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结构设计中 以什么作为钢材的强度取值
结构设计时一般以屈服强度fy作为强度取值的依据。而对屈服现象不明显的中碳和高碳钢(硬钢),则规定以产生残余变形为原标距长度的0.2%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用f0.2表示。
㈡ 钢材的抗拉强度是多少
钢筋只有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没有抗剪强度之说,构件抗剪承载力计算不是用钢筋直接抗剪,是用箍筋(抗拉强度)抗剪,另外,普通二级钢筋(HRB335)抗拉强度设计值应为300MPa。
钢筋只有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没有抗剪强度。钢筋是用箍筋(抗拉强度)抗剪。
常用的钢筋一般为HPB235、HRB335和HRB400。它们的抗拉强度分别为:370Mpa、455Mpa、540Mpa,屈服强度分别为:235Mpa、335Mpa、400Mpa。
之间有一定的经验关系。
㈢ 为什么以钢材的屈服强度作为静力强度设计指标
原因:
(1)有强化阶段作为安全储备;
(2)不致产生工程中不允许的过大变形;专
(3)实测值较属为可靠;
(4)可以近似沿用虎克定律。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㈣ 钢材的设计强度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钢材的设计强度是根据屈服强度确定的。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出现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作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
大于屈服强度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标准
建设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标准有三种:
1、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国际上常采用σp表示,超过σp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2、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国际上通常以ReL表示。应力超过ReL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3、屈服强度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Rp0.2。
(4)钢材以什么强度设计扩展阅读
1、能力不同
抗拉强度是抵抗最大变形的能力,屈服强度是抵抗起始变形的能力。
2、获取形式不同
抗拉强度是通过单向拉伸试验获得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屈服强度是通过对金属材料施压来获得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3、意义不同
抗拉强度的意义:
σb标志韧性金属材料的实际承载能力,但这种承载能力仅限于光滑试样单向拉伸的受载条件,而且韧性材料的σb不能作为设计参数,因为σb对应的应变远非实际使用中所要达到的。
如果材料承受复杂的应力状态,则σb就不代表材料的实际有用强度。由于σb代表实际机件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且σb易于测定,重现性好,所以是工程上金属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标志之一,广泛用作产品规格说明或质量控制指标。
屈服强度的意义:
屈服强度不仅有直接的使用意义,在工程上也是材料的某些力学行为和工艺性能的大致度量。例如材料屈服强度增高,对应力腐蚀和氢脆就敏感;材料屈服强度低,冷加工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就好等等。因此,屈服强度是材料性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屈服强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抗拉强度
㈤ 受力钢筋的设计强度为什么取屈服强度,而不取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是指钢材被拉断的极限强度,而钢材经过屈服强度后将进去塑形形变,不会被直接被破坏,如果使用抗拉强度,则会有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的危险。因此材料不能选取抗拉强度,只能选择屈服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