车关键部位如冷轧钢条,硅钢,热浸镀锌板,冷轧不锈钢和马口铁需要进口,车身用钢全部采用国产钢,进口钢铁只占全部用钢的30%,欧洲钢铁企业目前没听说涉足中国钢铁企业,部分中国市场没有的材料采用进口,中国钢铁企业技术和水平还可以,一些欧美顶级汽车也采用中国钢铁来降低成本,北京的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BBDC),从宝钢和鞍山钢铁购买过用于克莱斯勒汽车外壳所需要的热浸镀锌板。
F. 哪些品牌用硼钢造车
哪些品牌用硼钢造车?硼钢,是指汽车上的热成型钢,因为在这种钢材中加入了硼 元素 ,所以又称作硼钢。比如以安全著称的 沃尔沃 ,车身上的热成型钢使用比例就非常高;还有法国的 雪铁龙C5 、德国的 奔驰 、 宝马 、 奥迪 等等。这些高级别的车型都大量的使用了热成型钢,而日系车用量相对较少。在国产车中, 奇瑞汽车 热成型钢使用的比例是最高的。
硼钢是指将钢板经过950°C的高温加热之后一次成形,然后又迅速冷却,全面提升了钢板强度,经过这样处理的钢材称之为热成型钢。硼钢能改善钢的某些性能。硼钢的种类主要有合金结构硼钢、低合金高强度硼钢、弹簧硼钢等。主要是渗碳硼钢:其碳含量低一般低于0.25%,这类钢渗碳性能较好,渗碳层不会形成大量残余奥氏体因而可得到高硬度、高耐磨性和良好抗疲劳性能,而且缺口敏感性较小。
热成型钢具有极高的材料强度和机械安全性。一般的高强度钢板的抗拉强度在400-450MPa左右,而热成形钢抗拉强度高达1300-1600 MPa,屈服度达1000Mpa之上,每平方厘米能承受10吨以上的压力,为普通钢材的3-4倍,其硬度仅次于陶瓷,但又具有钢材的韧性。把这种材料用在车身上,在车身重量几乎没有太大变化情况下,承受力提高了30%,使汽车的车身强度更好。
热成型钢一般用在最需要保护的乘员舱位置,比如A、B柱、车门防撞梁、前纵梁、地板横梁、铰链加强板等部位,将乘员舱围成了一个坚固的笼型,极大的提高了车身的抗碰撞能力和整体安全性,在发生碰撞时不易变形,更好的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一般越高级的汽车,热成型钢用的越多,车身越坚固。汽车的 A级 、 B级 、 C级 、D级,还真不仅仅是车身的大小之分,使用的材料上也有很大的差别。
(图/文/摄: 陈芳1) @2019
G. 轩逸真的外壳不结实吗
轩逸外壳比较结实。由于新轩逸是同级别车型中首款采用980MPa高强度钢材的车型,打造了日产高级车标准的UHSS高刚性车身,车身结构不易变形,提高了车身的抗冲击性能。另一方面,新轩逸还采用了多通道ZoneBody区域车身结构,配合安全舱
轩逸真的外壳不结实吗?
轩逸外壳比较结实。由于新轩逸是同级别车型中首款采用980MPa高强度钢材的车型,打造了日产高级车标准的UHSS高刚性清并高车身,车身结构不易变形,提高了车身的抗冲击性能。另一方面,新轩逸还采用了多通道ZoneBody区域车身结构,配合安全舱组合设计,高效吸收冲击力。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多条承载轨,便于冲击能量的快速分散和吸收,可以有效减少车身在任何角度受到冲击时的变形,因此轩逸的外壳比较坚固。以下是轩逸的详细介绍:
轩逸简介:
轩逸是一款紧凑型车,车身尺寸长4631mm,宽1760mm,高1503mm,轴距2700mm,车身重量1188kg。轩逸前悬架为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悬架为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搭载1.61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马力122ps,最大扭矩155nm,最大功率90kw,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
轩逸的配置:
轩逸配备了全新的NissanConnect超级智能系统和外置8英寸高清电容触摸屏,包含车辆语音控制、车辆远程控制等功能。语音控制,可以通过简单的对话实现对车辆在线影音娱乐系统、全时在线导航系统、蓝牙电话、行车记录仪和空调制的基本控制。远程监控功能,可通过智能APP与手机建立无障碍链接,让用户全面了解车辆状况,并根据具体需求升级门锁。
轩逸怎么样
不出意外的话,每个月大概有四五万人在搜索同一个问题——轩逸的车怎么样?值得入手吗?当然最后都会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那就是值得入手,然后轩逸才会有4万多的月销量数据。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销量数据,轩逸7月单月销量40124辆,1-7月累计291045辆,是目前国内车市销量冠军。十年前,轩逸在车市还只是一款不起眼的产品,月销量只有9705辆,斯柯达明锐比它更受欢迎。
这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轩逸成为车市霸主,连朗逸这种国人喜闻乐见的品牌都不是它的对手?
