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53年12月什么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举行开工生产典礼
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举行开工生产典礼。
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于1949年07月09日成立,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国家集中力量建设鞍钢。鞍山钢铁公司扩大鞍钢生产规模,建设大型国有联合生产数陵宴企业,在原生产规模基础上完成48项主要工程的改造改建和扩建,达到生产铁250万吨,钢320万吨,钢材250万吨。
一五期间鞍山钢铁公司实现37项重点工程,薯银其中包括大型轧钢、无缝钢管、炼铁高炉三大工程。到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鞍钢全面得到改造和扩建生产能力超过原计汪册划指标。这一时期出现了王崇伦,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鞍山钢铁公司的发展历程:
鞍钢全称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鞍钢集团最大的区域子公司,始建于1916年,前身是鞍山制铁所和昭和制钢所。鞍山钢铁成立于1949年07月09日成立,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作为中国桥梁钢发展方向的引领者,鞍钢助力新中国实现桥梁强国的梦想。
1956年,新中国做出了在江苏南京建设长江大桥、贯通京沪铁路线的决定。但当时,符合设计要求的桥梁钢在国内却是空白,国务院把生产建设大桥所需钢材的重任交给了鞍钢。随着时代的发展,鞍钢制造在不断撑起一座座桥梁。在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工程中,鞍钢提供的17万吨桥梁钢全部应用在大桥工程主体,再一次以优质的品质支撑了中国重大工程建设。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⑵ 新中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着重建设的三大钢铁基地是
钢铁是大工业的基础。根据“一五”计划,我国不仅要扩建当时最大的钢铁基地鞍山钢铁公司(以下简称鞍钢),还将兴建两个新的钢铁基地,即武汉钢铁公司和包头钢铁公司。而鞍钢的建设又是“一五”计划钢铁建设的中心。为此中共中央发出了“支援鞍钢”的号召,全国共有55个城市、199个企业从人力、物资、设备等各方面支援了鞍钢建设。1953年12月26日,鞍钢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建成投产典礼,并向中共中央报捷,毛泽东亲自复信祝贺。
所以三大钢铁基地是鞍山、武汉、包头钢铁基地
⑶ “一五"计划期间在东北取得的三项工业成就是什么
“一五"计划期间在东北取得的三项工业成就有:
1、建立鞍山钢铁公司,并且建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等大工程。
2、建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并且生产出了中国的第一辆汽车。
3、建立沈阳飞机制造厂,并且生产出了中国的第一架飞机。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什么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扩展阅读
第一个五年计划,早在1951年春开始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简称中财委)着手试编。1954年4月,中央成立编制五年计划纲要8人小组,陈云任组长,开始全面编制工作。到1955年3月31日,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同意中央委员会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报告。
同年6月,中央对“一五”草案作了适当修改,建议由国务院通过并提请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1955年7月30日通过)。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
⑷ 1953年12月什么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举行开工生产典礼
1953年12月26日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生产典礼。这是新中国重工业建模宽设中首批竣工投入生产的重要工程,大大加强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钢铁基地建设。
鞍山钢铁公郑腊司三大工程是苏联援建的“一五”计划重点工程。而且2021年1月17日,鞍山钢铁公司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2021年4月,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保卫部(人民武装部)党委被授予“辽宁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
1952年7月14日,鞍钢无缝钢管厂率先动工;同年8月1日,鞍钢大型轧钢厂破土动工;翌年2月27日,鞍钢炼铁七号高炉正式动工。铁路上、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大白楼、小白楼(生产和基建指挥中心)彻夜灯光明亮;施工工地上人喧车鸣,到处搭起脚手架,到处闪烁着电焊火花;人们走起路来像是跑步,各自都在奔忙。
在炼铁7号高炉工程指挥部,担任甲方代表的炼铁厂副厂长周传典(后曾任冶金工业部喊码滑副部长)说:“这情景,在我过去的生活中还是只见到过这一次!”
最先竣工的是无缝钢管厂,1953年9月15日,无缝钢管厂机组开始试车。10月24日,世界级冶金权威、苏联亚速钢厂总工程师罗曼可亲自坐镇,正式试轧热轧无缝钢管。
试轧现场一片紧张忙碌。调度室里的两台子母钟嗒嗒地响着,40多部电话不停地传达着指令,变电所、主电室、油库的工人眼睛紧紧盯着仪器仪表,加热工烧上了试轧的管坯,轧钢工调整好轧机,一切准备就绪。14时20分,第一根火红的无缝钢管顺利轧制成功。罗曼可检验各种参数后,满意地说:“就算在苏联,这也是质量上乘的。”
1953年12月15日,鞍钢大型轧钢厂举行竣工移交生产签字仪式;12月18日,鞍钢炼铁七号高炉竣工投产,流出第一炉铁水,安装工期仅用5个月零10天。至此,鞍钢“三大工程”全部完工。
鞍钢“三大工程”占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许多“第一”——它是“一五”计划中位列首席的头号工程,是我国第一个钢铁基地、新中国重工业建设中首批竣工投入生产的重点工程,也创造出了新中国工业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
⑸ 建国初期新中国的"第一"
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淞沪铁路
中国第一艘自己建造的轮船是 黄鹄号
中国第一部自己拍摄的无声电影是《定军山》
中国第一部自己拍摄的有声电影是 《歌女红牡丹》。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是《渔光曲》
1952年,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1953年,中国和朝鲜协同作战,打破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1953年,为儿童接种卡介苗。
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新币。
1956年,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卡车出厂。
1956年,使用简化汉字;并公布、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1956年,中国开始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
1957年,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1958年,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第一次播出节目。
1959年,北京的十大建筑落成。
1959年,举行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1963年,实现石油自给。
1964年,第一次核试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