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框架梁第一跨跨中a8-10(2)请问是什么钢筋,如何计算
框架梁第一跨跨中a8-10(2)请问是什么钢筋,如何计算
这是一道待解决的难题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
又是一道待解决的难题!我来试试看。
答:框架梁第一跨跨中,810(2)是附加箍筋。(因该位置有次量,即有集中荷载。),计算与集中标注中的10@100/200(2)尺寸相同的两肢箍。
只是该图附加箍筋范围内梁正常箍筋或加密箍筋未标注明(但可能在建筑结构总说明中已注明间距为50),每边各410(2)两肢箍。见图片:
B. 在钢筋算量里怎么画附加箍筋
首先进入模块导航栏进行工程设置:工程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非专框架梁)——箍筋属/拉筋——梁两共增加箍筋数量(图纸告诉箍筋数量输进)设置梁进行原位标注标注表格梁宽度输入自现附加箍筋数量用经设置直接手输入管必须先输入梁宽度才行希望能帮
C. 主梁与次梁相交时附加箍筋如何在钢筋算量里面画出来
首先进入模块导航栏进行工程设置:工程设置——计算设置——框架梁(非框架梁)——箍筋/拉筋——次梁两次共增加箍筋数量(将你图纸中告诉的箍筋数量输进去),设置好之后,对梁进行原位标注,在标注的表格中有个次梁宽度,输入后就会自动出现附加箍筋数量。你也可以不用经过设置直接手动输入,不管怎样,必须先输入次梁宽度才行。
D. 附加箍筋指的是什么
附加箍筋是在主梁上有集中荷载(如次梁等等)处的构造钢筋,集中荷载或次梁两侧各3~5个箍@50,作用是承担局部应力。主梁在该处的吊筋承受斜截面剪应力,直径、根数需计算确定。
E. 广联达算钢筋是时怎么算附加筋
在最开始工程设置中的计算设置中的KL和L的计算设置中有附加箍筋的项,你可以根据你的需要调整为附加0道或6道等。
F. 附加箍筋和箍筋计算
在有抗扭要求时,需按抗剪承载力计算配置箍筋后,再按抗扭承载力计算出附加的箍筋。在梁与梁的连接处一般需设置吊筋
G. 工程中箍筋到底怎么算啊
梁: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制作要求
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有弯钩(半圆形、直角形或斜弯钩)。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2.5倍。对一般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圆形箍筋的接头必须釆用焊接,焊接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矩形箍筋端部应有135°弯钩,弯钩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20cm。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箍筋
H. 附加箍筋和吊筋如何计算
网友不能代替你,只可以指引你方法!应优先采用附加箍筋。回
见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答范》第9.2.11条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
箍筋应布置在长度为2h1与3b之和的范围内(图9.2.11)。
当采用吊筋时,弯起段应伸至梁的上边缘,且末端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9.2.7条的规定。
附加横向钢筋所需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I. 附加箍筋是从哪一个箍筋算起的
不是从那一根算起,你把箍筋给按类别分开就好了,梁的箍筋:一个是跨中箍筋、一个是加密内箍筋、容一个是附加箍筋,这些箍筋的间距不同,且不能替代。
梁的箍筋都是从梁边50mm开始算起。只不过是在加密箍筋数量不少的情况上再加上3根(图纸要求)附加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