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管道压力等级怎么划分
tsgd0001-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中工业压力管道分级:
gc1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回一的工业管道,为gc1级:答
(1)输送gb5044—1985《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规定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和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的高度危害液体介质的管道;
(2)输送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与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者甲类可燃液体(包括液化烃),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4.0mpa的管道;
(3)输送流体介质,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0.0mpa,或者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4.0mpa且设计温度大于或者等于400℃的管道。
gc2级
除本规定的gc3级管道外,介质毒性危害程度、火灾危险性(可燃性)、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小于所规定的gc1级的工业管道为gc2级。
gc3级
输送无毒、非可燃流体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者等于1.0mpa,且设计温度大于-20℃、小于185℃的工业管道为gc3级。
② 管道防腐怎么分级什么样的管道分别用几级的
设备、管道防腐施工工艺标准
(QB-CNCEC J050105-2004)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民用及一般工业建筑的设备、管道的防腐蚀施工操作.
2 施工准备
2.1 原材料要求
2.1.1 防腐底漆和面漆涂料,涂料应具有产品合格证.
2.1.2 溶剂和稀释剂:汽油、松节油、苯、二甲苯、丙酮、乙醇、丁醇、醋酸、乙脂、醋酸丁脂.
2.1.3 砂布、砂轮片、干净棉布、干净棉纱、抹布、粗砂纸.
2.1.4 建筑石油沥青10、30号,普通石油沥青75、65、55号,环氧煤沥青底漆、环氧煤沥青面漆,稀释剂、固化剂、中碱玻璃丝布,聚氯乙烯胶带
2.1.5 橡胶粉、高岭土、5~6级石棉、滑石粉、石灰石粉、塑料布、木材、煤
2.2 主要工机具
2.2.1 空气压缩机、分离器、储砂罐、喷枪、钢丝刷、小油桶、漆膜测厚仪、火花检漏仪等.
2.2.2 人字梯、高凳、搅拌棒、护具、手套、口罩、眼镜.
2.2.3 泡沫灭火器、干砂、防火铁锨.
2.3 作业人员要求
主要施工人员:油工,施工前已进行安全教育和职业培训.
2.4 外部环境条件
2.4.1 金属管道和设备已安装完,具备防腐条件.
2.4.2 温度应符合所用涂料的温度限制.有的涂料需要低温固化,有的则需要高温固化.
2.4.3 施工前,应对涂料的名称、型号、颜色及质量进行检查,是否与设计规定或选用要求相符;检查制造日期是否超过贮存期.有效期内的涂料,按说明书的配合比例混合后使用,超过贮存期的涂料,应开桶检验,A、B组份如无增稠凝胶变质等现象,一般仍可使用,但需要配制小样试验或作检验,无异常和符合质量标准时,方可使用
2.4.4 涂装作业时,周围环境对涂装质量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气候环境.
2.4.5 相对湿度和露点:涂装时的相对湿度一般规定不能超过85%;被涂物表面温度比露点高3℃以上,可以进行涂装.
2.4.6 涂装环境还应包括照明条件、通风、脚手架、风力等条件.
2.4.7 沥青锅应架设在离施工地点最近的地方并经消防部门同意.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3.1.1 设备、管道防腐工艺流程
基面处理 → 调配涂料 → 刷中间漆 → 刷或喷涂施工 → 养护
3.1.2 埋地管道防腐工艺流程
3.1.2.1 沥青防腐层施工工艺流程
沥青底漆的配制 → 调制沥青马蹄脂 → 除锈 → 冷底子油 → 沥青 → 包布 → 沥青 → 包布 → 沥青
3.1.2.2 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施工工艺流程
除锈 → 涂料调制 → 涂刷底漆 → 涂刷面漆 → 缠玻璃丝布 → 涂刷面漆 → 缠玻璃丝布 → 涂刷面漆 → 电火花检测
3.2 操作细则
3.2.1 设备、管道防腐
3.2.1.1 基面处理:
A)金属表面锈垢的清除程度,是决定防腐效果的重要因素.为增强涂料与金属的附着力,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清除金属表面的灰尘、污垢和锈蚀,露出金属光泽方可刷涂底漆.
B)表面去污:去污的方法、适用范围、施工要点详见表3.2.1.1中所示.
