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无缝隙政府的介绍
无缝隙政府是我们正在经历着的这场静悄悄的公共管理革命的主要原因和特征,同时版也是由生产者社会向顾客权社会转变的一种反应。本书用来自各级政府的实例展示了如何把再造原理应用到各级政府的管理之中,详述了再造的步骤,说明了政府再造过程中怎样评估、设计,怎样克服阻力,怎样实施根本性的变革,揭示了无缝隙政府不是全盘推翻现有的行政运作程序,不是以部门、职能为导向或以数量、规模为导向,而是以顾客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
⑵ 无缝衔接什么意思
意思:在充分掌握系统的底层协议和接口规范的基础上,开发出与之完全兼容的产品。
无缝连接包括方方面面,首先必须解决与Windows98的FAT32的无缝连接。虽然业界对FAT32褒贬不一,但FAT32取代FATI6成为今后文件管理的标准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FAT32能够有效节省硬盘空间,管理超过2GB的硬盘。 仅此两点足矣。
有什么理由在32位环境中仍旧使用16位二进制数据管理硬盘?唯一的理由就是现存应用程序可能不与 FAT32兼容,特别是反病毒软件。当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不兼容时,是应该修改应用软件,还是操作系统?考虑到操作系统已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答案当然不言自明。
例句:
1、研究通过信令将计算机网与电信网无缝连接。
2、海陆空军的资源将能够同步无缝连接到散兵坑的士兵,实时提供附近作战环境的态势感知。
3、据陈洪彬介绍,80余位版主对“连线政府”也很满意,版主们认为,“连线政府”帮助自己实现了与群众的“无缝连接”,使自己的工作更具针对性。
适用范围:
“无缝联接”的概念同样适用于主流应用软件,比如微软OFFICE。宏病毒从产生至今,为什么国内围绕宏病毒防治方案始终争论不休?正是因为各厂家对OFFICE各种文档格式缺乏统一、全面的了解所至。实践证明,谁能够较好解决OFFICE文档格式,谁就有可能开发出先进的宏病毒防治技术。
⑶ 《电子化政府研究》论文该怎么写,求指教谢谢!
[摘要]目前, “电子化政府”已成为世界各国建立透明政府的热点和趋势,我国自1999年推进“政府上网”工程以来,各地政府电子化已有所推进,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程度较低,为社会提供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过少,程序方面缺乏保障和救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政府电子化的发展。21世纪是资讯时代,“电子化政府”已经成为政府发展的方向,面对世界各国兴建电子政务的浪潮,中国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仍存在着诸多困境。这些困境说明,中国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应对来自多领域、多层次的挑战。通过对我国“电子化政府”的涵义、特征及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电子化政府”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和网络技术两个大方向上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电子政府;电子政务;公众参与;网络技术
“电子化政府”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一、“电子化政府”的概述 (一)何谓“电子化政府”? “电子化政府”(E-government),简单地说就是用电子方式提供政府服务,其主干建基于Internet,类比于电子商务(E-commerce)。世界银行组织认为,电子政府可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政府与公民间的互动(G2C);政府和商业间的互动(G2B);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互动(G2G)。 从世界范围来看,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全面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曾把推进发展中国家政府信息化作为1999年的重点,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进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而在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被列为第一位,其它四个领域分别是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可以说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 中国有学者认为所谓“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化政府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虚拟政府”(virtual government),即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 本人认为,“电子化政府”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主要是互联网络)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取用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传统的要经过层层关卡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而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使用的形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人们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 (二)中国电子化政府历史 从世界范围看,“电子化政府”的历史其实非常短,但其发展速度非常迅速, 1996年全球的政府网页不少于50个,但到2001年,政府网页已经超过5万个。就电子政府发展阶段而言,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是电子政府发展的早期较为普通的一种 形式,表现为政府发布法规、指南、政府机构等种种静态资讯,政府与用户在网上互不联系。