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帮忙算一下混凝土结构中二排钢筋的有效高度,
题目设给出as,设为35mm,则ho=365,两肢箍、箍筋φ8@200、混凝土c20、截面200×400,算得最大剪力专设计值为115kn。
净跨4.26,按属支座剪力115kn计算,全梁总荷载230kn,均布线荷载设计值q,则q=230÷4.26=53.99(kn/m)。
计算公式见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3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当hw/b≤4时:
v≤0.25βc·fc·b·ho
(6.3.1—1)及vcs=0.7fc·b·ho+fyv·asv·ho/s(6.3.4-2)
这里βc为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βc取1.0。
答:最大剪力设计值为115kn;
相当于沿梁均布线荷载设计值53.99kn/m。
⑵ 请问板的钢筋怎么计算了
板筋主要袭有:受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
、分布筋
、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二、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⑶ 板筋怎么计算
板筋计算公式:不规则板面积为S 正方形边长为b,b=根号S 钢筋间距专为a,钢筋单向布筋属根数为n=b/a 钢筋直径为d,钢筋总长度L=b(2n+1)+lm 当钢筋直径为ф6-ф10时,板两端头钢筋的增加长度lm按下式计算,简直板lm=14(n+3)d;固端板 lm=75(n+3)d。
板筋优化
有效的板筋优化不仅可以合理地组织结构、充分利用空间、挖掘材料潜能,而且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减少单机容量增大引发的负面效应。
此外,对比相同容量、同期开发的国内外水电机组可以发现,国内独立设计的机组较厚重,国外设计的机组(如日立/马卡古瓦,CE/清江)相对较轻薄。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国外对机组方案,除必要的校核、分析外,优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3)板钢筋的有效高度怎么计算呢扩展阅读
钢筋的类型:
1、分布筋:一般用于板内,与板内受力钢筋垂直。
2、构造钢筋:因构件在构造上的要求或施工安装过程中的需要而配置的钢筋。
3、弯起钢筋:主要在构件端部起着抗剪的作用。
4、拉结钢筋:是构造上为了满足连接构件间稳定性需要而增设的钢筋。
⑷ 如何计算受力钢筋的高度
1、槐庆肆首先明确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混凝土受压区计算高度在一般的使用过程中使用的等效的计差搏算高度。
⑸ 请高手帮忙,现浇板计算,梁配筋计算
这是使用89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计算的一道实例题,计算方法是用该规范附录三中的“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系数表”进行计算的。该附录给出的计算公式是:As=M÷(γ×f1×h)。
式中:As—受拉钢筋面积;M—作用的弯矩;f1—钢筋的设计强度;h-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γ—系数。系数γ是根据系数a从附录三中表格查得的。系数a= M÷(f2×b×h^2)。式中:f2—混凝土的设计强度;b—构件截面的宽度;h^2—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h的平方(原公式中符号有脚标,这里无法输入故省略)。
现在逐条回答你的问题:
1.板配钢筋:As=M*1000000/(210*80*0.9)=436mm平方, 括号里的数值代表什么?
括号里的210—Ⅰ级钢筋的设计强度(即公式中的f1);80—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即公式中的h);0.9—计算系数(即公式中的γ)。
2. 选实配钢筋为:一级钢筋10@150,面积为523mm平方。这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Φ10@150表示板内配筋为Φ10间距150mm,面积为523平方毫米是指一米宽的配筋总面积(计算时板宽度是按一米计算的),计算方法是:Φ10钢筋的单根截面积为78.5平方毫米,则总面积为1000÷150×78.5=523。(因未完全理解你问题的要点,这段也许是多余的。)
实配钢筋面积与计算所需钢筋面积的关系,一般相差在正负5%以内都是允许的,但要满足规范中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如不满足则要加大实配钢筋的面积。(可能这个是你问题的要点。)
计算需要436平方毫米,实配523平方毫米,是偏于安全的。89年规范规定的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为0.15%~0.2%(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
3. 梁自重:0.25*0.5*25*1.2=3.75KN/m 0.25、0.5、25、1.2各代表什么?
0.25—梁的截面宽度;0.5—梁的截面实际高度;25—钢筋混凝土容重,每立方米25KN;1.2—荷载分项系数,静载取1.2。
4. 梁配钢筋:As=90000000/(310*0.9*460)=701mm平方,括号里的数值代表什么?
同板的计算公式一样:310—Ⅱ级钢筋的设计强度(即公式中的f1);460—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即公式中的h);0.9—计算系数(即公式中的γ)。
5.实配钢筋为:4二级钢筋18,钢筋面积为1017mm平方。这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与第3条的问题相同,但有本题中梁、板的实配钢筋都有些偏大,可能是考虑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故意地提高了安全系数,这在实际设计中也是常有的。
89年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现已作废,现在的有效版本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10-2002),新标准与旧标准有较大的区别,其中对混凝土和钢筋的设计强度都进行了修改,也取消了原标准中附录三的表格。所以建议你在看书时一定要注意书的出版时间和计算时使用的标准版本,否则有些内容就不好理解了。
⑹ 混凝土有效高度
有效高度是计算配筋时用的 用h0表示,具体要根据板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及钢筋排数来计算,一般楼板的板厚层厚度为15mm,一排钢筋,钢筋直径按10考虑,故有效高度h0=h-15-10/2=h-20
⑺ 钢筋的有效高度是怎么计算的
没有这一说法,只有截面的有效高度,是指构件外边缘(离你计算钢筋合力作用点比较远的那条边)到钢筋合力作用点的距离。
⑻ 板筋计算公式
板筋计算公式:不规则板面积为S 正方形边长为b,b=根号S 钢筋间距为a,钢专筋单向布筋根数为n=b/a 钢筋直属径为d,钢筋总长度L=b(2n+1)+lm 当钢筋直径为ф6-ф10时,板两端头钢筋的增加长度lm按下式计算,简直板lm=14(n+3)d;固端板 lm=75(n+3)d。
(8)板钢筋的有效高度怎么计算呢扩展阅读
板筋结构具有重量轻、承载力高、抗弯能力强、占用空间小的特点,经合理设计可以起到支撑、防护、构架联接的作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建筑、能源交通等领域。
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