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后张法预应力钢筋张拉时有哪些应力损失,分别应采取何种方法来弥补
对后张预应力,张拉时的损失主要是摩阻损失,主要发生在这几个地方:
1.管道摩阻损失,受管道偏差系数和摩阻系数影响
2.锚圈口摩阻损失,受锚杯构造影响
除摩阻损失外,还会发生钢筋松弛应力损失
钢筋松弛应力损失和锚圈口摩阻损失可通过超张拉来部分弥补。
发生在锚固瞬间的应力损失:
1.钢筋回缩造成的反向摩阻损失
2.接缝压缩变形造成的应力损失
3.构件弹性压缩造成的钢束应力损失
发生在锚固后的应力损失:
1.构件变形(如收缩徐变)造成的应力损失
2.后期张拉钢束造成的构件弹性变形造成的应力损失
其它损失:
对于预制构件,预制台座、温差这些因素还好存在影响。
支架现浇节段施加预应力时,还应注意将支架模板在预应力施加反向上的刚度放松,避免预应力施加到支架模板上,而没有施加到构件上。
还有一些其他问题,请参考相关设计施工规范守则。
㈡ 如何预防预应力损失
1.锚固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变形回弹量与锚具类型有关,只能由改善锚具下专手,此部分损失,先属张法中可以忽略不计,而后张法中必须考虑。
2.摩擦损失:后张法中特有的预应力损失。可以通过两端拉伸以减少预应力损失,但要增加额外的一套设备及工作班组;也可以通过对筋腱先超拉然后局部放松的方法减少,筋腱局部放松使得摩擦逐渐向前移动,这样可以保持锚固端的应力不变,重复该过程,最后使筋腱受力接近一致。
3.温度损失:先张法中特有的预应力损失。
4.钢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一个部分消除由钢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的方法是在第一次拉伸的24h后再次拉伸筋腱至控制应力,但这种方法耗费额外的时间和劳工;另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过度拉伸筋腱使其应力超过控制应力以抵消随后由于松弛产生的损失,过度拉伸的量大约是控制应力的5%—10%。
5.混凝土收缩及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这部分预应力损失,后张法比先张法要少的多,因为后张法中拉伸筋腱时混凝土已经较为老化。
(这是我的翻译作业中的预应力损失部分,有的没有提到消除方法,希望有所帮助)
㈢ 哪些措施可以减少预应力损失
1、采用低松弛预应力钢筋减小松弛损失
2、采用超张拉工艺减少松弛损失
3、采用顶压措施减小锚具内缩损失
4、采用高强混凝土减小收缩徐变损失
5、采用有利于减小摩擦损失的的孔道方式
6、采用长台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