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各个结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多少,怎样确定
内正常环境下:板、墙保护层15mm,板、柱保护层25mm。
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1.砼强度小于等于C20时,板、墙保护层35mm,梁、柱保护层25mm,基础按有无垫层区分,梁、柱保护层45mm。
2.墙保护层25mm,梁、柱保护层35mm。
3.砼强度大于等于C35时,板、墙保护层15mm、砼强度C25或C30时。
(1)怎么确定钢筋的保护层扩展阅读:
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
(1)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两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是它们共同工作的基础,从钢筋粘结锚固角度对混凝土保护层提出要求,是为了保证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并使钢筋充分发挥计算所需强度。
(2)钢筋裸露在大气或者其他介质中,容易受蚀生锈,使得钢筋的有效截面减少,影响结构受力,因此需要根据耐久性要求规定不同使用环境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以保证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钢筋不发生降低结构可靠度的锈蚀。
(3)对有防火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及预应力构件,对混凝土保护层提出要求是,为了保证构件在火灾中按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确定的耐火限的这段时间里,构件不会失去支持能力。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Ⅱ 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怎样确定的
在不同的环境中,如果结构不同,厚度也不同。房子的顶梁或柱子不应小于15毫米,这样后墙就不能小于10毫米。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2第102页、11G101-1第54页对“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的说明:
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
2、构搭码棚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3、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一类环境中,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数值的1.4倍;二、三类环境中,应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
5、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Ⅲ 钢筋保护层从哪里算起
钢筋保护层,是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为:箍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钢筋保护层的控制:首先是垫块,下面的钢筋保护层控制靠垫块,垫块要挑选那些结实的水泥垫块,如果是大梁的钢筋,最好是用花岗岩碎。
如果用短钢筋头来垫,那就需要给短钢筋头套个PVC管。侧面的垫块大多数是塑料卡,卡在钢筋上不容易掉。墙板和柱子钢筋,大都是采用梯子筋定位。
(3)怎么确定钢筋的保护层扩展阅读
一、第一个作用:决定混凝土和钢筋的粘接强度
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低,钢筋抗压强度低,抗拉强度高,两种材料膨胀系数接近,它们正好结合到一起,优势互补,判断它们是否能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受力的指标是粘接强度。
混凝土对钢筋充分的包裹,产生粘接强度,随着混凝土的保护层加大粘接强度也就越大,在保护层达到钢筋直径的5倍,粘接强度不再增加。
钢筋保护层大小决定了钢筋与混凝土粘接强度的大小。保证钢筋保护层有一定的厚度,才能保证粘接强度,钢筋与混凝土有很好的粘接强度,才能充分发挥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
二、第二个作用:保护钢筋延缓锈蚀
1、保护钢筋的原理
混凝土本身是碱性的,钢筋在碱性的环境里,表面会形成一层膜,保护钢筋不锈蚀,因此保证有一定的保护层厚度,可以保护钢筋延缓锈蚀。
2、混凝土本身的缺陷
混凝土在浇筑时,会有沁水现象、骨料下沉,凝固时混凝土的收缩,温差变化,养护不当都会使混凝土出现微小的裂缝,水和二氧化碳会通过裂缝进到混凝土内部。
水是酸性的,中合了混凝土的碱性,这就是混凝土的碳化,从而使钢筋产生锈蚀,锈蚀造成钢筋截面减少,甚至使混凝土发生涨裂,降低粘接强度。
三、第三个作用:防火的作用
混凝土是耐火材料,钢筋在高温下,会快速膨胀变大,钢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急速下降,快速失去承载力,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也是防火的需要。
Ⅳ 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如何确定
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规范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规范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规范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4)怎么确定钢筋的保护层扩展阅读
根据2010年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保护层厚度不再是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而是“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Ⅳ 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怎样确定的
在不同的环境中,如果结构不同,厚度也不同。房子的顶梁或柱子不应小于15毫米,这样后墙就不能小于10毫米。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2第102页、11G101-1第54页对“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的说明:
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
2、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3、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一类环境中,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数值的1.4倍;二、三类环境中,应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
5、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Ⅵ 梁,板,柱,墙的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如何确定
1、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取决于构件的耐久性和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的要求。
(1)从钢筋粘结锚固角度对混凝土保护层提出的要求是为了保证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并使钢筋充分发挥计算所需的强度。
(2)根据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是按照构件在50年内能保护钢筋不发生危及结构安全的锈蚀确定的。
2、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3、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下表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
4、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下表中的数值减少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下表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5、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Ⅶ 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如何确定
室内正常环境下: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5mm
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1、砼强度小于等于C20时,板、墙保护层35mm,梁、柱保护层45mm
2、砼强度C25或C30时,板、墙保护层25mm,梁、柱保护层35mm
3、砼强度大于等于C35时,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5mm
基础按有无垫层区分:有垫层时35mm,无垫层时70mm
保护层具体还要按设计图纸定,图纸设计保护层厚度有可能有小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