表3.2.1.1 金属表面去污
去污方法 适用范围 施工要点
溶剂清洗 煤焦油溶剂(甲苯、二甲苯等);石油矿物溶剂(溶剂汽油、煤油);氯代烃类(过氯乙烯、三氯乙烯等) 除油、油脂、可溶污物和可溶涂层 有的油污要反复溶解和稀释,最后要用干净溶剂清洗,避免留下薄膜.
碱
液 氢氧化钠30g/L
磷酸三钠15g/L
水玻璃5g/L
水适量
也可购成品 除掉可皂化的油、油脂和其他污物 清洗后要做充分冲净并做钝化处理(用含有0.1%左右重的铬酸、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溶液冲洗表面),
乳剂除垢 煤油67%
松节油22.5%
月酸5.4%
三乙醇胺3.6%
丁基绒纤剂1.5%
也可购成品 除油、油脂和其他污物 冲洗后用蒸汽或热水将残留物从金属表面上冲洗净
C)除锈方法有人工除锈、机械除锈、喷砂除锈等方法:
a)人工除锈一般先用手锤敲击或用钢丝刷、废砂轮片除去严重的厚锈和焊渣,再用刮刀、钢丝布、粗破布除去严重的氧化皮、铁浮锈及其他污垢.最后用干净的布块或面纱擦净.对于管道内表面除锈,可用圆形钢丝刷 ,两头绑上绳子来回拉檫,至刮露出金属光泽为合格.
b)机械除锈,可用电动砂轮、风动刷、电动旋转钢丝刷、电动除锈机等除锈设备进行除锈.
c)喷砂除锈是利用压缩空气喷嘴喷射石英砂粒,吹打锈蚀表面将氧化皮、铁锈层等剥落.施工现场可用空压机油水分离器沙斗及喷枪组成.除锈用的压缩空气中不能含有水分和油、油脂,必须在其出口处安设油水分离器,空压机压力保持在0.4~0.6MPa,石英砂的粒度1.0~1.5mm,要过筛除去泥土杂质,再经过干燥处理.喷砂要顺气流方向,喷嘴与金属表面呈700~800 夹角,相距100~150mm.在金属表面达到均匀的灰白色时,再用压缩空气清扫干净后,进行涂料刷涂.
d)在被涂物实施喷砂除锈前,其加工表面必须平整,表面凹凸不得超过2mm,焊缝上的焊瘤、焊
e)经过喷砂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应呈现均匀的粗糙度, 除钢板原始锈蚀或机械损伤造成的凹坑外,不应产生肉眼明显可见的凹坑和飞刺,表面粗糙度达到40~75μm.
f)喷砂除锈检验合格后在涂第一道底漆前应将被涂物表面清扫干净.
g)喷砂除锈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涂刷第一道底漆.对于大型设备,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可采用分段喷砂的办法保证表面处理的质量.
3.2.1.2 调配涂料
A)根据设计要求,按不同管道、设备,不同介质不同用途及不同材质选着择涂料.
B)将选择好的涂料桶开盖,根据涂料的稀稠程度加入适量稀释剂.涂料的调和程度要考虑涂刷方法,调和至适合手工刷涂或喷涂的稠度.喷涂时,稀释剂和涂料的比例可为1:1~2.搅拌均匀以可刷不流淌、不出刷纹为准,即可准备涂刷.
3.2.1.3 涂料施工
A)被涂物外表面涂漆前必须清洁干净无灰尘,并保持干燥,在雨天或潮湿的天气下禁止施工.施工的最佳环境要求:相对湿度低于85%,底材温度高于露点温度3℃以上. 进行涂料施工时,应先进行试涂.
B)在底漆涂刷之前,应对结构转角处和焊缝表面凹凸不平处,用与涂料配套的腻子抹平整或圆滑过渡,必要时,应用细砂纸打磨腻子表面,以保证涂层的质量要求.涂料施工时,层间应纵横交错,每层宜往复进行(快干漆除外),均匀为止.
C)涂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面层应顺介质流向涂刷.表面应平滑无痕,颜色一致,无针孔、气泡、流坠、粉化和破损等现象.
D)如所用涂料为双组分包装,施工时必须严格按油漆制造厂商的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配比进行配制.涂料配制时,应充分搅拌均匀,避免水和杂物混入,同时根据气温条件,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各组分的加入量,调整涂料的粘度至适于施工. A 、B两组分混合搅匀后应按规定放置一定时间,配制好的涂料应在规定时间内用完,以免胶化报废.