此时,政府上网除了提供取得资讯的电子渠道之外似乎并没有给公民什么好处;第二阶段是单向互动阶段,是政府提供某种程度的服务,用户可以下载一些政府表格等,并向政府提出建议或发出询问,但政府部门不一定要通过电子方式与用户沟通。第三阶段是双向互动阶段,是政府与用户在网上完成互动。例如,在网上下载表格,撰写后将表格发送到相关部门、企业和居民还可以与政府在网上沟通。第四阶段是成熟阶段,是网上事务处理,政府与用户在网上完成一切事务处理的全过程,俗称“无缝隙政府阶段”,政府和用户可能跨越行政边界完成一体化的操作。 中国政府于1999年1月22日宣布正式启动“政府上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主站点(http://www.gov.cninfo.net)和导向站点(http://www.govb.cn)也正式开通。至此,我国的“电子化政府”实现从计划酝酿到走向全面实施阶段,我国的各级政府相继走向网络化之路。以gov.cn结层的政府域名总数从1998年145个,剧增到2002年初公布的5864个,8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设了办事窗口,这标志着我国电子化政府的发挥开始转入第二阶段,即可以开始实现政府与用户的单向互动。如地方政府通过互联网发布政务通告,提供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电话,提供各种办事程序以及问题解答;进行在线“一站式”服务;外经贸部门通过互联网办理进出口资格申请,申报出口退税,三资企业审批;人事部门进行网上公务员考试录用,劳动人事政策公开等。 二、中国电子化政府存在问题 日前浏览了国内部分政府网站,发现大多数网站在1个月中没有更新更有甚至还是建站时的新闻。有数据表明:国内政府70%的网站只有部门介绍等“死”栏目和少量的活动发布,基本上可以说是以宣传为主的简单页面构成,很少涉及政府日常公务活动。其中也有一些部门机构进行了网上办公或民众参与的尝试,例如海关的网上报关、“两会”期间的网上讨论等。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电子化政府”实质性内容缺乏,对原有组织机构和办事方式的改革触动不大。 (一)政府自身的问题 1.与“电子化政府”相关的基础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利用是实施电子政务的前提。目前,由于我国电子政务信息的资源整合力量不足,为建立政务信息数据库建设所需要投入的人、财、物不充分,导致了政府信息采集渠道不通畅、信息利用效率不高、信息管理复杂的现状。同时,因为缺乏建立统一信息化标准(信息化标准主要涉及到信息编码、网络通讯协议、操作系统、网络结构等),造成众多部门各开小灶——闭门造车。电子化政府发展急需加快基础投入,规范统一标准。否则,一方面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无法真正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大网”不见有,“小网”遍地开花的现将不会得到根本改变。 2.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和政务资讯平台发展严重不足 导致资讯的“公开”如同资讯的“空开”。 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从独立分割到共享集成,从“一站式”到“一网式”、“一表式”。网络硬件设施和政务资讯平台是电子政务的资讯载体和资源.....
⑷ 什么叫做无缝隙政府
“无缝隙”这个东东,也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突然时髦了起来。所在地报社一位跑劳动就业线的记者朋友告诉我在忙着采写“无缝隙就业”;居住地的物管说要开展“无缝隙零距离全方位”的物管服务。在互联网上键入“无缝隙”,搜索到相关网页35300篇,譬如有“天气无缝隙预报”、“税收无缝隙征管”、“实行无缝隙执法考评”等等。
美国哲学博士拉塞尔·M·林登(Russell M.Linden)所著的《无缝隙政府》,3年前我国就引进出版了,那时热过一热。我们“拿来”之后,不时拿出来发扬光大一把,哪里都好像在热闹地焊接无缝隙钢管。
但请注意了,《无缝隙政府》一书的副题可是“公共部门再造指南”。无缝隙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指的是政府整合所有的部门、人员和其他资源,以单一的界面,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无缝隙政府目的是要突破传统的部门界线和功能分割的局面,所以也称“无界线政府”(Boundaries less Government),因为传统的政府组织,是“科层制政府”,分工细、等级严,弄到后来往往各自为政、人浮于事,百姓办事很不方便。
在浙江金华,刚刚成立了一个“专门呵护市民情感”的机构。报道称这个名叫“情感护理中心”的机构,是浙江省“惟一一家由地市政府部门牵头成立的社会情感干预机构”,“整合了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卫生局、民政局、教科所、心理卫生协会等资源,构筑了一个强大的服务网络”,市民有心理情感问题去咨询求助,即可得到情感护理服务。这个中心的组建,的确很像“无缝隙政府组织”的模式了。
该中心的组建,源于此前北京一位专家前来开讲座提出的理念:“要构建幸福和谐、人民普遍愉悦的小康社会,应该以人为本,以‘情感护理’方式作为新时期思想工作新方式的理念。”当地调查,有各种心理障碍的人占20%。政府能想到为市民提供“情感护理”,整合资源建个“无缝隙”的中心,聘请若干专家招募一批志愿者来开展服务,说明心中还是装着人民群众的,这个好心不能否定。但作为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政府,哪些该是你提供的,哪些不该由你提供,不可模糊,否则“无缝隙服务”就可能变成“无缝隙越位”。政府组织提供“无缝隙”的心理咨询服务,从积极意义上看,是有限进步,权宜之计;从消极的角度看,那就是越俎代庖,多此一举。
我们向来不够重视理疗人的心理疾患,不少人从心理问题,到心理障碍,到心理疾病,一路“无缝隙”地走完“三步曲”,哪像人家发达国家,到处开有心理诊所,遍地心理医生,许多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但人家可不是由政府组织来开设的。心理诊所之类的服务,显然应该由社会来办、由“市场经济”这只手来对付。
对“无缝隙政府组织”一知半解概念不清,甚至当作时髦来赶,就可能橘逾淮成枳。3月17日见北京某报有时评文章《从总理和网友“互动”看无缝政府》,说的主题也是构建无缝隙政府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一种曲解,将“无缝隙”看成是官员与群众、总理和网友之间的“无缝隙”了。我们不可忘了,“无缝隙”是政府组织本身的“无缝隙”,是横向部门之间、纵向上下之间消除“缝隙”。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无缝隙政府组织”,但用不着干什么说什么都扯出“无缝隙”的旗号。
