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根据pkpm计算结果怎么给柱子配筋
柱配筋:
根据2.0,选择角筋16;
b侧中部钢筋面内积=8-2*2(实配角容筋面积)=4,配2根16;
h侧中部钢筋面积=12-2*2(实配角筋面积)=8,可配4根16,2根20+1根16(出现直径大于角筋时,把角筋16和中部20交换,即此时角筋为20,h侧中部为3根16)
约束构件根据轴压比和所在墙体的类型及长度确定约束边缘构件长度,在结合规范中的图示来确定最终的约束边缘构件截面尺寸;
纵筋配筋量直接PKPM计算结果配筋,最小配筋量结合《抗规》表6.4.5-3确定;
箍筋结合《抗规》表6.4.5-3中,有轴压比查配箍率特征值,进而得出体积配箍率最小值;箍筋间距也查该表。
注 意:
剪力墙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4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
介于4~8之间时,为短支剪力墙;大于8时为一般剪力墙。
❷ pkpm计算出来的梁柱钢筋,如何转变成施工图上的钢筋有什么原则可遵循吗。。。请高手指点一下,谢谢!!
主要是要核对下配筋量够不够。
对于梁:
PKPM计算的梁配筋是比计算书要偏大的。
(计算书是指配筋量文件。就是SATWE生成的文本文件)
原因是考虑到了梁的裂缝控制,
所以一般PKPM出的配筋量比计算书要大些,
有的设计院因为甲方卡钢筋卡的比较死。
往往不采用PKPM的配筋。采用计算书上的配筋量,其实是不准确的。
建议不要修改PKPM生成的配筋。直接用。核对下计算书就行。
❸ pkpm生成的配筋图该怎么修改(梁、柱、板)
用PKPM生成梁的底图,抄按计算书改钢筋,尽量相同梁钢筋归并,使施工简单,材料节约。注意:控制挠度,裂缝。(新版全国规程已经不要求一类环境的裂缝控制,但要注意厕所等地方还是要控制的)
柱一般都是按计算书手配,需要特殊注意新版的核心区要求很高 普遍箍筋需要另配
❹ 在PKPM中如何设定粱柱的钢筋等级
1、直接在结来构自/STAT-S模块中进行工程量统计,统计之前需进行SATWE结构计算。
2、在PMCAD中的“画结构平面图”模块中可进行混凝土楼板的钢筋量统计;
操作步骤:首先进行计算参数设置,然后进行楼板计算,接着进入“楼板钢筋”模块逐间布筋/房间归并/自动归并/重画钢筋,最后画钢筋表,在此表中有钢筋总重量数值。
3、在“墙梁柱施工图”模块中可进行混凝土梁、柱钢筋量的统计。
❺ PKPM框架柱配筋率超筋怎么调
PKPM框架柱配筋率超筋要看是纵筋配筋率超还是配箍率超,纵筋超是什么工况引起的抗弯超;配箍超看是抗剪不足还是因为形成短柱了。找到原因带能根据原因调整。
在受压构件计算中,如果按轴心受压构件的普通箍筋柱计算时纵向钢筋数量超筋,这时可以增大截面尺寸,也可以试着按螺旋箍筋柱进行计算。柱超筋的原因是偏心距大。而偏心距=弯矩/轴力。所以很显然,柱子受到的轴力越小,偏心距越大。
如果顶层的主梁跨度很大,而刚度又比较小,那么顶层柱顶会受到很大的弯矩。弯矩很大,又没什么轴力来压住,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顶层的柱子容易超筋了。
可以试着加大与柱子连接的主梁的截面高度,尤其是超筋的方向主梁,增大了梁的刚度,梁的变形小,柱子受到的弯矩也就小了。还可以减小梁端弯矩调幅系数。也可以通过设置次梁的方法,例如增加与主梁平行的次梁,从而减小相关主梁的受荷面积,也能有效减小弯矩。
主梁是承重且传递荷载,主梁以柱子为支座。在框架梁结构里,主梁是搁置在框架柱子上,凡是与同框架柱相连,并作为其它梁的支点的梁为主梁;传力路径总是次梁传至主梁。主梁需考虑抗震。
主梁相交处都要加附加筋(吊筋或箍筋),有附加筋的是主梁。主梁承担次梁,一般情况下主梁支于柱或墙上。
(5)pkpm梁柱钢筋型号怎么修改扩展阅读:
主梁计算要点和构造特点:
1、主梁除承受自重外,主要承受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可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
2、与次梁相同,主梁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计算,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3、主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钢筋相互交叉,使主梁负筋位置下移,计算主梁负筋时,单排筋h0=h-(50~60)mm,双排筋h0=h-(70~80)mm。
4、主梁是重要构件,通常按弹性理论计算,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5、主梁的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6、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次梁顶部在负弯矩作用下发生裂缝,集中荷载只能通过次梁的受压区传至主梁的腹部。这种效应约在集中荷载作用点两侧各0.5~0.6倍梁高范围内,可引起主拉破坏斜裂缝。为防止这种破坏。
在主梁两侧设置附加横向钢筋,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吊筋、箍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应布置在长度为S=2h1+3b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