E)涂层间隔时间一般为24小时 (25℃).如施工交叉不能及时进行下道涂层施工时,在施工下道涂层前应先用细砂布打毛并除灰后再涂.第一道涂层的表面如有损伤部分时,应先进行局部表面处理或砂纸打磨,再彻底清除灰土,补涂后进行涂漆,对漏涂或未达到涂膜厚度的涂面应加以补涂.涂漆时应特别注意边缘、角落、裂缝、铆钉、螺栓、螺母、焊缝和其他形状复杂的部位.
当使用同一涂料进行多层涂刷时,宜采用同一品种不同颜色的涂料调配成颜色不同的涂料,以防止漏涂.
F)设备、管道和管件防腐蚀涂层的施工宜在设备、管道的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合格后进行.如在试验前进行涂覆,应将全部焊缝留出,并将焊缝两侧的涂层做成阶梯接头,待试验合格后,按设备、管道的涂层要求补涂.
3.2.2 沥青防腐层施工
沥青防腐结构及等级见表3.2.2所示
3.2.2.1 沥青底漆的配制
沥青底漆是由沥青和汽油混合而成,沥青底漆和沥青涂层用同一种沥青标号,一般采用建筑石油沥青.配制底漆时按其配合比配制:
沥青:汽油=1:3(体积比)
沥青:汽油=1:2.25~2.5(质量比)
表3.2.2 沥青防腐层结构及等级
防腐层等级 结 构 防腐层厚度(mm) 厚度允许偏差(mm)
普通级 沥青底漆—沥青涂层—外包保护层 3 -0.3
加强级 沥青底漆—沥青涂层—加强包扎层—沥青涂层—外包保护层 6 -0.5
特加强级 沥青底漆—沥青涂层—加强包扎层—沥青涂层—加强包扎层—沥青涂层—外包保护层 9 -0.5
制备沥青底漆,先将沥青打成小块,放进干净的沥青锅内用文火逐渐加热并不断搅拌,使之熔化.加热至170℃左右进行蒸发脱水,不产生气泡为止,将热沥青慢慢倒入制备桶内冷却至80℃左右,一面搅拌一面将按比例备好的汽油掺进热沥青中直至完全混合为止.冷底子油应在≥60℃时涂刷成膜,膜厚0.15mm左右.
3.2.2.2 沥青涂料的配制
沥青涂料是由建筑石油沥青和填料混合而成,填料可选用高岭土、七级石棉、石灰石粉或滑石粉等材料.沥青标号和填料品种由设计选定.其混合配比为高岭土:沥青=1:3(重量比),其他品种可掺入10%~25%左右的填料粉.制备沥青涂料,先将沥青打成小块,放进干净的沥青锅中,一般装至锅容量的3/4,不得装满.用文火逐渐加热并不断搅拌,使之熔化.加热至160~180℃左右进行蒸发脱水,温度不能超过220℃,继续向锅中加沥青,继续搅拌.然后慢慢将粉状的高岭土分小批加入到已完全熔化的沥青中,搅拌完全熔合为止.
3.2.2.3 管道除锈见本施工工艺第3.2.1.1条基面处理.
3.2.2.4 涂刷沥青底漆,在除完锈、表面干燥、无尘的金属表面上均匀地刷上1~2遍沥青底漆,厚度一般为1~1.5mm,底漆涂刷不可有麻点、漏涂、气泡、凝块、流痕等缺陷.沥青底漆彻底干燥后进行下道工序.
3.2.2.5 涂刷沥青涂料,将熬好的沥青涂料均匀地在金属表面刷一层,厚度为1.5~2mm.不得有漏刷凝块和流痕,若连刷多遍时,必须在上一层干燥后不沾手方可涂第二遍.热熔沥青应涂刷均匀,涂刷方向要与管轴线保持600方向.