⑸ 电子政务引起的政府办公管理变革具有哪些特征
一、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创新的意义
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情况下,一个信息化的政府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竞争中的一个竞争力要素,也是提升国家和地区全球竞争力,争得经济和社会发展“先机”的关键。电子政务的发展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政治家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政府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枢纽,是全社会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处理者和应用者,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政府业务的有效性,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政、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信息技术确实向各级政府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来建立一个能够更好地为市民和企业服务的政府,能够使人民更好地参与各项决策活动的政府,通过电子政务来引导国民通过网络享受服务,肯定会直接地带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从而在整体上促进全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从更深的层次上来看,电子政务实质上是对现有的、工业时代的政府形态的一种改造,即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来构造更适合信息时代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现有的政府组织形态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与工业化的行政管理的需求和技术经济环境相呼应。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形成,管理正由传统的金字塔模式走向网络模式,政府的组织形态也有可能由金字塔式的垂直结构向错综复杂的、水平的网状结构转变,从而减少管理的层次,以各种形式通过网络与社会建立直接的联系。因此,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学者将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看作是对原有的政府形态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希望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最终构造出一个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政府形态。
二、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网络的智能化、联结性和超时空等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信息网络一方面把不同的主体、不同的地域联结成一个整体,产生网络聚合和扩散的双向作用,使信息的沟通方式、资源的配置途径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信息网络可以消除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信息资源能够在同一时间传输到世界各地。这些本质特征决定了基于信息网络的电子政务的各种社会效应以及政府管理的改革创新发展方向。
(一)、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对内外资源的利用效率
传统政务实际上是一种以高成本、低效率为标志的粗放管理方式,粗放的管理常常导致官僚主义现象,这既与政府的各种繁文褥节有关,也与人民群众能否把握各种信息对政府实施监督有关,单纯地用缩编来遏制官僚主义是不可能完全成功的。而电子政务则是一种集约管理方式,某种程度上电子政务将因其披露政府各种信息和废除繁文褥节而对官僚主义进行相当大程度的遏制。实施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成本的降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降低政府机构与人员费用的开支。电子政务的应用,将大大减少管理的中间层次,使中间层次的机构与人员失去存在价值;依靠知识和技能的工作方式,将改变传统的人海战术,技术革新所带来的行政组织规模会大大缩小,精简机构与人员的力度会更大。网络时代的政府用于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等财政开支的总费用将减少。当然,更主要的是网络政府对既有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最充分地利用,这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会以较少的投入产生较大的产出。
2、降低政府传统办公设备的开支及公务处理成本。虚拟办公、无纸办公的出现,无疑将减少办公楼宇的建设和维修费用,减少购置办公设备的财政支付,以及为组织成员提供交通工具或交通补助的费用。同时电子政务可以方便地进行跨部门或跨地区的电子交换作业、公务活动的连线输送、电子邮递、办公自动化、公文电子化处理,并做到用固定的软件进行公务统计、整合不同政府部门的资讯、政策能够迅速下达、信息能够做到动态收集和动态处理,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管理和服务的成本。
3、组织内外资源连为一体,降低管理活动和社会活动成本。电子政务中网络把全国或全地区的行政机关连接在一起办公,达到许多资源(比如信息、人力、知识、创新的方法、先进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管理观念)的共享,也减少了有形资源(比如机构组建、会议设施、在不同部门和地区的来回奔波)的重复建设和浪费,真正达到“大而全”而不是“小而全”和条块分割。更主要的是通过网络系统,把行政系统与外界社会系统的信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全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这对政府组织也好,对全社会各组织和公众也好,无疑大大降低了管理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成本。
