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钢筋原材料报审,钢筋多次进场,但试验报告每种钢筋全部都只做了一组,钢筋原材料报审每60吨为一批,这样
钢筋原材料报审,钢筋多次进场,但试验报告每种钢筋全部都只做了一组,钢筋原材料报审每60吨为一批,这样一来,试验报告差很多组,问下有经验的哥哥姐姐(这是个小工程,钢筋只有200多吨),我能不能全部200吨钢筋只做一个原材料报审?我想这样就可以解决试验报告不够的问题了。
答:看看下面的强制性条文吧!强制性条文是今后的技术法规,不要违法。不要动坏脑筋,对工程质量不负责。验收不了谁也担不起,要解决验收,检测费用要远远超过验费。得不偿失!
要注意好好的理解其三奌:
1.对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当一次进场的数量大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划分为若干个出厂检验批量,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
2.对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当一次进场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作为一个检验批量,然后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
3.对不同时间进场的同批钢筋,当确有可靠依据时,可按一次进场的钢筋处理。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局部修订的条文及条文说明
5.2 原 材 料
主 控 项 目
5.2.1 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条文说明】
钢筋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对其质量应从严要求。本次局部修订根据建筑钢筋市场的实际情况,增加了重量偏差作为钢筋进场验收的要求。
与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余热处理钢筋、钢筋焊接网性能及检验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有:《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GB1499.3。与冷加工钢筋性能及检验相关的国际标准有:《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冷轧扭钢筋》JG 190及《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 115、《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 19等。
钢筋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按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由于工程量、运输条件和各种钢筋的用量等的差异,很难对钢筋进场的批量大小作出统一规定。实际检查时,若有关标准中对进场检验作了具体规定,应遵照执行;若有关标准中只有对产品出厂检验的规定,则在进场检验时,批量应按下列情况确定:
1.对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当一次进场的数量大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划分为若干个出厂检验批量,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
2.对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当一次进场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作为一个检验批量,然后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
3.对不同时间进场的同批钢筋,当确有可靠依据时,可按一次进场的钢筋处理。
本条的检验方法中,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是对产品质量的证明资料,应列出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当用户有特别要求时,还应列出某些专门检验数据。有时,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可以合并。进场复验报告是进场抽样检验的结果,并作为材料能否在工程中应用的判断依据。
对于每批钢筋的检验数量,应按相关产品标准执行。国际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和《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中规定每批抽取5个试件,先进行重量偏差检验,再取其中2个试件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本规范中,涉及原材料进场检查数量和检验方法时,除有明确规定外,均应按以上叙述理解、执行。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5.2.2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级)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3 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条文说明】
根据新颁布的国际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本条提出了针对部分框架、斜撑构件(含梯级)中纵向受力钢筋强度、伸长率的规定,其目的是保证重要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本条第1款中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工程中习惯称为“强屈比”,第2款中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工程中习惯称为“超强比”或“超屈比”,第3款中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习惯称为“均匀伸长率”。
本条中的框架包括各类混凝土结构中的框架梁、框架柱、框支梁、框支柱及板柱—抗震墙的柱等,其抗震等级应根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由设计确定;斜撑构件包括伸臂桁架的斜撑、楼梯的梯段等,相关标准中未对斜撑构件规定抗震等级,所有斜撑构件均应满足本条规定。
牌号带“E”的钢筋是专门为满足本条性能要求生产的钢筋,其表面轧有专用标志。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Ⅱ 监理工程师对钢筋材料进场质量控制方法
监理工程师对钢筋材料进场质量控制方法
在检查进场钢筋质量证明文件的同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单位申报的进场钢筋的外观、数量、规格尺寸等进行严格核对、检查,做好相应的检验记录。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监理工程师对钢筋材料进场质量控制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严把进场钢筋质量证明文件关
钢筋进场后,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单位申报的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等钢筋质量证明文件进行严格检查,具体包括三方面:
1、钢筋质量证明文件载明的进场钢筋的厂家、品牌,是否是经建设单位等相关单位确认准用,是否符合施工合同的约定。
2、钢筋质量证明文件应载明出厂时的购买方信息、产品名称、产地、出厂日期、品种、型号、尺寸、重量炉号、该批次出厂数量、执行标准、化学成分等信息,以及屈服强度、拉伸强度等物理性质,以证明钢筋品质和性能特征。
3、钢筋质量证明文件应具有可追溯性,作为以后处理工程质量问题中的法律依据。不能留存原件的,应在核对原件后留存复印件,复印件上须加盖供货单位公章,注明复印日期、原件存放处、联系方式,并有双方经手人签字。钢筋质量证明文件常见的问题有:
二、严把进场钢筋外观检验关
在检查进场钢筋质量证明文件的同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单位申报的进场钢筋的外观、数量、规格尺寸等进行严格核对、检查,做好相应的检验记录。
1、热轧带肋钢筋应检查悬挂于每捆钢筋端部的标牌、钢筋上的标识,是否与质量证明文件相符;光圆钢筋应检查钢筋标牌是否与质量证明文件相符,并量测钢筋直径。
2、实物上的炉批号与质量证明文件上的炉批号是否一致。