3.2.2.6 加强包扎层的作法.沥青涂层中间所夹的内包扎层采用玻璃丝布、油毡、麻袋片或矿棉纸等材料;外包扎保护层采用玻璃丝布、塑料布等材料.最好选用宽度为300~500mm卷装材料便于施工.操作时,一个人用沥青油壶浇热沥青,另外的人缠卷材料,包扎材料绕螺旋状包缠,且与管轴线保持600夹角.全部用热沥青涂料粘合紧密,圈与圈之间的接头搭接长度为30~50mm,并用热沥青粘合.缠扎时间应掌握再面层浇涂沥青后处于刚进入半凝固状态时进行.任何部位不得形成气泡和褶皱.
3.2.2.7 若有未连接、焊缝或施工中断处,应作成每层收缩为80~100mm的阶梯式接茬.
3.2.2.8 保护层目前多采用塑料布或玻璃丝布包缠而成.其施工方法和要求与加强包扎层相同,圈与圈之间的搭接长度为10~20mm,应粘牢.
3.2.2.9 由于管道安装完毕后管底距地沟底面太近,用手及刷子很难刷到每个部位或刷匀,采用油毡兜抹法施工.先将油毡按管径裁剪,若管径φ500mm,宽为500mm,长为两倍管径加1.2~1.5m.用裁剪好的油毡从管底穿过将管兜住,使下部管外壁与油毡紧紧接触.用沥青油壶向管道顶部边移动边浇涂已经熬好的热沥青底漆(冷底子油)、热沥青涂料(沥青马蹄脂).使之沿着管道周壁向下流淌至管下部外壁与油毡结合处.此时上下抖动油毡,使油毡与管外壁摩擦,中间夹着热沥青,达到涂抹热沥青底漆或沥青涂料的目的.
3.2.3 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施工
环氧煤沥青防腐层的结构及等级见表3.2.3(1),中碱玻璃丝布宽度见表3.2.3(2)所示.
表3.2.3(1) 环氧煤沥青防腐层的结构及等级
防腐层等级 结 构 干膜厚度(mm) 总厚度(mm)
普通级 底漆—面漆—面漆 ≥0.2 >0.4
加强级 底漆—面漆—玻璃丝布—面漆—面漆 ≥0.4 ≥0.6
特加强级 底漆—面漆—玻璃丝布—面漆—玻璃丝布—面漆—面漆 ≥0.6 ≥0.8
表3.2.3(2) 中碱玻璃丝布宽度
管径(mm) 60—89 114—159 219 273 377 426—529 720
布宽(mm) 120 150 200—250 300 400 500 600—700
3.2.3.1 金属除锈见本施工工艺第3.2.1.1条基面处理.
3.2.3.2 涂料调制按照厂家提供的配合比进行,先将底漆或面漆倒入干净的容器内,再缓慢加入固化剂边加入边搅拌均匀.油漆桶打开后,先将桶内油漆充分搅拌均匀,使其混合均匀无沉淀.配好的调料须熟化30min以后方能使用,在常温下调好的涂料可以使用4~6h左右.
3.2.3.3 涂刷,涂刷过程中,如果粘度太大不宜涂刷时,可加入重量不超过5%的稀释剂.操作时先在除锈后的钢管上尽快涂刷底漆,涂刷均匀不可漏刷,每根钢管两端各留150mm左右以备焊接后再涂刷.底漆干透后,用面漆和滑石粉调成腻子,在底漆上打匀后涂刷面漆,涂刷均匀不可漏涂.常温下底漆和面漆间隔时间不超过24h.普通级防腐——第一遍面漆干后可涂刷第二遍面漆;加强级防腐——第一遍面漆后缠绕玻璃丝布,包缠时必须将玻璃丝布拉仅不能出现鼓包和褶皱,玻璃布的环向压边宽度为100~150mm,包缠完涂刷第二遍面漆,漆量要饱满达到一定厚度,将玻璃丝布的空隙全填密实.第二遍面漆干后涂刷第三遍面漆;特加强级防腐——操作方法与加强级防腐相同,两层玻璃丝布缠绕的方向必须相反,每一遍面漆都必须在上一遍面漆干了以后方可涂刷,此时的干是指用手指推捻防腐层时不移动.
4 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4.1.1 施工所用涂料应有出厂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同时应确保所使用的技术说明书是最新版本的.
4.1.2 表面处理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3 涂层数和涂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2 一般项目
4.2.1 表面处理
4.2.1.1 手工或动力除锈应除去表面所有松散的氧化皮、铁锈、旧涂膜和其他有害物质,
但不得使金属表面受损和变形.
