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筋骨架长度怎么算
问题一:计算钢筋骨架总长 15分 骨架总长是26.6-0.9=25.7米
骨架每节一般是9米
算上搭接,你需要制作3节骨架,3*9=27-2个搭接*0.65搭接长度(不够就焊接)=25.7米
问题二:钢筋笼的主筋长度是怎么计算的? 挖多深叮做多长,做到桩的设计标高就可以了。因为人工挖孔桩断面都比较大,所以钢筋笼不一定要伸到底,有2/3的桩身也就可以了。具体长度以设计图纸规定为准。
问题三:桩基的钢筋骨架尺寸长度这么计算? 你是制作钢筋的话就丁根据现场的桩基长度来确定!桩基的长度加上深入承台的长度在加上桩底部弯钩的长度就OK了!
问题四:钢筋骨架尺寸总数怎样计算 1般指绑扎好的梁或柱等的钢筋,已滚御构成了骨架。尺寸就是主筋的中心, 查看原帖>>
问题五:钢筋笼长度怎么算 5分 桩身直径减去保护层乘上3.14就是一个圆箍周长,把周长作为直角三角形的底边,箍筋间距长作为高边,用勾股弦定理求出斜边长就是一个间距的钢筋长。数数一共几个间距加1,相乘就得到总长。 再不清楚就追问哈。
问题六:桩基钢筋笼螺旋筋长度怎么计算? 桩身直径减去保护层乘上3.14就是闷模一个圆箍周长,把周长作为直角三角形的底边,偿筋间距长作为高边,用勾股弦定理求出斜边长就是一个间距的钢筋长。数数一共几个间距加1,相乘就得到总长。 再不清楚就追问哈。
问题七:钢筋骨架尺寸(长宽高直径)怎样计算 你是指钢筋下料吧,要扣除砼保护层厚度的。
问题八:请问钢筋笼骨架的总长怎么算?谢谢 5分 按设计图纸算就行了
问题九:钢筋笼长度怎么算 你这个还有什么可算的,下料图都给了,图片确实不清楚。
笼长=锚入承台的锚固长度+箍筋加密区长度+箍筋非加密区长度+收底渐变段长度,当然这一切还要结合你现场挖了多深
问题十:如何计算钢筋长度 钢筋长度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蚂备缓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 梁编号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钢筋
9、 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
2. 钢筋焊接计算公式 懂的来
钢筋代换计算公式
(钢筋代换计算公式
一、 抗弯承载力(强度)验算: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为:
M≤Mu=fyAs(ho-fyAs/2a1fcb)
当砼强度等级超过C50,a1取1.0.
钢筋代换后的截面强度:
fy2As2(ho2-fy2As2/2fcb)≥fy1As1(ho1-fy1As1/2fcb)
fy2---拟代换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1---原设计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2---拟代换钢筋的截面面积
As1---原设计钢筋的截面面积
ho2---拟代换钢筋合力作用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ho1---原设计钢筋合力作用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fc---砼抗压强度设计值
b---构件截面宽度
二、钢筋代换抗剪承载力(强度)验算:
钢筋砼受弯构件,当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时,其: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v≤0.7ftbho+1.25fyvAsvho/s+0.8fyAstysinαs,
αs---斜截面上弯起钢筋与构件纵向轴向的夹角,一般取αs=45°,当梁截面较高时取αs=60°
即钢筋砼受弯斜截面所承受的剪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砼承担的剪力;2、箍筋承担的剪力;3、弯起钢筋承担的剪力。
其中:
箍筋所承担的剪力为:
vsv=1.25fyvAsvho/s, 所以,
(1)、箍筋代换应满足:
fyv2Asv2/s2≥fyv1Asv1/s1
fyv2---拟代箍筋换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v1---原设计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v2---拟代换箍筋截面积
Asv1---原设计箍筋截面积
s2---拟代换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距离
s1---原设计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距离
弯起钢筋所能承载的剪力为:
vsb=0.8fyAsbsinαs,所以,
(2)、弯起钢筋代换后应满足:
fy2Asb2≥fy1Asb1
fy2---拟代换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1---原设计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b2---同一弯起平面内拟代换弯起钢筋的截面积
Asb1---同一弯起平面内原设计弯起钢筋的截面积
当fy2Asb2<fy1Asb1时,即拟代换弯起钢筋抗力小于原设计弯起钢筋的抗力时,可通过适当增强箍筋的方法补强。
(3)、箍筋代换量计算:
Fyv2Asv2/s2≥fyv1Asv1/s1+2vj/3ho
Fyv2---拟代换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v1---原设计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v2---拟代换箍筋截面积
Asv1---原设计箍筋截面积
s2---拟代换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间距
s1---原设计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间距
ho---构件截面有效高度
vj---弯起钢筋代换引起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强度)
(4)、降低值的计算式:
Vj =0.8(fy1Asb1-fy2Asb2) sinαs