首先要明确的是,轩逸的销量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第14代轩逸和经典轩逸同处一室,两车共同贡献了4万多的月销量数据。而轩逸能卖得好,就是因为这些优势:
第一,外观有优势。全新一代轩逸采用了日产最新的V-motion设计语言,前脸更具张力,宽体设计,溜背造型。车身更矮更低,更宽更低的姿态营造出运动时尚感。送上“小天籁”的称号,视蔽袜觉效果更好,身体更和谐流畅。显然,14代轩逸更懂车市趋势和消费者需求。
第二,车辆型号的历史背景。宣仪自诞生至今,已有60年历史,跨越半个多世纪。到现在已经进化到第14代车型,经过了市场的充分考验。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很优秀,口碑和车主的反馈都很亮眼。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轩逸是真正被证明实力的选手,很多竞品都赶不上这个历史底蕴。
第三,空和舒适性。如果说大众擅长营造高级感,日产擅答尺长舒适性。无论是轩逸还是天籁,一大卖点就是舒适性能。尤其是后座被嘲讽为日产沙发。腰部支撑和 座椅 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舒适性表现出色,领先同级车型。而且轩逸轴距2700/2712mm,后排空空间也有保证,适合家用车需求。
第四,出色的燃油经济性。买日系车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对车型的燃油经济性有印象。虽然各车型油耗相差不大,但日系车还是处于优势地位,尤其是轩逸那些经典畅销车型。工信部给出的百公里油耗数据是最低的4.9L,而车主实测反馈显示市区综合车百公里只有6L左右,降低了用车成本。
当然,轩逸的这款车也不是没有缺陷。至少在这三点上,轩逸还有提升空的余地。
劣势
1.内部工作
轩逸的内饰大概是最拖累车型口碑和整体性能的,与时尚精致的外观完全背道而驰。内饰设计很有年代感,做工细节不够优雅。大面积的硬塑料材质拉低了视觉效果和档次感,对称包围的中控台设计也不足以贴合车市热点。如果内饰能和外观搭配,那么轩逸的销量会有所提升空。
2.配置
轩逸的配置也有些寒酸。后悬架采用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减震性能肯定不如独立悬架。而且都达到11.9万的车型,也是用脚刹。只有主副双气囊是标配,安全性不高。13.39万的产品还配备了R16 轮胎 ,视觉效果不够优秀。全系只有4个扬声器,只有顶配车型有前后驻车雷达。其余车型都没有配备,没有诚意。八款在售,只有三款 方向盘 是真皮的,其余都是塑料的。11.9万的车型也没有中控显示屏,没有后座空音,配置有点寒酸。
3.隔音差,异味大。
从车主的实车反馈来看,轩逸在使用上最不满意的地方应该是隔音和异味。隔音很差。高速行驶或车速稍有提高时,可以感觉到轮胎噪音、路面噪音、风噪。高速上最好开音乐盖住,不然影响用车体验。异味明显,尤其是塑料比较多的低配款,一开始异味就比较严重。
没有车就没有完美的车,更何况是10万级别的产品。肯定会有一些小缺陷和瑕疵。总的来说,轩逸的优点还是大于缺点的,缺点也不是不能容忍的。结合轩逸终端下降近2万,入门级版本车型落地不到10万,大大提高了车型的综合竞争力,性价比更高。结论是十万级,对于考虑舒适性和车价,注重车辆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性能的群体,值得入手。 轩逸真的外壳不结实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