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板的钢筋怎么算
板底筋:长度=轴距+5d+5d,根数=(垂向轴距-2条轴线梁靠板内宽度-2*50)/间距= 向上取整
负筋:长度=设旦腊纤计标注(看设计说明,标注值是否包含梁宽)+2弯钩(弯钩长度=板厚-2保护层厚度)。。。注意边模仿跨负筋的局则锚固长度! ,根数同上
分布筋:长度=轴距-2边负弯矩筋的长度+150*2,根数=(负弯矩筋伸出梁外长度-50)/间距= 向上取整
❷ 独立基础底板钢筋有两种,其中一种如下图怎么计算长度啊,及重量!希望前辈指点下,给个公式!谢谢~~
钢筋长度=基础宽度-每边保护层x2
钢筋根数=(基础宽度-每边保护层x2-d)/ds+1,如果有小数就全部收上去,如2.3根,实际是3根钢筋。
d====钢筋直径
ds-------设计的钢筋间距。
要注意看图纸,有否说明当基础边长大于3m时,钢筋长度可以剪短至基础边长的90%。
有了根数和长度,设计有直径,自己就可以算体积和重量了,不多说。
❸ 一般板的钢筋如何计算
根数N= ceil [(钢筋布置范围–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边的距离) / 钢筋间距 ] +;
在根数计算时,起始受力筋距离支座边间距有三种情况可以考虑
A:50mm,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50mm;
B:保护层距离,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保护层距离;
C:S/2,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S/2(S为间距);
下面举例说明板底通长钢筋的计算;
工程名称培训工程,第2标准层,3自然层,板砼强度为20,板厚为120mm,保护层为20mm,非抗震。计算图中右下角的钢筋(1,2/b,c之间的板),该板水平净长3275mm,左梁宽度250mm,右梁宽度300mm板的垂直方向净长是4600mm,钢筋的数据A10-200.如下图:
受力筋距离支座边间距为50mm,板底筋伸入支座的长度为Max ( ha /2,12*d)
因为250/2=125,300/2=150 大于12*D=12*10=120,所以左右锚固取支座宽度的一半,
水平方向钢筋的长度L=板扣除两端支座的长度(净长)+左锚固 + 右锚固 + “连接长度”+12.5D=3275+125+150+12.5*10=3550+125=3675
其中12.5是指一级钢中的180度弯钩,一端弯钩是6.25D,两端就是12.5D.
根数N= ceil [(钢筋布置范围–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边的距离) / 钢筋间距 ] +1
=(4600-50*2)/200+1=4500/200+1=22.5+1=24
纵向的钢筋长度与根数和水平方向的算法一致,不在详讲!
3、板面通长钢筋(上层通长钢筋)
板面通长钢筋有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可以布置多个板块或者一个板块。
长度L=板扣除两端支座的长度(板净长) + 左锚固 + 右锚固 + “连接长度”
•“左锚固、右锚固”算法有如下四种
La(钢筋的锚固长度);
0.4 La +15*D(钢筋的锚固长度的0.4倍+钢筋直径的15倍);
支座宽–支座保护层 + 板厚–2*保护层;
伸过支座中心线+ 板厚–2*保护层(即,支座宽度的一半+现浇板的厚度-2*现浇板的保护层)
•“连接长度” 算法为:
当采用焊接、机械连接时:连接长度 = 0 ,计算接头个数;
当采用搭接时, 连接长度=接头个数 * L1=取整(通长钢筋直段长 / 定尺长度)* L1
根数的算法和板底通长钢筋一致;
根数N= ceil[(钢筋布置范围–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边的距离) / 钢筋间距 ] +1;
例如:根数N=取整(3000/180)+1=17.67,取18根。
根数N=取整(3000/200)+1=16,取16根。
在根数计算时,起始受力筋距离支座边间距有三种情况可选择:
A:50mm,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50mm;
B:保护层距离,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保护层距离;
C:S/2,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S/2(S为间距);
❹ 板钢筋的计算公式或者计算方式
一、普通板底筋计算
(一)、底筋长度 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
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
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
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
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
(二)、 底筋根数
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
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二、面筋计算
(一)、端支座负筋
1、端支座负筋长度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
(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
(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
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
(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
(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
2、板端负筋根数
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
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
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
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
(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
(2)、分布筋不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
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
(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
(2)、分布筋不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
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
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
(三)、中间支座负筋
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
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
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
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
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
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
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
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
(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
(2)、分布筋不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
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
(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
(2)、分布筋不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
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
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
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
参考资料:
http://www..com/s?wd=%E6%9D%BF%E9%92%A2%E7%AD%8B%E7%9A%84%E8%AE%A1%E7%AE%97%E5%85%AC%E5%BC%8F&tn=site888_1_pg&cl=3&ie=utf-8
❺ 建筑板面筋长度怎么计算
公式:
图纸上的标注长度+(楼板厚-钢筋保护层)*2+11.9*钢筋型号*2(弯曲值)=下料长度
❻ 板筋怎么计算
一、计算方法:
底板钢筋根数=布筋范围÷板筋间距+1
布筋范围=净跨-50*2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
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板面筋长度。
二、板筋的概念:
现浇板中差不多都有两层,下层筋都是通长的,应该叫主筋,而板负筋是架起来的,板负筋根据设计的不同也不一样,有板上全放的,也有不全放的,不全放的设计一般是长度有梁短跨的1/4。