三、 钢筋代换抗裂验算:
构件最大裂缝宽度计算:
ωmax =αcrΨσsk(1.9c+0.08deq/ρte)Es
ωmax---构件最大裂缝宽度
αcr---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对受弯构件取αcr=2.1)
Ψ---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Es---钢筋弹性模量
deq---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eq =Σnid²i/Σniυidi
ρte---按有效受拉砼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在最大裂缝宽度计算中,当ρte<0.01时,
取0.01;ρte=(As+Ap)/Ate
c---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mm):当c<20时,取20;当c>6时,取65
当:Ψ<0.2时,取0.2;Ψ>1时,取1;
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取Ψ=1;
Ψ=1.1-0.65ftk/ρteσsk
σsk---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钢筋砼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对受弯构件:
σsk =Mk/0.87hoA
N1*(3.14*D1^2/4)*fy1=N2*(3.14*D2^2/4)*fy2
N为钢筋数量
D为直径
fy1为设计钢筋的强度
fy2为替换钢筋的强度
3. 钢筋的计算配筋问题
保护层的作用就是保护钢筋的,免得受外界腐蚀和加强粘结力的。
保护层回是从钢筋外边缘都混答凝土外边缘的长度,但是你却是以最里面的钢筋边线到混凝土的边缘来理解的。
至于为什么要采用50-60,这就和你学的混凝土书后面那么多的表格一样是通过实验和大量实践来确定的。
多说一句,3d/2是因为下面一层钢筋直径加上第二层直径的一半。 为什么?
4. 这个图的钢筋骨架尺寸怎么计算
根据施工图,钢筋量计算步骤如下。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是钢筋配料的关键。
1)钢筋下料:根据结构施工图分别计算出每根钢筋切断时的直线长度。
2)量度差值:钢筋弯曲时,外壁伸长内壁缩短,中心长度不变,其外包尺寸大于中心线长度,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称为“量度差值”。
钢筋的下料长度应按简图的外包尺寸,增加两端弯钩增加的尺寸,再扣除钢筋弯曲时引起的量度差值。
3)混凝土的保护层相关知识
4)下料长度的计算
(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3)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或=箍筋周长+箍筋长度调整值
【例】试计算某教学楼钢筋混凝土简支梁L1的钢筋下料长度。
图某教学楼钢筋混凝土简支梁L1
【解】(1)求各钢筋简图并其下料长度
①号钢筋: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两端保护层厚度+两端弯钩增加长度
6000-25×2+2×6.25×18=6175mm
②号钢筋:6000-25×2+2×6.25×10=6075mm
③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两端弯钩增加长度
其中,端部平直段长=400-25=375mm
中间直段长度=6000-2×25-2×375-2×400=4400mm
斜段长度=(450-2×25)×1.414=566mm
弯曲调整值=2×0.67×18=24.12mm(按表4-3,45°)
故下料长度=2×375+4400+2×566-24.12+2×6.25×18=6483mm
④号钢筋:端部平直段长=900-25=875mm
中间直段长度=6000-2×25-2×875-2×400=3400mm
斜段长度=566mm
弯曲调整值=2×0.67×18=24.12mm
故下料长度=2×875+3400+2×566-24.12+2×6.25×18=6483mm
⑤号钢筋(箍筋):下料长度=(400+150)×2+25.1×6=1250mm
(2)计算箍筋数量。
(6000-2×25)/200+1=31个
5. 双筋矩形截面as怎么取
双筋矩形截面as取:
先按单筋来计算,受压区为最大,求出AS1,有个M1,与M比,差M2,M1+M2=M,配受压钢筋AS',与受拉钢筋AS2,使二钢筋所产生的力矩与M2相等。这样总的受拉钢筋就是AS=AS1+AS2,受压钢筋就是AS',如此配钢筋的话,因混凝土充分受压,配的钢筋量最小,比较经济。
引入条件应该是截面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其实质是梁底部的纵向钢筋分两部分,As=As1+As2,As1与受压区混凝土组成第一部分抵抗矩、As2=As′,As2与As′组成第二部分抵抗矩。这两部分抵抗矩之和≥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截面
(cross section)有效截面的简称,它是微观粒子间发生某种特定过程的概率的量度。设有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横截面的粒子数)N的A种粒子通过由密度为n的B种粒子组成的介质并发生相互作用,使A种粒子和B种粒子发生某种特定过程,从而使A种粒子流在B种粒子间经过ΔX路程后强度减少ΔN,则以σ=1/N*ΔN/(n*ΔX),作为这两种粒子相互作用发生某种特定过程的截面。
6. 纵向受拉钢筋截面积As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书
1
已知条件
梁截面宽度b=200mm,高度h=500mm,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距离a's=35mm,受拉钢筋合力点到截面近边缘距离as=35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5,纵向受拉钢筋强度设计值fy=300Mpa,纵向受压钢筋强度设计值f'y=300Mpa,非抗震设计,设计截面位于框架梁梁中,截面设计弯矩M=130kN·m,截面下部受拉。
2
配筋计算
