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独立基础底板钢筋计算方法
底板钢筋的计算
一般平面图长边为东西方向,短边为南北方向。不失一般性,专设独立基础东属西长为x,南北宽为y。x方向底板筋直径为dx,x方向底板筋间距为ax,x方向底板筋长度为lx,x方向钢筋根数为nx;y方向底板筋直径为dy,y方向底板筋间距为ay,y方向底板筋长度为ly,y方向钢筋根数为ny;
x方向底板筋长度:
IFx≥2500,lx=0.9×(x-60)/1000
thenlx=(x-60)/1000
nx=ceiling((y-min(150,ay))/ay,1)+1
x方向钢筋总长度=lx × nx +(IFx≥2500,0.2×(x-60)/1000,then 0)
y方向的计算过程与x方向相通。
下面给出Excel表式:
2. 独立基础的钢筋工程量怎么算
钢筋长度等于900减2*保护层厚度。然后用钢筋长度乘于钢筋个数。算出每种规格钢筋的总长度。
3. 独立柱基的钢筋如何算量
跟做其它部位时一样,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分别计算。
1、首先看图纸设计的独立基础平版面尺寸,如有一边大于或等权于2500mm(见附图),那么,它的主要受力钢筋在这个尺寸方向上应该是按平面尺寸的0.9倍计算,但外周第一根钢筋是全长的,计算公式是:L-2a(其中L为基础边长;a为单边保护层厚度);
2、如果独立基础的每个边长都小于2500mm,那么就按全长计算钢筋长度。
3、基础底板钢筋计算完成后,再计算独立柱钢筋。柱筋分纵向受力钢筋、箍筋与拉钩,按图示尺寸计算就可以了,关键是计算高度,一般计算至+-0.000标高处。
4. 独立基础如何算钢筋
首先,进入算量软件主界面,进入“绘图区域”,
千万注意选择“基础层”,否则一切都是白努力。
5. 独立基础怎么算钢筋啊,能一步一步教我吗
1,已知独立基础长宽数据,基础板钢筋大小等级间距,如是单层基础板筋专,扣减保护层后属算出所用板筋长度,根数;如是双层双向的,则需要再算出上部板筋,扣减保护层并且弯锚足够。这样,独立基础板就出来了。
2,柱,柱插筋,柱插筋需要已知数据:插筋等级直径位置,柱的大小数据,算出基础层层高,在不违背钢筋连接的规范前提下和节省材料的前提下,算出柱插筋的长度和锚固长度,柱箍筋,拉钩等!注意保护层
这样一个独立基础就算出来了!独立基础分为两部分,基础板,柱!分开算,很好算的!
6. 独立基础柱的钢筋量计算(有图)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XM,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35m计算。
(6)独基钢筋怎么算扩展阅读
计算方法
⑴独立基础垫层的体积
垫层体积=垫层面积×垫层厚度
⑵独立基础垫层模板
垫层模板=垫层周长×垫层高度
⑶独立基础体积
独立基础体积=各层体积相加(用长方体和棱台公式)
⑷独立基础模板
独立基础模板=各层周长×各层模板高
(5)基坑土方工程量
基坑土方的体积应按基坑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基坑底面积应以基坑底的长乘以基坑底的宽,基坑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6)槽底钎探工程量
槽底钎探工程量,以槽底面积计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独立基础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钢筋
7. 独立基础柱子纵筋如何计算
独立基础纵筋计算:1.当基础宽度大于2500mm时,边框筋是基础边长(用L表示)-2*保护层,中间筋是0.9*L,根数是(L-2*保护层-2*起步筋)/钢筋间距,结果向上取整加1。
2.当基础宽度小于2500mm时,纵筋不用交错布置,都一样长,即L-2*保护层-2*起步筋,根数是(L-2*保护层-2*起步筋)/钢筋间距,结果向上取整加1。
8. 怎样计算独立基础的配筋
独立基础的配筋:
独立基础底板最小配筋率的取值在《建筑地基基础规范》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都没有明确规定,关于这个问题设计行业也有很大的分歧。
一、规范规定及相关理解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5.1条规定: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取“0.2和45ft/fy作用的较大值”。这一条是针对受弯构件,而独立基础同时承受上部荷载和土压力,底面尺寸相对于基础高度也不是很大,因此不适合锥形和阶型独立基础。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5.2条规定: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可以适当降低,但不得小于0.15%。这一条是针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而设的,其具体受力情况与独立基础还是有区别的。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2-3条: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易小于100mm。这一条文有明确规定最小配筋,但至于是否还要满足最小配筋率0.15%则各有各的说法。
