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筑施工外架的连墙件间距应该多大才合适
建筑施工外脚手架设置连墙件间距不应大于4m。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要求,脚手架连墙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1、连墙件设置的位置、数量应按专项施工方案确定,通常可以布置为三步三跨、两步三跨以及两步两跨等,一般每个连墙件覆盖面积在20~40平方米。
2、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且不应大于4m。
3、连墙件的布置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4、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当搭设抛撑时,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脚手架上,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1)外架连墙件预埋钢管有什么要求扩展阅读:
连墙件构造的形式:
1、柔性拉结件
采用细钢筋、绳索、双股或多股铁丝进行拉结,只承受拉力和主要起防止脚手架外倾的作用,而对脚手架稳定性能(即稳定承载力)的帮助甚微。此种方式一般只能用于10层以下建筑的外脚手架中,且必须相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刚性拉结件,以承受水平压力的作用。
2、刚性拉结
采用刚性拉杆或构件,组成既可承受拉力、又可承受压力的连接构造。
其附墙端的连接固定方式可视工程条件确定,一般有:
(1)拉杆穿过墙体,并在墙体两侧固定;
(2)拉杆通过门窗洞口,在墙两侧用横杆夹持和背楔固定;
(3)在墙体结构中设预埋铁件,与装有花篮螺栓的拉杆固接,用花篮螺栓调节拉结间距和脚手架的垂直度;
(4)在墙体中设预埋铁件,与定长拉杆固结。
Ⅱ 在拆除外脚手架的时候,连墙件是中的钢管是预埋到楼板里面的对吧,那拆除外架的时候,连墙件中插入楼板的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连墙件不宜预埋到混凝土楼板里面。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回管脚手架安全答技术规范》JGJ130, "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2) 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采用拉筋必须配用顶撑,顶撑应可靠地顶在混凝土圈梁、柱等结构部位。拉筋应采用两根以上直径4mm的钢丝拧成一股,使用不应少于2股;亦可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钢筋。"
如连墙件已埋在混凝土内,一般外架拆除到此部位时,可用乙炔直接割断(平);割断后的孔洞可由土建单位进行封堵,且要注意做好防腐、防渗工作。
Ⅲ 连墙件用多大的钢筋预埋
脚手架连墙件按规范要求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故不能使用钢筋(预埋)。 对高度24米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一般刚性连墙件可采用钢管(扣件)或预埋铁件组成的连墙件。
连墙件拉结构造示意图:
Ⅳ 外架连墙件每一层都要预埋吗
每一层都需要预埋外架连墙件。并且该件深度规范和其他方面如下:
1、外架连墙件预埋深度规范:采用钢管直埋法,其钢管埋入砼深度不低于20cm;采用钢管外壁焊接钢筋法:A、钢管外壁焊接钢筋其钢筋焊接长度不低于10cm,双面焊接。B、其钢管埋入深度不低于10cm,埋入砼中的螺纹钢直径不小于16cm。C、连墙件搭设位置应置于连接点中心与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cm。
2、外架连墙件规范要求连墙件设置规范要求它的数量和它的位置都按照专项施工方案来定: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三步三跨,两步三跨等形式;正常情况下,连墙件的面积覆盖面积至少要有20到40平米,如果某处出现困难,应该以菱形布置为主。
Ⅳ 脚手架连墙件有哪几种各有什么要求。
1、拉撑结合方法
拉撑结合方法通常适用于脚手架搭设高度小于24m的低层、多层建筑,采用预埋钢筋与脚手架拉结,再加水平钢管撑住主体结构的方法或采用预埋钢筋与短钢管焊接后,再用扣件连接水平钢管与脚手架连成一体。拉撑结合方法的连墙件做法详见图一。
拉撑结合方法具有成本低、无砌体后补洞工序,因此,在多层建筑中使用较为普遍。
拉撑结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脚手架的横向刚度相比于刚性连接方法较弱,起撑作用的钢管无法紧密连接脚手架与主体结构,导致脚手架易产生晃动,并且在外墙粉刷时易被全部拆除从而产生安全隐患。
2、预埋钢管方法
预埋钢管方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连墙件做法,能起到刚性连接作用。预埋钢管方法是在砼浇筑前用一竖向短钢管埋设于梁内约20cm,露出梁背约20cm,待砼浇筑完成后,用水平长钢管连接立杆与竖向短钢管即可,如图二所示。
预埋钢管方法的连墙件优点是刚性好、埋设位置准确。
预埋钢管方法的连墙件的不足之处是成本高,拆卸麻烦,并且必须对砌体的后留洞口进行后期封堵。
目前,钢管扣件的租赁价格随着钢材原材料的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涨,预埋钢管方法由于相比其他连墙件方法所使用的钢管与扣件数量为相对较多,如预埋短钢管方法必须采用2个扣件,且与短钢管连接的扣件有相当比例无法拆卸,最终报废,导致成本较高。采用预埋钢管方法时,在砌体施工时必须对连墙件的竖向短钢管位置留设洞口,待连墙件拆除后采用细石砼进行封堵。对洞口的封堵如稍不慎重,将导致洞口补不密实,从而给外墙防水留下难以弥补的隐患,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和内地多雨地区的建筑,更应当引起重视。
3、后锚固方法
后锚固方法是针对上述预埋钢管方法的不足而作的改进。后锚固方法是在梁的侧面钻孔,安装膨胀锚栓或化学锚栓,再用事先与钢管焊成一体的锚板连接即可。
后锚固方法的优点是刚性好,无补洞工序因而也无渗水隐患。
后锚固方法的不足是施工极其麻烦,尤其是钻孔时极其麻烦。通常是采用2颗膨胀锚栓,承载力不高,易松动,不可承受低周反复荷载,施工要求高,并且施工完成后,锚栓也报废,无法重复使用,造成成本也较高。
4、箍柱法
箍柱法是指不在主体结构内预埋,柱子模板拆除后,用四根短钢管和四个扣件将砼柱箍住,并通过一根长钢管与脚手架立杆连接的方法,见图三。
箍柱法的优点是刚性好,施工灵活方便。
箍柱法的不足是所需要材料最多,相比于预埋钢管法,增加了三个扣件和四根短钢管,对于施工周期长的高层建筑来说,经济性极差。并且,同预
埋钢管法一样,仍存在墙件补洞工序,对外墙防水来说也是极其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