4、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电子政务的发展,使人们必须面对复杂的、以个人方式负责的、有着较高要求的技术设备来工作,这不仅无形中给组织成员在工作上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压力,而且从简单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为主的工作内容的趋同,将使更多的体力劳动者变为智力劳动者。同时,分权、参与、责任感、关注自我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风格,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使人的潜能得到了全面的挖掘,人的能力得到了更为全面的运用,工作效率也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二)、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得到充分应用,推动政府管理现代化
1、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得到充分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网络成为政府宣传的有力工具。我国历史悠久,有着灿烂辉煌的五千年文化,各少数民族地方也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通过互联网络不但可以保护这些传统文化,使其发扬光大,而且还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其次在贯彻政策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电子公告牌,解释政府政策的意图和想法,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政策的意义、把握政策的变动和修改,减少政策执行的障碍。
第二,互联网使政府管理动态化。传统管理的一大弊端是管理活动的静态性和时滞性,即使存在某些动态管理的方式,也因成本过高和缺乏有效的技术而难以落实。在网络时代,互联网对信息的及时、全面把握、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使任何层面、任何行业、任何环节的管理活动和协调活动成为可能,使政府管理动态化。
第三,网络化管理简化办事程序。电子政务使得相似各部门、各层次之间的办事规则统一、标准化和程序化,对出于本位主义、地方主义、部门主义的一些烦琐规定则加以废除,使政策保持更大程度的统一性。同时,电子政务要求增加工作人员的自主性,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决策,行政组织也必须减少束缚工作人员手脚的一些办事规定,使职员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2、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得到充分应用,最直接的结果是导致政府管理现代化:
第一,管理“硬件”、“软件”的现代化。电子政务的实施,使现代行政管理系统的管理组织运行日益技术化,管理手段现代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和拓展,建立了许多人们从前无法想象的管理系统,管理越来越呈现数学化、模型化和计算机化,这是管理“硬件”的现代化。同时,在管理思想方面,管理者越来越强调办事效率,并采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管理从定性走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管理方法方面,具有广泛外延的系统方法,如全面管理方法、优选法、价值工程、网络技术、线性规划、计划评审技术、技术经济分析、预测技术等等,将得到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并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同时,具有远距离控制、分布式统一协调、动态网络计划等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也将成为可能。
第二,管理参与者的现代化。其一,从体力操作型向知识智能型转变。电子政务条件下,行政组织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行政组织系统管理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强,创新的需求也更为迫切。而另一方面,例行性工作的自动化趋势越来越强。这一切使管理能力的好坏与知识和能力的发挥成正相关关系。其二,从职能分工型向综合多能型转变。电子政务为打破传统分工过细的工作安排提供了条件。一方面,管理中的事务性工作可以借助于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办公系统去做,另一方面借助于继续教育和多技能培训,促使管理人员向综合多功能型方向发展。其三,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电子政务环境下,管理者要求更多地参与组织的决策,更多的灵活性,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控制,并更多依靠责任心来自我约束。
此外,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还将发生如下变化:从例行程序到适应复杂性和不断创新;从按顺序作业向并行作业和同步行动转变;从纵向交流到网络交流;从不信任和服从到对话式合作;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更快。
(三)、扩大政府行政系统开放性,增强公众的参与程度
1、推动政府行政系统与外界的信息共享。互联网不仅可以确保行政系统内部的信息共享,更主要的是可以实现行政系统与社会各界乃至全世界的信息共享。通过政务信息上网,社会各界和公众可以便捷地得到政府的有关管理法规、政策和各种便民服务信息,政府组织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得到关于管理活动的信息反馈,并利用有关的社会信息资源改进管理。