二、关于配筋率
若按最小配筋率0.15%控制配筋,则独立基础高度越高配筋越大。而独立基础底板的厚度由冲切和剪切计算确定,其值比较厚,按0.15%控制所得的钢筋面积大不够经济。独立基础最小配筋率的问题各地或个人有不同的做法,如北京市《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措施》3.5.12条规定:如单独柱基之配筋不小于10@200(双向)时,可不考率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工程设计中若无硬行规定,独立基础底板配筋只要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2条规定即可,不要验算最小配筋率。
还有一种做法的结构思路:就阶形基础而言,合理设计的独立基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其第一阶多半会伸出从柱边与基础顶面交接处引出的45°线同基础底面相交线之外,因此该部分可以认为是卧置于地基上受弯控制的混凝土板类构件,需满足ρmin=0.15%的要求。而基础底板其余部分均在45°角的冲切破坏锥体范围内,其高度一般有受冲切和受剪控制,相对较厚,如果其配筋要求符合ρmin=0.15%的要求,将会导致独立基础用钢量不必要的增加。
9. 独立基础底部钢筋,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min(75,S/2)如何计算
min(75,S/2)min。(75,S/2)表示的是75和S/2中较小的书,举个例子来说min(3,5)。
独立基础底部钢筋,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min(75,S/2)如何计算?
S是钢筋间距,第一根钢筋布置的位置距构件边缘的距离是起步距离,独立基础底部钢筋的起步距离不大于75mm却不大于S/2,数学公式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min(75,S/2).
钢筋计算式(以X向钢筋为例)
钢筋长度=X-2c
钢筋根数=【y-2*min(75,s/2)】/s+1
x=4000mm y=4000mm c=45 s=200mm
10. 混凝土独立基础钢筋量计算公式
1、独立基础( 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
(1)矩形基础: V=长×宽×高
(2)阶梯形基础: V=∑各阶(长×宽×高)
(3)截头方锥形基础: V=V1+V2=1/6 h1 ×[A×B+(A+a)(B+b)+a×b]+A×B×h2
其中V1——基础上部棱台体积,V2——基础下部长方体体积,h1——棱台高度,A、B——棱台底边长宽,ab——棱台顶边长宽,h2——基础下部长方体高度
2、框架柱
①现浇混凝土柱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框架柱体积=框架柱截面积*框架柱柱高
其中柱高:
a 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如图1
b 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如图2
c 框架柱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如图3
d预制混凝土柱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依附于柱的牛腿,并入相应柱身体积计算。如图4
3、钢筋混凝土梁
(1)、梁的一般计算公式=梁的截面面积*梁的长度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伸入墙内的梁头、梁垫并入梁体积内。
(2)、梁长的取法
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4、钢筋混凝土板的工程量计算
(1)、一般现浇板计算方法:现浇混凝土板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及单个面积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计算公式——V=板长×板宽×板厚
(2)、有梁板系指主梁(次梁)与板现浇成一体。其工程量按梁板体积和计算有梁板(包括主、次梁与板)按梁、板体积之和计算,
(3)、无梁板系指不带梁直接用柱帽支撑的板。其体积按板与柱帽体积和计算
(4)、平板指无柱、梁而直接由墙支撑的板。其工程量按板实体积计算。
5、现浇砼墙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现浇框架结构的剪力墙计算方法:按图示尺寸以m3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及0.3m2以外孔洞所占体积。计算公式:V=墙长×墙高×墙厚-0.3m2以外的门窗洞口面积×墙厚
式中:墙长——外墙按L中,内墙按L内(有柱者均算至柱侧); 墙高——自基础上表面算至墙顶。墙厚——按图纸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