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筋工程计算要点有哪些
1)钢筋的工程量按以下方法计算:钢筋的长度的计算方法一定要掌握。
钢筋工程量=图示钢筋长度×单位理论质量
钢筋长度=构件尺寸-保护层厚度+弯起钢筋增加长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
有关计算参数确定如下:
①钢筋的单位质量,也可根据钢筋直径计算理论质量,钢筋的容重可按7850kg/m3计算。
关于钢筋的单位质量,如果记不准时,还有一个公式可直接计算出钢筋的单位质量:每米钢筋质量kg/m=0.00617×钢筋直径的平方(这里钢筋直径的单位是mm)。比如求直径是12mm的钢筋的单位质量=0.00617×122=0.888kg/m.
②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混凝土验收规范的规定确定。
③弯起钢筋增加长度。1弯起钢筋增加的长度为S—L.不同弯起角度的S—I值计算见教材。
注:弯起钢筋高度H=构件高度-保护层厚度。
④两端弯钩长度。采用I级钢筋做受力筋时,两端需设弯钩,弯钩形式有180°、90°、135°三种。,三种形式的弯钩增加长度分别为6.25d、3.5d、4.9d.
⑤图纸钢筋搭接。图纸注明的钢筋搭接长度应根据图纸标注确定,图纸未标注的受拉钢筋可按计算。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0.7倍计算。
⑥箍筋长度的计算。矩形梁、柱的箍筋长度应按图纸规定计算。无规定时,可按减去受力钢筋保护层的周边长度(箍筋的内包尺寸)另加弯钩增加长度计算。箍筋两个弯钩增加长度的经验参考。为简化计算,也可近似地按梁柱断面外围周长计算。
箍筋(或其他分布钢筋)的根数,应按下式计算:
箍筋根数=[箍筋分布长度/箍筋间距]+1
箍筋分布长度一般为构件长度减去两端保护层厚度。
2. 钢筋弯折平直段长度如何算起
平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的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专=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的增加属长度-弯曲调整值
3. 弯起钢筋中间直段长度计算
弯起钢筋中间直段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长度=构件长度版-2×端权部保护层厚度 +2×端部弯钩增加长度
1、弯起钢筋的长度=L+2ΔL+2 x
ΔL=S- L1 S=h/sinα L1=hcosα/sinα ΔL=S- L1=h/sinα-hcosα/sinα =h(1-cosα/sinα)=htgα/2
当α=30o时, ΔL=0.268h 当α=45o时, ΔL=0.414h 当α=60o时, ΔL=0.577h
2、单根弯起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长度=构件长度-2×端部保护层 厚度+2×弯起增加长度(ΔL)
4. 钢筋弯钩为,30度,45度,60度,90度,180度时,弯钩长度怎么计算,计算公式是多少
比如说90度或抄45度转角的钢筋,钢袭筋长度需要修正吗?
: V" m8 c# M& z& d* F: _ k' v
1、钢筋在不做90度的弯折的时候考虑的是钢筋中部弯曲处的度量差值,按照规范的规定:
" R2 V7 f: M$ G3 q0 ~2 e 弯折30度的取0.3d;弯折45度的取0.5d;弯折60度的取1 d;弯折90度的取2d.& M' B8 m; F2 ?0 O4 B4 | G1 ], k% O
2、钢筋在做大于90度的弯折的时候考虑钢筋弯钩增加值,90度的一个弯钩取3.5d;135度的弯钩一个取4.9d;180度的弯钩一个取6.25d.