4.2.1.2 喷砂除锈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应呈均匀的粗糙面,除钢板原始锈蚀或机械造成的凹坑外,不应产生肉眼明显可见的凹坑和飞刺.
4.2.2 涂层检查
4.2.2.1 涂料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涂层层数及涂刷质量.
4.2.2.2 涂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外观检查,涂层应光滑平整,颜色一致,无气泡、剥落、漏刷、反锈、透底和起皱等缺陷.
4.2.2.3 用目测或5~10倍的放大镜检查,无微孔者为合格.
4.2.2.4 当设计要求测定厚度时,可用磁性测厚仪测定.其厚度偏差不得小于设计规定厚度的5%为合格.
4.3 特殊工序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表4.3 特殊工序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序号 特殊工序/关键控制点 主要控制方法
1 材料交接检查 现场检查和检查交接记录
2 表面处理 观察
3 涂漆间隔时间 检查涂刷记录和现场检查
4 油漆层数检查 现场检查和尺量检查
5 干膜厚度 漆膜测厚仪检查
4.4 质量记录
4.4.1 涂料的出厂合格证及理化试验报告;
4.4.2 材料配比记录;
5 需注意的质量问题
5.1 流挂:
流挂产生通常是因为:(1)涂膜超过规定的干膜厚度;(2)涂料中加入了过量的稀释剂;(3)喷涂时喷枪过分靠近被涂物表面.
补救措施:如果在施工中发现流挂,可以快速在把它抹平.干燥固化后可以采用打磨平,再重涂.
5.2 起皱:
起皱的原因是表面固化速度大于本体的固化.
补救措施:涂料中加入催干剂.
5.3 脱皮:
脱皮产生的原因:表面处理不良;涂层间有污物;超过最大涂装时间间隔.
5.4 起泡:
起泡的原因为空气或溶剂残留在涂膜中.
6 成品保护
6.0.1 在涂层未完全干透以前,禁止踩踏.
6.0.2 拆除脚手架时必须小心,防止损伤涂层表面.
③ 压力管道级别如何划分
低压管道 公称压力不超过2.5MPa
中压管道 公称压力4-6.4MPa
高压管道 公称压力10-100MPa
超高压管道 公称压力超过100MPa
压力管道级别的划分
6.1 长输管道为GA 类,级别划分为:
6.1.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1 级:
a)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设计压力P>1.6MPa 的管道;
b)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注1)≥200Km 且管道公
称直径DN≥300mm 的管道;
c) 输送浆体介质,输送距离≥50Km 且管道公称直径DN≥150mm 的管道。
6.1.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2 级:
a)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设计压力P≤1.6Mpa 的管道;
b) GA1 b)范围以外的长输管道;
c) GA1 c) 范围以外的长输管道。
6.2 公用管道为GB 类,级别划分为:
GB1、燃气管道;
GB2、热力管道。
6.3 工业管道为GC 类;级别划分为:
6.3.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1 级:
a) 输送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
介质的管道;
b) 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设计压力
P≥4.0MPa 的管道;
c) 输送可燃流体介质、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4.0MPa 且设计温度大
于等于400℃的管道;
d) 输送流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10.0MPa 的管道。
6.3.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2 级:
a) 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设计压力
P<4.0MPa 的管道;
b) 输送可燃流体介质、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4.0MPa 且设计温度≥400
℃的管道;
c) 输送非可燃流体介质、无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10.0MPa 且设计温度
≥400℃的管道;
d) 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10.0Mpa 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注1:输送距离指产地、储存库、用户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管道的直接距
离。
④ 管道等级和管道类级有什么区别
根据2008版特种设备安来全技自术规范,压力管道类别、级别划分如下
一般以1.6MPa、10.0MPa为分界点,设计压力小于等于1.6MPa为低压管道,大于1.6MPa小于等于10.0MPa的为中压管道、大于10.0MPa的为高压管道。
按照材质分为:碳钢管,合金钢管
按加工工艺分为:有缝管和无缝管
⑤ 压力管道是怎么分级的
级别划分:
真空管道 P<0MPa
低压管道 0≤P≤1.6MPa
中压管道 1.6<P≤10MPa
高压管道10<P≤100MPa
超高压管道 P>100MPa
管道级别分类
一、GA1级
1、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4.0MPa的长输管道;
2、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6.4MPa,并且输送距离(指产地、储存库、用户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管道的长度)≥200km的长输管道。
二、GA2级
GA1级以外的长输(油气)管道为GA2级。
三、GB类
1、GB1、燃气管道;
2、GB2、热力管道。
四、GC 类
1、送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