查混凝土规范表4.1.4可知
fc=11.9Mpa
ft=1.27Mpa
由混凝土规范6.2.6条可知
α1=1.0
β1=0.8
由混凝土规范公式(6.2.1-5)可知混凝土极限压应变
εcu=0.0033
由混凝土规范表4.2.5可得钢筋弹性模量
Es=200000Mpa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ξb=0.550
截面有效高度
h0=h-a's=500-35=465mm
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ρsmin=0.0020
受拉钢筋最小配筋面积
Asmin=ρsminbh
=0.0020×200×500
=200mm2
混凝土能承受的最大弯矩
Mcmax=α1fcξbh0b(h0-0.5ξbh0)
=1.0×11.9×0.550×465×200×(465-0.5×0.550×465)
=205941952N·mm
>M
由混凝土规范公式(6.2.10-1)可得
αs=M/α1/fc/b/h20
=130000000/1.0/11.9/200/4652
=0.25
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ξ=1-(1-2αs)0.5=1-(1-2×0.25)0.5=0.295
由混凝土规范公式(6.2.10-2)可得受拉钢筋面积
As=(α1fcbξh0)/fy
=(1.0×11.9×200×0.30×465)/300
=1093.34mm2
受拉钢筋配筋率
ρs=As/b/h
=1093.34/200/500
=0.0109
由于ρs>0.01,为避免钢筋过于拥挤,将受拉钢筋分两排布置,取截面有效高度
h0=h-a's-25=440mm
经重新计算,可得计算需要受拉钢筋面积
As=1185.40mm2
As>Asmin,取受拉钢筋面积
As=1185.40mm2
选用4根二级钢筋直径为20mm,
As=1256mm2
7. 梁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如何计算举例说明
梁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ρ=As/bho;其中As — 上部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b — 梁的截面宽度;ho — 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
例如:梁的截面为200mm×500mm;上部配2根直径20mm的钢筋,ho=500-45=455mm,b=200mm,As=941mm²;ρ=As/bho =941/200×455=0.0103=1.03%
(7)焊接钢筋骨架as怎么算扩展阅读:
当梁较高(Hw≥450mm)时,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竖向裂缝,同时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在梁的两侧沿梁高每隔200mm处各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腰筋,两根腰筋之间用φ6或φ8的拉筋连系,拉筋间距一般为箍筋的2倍。
当楼板跨度较小时,楼板配筋受钢筋直径、最小间距制约,楼板钢筋采用HRB400钢筋不能充分发挥强度,宜采用HPB300钢筋。当楼板跨度较大或跨厚比较大时,楼板配筋主要受承载力控制,与HPB300相比,HRB400钢筋最小配筋率常数限值由0.20减小到0.15,且强度高,当釆用HRB400钢筋可比采用HPB300钢筋节约钢筋20%左右。
当跨厚比较大时,楼板截面相对有效截面高度小,即钢筋抗弯力臂小,造成钢筋的浪费,且楼板挠度不易满足要求,这种情况下适当增加楼板厚度,减小跨厚比,可以明显减少配筋量。
综合考虑结构安全、刚度以及配筋经济等因素,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现绕混凝土板板厚比作了以下规定: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30。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8. AS 受拉钢筋面积怎样计算
取一米板带,根据支承情况按简支或者连续的受弯构件计算。
计算信息
1.
几何参数
截面类型:
矩形
截面宽度:
b=400mm
截面高度:
h=800mm
2.
材料信息
混凝土等级:
C20
fc=9.6N/mm2
ft=1.10N/mm2
钢筋种类:
HRB335
fy=300N/mm2
最小配筋率:
ρmin=0.200%
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35mm
3.
受力信息
M=500.000kN*m
4.
设计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1.0
计算过程
计算截面有效高度
ho=h-as=800-35=765mm
计算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ξb=β1/(1+fy/(Es*εcu))=0.80/(1+300/(2.0*105*0.0033))=0.550
确定计算系数
αs=γo*M/(α1*fc*b*ho*ho)=1.0*500.000*106/(1.0*9.6*400*765*765)=0.222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
ξ=1-sqrt(1-2αs)=1-sqrt(1-2*0.222)=0.255≤ξb=0.550
满足要求
计算纵向受拉筋面积
As=α1*fc*b*ho*ξ/fy=1.0*9.6*400*765*0.255/300=2497mm2
验算最小配筋率
ρ=As/(b*h)=2497/(400*800)=0.780%
ρ=0.780%≥ρmin=0.200%,
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9. 建筑结构中,As'表示什么,怎么算
As是受拉区纵向钢筋配筋面积,As/2是配筋面积的一半。见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术语版、符号’权第2.2.3 ‘几何参数’。
钢筋中心到混凝土边的距离,如果是双排或多排钢筋那要从他们换算的中心点到混凝土边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