5. 造价钢筋施工工程量计算规则知识
造价钢筋施工工程量计算规则知识
工程造价专业是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新的专业,每个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都要求有预算员全程参与,开工的预算、工程进度拔款及竣工结算的工作都要求预算员进行预算。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造价钢筋施工工程量计算规则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及公式
1、单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
直钢筋净长=L-2C;弯起钢筋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弯起钢筋两端带直钩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2×(梁高-保护层厚度×2);
2、多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
(1)首跨钢筋的计算: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端支座负筋长度=设计构造长度+端支座锚固值;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2)中间跨钢筋的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两边跨设计构造长度+中间支座值;
(3)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 d)×2+(梁高-2×保护层+2 d)×2+14 d或24 d
箍筋根数=(梁净长-100MM)/设计间距+1,加密区另计。
(4)腰筋、拉筋、吊筋应按构造要求计算其长度。
二、现浇板钢筋的计算方法与公式
现浇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根数=(板净长-100MM)/布筋间距+1
(2)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3)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4)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
三、混凝土垫层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条形基础砼垫层计算公式
外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外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中心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
内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内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净长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
2、整板基础、独立基础垫层的体积
垫层体积=垫层面积×垫层厚度
四、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
外墙条形基础的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心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
内墙条形基础的工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
注意:净长线的计算应砼条形基础按垂直面和斜面分层净长线计算
2、满堂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
满堂基础工程量=满堂基础底面积×满堂基础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棱台体积
3、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
(1)矩形基础: V=长×宽×高
(2)阶梯形基础: V=∑各阶(长×宽×高)
(3)截头方锥形基础: V=V1+V2=1/6h1 ×[A×B+(A+a)(B+b)+a×b]+A×B×h2
其中V1——基础上部棱台体积,V2——基础下部长方体体积,h1——棱台高度,A、B——棱台底边长宽,ab——棱台顶边长宽,h2——基础下部长方体高度
五、钢筋混凝土梁工程量规则
1、梁的一般计算公式
梁的一般计算公式=梁的截面面积*梁的长度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伸入墙内的梁头、梁垫并入梁体积内。
2、梁长的取法
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3、地圈梁工程量
外墙地圈梁的工程量=外墙地圈梁中心线的长度×地圈梁的截面积
内墙地圈梁的工程梁=内墙地圈梁净长线的长度×地圈梁的截面积
4、基础梁的体积
计算方法:基础梁的体积=梁的净长×梁的净高
六、钢筋混凝土板的工程量计算
1、一般现浇板计算方法
现浇混凝土板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及单个面积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计算公式——V=板长×板宽×板厚
2、有梁板系指主梁(次梁)与板现浇成一体
其工程量按梁板体积和计算有梁板(包括主、次梁与板)按梁、板体积之和计算
3、无梁板系指不带梁直接用柱帽支撑的板
其体积按板与柱帽体积和计算
4、平板指无柱、梁而直接由墙支撑的板
其工程量按板实体积计算。
七、现浇砼墙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现浇框架结构的剪力墙计算方法
按图示尺寸以m3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及0.3m2以外孔洞所占体积。
计算公式:V=墙长×墙高×墙厚-0.3m2以外的门窗洞口面积×墙厚
式中:墙长——外墙按L中,内墙按L内(有柱者均算至柱侧);
墙高——自基础上表面算至墙顶。墙厚——按图纸规定。
;6. 弯起钢筋弯起部分长度怎么算
弯起钢筋下复料长度=直段长制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下部(或上部)纵向受拉钢筋,按规定的部位和角度弯至构件上部(或下部)后,并满足锚固要求的钢筋,是由纵向受力钢筋弯起而成。
弯起钢筋的作用:弯起钢筋在跨中附近和纵向受拉钢筋一样可以承担正弯矩;在支座附近弯起后,其弯起段可以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产生的主拉应力;弯起后的水平段有时还可以承受支座处的负弯矩。
弯起钢筋的数量、位置由计算确定,钢筋弯起的顺序一般是先内层后外层、先内侧后外侧,弯起钢筋与梁轴线的夹角(称弯起角)一般是45°;当梁高h〉800mm时,弯起角为60°。梁底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顶部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下。
7. 弯起钢筋的钢筋长度怎么计算
在计算弯起钢筋长度时,先按照直线钢筋计算长度,在加上弯起部位增加的长度并剪去调整值。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8. 钢筋弯钩长度如何算
90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复制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
(8)弯起钢筋高度怎么算扩展阅读:
1、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转半圆弯钩为6.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2、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3、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调整,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
4、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