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筑结构中的放射筋起什么作用
一、建筑结构中的放射筋的作用:避免混凝土开裂。
放射筋一般布置在屋面板挑出部分的四个角处,呈放射状布置,所以叫作放射筋。放射筋常设置在挑檐板转角、外墙阳角、大跨度板的角部等处,这类地方容易产生应力集中,造成混凝土开裂,所以要加放射筋。
二、放射筋及构件属性
一般用于建筑的结构板的阳角部位,因此称阳角放射筋,即用于抗裂用的钢筋。
构件属性:
1.构件属性列表中其它箍筋定义时支持可用变量表达式。
2.井坑属性列表中新增配筋设置。
3.矩形截面暗柱属性列表中增加箍筋设置。
4.承台计算设置中新增一项设置:筏板筋遇承台时计算设置。
5.新增定义梁腰筋表功能:用于整体布置梁腰筋。
6.独基属性列表中横向筋与纵向筋均支持输入不同直径格式,用加号"+"分隔。
7.砼柱/暗柱属性列表中增加节点域箍筋和基础插筋内的箍筋输入。
8.三桩承台中两种配筋类型(轴对称三桩承台类型1和直角边三桩承台配筋类型1)增加端部弯折设置。
9.剪力墙的设置项“端部L形外侧水平筋的节点选择”中节点二支持可用变量表达式设置。
三、构件类型
1.实体集水井:基础中增加实体集水井类型。
2.柱帽:柱中增加柱帽类型。
3.地框梁:梁中增加地框梁类型。
4.基础连梁:梁中增加基础连梁类型。
5.放射筋:板筋中增加放射筋类型。
6.筏板放射筋:筏板筋中增加筏板放射筋类型。
7.零星构件:包括外墙节点、栏板、压顶、挑檐、排水沟及后浇带类型。
8.线构件:其它中增加线构件类型。
四、构件布置
1.板筋中增加阳角放射筋功能:用于布置悬挑板悬挑阳角放射筋。
2.筏板筋中增加阳角放射筋功能:用于布置筏板端部外伸处阳角放射筋。
3.绘制板筋区域增加撑筋设置项。
㈡ 放射筋的作用
放射筋的复作用是:避免混制凝土开裂。
放射筋一般布置在屋面板挑出部分的四个角处,呈放射状布置,所以叫作放射筋。放射筋常设置在挑檐板转角、外墙阳角、大跨度板的角部等处。
这类地方容易产生应力集中,造成混凝土开裂,所以要加放射筋。在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要求放射筋钢筋数量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该大于板跨的1/3,而且不应该小于2000mm。
(2)板的放射钢筋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加扩展阅读:
放射筋常设置在挑檐板转角、外墙阳角、大跨度板的角部等处,这类地方容易产生应力集中,造成混凝土开裂。
1、在“施工图”标注阳角放射筋时,已经标注出钢筋的根数、长度了。
2、那个“根数”是奇数——就是说,按阳角的角平分线向两边均分角度,每侧“均分”的份数由“根数-1”的一半来决定。
3、在施工时,往往不像“几何作图”那样细致精密。例如,阳角放射筋有7根,尽管给出的长度是“分角线上的那一根”(最长的一根),但是一般的做法是“7根都做成同样的长度”——摆放起来,顶多是靠边的几根钢筋的锚固长度大一些罢了。
㈢ 请问筏板基础阳角放射筋应该放在底板钢筋下部还是上部
放在上部。
放射筋一般布置在屋面板挑出部分的四个角处,呈放射状布置,所以叫作放射筋。放射筋常设置在挑檐板转角、外墙阳角、大跨度板的角部等处,这类地方容易产生应力集中,造成混凝土开裂,所以要加放射筋。
需要弯猫,若有主要纵横钢筋受力,则放射钢筋是加强筋,放在主要受力钢筋的上方。放射钢筋的分布筋又在放射筋的上面。
用途
高层建筑地下室通常作为地下停车库,建筑上不允许设置过多的内墙,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础的使用;筏板基础既能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又能满足停车库的空间使用要求,因而就成为较理想的基础型式。筏板基础主要构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础和梁板式筏板基础,平板式筏板基础由于施工简单,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筏板基础
㈣ 剪力墙与柱角部附加放射钢筋的作用及原理
所谓放射钢筋,是指为防止混凝土结构裂缝,在外墙阳角处设置的放射状钢筋。大跨度的房间和楼层的4个角是必须设置的。
放射筋一般是在建筑物的山墙的四个大角的板(包括伸缩缝两边)。或者是板跨度较大(超过3.9米)的双向板的四个角布置。
放射筋顾名思义呈放射状,以角点为准向外分布(沿对角线方向)。长度为1/4板跨度,数量根据构造需要(设计会给出)双层上下布置。
目的是为了防止大板、和建筑物山墙部位容易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细微的裂缝。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来看,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离开阳角1 m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混凝土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
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综合考虑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两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混凝土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末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
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我公司在近几年的图纸会审中,十分注意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加粗。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凡采纳或按上述设计的房屋,基本上不再发生45°斜角裂缝,较满意地解决了楼板裂缝问题,效果显著。
根据实践检验,认为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作用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1.2 m左右),当阳角处的房间在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而仍按分离式设置构造负弯矩短筋时,45°的斜向裂缝仍然会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末端或外侧,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纵、横两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45°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层,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面钢筋的上方,导致钢筋交叉重叠,将板面的负弯矩钢筋下压,减少了板面负弯矩钢筋的有效高度,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即拐脚)容易翘起造成平仓困难,所以建议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