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唐山钢铁集团历史简介
唐钢是国有特大型企业,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2004年底资产总额278亿元;职工38192人;有15个子分公司,其中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唐钢控股的上市公司,股份总额15.038亿股,其中国家股占60.90%。主要钢材品种有:热轧和冷轧板卷、镀锌板卷、彩涂板卷、优质棒、线材、中型钢材等。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2000标准认证。
唐钢1943年建厂,是我国转炉炼钢的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唐钢坚持深化改革,加快调整结构,生产工序逐步配套,工艺技术不断进步,主要炼铁高炉、炼钢转炉和轧机都实现了现代化、大型化;现有57台套主要设备中有31台套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唐钢坚持层级对标,深入挖潜,经济效益稳定提高。2004年唐钢主要产品实际生产量:生铁696万吨,钢766万吨,商品钢材709万吨,主要产品产量在国内钢铁行业排序均位居第六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实现利税38亿元(其中利润20亿元)。
目前唐钢整体技术装置、产品结构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装备有:炼铁系统三座2000-2560立方米高炉,炼钢系统三座150t转炉和四座55t转炉,轧钢系统一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二套连轧棒材生产线(引进、国产各一套),二套高速线材生产线 (引进、国产各一套)、一套单机架冷轧薄板生产线和镀锌线、彩涂线等。正在建设中的常规板坯热连轧机组和引进的冷连轧生产线工程预计分别在2005年底和2006年一季度建成投产。唐钢正进行千万吨级大钢建设,力争成为结构合理、装备先进、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唐钢始建于1943年。解放后,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唐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解放前作坊式的小工场,发展成为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国有特大型企业。2003年产钢60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66亿元,实现利税25.2亿元,其中利润12.85亿元。解放50多年来,唐钢在改革发展中创造出了十分辉煌的业绩。
唐钢具有开拓创新的光荣传统,解放后,连续创出多项共和国之“最”。解放前,唐钢生产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解放后,唐钢在党的方针路线指引下,不断开拓创新,推进技术进步。1952年,唐钢在国内率先试验成功侧吹碱性转炉炼钢技术;1953年,在国内率先试制成功高铝质耐火材料;1958年,又在国内率先试验成功了侧吹碱性转炉富氧炼钢技术;1960年,作为国内首批企业建设了一套连铸机,为我国推广连铸技术摸索和积累了经验。由于唐钢为我国冶金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原重工业部、原冶金部的嘉奖和表彰。被誉为我国转炉的故乡。
坚持加快结构调整,不断推进跨越式发展。解放前,唐钢年的最高钢产量仅有1904吨。解放后唐钢积极发展生产,加快技术改造,在50多年中,大体上经历了三次大的跨越。第一次跨越,1949-1976年,唐钢在国家指令性计划指导下,以炼钢轧钢为主。由于在转炉炼钢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使唐钢的技术改造也相应不断加快,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到 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唐钢的生产能力达到了年产钢117万吨,成为全国第十个产钢 100万吨以上的企业。1976 年7月28日,唐山发生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唐钢被夷为一片废墟,历经20多年的创业成果毁于一旦。但是,唐钢职工在党和国家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以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震后28天就炼出了第一炉志气钢,当年 11月就全面恢复了生产,努力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第二次跨越,是在完成震后恢复重建工作之后,唐钢针对缺铁、少矿、无焦的矛盾,于“七五”“八五”期间,以扩建炼铁一二期工程为重点,实施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先后建成2座铁矿山、2座36孔焦炉、2座1260立方米高炉、6套连铸机,并从国外引进1套高速线材轧机、1套连续式棒材轧机,形成了铁钢材200万吨配套的生产能力;在“上天唐”(上海、天津、唐山三地各钢厂)率先消灭了化铁炼钢,实现了转炉炼钢全连铸;在全国十大钢铁企业率先消灭了模铸钢锭,实现了转炉炼钢全连铸。为在日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次跨越,“九五”以来,唐钢实施了炼铁、炼钢、轧钢三大系统技术改造“三步走”发展规划,到2003年1月底基本完成,先后建成1座2560立方米高炉、2座150吨顶底复吹转炉、1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超薄热带生产线,形成了600万吨的配套能力,实现了设备的大型化、现代化和薄板材产品“零”的突破。
坚持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唐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方针,积极落实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初步建立健全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机制;创立了由唐钢控股的上市公司 —— 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并于 1997 年实现境内发行上市;分立了辅助单位;改革了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完成了分离企业与社会职能工作;创建了有唐钢特色的层级对标管理体系,形成了不断学赶先进的企业进步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先进企业文化 。几十年来,唐钢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不仅发展了生产力,而且造就了几代优秀职工,并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不仅创建了现代化的企业,而且发展了企业文化,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形 成 了以 “ 坚持发展、持续创新、奉献精品、服务社会 ” 为宗旨,以 “ 进步慢了就是落后 ” 为理念,以 “ 自强、奋进、创新、奉献 ” 的唐钢精神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唐钢企业文化。 1988 年,唐钢荣获 “ 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 ” 称号,荣获 “ 全国先进集体 ” 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状。 2000 年,唐钢再次荣获 “ 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 ” 称号。
从唐山解放到 2002 年,唐钢共产铁 3654 万吨、钢 5870 万吨、钢材 4384 万吨;实现利润 56.62 亿元;上交利税 118.60 亿元,相当于国家累计对唐钢投资 4.28 亿元( “ 拨改贷 ” 前唐钢固定资产原值)的 28.7 倍。
目前,唐钢正在按照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千万吨级大钢建设,努力通过不断改革和发展, 使唐钢成为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在国际国内市场有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❷ 唐山十年环境变化调查
“唐山从地球上抹掉了”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秒,一场突如其来的7.8级大地震,把唐山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沿海工业城市夷为一片废墟。顷刻间,24.2万人失去生命,16.4万人重伤身残,7200多个家庭灭门绝户,4202人成为孤儿。灾情之重,损失之巨,举世罕见。一些外国媒体在卫星照片看到这片废墟时,发出了“唐山从地球上抹掉了”的叹息。
世界上,许多人在疑虑:唐山真的会像古罗马庞贝城一样毁灭吗?在中国,更多的人们却在期待:凤凰一定会涅盘。
随着一个个抗震救灾的决策迅速从中南海发出,10万多人的抗震救灾解放军向唐山汇聚,重建开始了:震后7天生产出第一批自行车;震后10天生产出第一车煤;震后20天造出第一台机车……
重建
不怕地震。研究唐山建设史的作家程才实在《唐山震后重建的哲学思考》一书中指出,“简易城市”存在时间并不长,简易房的生命,有的只有两三年,有的则长达10年之久,它庇护着唐山人度过了震后最艰难的日子。就是在这样简陋条件下,唐山人用勤劳的双手建起一个现代化城市。到1986年唐山地震10周年时,一个现代化城市取代了“简易城市”。
发展
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
30年后,在唐山市714万人口中,已经有420多万人生活在城市和城镇中,占总人口的60%左右。
如今,这里已经建成了分工合理、协调发展的区域性中小城市群,以唐山中心城区为核心、以迁安
“震后十年曾构木为巢”
7月28日是唐山的祭日,更是唐山的生日:唐山在7月涅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