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筑模板支撑系统梁下是否要支撑立杆
需要支撑立杆,用于保证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支架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支架搭设所采用的的钢管、扣件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支架步距以及构造要求,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
2、立杆纵距、立杆横距不应大于1.5m,支架步距不应大于2.0m;
3、立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两个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一步距内。
4、立杆步距的上下两端应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与立杆的交错点应采用扣件连接,双向水平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5、支架周围应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支架长度或宽度大于6mm时,应设置中部纵向或横向的竖向剪刀撑,剪刀撑的间距和单幅剪刀撑的宽度均不宜大于8m,剪刀撑和水平杆的夹角宜为45-60度;
6、立杆、水平杆、剪刀撑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0.8m,且不应少于2个扣件连接,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不应小于100mm。
7、立杆纵向和横向宜设置扫地杆,纵向扫地杆距立杆底部不宜大于200mm,横向扫地杆宜设置在纵向扫地杆的下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板;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1)400厚平板钢管支撑间距建议多少扩展阅读
模板构造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安装应按设计与施工技术交底顺序拼装。木杆、钢管、门架等支架立柱不得混搭。
2、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基土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应有防水措施;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工程可采用混凝土、打桩等措施防止支架柱下沉。对冻胀性土应有防冻融措施。
3、当满堂或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高度超过8m时,若地基土达不到承载要求,无法防止立柱下沉,则应先施工地面下的工程,再分层回填夯实基土,浇筑地面混凝土垫层,达到强度后方可支模。
4、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有效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5、现浇多层或高层房屋和构筑物,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施工荷载的承载能力,否则应加设支撑支架;
(2)上层支架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立柱,并应在立柱底铺设垫板;
(3)当采用悬臂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时,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符合设计构造要求。
㈡ “钢管加支撑悬挂法”楼板负筋控制法
建筑工程砼质量存在许多通病,如板厚度控制不严(超厚或足)、板面和板底凹凸不平、板负筋变形下沉、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板开裂等,尤其是砼板厚度及负筋保护层厚度。现浇混凝土楼板负筋保护层厚度失控将引起的结构开裂、渗漏、承载力下降等久治不愈的工程质量通病。为此,我公司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在学习企业外部先进施工方法同时,又结合我公司多年的施工经验,总结出一套较好控制现砼板厚度及负筋保护层厚度的施工工法——悬挂法。
1)材料
方管规格:采用壁厚1.5mm厚以上,外框尺寸为15mm×15mm、20mm×20mm两种,目前市场上为6米长一根,我公司将根据施工中的具体情况选择方管。方管撑脚:采用12或14的圆钢筋制作。铁铲:用25以上钢管打成一头扁平的铁铲。
2)制作要求
根据设计板跨,将6米长方管下料成长度为1.5米、3.0米等规格。将方管焊成架体:两根方管平齐放置,间距为400mm左右,两端头及中间用方管或12以上钢筋作为拉杆焊接成一个整体,拉杆间距400mm左右,要求面平。方管架体焊钢筋撑脚:架体高度=设计板厚=方管外框+撑脚高度(在施工现场,如现有的架体高度小于设计板厚30mm以内时也可在撑脚下加高硬垫块处理,而不必重新制作架体)。撑脚间距:为提高整体架体刚度,撑脚间距要求不大于400mm。焊接要求:整体架体连接点包括拉杆和焊脚均应满焊。
3)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在横断面板负筋绑扎完成后,按板厚要求布设相应高度的方管架体,要求架体布设顺直,架体内距支座边350mm左右。所有板负筋与架体交叉点均用22#铁丝逐点绑扎牢固,负筋面必须紧贴方管底。对于采用泵送砼的项目,整个施工段必须全部布完架体,并将负筋全部绑在方管上,方能组织钢筋隐蔽验收。架体应在砼振捣密实平整后初凝前方能抽出。顺序为:振动棒振捣→平方管面找平砼→平板振动器振捣(要求砼面平方管面)→用铁铲铲断负筋与架体绑所点铁丝→清除铁丝→抽出架体→架体部位补砼。作业人员施工时应尽量不踩踏板负筋。
4)使用后架体维护
拆下的架体应及时用自来水冲冼干净表面混凝土浆。及时调整和修复变形架体。拆下的架体应按规定位置堆放整齐。工程主体结构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干净架体,并涂刷废机油防锈,存放于仓库,避免日晒雨淋。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