2、推动政府部门由单向管理到社会公众参与的互动管理。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活动更多是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单方面意志的体现,尤其是民主化程度不高的社会或部门,更是如此。而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的决策和管理活动将更加关注民意,注重政务公开、公开交流和民众参与,行政管理与社会整体系统形成一种互动的关系。通过信息网络及政府的电子民意信箱,公众可以随时与具体经管的行政部门或行政人员保持联络和相互监督,可以随时参与政府部门的各种讨论,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
3、行政组织的运行具有更大开放性和协调性。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不仅在行政系统内部鼓励不同层级间的行政组织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加强行政组织之间的横向协调和交叉性联系,而且更注重对外在环境的反应和协调一致。在价值形态上,网络组织注重在解决好大多数人的问题的同时,也注重解决各种少数人的社会问题;在管理好常规事务时,更注重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允许公众更直接地参与行政组织的决策管理;强调公共伦理和规范、强调组织成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保持公众对政府组织的信心和信任;更加注重政务公开和社会组织与个人对政务信息的共享。
4、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加速管理模式的扁平化、网络化转变。传统政府组织结构是一个刚性化的机械式组织,有固定的职位、严格的层级关系和层层传递的信息渠道;组织机构多以功能导向为主,组织职责明确、边界清晰又相对封闭,组织之间静态连接、缺乏互动,往往需要通过开会、谈话、发文、通告等实体性接触开展工作。这种组织结构的突出弊端表现为会多、文件多、办事程序多,本位主义严重,拖沓、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严格的层级关系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电子政务的深度发展必然在再造政务流程的同时,改变政府的组织结构。电子政务使大量复杂的信息能够迅速、及时地传递和处理,推动组织结构从传统科层制向扁平网络化转变,呈现为一种柔性化的有机组织。组织之间的边界是开放的、互动的、动态连接的,通过网络实现跨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减少不必要的层次环节,减少会务、文件等实体性活动,代之以网上的虚拟性活动,大大提高组织的反应能力和工作效能,逐渐形成一种弹性的、灵活的、适应性强的、跨功能的、效率高的“无缝隙政府”。
(四)变革政府组织决策方式
决策是政府行政管理运行职能的前提和核心。电子政务的发展和运用,对政府行政决策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政府决策权的分化。信息时代,政府管理环境的复杂性在不断提高,决策的数量激增,非常规化、非程序化决策增多,决策的目标更多是面向未来,因而风险性也在增大,使分散决策权成为必要;同时,对问题快速反应和快速处理,也要求即时决策、就近决策,这也要求决策权必须分散在各个问题发生地;另外,行政组织权威的基础被建立在知识和信息之上,而知识和信息的分散性决定了权威的分散性,进而决定了决策权的分散化。
2、改进决策者的有限理性。根据管理决策理论的创始人西蒙的观点,在不能获得足够信息的情况下,人们的决策行为只能是有限理性地判断和抉择,不可能存在最优的决策模式。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管理者在任何时候都可得到恰当的信息,这就改善了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可以根据信息及时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可以根据信息确定尽可能多的方案;可以利用信息对每一方案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比择优;可以根据决策方案的执行情况,来修正和调整决策方案,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政府决策与执行的界限模糊化。传统政府管理体制下的决策与执行是严格分开的,决策是行政组织领导者的职责,而执行则是其他部门和层次的主要任务。这里面既与权力的集中性及分层分离的科层组织体系有关,也与信息不充分有关。电子政务环境下,使任何现场的管理者在任何时候都可获得做出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而无须先向上司请示和汇报,而后再执行上司的决策。这真正实现了西蒙所讲的“人人参与决策、每一层次都参与政策”。只不过决策的对象、范围和影响有所差别而已。
4、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科学的决策尤其是复杂的科学决策,需要先进的智囊系统和信息系统,也需要一些现代自然科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如系统分析、可行性论证、群体讨论、德尔菲法等。这些辅助系统和科学方法功能的发挥,都是以全面、及时、经济、准确的信息收集与处理分不开的。网络信息技术使这些决策工具和方法的运用变得简单化、可操作化,从而大大改进了决策的有效性和效率。
5、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在政府组织内部,层层参与决策、人人参与决策,智囊团和专家人员的意见得到及时反应,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程度会大大提高。在组织外部,社会公众和有关社会组织利用便利的互联网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也可以及时反馈自己的要求。对一些关系重大、影响面宽的复杂政策,政府组织的决策核心可以把决策意图提出来,让人们在互联网上提出方案;也可以把做出或收集的决策方案在网上讨论,充分利用大家的聪明才智做出科学决策。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的实质是对现有的、工业时代的政府形态的一种改造,即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来构造更适合信息时代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电子政务从多方面推动和保证了行政管理创新模式的建立,对于促进政府管理向着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方向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