3、对钢筋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以防止影响钢筋握裹力或锚固性能。
三、严把进场钢筋见证取样检测关
在质量证明文件、外观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单位申报的进场钢筋抽样检验进行见证:
1、应按规定抽取试件作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
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钢筋,还应检验以下项目:
(1)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强屈比),不应小于1.25。
(2)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超强比),不应大于1.30。
(3)最大力下总伸长率(均匀伸长率),不应小于9%。
3、应分别对钢筋取样和见证检测情况建立台账。
4、发现抽样检验不合格情况,应有相应的处理措施和记录。
(1)当第一次抽样检验仅力学性能不合格时,可二次加倍见证取样复检,二次加倍检验合格,该批钢筋仍可判定为合格。
(2)对重量偏差不合格或力学性能二次加倍见证取样复检仍不合格的钢筋,判定为不合格,必须在监理单位见证下全部退场。
四、严把进场钢筋场内存放、使用管理关
1、进场钢筋原材料应架空存放,堆放场地地坪应作排水处理,避免造成钢筋锈蚀。
2、进场钢筋原材料存放区应区分进场待检区和检验合格区,避免未经检验验收合格的钢筋进入加工环节,甚至用于工程实体上。
3、只有在质量证明文件齐全、有效,外观检查符合要求,检验复试结果合格的情况下,专业监理工程师才能对施工单位报审的《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予以签认,允许其使用。
4、进场钢筋原材料应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等分类堆放,清晰有序,并在显著位置悬挂统一规格的.标示牌,避免加工过程中用混。
另外,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专业化的不断发展,钢筋场外加工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采用,但作为较新的事物,现阶段,国家和地方对场外加工钢筋的进场质量验收方法、手段还不完善,质量控制环节的规定还比较模糊,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加强控制力度。
钢筋场外加工的质量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钢筋原材料质量问题,二是钢筋加工质量问题。按现行规范、标准,场外加工钢筋进场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专业监理工程师应予以重点掌握:
1、成型钢筋进场时,应抽取试件作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对由热轧钢筋制成的成型钢筋,当有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的代表驻厂监督生产过程,并提供原材钢筋力学性能第三方检验报告时,可仅进行重量偏差检验。
同一厂家、同一类型、同一钢筋来源的成型钢筋,不超过30t为一批,每批中每种钢筋牌号、规格均应至少抽取1个钢筋试件,总数不应少于3个。
2、成型钢筋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同一厂家、同一类型的成型钢筋,不超过30t为一批,每批随机抽取3个成型钢筋试件。
;Ⅲ 钢筋检测不合格的后续问题
1、钢抄筋检测不合格处理:
ⅰ 钢筋首次复试不合格后,使用单位加倍取样、样品封存以及送检应在监理单位和生产(销售)单位的现场确认。加倍复试不合格,使用单位应会同监理单位就不合格钢筋的处理情况及时上报工程质量监督部门;
ⅱ 钢筋复试不合格,使用单位应当在监理单位的监督下对不合格钢筋及其所使用的建设工程进行处理和处置,办理退货手续,并在《综合台账》备注栏中注明处理和处置情况;
ⅲ 复试不合格批所有钢筋端部和中间喷上不合格色标油漆后方可将该批钢筋清退现场。
2、首先设计图纸要求采用的钢筋规格是否20,是,钢筋不合格就是达到设计图纸要求。
3、从问题叙说看,这钢筋是非标钢筋,非标钢筋一般脆性和其他问题等,用在结构中产生的问题多引起结构的不稳定。
建议拆除重做。
Ⅳ 同规格钢筋在一张材质书有多个批号如何取样
同规格钢筋在一张材质书有多个批号如何取样
答:请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执行:
5.2.1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条文说明】
钢筋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对其质量应从严要求。本次局部修订根据建筑钢筋市场的实际情况,增加了重量偏差作为钢筋进场验收的要求。
与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余热处理钢筋、钢筋焊接网性能及检验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有:《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GB1499.3。与冷加工钢筋性能及检验相关的国际标准有:《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冷轧扭钢筋》JG 190及《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 115、《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 19等。
钢筋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按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由于工程量、运输条件和各种钢筋的用量等的差异,很难对钢筋进场的批量大小作出统一规定。实际检查时,若有关标准中对进场检验作了具体规定,应遵照执行;若有关标准中只有对产品出厂检验的规定,则在进场检验时,批量应按下列情况确定:
1.对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当一次进场的数量大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划分为若干个出厂检验批量,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
2.对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当一次进场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作为一个检验批量,然后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
3.对不同时间进场的同批钢筋,当确有可靠依据时,可按一次进场的钢筋处理。
本条的检验方法中,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是对产品质量的证明资料,应列出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当用户有特别要求时,还应列出某些专门检验数据。有时,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可以合并。进场复验报告是进场抽样检验的结果,并作为材料能否在工程中应用的判断依据。
对于每批钢筋的检验数量,应按相关产品标准执行。国际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和《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中规定每批抽取5个试件,先进行重量偏差检验,再取其中2个试件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本规范中,涉及原材料进场检查数量和检验方法时,除有明确规定外,均应按以上叙述理解、执行。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Ⅳ 进场的钢筋检测不合格,但是已经加工完了,怎么办急!!!!!!!
这个监理也有责任,没检测出来结果怎能用于工程上?最好拆掉,因为检测中心会 知道这事的。要不不拆,那要你把他们全搞定。
Ⅵ 同一种型号,同一个厂家,但不同一种批号,比方说:我项目来了30吨钢筋,全都是三级钢一个型号。
不同厂家,不同等级,不同型号,不同批号,不同炉号都需各复检一次
Ⅶ 桩基钢筋笼钢筋原材分俩次进场,所焊接的钢筋接头是否需要再次复检
需要复检。
钢筋分二批进场,分别送检,所检的是钢筋原材料。
钢筋笼成型后,需要将钢筋焊接接头送检,这是施工检测,不是原材料检测。
请采纳谢谢
Ⅷ 对同批号,同规格钢筋,施工方抽检合格,监理方抽检不合格,如何处理
以监理方为准,并就本批次的所有钢筋,由监理现场取样送当地的质量监督站复检钢筋。最终结果已质监站为准~!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