2、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4.0MPa 的管道;
3、输送可燃流体介质、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4.0MPa 且设计温度大于等于400℃的管道;
4、输送流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10.0MPa 的管道;
5、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设计压力;
P<4.0MPa 的管道;
6、输送可燃流体介质、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4.0MPa 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7、输送非可燃流体介质、无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10.0MPa 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8、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10.0Mpa 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5)钢管等级如何划分扩展阅读:
压力管道行业规定
从中国颁发《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以后,“压力管道”便成为受监察管道的专用名词。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第二条中,将压力管道定义为:“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可能引起燃爆或中毒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
国务院2009年5月1日颁发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中,将压力管道进一步明确为“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
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这就是说,所说的“压力管道”,不但是指其管内或管外承受压力,而且其内部输送的介质是“气体、液化气体和蒸汽”或“可能引起燃爆、中毒或腐蚀的液体”物质。
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明确规定:压力管道和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并列为不安全因素较多的特种设备。
国家质检总局2014年10月30日发布的《质检总局关于修订《特种设备目录》的公告(2014年第114号)》所附特种设备目录目录8000项中该定义改为: 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
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蒸汽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且公称直径大于或者等于50mm的管道。公称直径小于150mm,且其最高工作压力小于1.6MPa(表压)的输送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的管道和设备本体所属管道除外。
⑥ 钢筋强度等级如何划分
钢筋按强度分级,可分为以下4个等级:
Ⅰ级钢筋(235/420级);内Ⅱ级钢筋(容335/455级);Ⅲ级钢筋(400/540)和Ⅳ级钢筋(500/630)。
除了按照强度划分外,还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一、按直径大小分,可分为钢丝(直径3~5mm)、细钢筋(直径6~10mm)、粗钢筋(直径大于22mm)。
二、按生产工艺分,可分为热轧、冷轧、冷拉的钢筋,还有以Ⅳ级钢筋经热处理而成的热处理钢筋,强度比前者更高。
四、按在结构中的作用分,可分为压钢筋、受拉钢筋、架立钢筋、分布钢筋、箍筋等
⑦ 工业管道等级如何划分
工管道按照设计压力、设计温度、介质毒性程度、腐蚀性和火灾危险性划分为GC1、GC2、GC3三个等级。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1 级:
a) 输送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
b) 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4.0MPa 的管道;
c) 输送可燃流体介质、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4.0MPa 且设计温度大于等于400℃的管道;
d) 输送流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10.0MPa 的管道。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2 级:
a) 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设计压力
P<4.0MPa 的管道;
b) 输送可燃流体介质、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4.0MPa 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c) 输送非可燃流体介质、无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10.0MPa 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d) 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10.0Mpa 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三、符合下列条件的工业管道为GC23级:
输送无毒、非可燃流体介质,设计压力≤1.0MPa且设计温度高于-20℃但不高于186℃的管道。
工业管道通常按照介质的压力、温度、性质分类。
(7)钢管等级如何划分扩展阅读:
工业管道应用范围广阔、种类繁多、是一个系统,工业管道的概念包括了:连接的设备设施、管子、阀门、管件、支吊架等内容。是与航空、公路、铁路并称的最重要的运输系统之一。
一级企业:可承担各类管道工程及其配套工程的施工。
二级企业:可承担直径1.6米及以下混凝土管道和直径250毫米及以下其他各类管道工程;80米及以下管道穿、跨越工程;2万立方米及以下储罐制作、安装工程。
三级企业:可承担直径1.4米及以下混凝土管道和直径150毫米及以下其他管道工程;50米及以下管道穿、跨越工程;1万立方米及以下储罐制作、安装工程。
注:
1、管道工程内容包括:输送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燃气、热力、矿浆、灰浆、输水、供水、排水等各类介质的钢管道、铸铁管道、玻璃钢管道、混凝土管道等的制作与安装,以及与其配套的站场工程。
2、管道机械设备主要指吊管机、弯管机、内对口器、水平钻孔机、高、中压试压设备;1.2米以上混凝土管道机械施工设备主要指16吨以上自行式起重机、挖掘机。
管道直径指公称直径。
管道提供了从一种进程向另一种进程传输数据的有效方法,但是,管道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①因为读数据的同时也将数据从管道移去,因此管道不能用来对多个接受者广播数据。
②如果一个管道有多个读进程,那么写进程不能发送数据到指定的读进程。同样,如果有多个写进程,那么没有方法来判别是它们中的哪一个发送的数据。
分类:
1、按材料分类:金属管道和非金属管道。
2、按设计压力分类:真空管道、低压管道、高压管道、超高压管道。
3、按输送温度分类:低温管道、常温管道、中温和高温管道。
4、按输送介质分类:给排水管道、压缩空气管道、氢气管道、氧气管道、乙炔管道、热力管道、燃气管道、燃油管道、剧毒流体管道、有毒流体管道、酸碱管道、锅炉管道、制冷管道、净化纯气管道、纯水管道。
⑧ 压力管道的等级、类别、级别是如何划分的,请举例说明,谢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通过并公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劳动部关于颁发《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的通知 劳部发〔1996〕140号、GBT20801[1].4-2006_压力管道规范、压力管道材料等级规定。
压力管道按其用途划分为工业管理、公用管道和长输管道。
压力管道的分类和分级:
GA类--长输管道:
定义:指产地、储存库、使用单位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的管道;
分级:分为GA1级和GA2级。
基本特征:流程简单;输送距离长和输送压力高;管道有可能通过各种环境与地质的地区;
GB类--公用管道:
定义:指城市或乡镇范围内用于公用事业或民用的燃气管道和热力管道。
分级:分为GB1和GB2两级,GB1级为燃气管道。GB2级为热力管道。
基本特征:敷设于城镇地下;一般压力较低;选线条件复杂、困难。
GC类--工业管道:
定义:指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用于输送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包括延伸出工厂边界线,但归属企、事业单位管辖的工艺管线。
分级:GC类分为GC1、GC2和GC3三级。
基本特征:工艺流程种类最多;生产制作环境状态最为复杂;输送介质品种较多和输送条件较苛刻;输送压力和温度高。
GD类--动力管道:
定义:火力发电厂用于输送蒸汽、汽水两相介质的管道;
分级:分为GD1级和GD2级。
特征:介质单一,性质明确、压力与温度较高的输送管道;
GC1级的条件:
输送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规定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和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的高度危害液体介质的管道;
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 4.0MPa的管道;
输送流体介质并且设计压力P≥10.0MPa,或者P≥4.0MPa 并且设计温度 T≥ 400℃的管道。
2)GC2级的条件:
除规定的GC3级管道外,介质毒性危害程度、火灾危险性(可燃性)、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小于规定的GC1级的管道。
3)GC3级的条件:
输送无毒、非可燃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1.0MPa,设计温度−20 ℃ < T < 185℃的管道。
1)GD1级的条件:
输送设计压力P≥6.3MPa,或者设计温度 T≥ 400℃的管道。
2)GD2级的条件:
输送设计压力P< 6.3MPa,并且设计温度T< 400℃的管道。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TSGR1001-2008规定,具备高一级的压力管道设计许可的单位及审批人员,同时也具有相应低等级的设计、审批资格。
(1)GA1级涵盖GA2
(2)GC1级涵盖GC2、GC3
(3)GD1级涵盖GD2
⑨ 压力管道的等级、类别、级别是如何划分的
低压管道 公称压力不超过2.5MPa
中压管道 公称压力4-6.4MPa
高压管道 公称压力10-100MPa
超高压管道 公称压力超过100MPa
压力管道级别的划分
6.1 长输管道为GA 类,级别划分为:
6.1.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1 级:
a)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设计压力P>1.6MPa 的管道;
b)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注1)≥200Km 且管道公
称直径DN≥300mm 的管道;
c) 输送浆体介质,输送距离≥50Km 且管道公称直径DN≥150mm 的管道。
6.1.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2 级:
a)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设计压力P≤1.6Mpa 的管道;
b) GA1 b)范围以外的长输管道;
c) GA1 c) 范围以外的长输管道。
6.2 公用管道为GB 类,级别划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